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2559发布日期:2021-01-26 10:4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肺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播性发病率高的疾病之一,而大咯血是肺结核患者常见急症和致死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大咯血的急救治疗最有效的方式为介入手术治疗,而目前,由于经济成本的问题,并非所有的介入手术室或急救转运车辆中都配设有针对呼吸道传播性疾病专用的负压手术间或负压处理装置。故,肺结核患者在介入手术的过程中以及在急救转运过程中因疾病原因反复咳痰、咳血,或在支气管动脉造影时因造影剂刺激咳嗽加剧,不断的经呼吸道排出或喷出分泌物,若患者无任何防护装置会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不仅会对近距离接触的医护人员引起感染,而且其呼出的病菌气体直接经飞沫核、气溶胶传播,会加大病菌传播速度,引起更多人员感染;同时其咳出的分泌物,若不及时处理会对环境产生更大污染。
[0003]
新冠疫情期间新开发出的医务人员使用的自带送风装置的一体式防护头罩、电动过滤口罩等,是传染病防控环节中针对保护易感人群设计研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是传播源,控制传播源,可以最大程度切断传播途径(经飞沫核接触传播),保护易感人群,是一举多得的有效措施。本实用新型针对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将此类患者的呼吸及呼吸道分泌物闭环管理,避免飞沫核、分泌物污染环境、传播疾病,保护与此类患者接触的人群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及时处理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患者随时咳嗽带来的痰液或血液等分泌物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且易于操作,便携且安全可控,可适用于任何场景下使用,通用性强,易于消毒,减少对近距离接触医护人员或亲密接触人员的传染,避免对环境污染。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至少具有用于向鼻子或嘴巴吸气的上罩体和用于接收从所述鼻子或所述嘴巴中流出分泌物并使从所述鼻子或所述嘴巴呼出气体排出的下罩体,所述上罩体和所述下罩体互通设置。
[0007]
进一步的,所述上罩体上设有单向吸气阀,所述吸气阀直接与空气连通;
[0008]
吸气时,所述吸气阀打开工作;呼气时,所述吸气阀关闭。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吸气阀包括置于所述上罩体外侧的上吸盖和内嵌于所述上罩体的下吸盖,在所述上吸盖和所述下吸盖之间还设有过滤网和送风组件;
[0010]
所述过滤网靠近所述上吸盖设置;
[0011]
所述送风组件置于所述过滤网远离所述上吸盖一侧设置;
[0012]
通过所述送风组件将经所述过滤网过滤后的空气进入所述上罩体内。
[0013]
进一步的,还具有与所述下罩体连通并对分泌物进行收集存储并对呼出气体进行过滤、排出的处理机构,所述处理机构包括集液袋、过滤组件和真空负压泵,其中,
[0014]
所述集液袋靠近所述下罩体一侧设置;
[0015]
所述过滤组件置于所述集液袋和所述真空负压泵之间;
[0016]
所述真空负压泵远离所述下罩体一侧设置,且其远离所述集液袋一端设有与空气连通的排气口。
[0017]
进一步的,所述集液袋同一侧分别设有集液袋进口和集液袋出口,其中,所述集液袋通过吸引管与所述下罩体连接,所述吸引管与所述集液袋进口连通;
[0018]
所述集液袋通过负压管一与所述过滤组件连接,所述负压管一与所述集液袋出口连通;
[0019]
所述吸引管和所述负压管一均置于所述集液袋内侧。
[0020]
进一步的,所述集液袋设有液位线,所述液位线靠近所述集液袋进口一侧设置;
[0021]
所述吸引管下端面置于所述液位线以下且靠近所述集液袋下端面设置,并与所述集液袋下端面有间隙;
[0022]
所述负压管一下端面位于所述液位线以上且靠近所述集液袋上端面设置。
[0023]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筒体和置于所述筒体内侧的滤芯,其中,
[0024]
所述筒体两端分别设有过滤进口和过滤出口,所述负压管一远离所述集液袋一端与所述过滤进口连通;
