[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式口罩。
背景技术:[0002]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
[0003]
一般的口罩在贴合人脸时,常采用鼻梁条的设计,以此将口罩对应人体鼻梁处的部分尽可能的贴合鼻梁进行包覆,以此达到阻挡有害气体、气味、飞沫进入到佩戴者鼻腔内,但是在长时间的佩戴过程中,由于人体的移动和挤压,会使得鼻梁条发生不规则形变,甚至脱离口罩,导致口罩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口罩,具有密封性良好,有效防止阻挡有害气体、气味、飞沫进入到佩戴者鼻腔内的优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一体式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设于口罩本体两侧的口罩挂带,所述口罩挂带与所述口罩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口罩挂带设有供人体耳朵挂勾的通孔,所述通孔沿周向呈弧形曲线过渡设置,所述口罩本体沿周向设置有供能够与人脸皮肤抵接贴合的凸沿组件;
[0006]
所述凸沿组件包括呈v形设置的抵接沿以及与v形抵接沿开口末端连接设置的延伸沿,所述延伸沿与抵接沿合围形成保护圈;
[0007]
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接触层、中间层以及外置层,所述接触层由天然纤维无纺布构成,所述中间层由杀菌材料或吸附材料的棉布构成,所述外置层由塑胶制品构成。
[0008]
进一步,所述延伸沿包括沿抵接沿向外延伸的延伸区和环绕人体鼻梁设置的扩展区。
[0009]
进一步,所述延伸区的直径沿靠近口罩本体中心轴方向依次递增。
[0010]
进一步,所述延伸区的直径范围1mm-8mm。
[0011]
进一步,所述抵接沿的周向侧边沿口罩本体的几何中心倾斜设置。
[0012]
进一步,所述延伸沿表面由弧形曲面过渡设置。
[0013]
进一步,所述口罩本体自内向外凸起设置。
[0014]
进一步,所述延伸沿的下方设有能够与鼻梁尖部抵接的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的两端与所述延伸沿连接。
[0015]
进一步,所述弧形凸起的表面沿靠近延伸沿方向倾斜设置。
[0016]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外置层内壁的电源、设于外置层且与中间层连通的换气风扇以及设于外置层表面的电开关控制模块,所述换气风扇、所述电开关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0017]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8]
1、口罩本体通过口罩挂带上设置的通孔,使得口罩佩戴在人体脸部,且在佩戴好的同时利用口罩本体遮挡住口鼻,佩戴好的口罩,由于其设置的凸沿组件,进一步使得口罩本体与人体皮肤的贴近,利用延伸沿与抵接沿合围形成保护圈,以此达到阻挡有害气体、气味、飞沫进入到佩戴者鼻腔内的目的,且该口罩在长时间的佩戴的过程中,凸沿组件也不会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更不会脱离口鼻,进步保证了该口罩的安全性;
[0019]
2、口罩本体采用三层防护结构,外置层通过塑胶制品的设置用于保护中间层不受破坏,用于缓冲外界的作用力,中间层采用杀菌材料或吸附材料的棉布,用于净化空气中的部分有害物质,进一步有效阻挡有害气体、气味、飞沫进入到佩戴者鼻腔内,接触层由于会与人皮肤、嘴部以及鼻梁接触,因此采用天然纤维无纺布,以此更贴近人体皮肤,使得人与口罩的接触更为舒适和安全。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内壁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本体的层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外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的线路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1、口罩本体;11、接触层;12、中间层;13、外置层;2、口罩挂带;3、凸沿组件;31、抵接沿;32、延伸沿;4、弧形凸起;5、电源;6、电开关控制模块;7、换气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0027]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8]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