[0025]
所述过滤出口通过负压管二与所述真空负压泵连接。
[0026]
进一步的,所述滤芯与所述筒体侧壁之间有空隙,且所述滤芯靠近所述过滤进口一端与所述筒体之间设有间隙。
[0027]
进一步的,所述上罩体和所述下罩体均为弧形结构且一体连接设置。
[0028]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上罩体和所述下罩体固定在头部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分别与所述上罩体和所述下罩体连接。
[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防护装置,结构设计简单且易于操作,便携且安全可控,可使患者处于相对独立的环境内,防止病菌扩散,并降低分泌物的喷溅污染,且不影响介入手术时dsa的c臂旋转透视,股动脉穿刺进行介入手术操作;同时,此装置可大幅度降低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性,并可在任何场景下使用,通用性强,且易于消毒。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隔离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隔离防护装置穿戴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隔离防护装置穿戴的侧视图;
[0033]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吸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处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中:
[0037]
100、上罩体
ꢀꢀꢀꢀꢀꢀꢀꢀꢀꢀꢀꢀ
200、下罩体
ꢀꢀꢀꢀꢀꢀꢀꢀꢀ
210、吸引管
[0038]
300、吸气阀
ꢀꢀꢀꢀꢀꢀꢀꢀꢀꢀꢀꢀ
310、上吸盖
ꢀꢀꢀꢀꢀꢀꢀꢀꢀ
320、下吸盖
[0039]
330、过滤网
ꢀꢀꢀꢀꢀꢀꢀꢀꢀꢀꢀꢀ
340、送风组件
ꢀꢀꢀꢀꢀꢀꢀ
341、电极盖
[0040]
342、风扇轮
ꢀꢀꢀꢀꢀꢀꢀꢀꢀꢀꢀꢀ
360、电磁阀
ꢀꢀꢀꢀꢀꢀꢀꢀꢀ
370、电池
[0041]
400、处理机构
ꢀꢀꢀꢀꢀꢀꢀꢀꢀꢀ
410、集液袋
ꢀꢀꢀꢀꢀꢀꢀꢀꢀ
411、集液袋进口
[0042]
412、集液袋出口
ꢀꢀꢀꢀꢀꢀꢀꢀ
420、过滤组件
ꢀꢀꢀꢀꢀꢀꢀ
421、筒柱
[0043]
422、筒盖
ꢀꢀꢀꢀꢀꢀꢀꢀꢀꢀꢀꢀꢀꢀ
423、滤芯
ꢀꢀꢀꢀꢀꢀꢀꢀꢀꢀꢀ
424、密封件
[0044]
425、过滤进口
ꢀꢀꢀꢀꢀꢀꢀꢀꢀꢀ
426、过滤出口
ꢀꢀꢀꢀꢀꢀꢀ
427、顶柱
[0045]
430、真空负压泵
ꢀꢀꢀꢀꢀꢀꢀꢀ
440、负压管一
ꢀꢀꢀꢀꢀꢀꢀ
450、负压管二
[0046]
460、放置仓
ꢀꢀꢀꢀꢀꢀꢀꢀꢀꢀꢀꢀ
470、肩带
ꢀꢀꢀꢀꢀꢀꢀꢀꢀꢀꢀ
500、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48]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便携式隔离防护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至少具有用于向鼻子或嘴巴提供自然空气的上罩体100和用于接收从鼻子或嘴巴中流出分泌物并使从鼻子或嘴巴呼出气体排出的下罩体200,上罩体100和下罩体200一体连接且互通设置;还包括在上罩体100上设有的单向吸气阀300,以及与下罩体200连通并对分泌物进行收集存储并对呼出的气体进行负压过滤后排出的处理机构400。即本装置可使患者的分泌物被负压吸入进处理机构400中,同时从患者的鼻子和嘴巴呼出的一切气体经过滤后再排入空气中,使患者与外界隔离,将有害的分泌物过滤掉,从而使排出空气中的气体是无害的,同时还防止患者在患病发作时能避免病菌扩散,降低分泌物的喷溅污染,不会引起交叉感染,保证患者被安全隔离。
[0049]
具体地,上罩体100和下罩体200均为弧形结构形成一个连接的整体面罩,覆盖着鼻子和嘴巴,下罩体200通过吸引管210与处理机构400连通;处理机构400的尾部与外接空气连通;吸气阀300直接与空气连通。吸气时,吸气阀300打开工作,将空气过滤后进入上罩体100内向鼻子或嘴巴提供氧气含量充足且洁净的空气;呼气时,吸气阀300关闭,从鼻子或嘴巴排出的气体经过滤后再通过处理机构400排出空气中;同时从鼻子或嘴巴流出、吐出、咳出的如痰液或血液等分泌物经吸引管210从下罩体100流入处理机构400中并被处理机构400收集存储并及时更换,进而形成一个完全封闭且安全的吸气-呼气的过程,使患者被安全隔离。