一种一体式口罩,参见图1和图2,包括口罩本体1和设于口罩本体1两侧的口罩挂带2,所述口罩挂带2与所述口罩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口罩挂带2设有供人体耳朵挂勾的通孔,所述通孔沿周向呈弧形曲线过渡设置,所述口罩本体1沿周向设置有供能够与人脸皮肤抵接贴合的凸沿组件 3;
[0030]
所述凸沿组件3包括呈v形设置的抵接沿31以及与v形抵接沿31开口末端连接设置的延伸沿32,所述延伸沿32与抵接沿31合围形成保护圈;
[0031]
所述口罩本体1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接触层11、中间层12以及外置层13,所述接触层11由天然纤维无纺布构成,所述中间层12由杀菌材料或吸附材料的棉布构成,所述外置层13由塑胶制品构成。
[0032]
使用者利用口罩挂带2上设置的通孔,将口罩佩戴在自身脸部,且在佩戴好的同时利用口罩本体1遮挡住口鼻,佩戴好的口罩,由于其设置的凸沿组件3,进一步使得口罩本体1与人体皮肤的贴近,利用延伸沿32与抵接沿 31合围形成保护圈,以此达到阻挡有害气体、气味、飞沫进入到佩戴者鼻腔内的目的,使得口罩将使用者的口鼻包覆住,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且该口罩在长时间的佩戴的过程中,凸沿组件3也不会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更不会脱离口鼻,进步保证了该口罩的安全性。
[0033]
本实施例中的口罩本体1采用三层防护结构,外置层13通过塑胶制品的设置,用于保护中间层12不受破坏,用于缓冲外界的作用力,中间层12的设置采用杀菌材料或吸附材料的棉布,用于净化空气中的部分有害物质,进一步有效阻挡有害气体、气味、飞沫进入到佩戴者鼻腔内,接触层11由于会与人皮肤、嘴部以及鼻梁接触,因此采用天然纤维无纺布,以此更贴近人体皮肤,使得人与口罩的接触更为舒适和安全。
[0034]
且天然纤维无纺布、棉布均有非常好的透气性,不至于使得使用者在佩戴过程中过于闷热。
[0035]
此外,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杀菌材料或吸附材料为竹炭纤维和汉麻纤维,该纤维均有杀菌抑菌的效果。
[0036]
具体的,所述延伸沿32包括沿抵接沿31向外延伸的延伸区和环绕人体鼻梁设置的扩展区。
[0037]
该延伸沿32利用延伸区和扩展区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强口罩本体1与人体皮肤贴合的密封性。
[0038]
具体的,所述延伸区的直径沿靠近口罩本体1中心轴方向依次递增。
[0039]
在人体抵接的过程中,由于人体鼻梁与口罩本体1内表面抵接时,为配合鼻梁的曲线环绕,利用延伸区的直径沿靠近口罩本体1中心轴方向依次递增的设置,进而加强延伸沿32与人体皮肤的抵接。
[0040]
具体的,所述延伸区的直径范围1mm-8mm。
[0041]
具体的,所述抵接沿31的周向侧边沿口罩本体1的几何中心倾斜设置。一般的口罩在佩戴时,常由于佩戴的太紧,而对人体脸部进行挤压,使得脸部出现压痕,该设置使得该抵接沿31在与人体脸部抵接时,可以更加自然,利用人体工学远离,使得该口罩在佩戴过程中更为舒适。
[0042]
具体的,所述延伸沿32表面由弧形曲面过渡设置。弧形曲面过渡设置同样也是为了缓和抵接力,进一步增强该口罩在佩戴过程中的舒适性。
[0043]
具体的,所述口罩本体1自内向外凸起设置。该设置为口鼻的呼吸留置空间,方便佩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口罩的实用性。
[0044]
具体的,所述延伸沿32的下方设有能够与鼻梁尖部抵接的弧形凸起4,所述弧形凸起4的两端与所述延伸沿32连接。该弧形凸起4与延伸沿32形成佩戴内腔,通过该设置,在使
用者佩戴该口罩时,可以更好的定位佩戴的位置,以此提高该口罩的便携性。
[0045]
具体的,所述弧形凸起4的表面沿靠近延伸沿32方向倾斜设置。
[0046]
同样该设置也是为了缓和弧形凸起4的抵接力,进一步增强该口罩在佩戴过程中的舒适性。
[0047]
具体的,还包括设于外置层内壁的电源5、设于外置层且与中间层连通的换气风扇7以及设于外置层表面的电开关控制模块6,所述换气风扇7、所述电开关控制模块6分别与所述电源5电连接。
[0048]
本实施例中的电源5,采用蓄电池供电,便于充电,所述电开关控制模块6用于搭建指令,通过与蓄电池的连接,实现对换气风扇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
[0049]
此外,换气风扇7的设置,由于换气风扇7可以加快气流循环,通过该设置,可以更快速的将外界空气,源源不断的供给给口罩内部,使得该口罩在佩戴时,不至于闷热,增强该口罩佩戴时的舒适性。
[0050]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