[0050]
如图3所示,上罩体100和下罩体200均为透明硅胶材料制成且均为弧形且对称设置结构,上罩体100的上端面与鼻子上方的人脸相贴合,目的是防止从呼吸阀300内进入下罩体200的过滤后的自然空气使分泌物飞溅,对患者产生二次感染。下罩体200至少覆盖嘴巴,且下罩体200的上端面与上罩体100一体加工连接,优选地,下罩体200中的下端面完全覆盖嘴巴和下巴。
[0051]
在患者咳嗽时,偶尔会出现喷液,这就需要考虑下罩体200必须为一略微向远离嘴巴一侧的延伸并弯曲向下顺延的结构,这一结构不仅可使下罩体200有足够的空间来保证患者在咳嗽分泌物时受肺气流的带动能使分泌物远离嘴巴喷出,且不会飞溅至嘴巴;同时还使嘴巴更放松。这一结构的设置还更有利于从吸气阀300吸入过滤后的空气流进入到鼻子或嘴巴中,避免空气流太靠近被喷出的分泌物;吸气阀300吸入的空气还可降低上罩体100和下罩体200中的雾气或潮气;向下设置的弧度更有利于分泌物的下流。下罩体200的下
端面与下巴紧贴设置,可防止分泌物被喷溅出下罩体200。
[0052]
具体地,如图4所示,吸气阀300包括置于上罩体100外侧的上吸盖310和内嵌固定在上罩体100的下吸盖320,在上吸盖310和下吸盖320之间还设有过滤网330和送风组件340;过滤网330靠近上吸盖310设置,送风组件340靠近下吸盖320设置,其中,上吸盖310和下吸盖320外形结构一样,在本实施例中均为圆型结构,上吸盖310上设有若干贯穿其厚度的通气孔,过滤网330固定在上吸盖310的内侧,过滤网330为口罩常用的过滤件,主要过滤空气中有害杂质和颗粒,使吸入的空气是氧气含量充足且洁净和安全的,在此不做具体要求。
[0053]
进一步的,上盖体100设有与下吸盖320配合的内设的阶梯凸台,使下吸盖卡扣在上盖体100内侧。下吸盖320分两层,靠近下罩体200的一侧为网状层,在网状层远离下罩体200一侧设有向外凸起的卡柱,卡柱被若干由下吸盖320内经向中心轴线引出的连杆支撑固定着,用于与送风组件340中的风扇轮342配合,在卡主和网状层之间设有电磁阀360和电池370,目的是控制吸气阀330单向朝上罩体100内进气,电磁阀360与电池370电连接,当吸气时,电磁阀360开启,当呼气时,电磁阀360关闭。
[0054]
送风组件340包括外形结构与上吸盖310相同的电极盖341和置于电极盖341远离上吸盖310一侧的风扇轮342,风扇轮342由电池370控制旋转,电池370控制电池阀360开启,同时使经过滤网330过滤后的空气贯穿下吸盖320和电池阀360后进入上罩体100内,即通过送风组件340将经过滤网330过滤后的空气进入上罩体内100,从而向鼻子或嘴巴提供氧气。当呼气时,电池370控制电池阀360关闭,呼出的气体随吸引管210进入处理机构400中被排出。
[0055]
如图5所示,处理机构400包括用于收集储存分泌物的集液袋410、用于过滤被负压抽吸排出的过滤组件420和用于负压抽吸的真空负压泵430。其中,集液袋410靠近下罩体200一侧设置;过滤组件420置于集液袋410和真空负压泵430之间;真空负压泵430远离下罩体200的一侧设置;真空负压泵430远离集液袋410一端设有与空气连通的排气口。
[0056]
具体地,集液袋410的同一侧分别设有集液袋进口411和集液袋出口412,优选地,集液袋410竖直放置,集液袋进口411和集液袋出口412位于集液袋410的上端面。其中,集液袋410通过吸引管210与下罩体200连接,吸引管210一端与下罩体200上的出口连通,一端与集液袋进口411连通。集液袋410通过负压管一440与过滤组件420连接,负压管一440一端与集液袋出口412连通,另一端与过滤组件420的过滤进口425连通;同时,过滤组件420通过负压管二450与真空负压泵430连接,即负压管二450一端与过滤出口426连通,另一端与真空负压泵430的进口连通。过滤组件420和真空负压泵430位于集液袋410的同一侧且真空负压泵430位于过滤组件420的下方。
[0057]
在集液袋410中设有分泌物存储限度的最高液位线,液位线靠近集液袋410的上端面即靠近集液袋进口411一侧设置。吸引管210和负压管一440均置于集液袋410内侧。吸引管210置于集液袋410内的下端面置于液位线以下且靠近集液袋410的下端面设置,并与集液袋410的下端面有间隙;负压管一440置于集液袋410内的下端面位于液位线以上且靠近集液袋410的上端面设置。这一结构的设置目的是使分泌物在安全位置范围内,同时使从鼻子或嘴巴排出的空气进入集液袋410中并远离分泌物所在位置,这些呼出的废气直接经负压管440被负压抽出进入过滤组件420中进行过滤,被过滤的气体不涉及分泌物,当分泌物
收集到一定量时即可随时更换集液袋410,进而可使集液和排气互不干涉。优选地,集液袋410旋转500ml的容量即可。
[0058]
如图6所示,过滤组件420包括筒体和置于筒体内侧的滤芯423,筒体包括分开设置的筒柱421和与筒柱421相配合的筒盖422,筒柱421为一端开口设置另一端设有一体连接的封盖的结构,筒柱421的开口端与筒盖422盖合,筒柱421、筒盖422与滤芯423的外形结构相同。优选地,筒柱421、筒盖422和滤芯423均为圆型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其它结构,都在本案保护范围之内。
[0059]
在筒柱421的封盖的一侧设有过滤进口425,在筒盖422的一端设有过滤出口426,筒柱421与筒盖422为螺纹配合使滤芯423被置于筒体内。过滤进口425位于筒体端部的中心位置处,同时在筒柱421端部过滤进口425处设有向筒柱421内部延伸的顶柱427,顶柱427为若干均分设置的支架弯曲组成的,目的是与滤芯423的一端接触,使滤芯423与筒柱421的进口端面有一定的间隙的同时,还有足够的空间使被吸入的气体能完全顺利地被进入筒柱421内。
[0060]
滤芯423与筒柱421的侧壁之间有空隙,且滤芯423靠近筒盖422一端设有被卡固固定,优选地,在筒盖422与滤芯423之间还设有密封条424,保证过滤的气密性。筒盖422上设置的过滤出口426将排出的气体通过负压管二450与真空负压泵430连接。过滤组件420工作时,滤芯423与筒体的侧壁和其进口端部均设有间隙,气体经过侧壁间隙后进入滤芯423内过滤,过滤后再通过过滤出口426经负压管二450进入真空负压泵430内。
[0061]
真空负压泵430为市面上常用的微型真空负压泵,不仅体积小且低噪音、便携且免维护。真空负压泵430上可设有二档的档位,一档是轻吸引,通过负压抽气可使下罩体200内无雾气或潮气;二档是吸分泌物,使无法下降的分泌物被快速地吸入集液袋410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换集液袋410,安全的气体可先经过滤组件420过滤后再通过真空负压泵430的出气口排入空气中。
[0062]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携带处理结构400,可使集液袋410、过滤组件420和真空负压泵430一同固定在放置仓460中,同时通过肩带或腰带的方式使放置仓460系在患者的肩部或腰部,也可以选择其它连接方式固定放置仓460。肩带或腰带为本领域常用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选用肩带470将放置仓460固定在患者身上,肩带470可以是粘接方式连接或卡扣方式连接,在此不具体限制。
[0063]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上罩体100和下罩体200与患者面部贴合紧密,防护装置还具有用于将上罩体100和下罩体200固定在人体头部的固定带500,固定带500为弹性带,可以是一体设置结构,也可以是卡扣式结构,也可以是粘接结构,或者其它结构的固定连接方式。固定带500分别与上罩体100和下罩体200连接,优选地,固定带500单侧为c型结构固定在耳朵上,如图3所示,可进一步保证上罩体100和下罩体200能完全使患者被隔离起来,进一步降低传染率。
[0064]
本实施例提出的隔离防护装置,使用时将上罩体100和下罩体200通过固定带500固定在患者面部,同时通过肩带470使处理机构400被吊挂在患者身上。吸气时,吸气阀300打开工作,将空气过滤后进入上罩体100内向鼻子或嘴巴提供氧气含量充足且洁净的空气;呼气时,吸气阀300关闭,从鼻子或嘴巴排出的气体经过滤后再通过处理机构400排出空气中。同时从鼻子或嘴巴流出的如痰液或血液等分泌物经吸引管210从下罩体100流入处理机
构400中并被处理机构400收集存储并及时更换,进而形成一个完全封闭且安全的吸气-呼气的过程,使患者被安全隔离。同时,通过真空负压泵430抽吸,使患者咳出现咳嗽、咳痰或刺激性呛咳时,痰液或血液等分泌物可被及时清除,解除患者的生命危险。
[0065]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防护装置,结构设计简单且易于操作,便携且安全可控,可使患者处于相对独立的环境内,防止病菌扩散,并降低分泌物的喷溅污染,且不影响介入手术时dsa的c臂旋转透视,股动脉穿刺进行介入手术操作;同时,此装置可大幅度降低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性,并可在任何场景下使用,通用性强,且易于消毒。
[0066]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