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口罩主体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56803发布日期:2021-02-18 20:29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口罩主体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用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更换口罩主体的口罩。


背景技术:

[0002]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0003]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7940371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医用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和耳绳,口罩主体两侧分别设有耳绳,并且固定连接在口罩主体上,口罩主体由四层组成,分别为棉质层、试纸层、吸收层以及棉质层,口罩主体的四层依次叠加,口罩主体在最上层棉质层开设有两个观察孔,观察孔可直接观察到试纸层。
[0004]
由于口罩是一次性用品,尤其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需要经常更换,且耳绳与口罩主体为固定连接,每更换一次口罩,就需要同时更换口罩主体和耳绳,但实际上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的只是口罩主体,无法单独对口罩主体进行更换,造成耳绳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更换口罩主体的口罩,其具有能够对口罩主体进行单独更换,避免使耳绳造成大量的浪费的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可更换口罩主体的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和分别连接在口罩主体两侧的耳绳,口罩主体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块,耳绳的两端分别与口罩主体一侧的两个固定块可拆卸连接。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两个耳绳分别与口罩主体两侧的固定块连接,使耳绳安装在口罩主体上;当口罩长时间佩戴后,需要对口罩进行更换,此时将耳绳从口罩主体上取下,再将耳绳安装在新的口罩主体上,实现单独对口罩主体的更换过程,避免造成耳绳的浪费。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贯通的穿孔,耳绳的一端从穿孔中穿过并与固定块卡接。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口罩主体进行更换时,使耳绳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分离,并将耳绳的端头从穿孔中穿过,从而使耳绳与口罩主体分离,将耳绳从口罩主体上取下,实现口罩主体与耳绳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对口罩主体进行单独更换。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耳绳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卡条,卡条与耳绳垂直设置,并位于固定块远离耳绳的一侧,卡条是采用硬质材料制成的卡条,卡条的长度大于穿孔的直径,卡条的截面尺寸小于穿孔的截面尺寸。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由于卡条的长度大于穿孔的直径,且卡条与穿孔
垂直,从而使卡条卡在固定块远离耳绳的一侧,实现耳绳与口罩主体的卡接,使耳绳安装在口罩主体上,避免口罩的使用过程产生影响;当需要对口罩主体进行更换时,使卡条向靠近口罩主体中心的一侧移动,并拉动耳绳在穿孔内滑动,然后使卡条与耳绳平行,并将卡条的一端和耳绳一起插入穿孔内,并拉动耳绳,使耳绳带动卡条在穿孔内向口罩主体的外侧滑动,并从穿孔内滑出,从而将耳绳和卡条从固定上取下,实现耳绳与口罩主体的分离,然后使卡条穿过更换后的口罩主体上的穿孔,然后使卡条与穿孔垂直,使卡条卡在固定块远离耳绳的一侧,从而将耳绳重新安装在更换后的口罩主体上,实现对口罩主体的单独更换,避免造成耳绳的浪费。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块靠近卡条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卡条卡设在容纳槽内。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块上开设容纳槽,并使卡条卡在容纳槽内,能够对卡条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卡条从容纳槽内滑出,防止卡条出现大幅度位移而从穿孔中穿出,减小了耳绳发生掉落的可能性,保证耳绳与口罩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容纳槽内嵌设有第一磁铁,卡条内嵌设有第二磁铁,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配合使用。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卡条卡嵌在容纳槽内,且卡条内的第二磁铁与容纳槽内的第一磁铁相互吸附,使卡条紧密抵接在容纳槽内,避免卡条在容纳槽内发生位移,从而进一步防止卡条从穿孔中穿出,避免耳绳发生掉落,加强了耳绳与口罩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在口罩主体的外侧。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块设置在口罩主体的外侧,避免固定块与人脸直接接触,不仅保证了佩戴口罩的舒适度,也避免口罩主体与人脸之间存在较大的缝隙而影响口罩对人体的保护作用。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口罩主体一侧的两个固定块分别位于口罩主体的顶部和底部。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固定块分别设置在口罩主体一侧的顶部和底部,能够改善口罩主体受力的均匀程度,减小口罩主体与人脸之间存在的缝隙,保证口罩主体与人体紧密贴合。
[002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2]
1、通过设置固定块,使耳绳穿过固定块并与固定块可拆卸连接,当口罩长时间佩戴后,将耳绳从口罩主体上取下,再将耳绳安装在新的口罩主体上,实现单独对口罩主体的更换过程,避免造成耳绳的浪费;
[0023]
2、通过在固定块上开设容纳槽,使卡条卡在容纳槽内,能够对卡条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卡条从容纳槽内滑出,保证耳绳与口罩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0024]
3、通过设置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使卡条紧密抵接在容纳槽内,避免卡条在容纳槽内发生位移,防止卡条从穿孔中穿出,避免耳绳发生掉落,加强了耳绳与口罩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
图3是为了显示穿孔的局部剖视图。
[0028]
图中,1、口罩主体;2、耳绳;21、卡条;211、第二磁铁;3、固定块;31、穿孔;32、容纳槽;321、第一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
参照图1,一种可更换口罩主体的口罩,包括口罩主体1,口罩主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耳绳2。
[0031]
参照图1,口罩主体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块3,固定块3位于口罩主体1的外侧,且口罩主体1一侧的两个固定块3分别位于口罩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固定块3上开设有穿孔31,穿孔31的长度方向沿着两个耳绳2相互靠近的方向,穿孔31贯穿固定块3的两侧,固定块3远离耳绳2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32,容纳槽32与穿孔31连通。
[0032]
参照图1,耳绳2采用柔性材质制成,耳绳2的两端分别穿过口罩主体1一侧的两个固定块3上的固定孔,且耳绳2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卡条21,卡条21采用硬质材质制成,并位于容纳槽32内,卡条21的长度方向与穿孔31的长度方向垂直,并与口罩主体1平行,卡条21的长度与容纳槽32的高度相同,卡条21的长度大于穿孔31的直径,卡条21截面呈圆形,卡条21截面的直径小于穿孔31的孔径。参照图1,容纳槽32内靠近卡条2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磁铁321,卡条21内嵌设有第二磁铁211,第一磁铁321与第二磁铁211配合使用。
[0033]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由于卡条21的长度大于穿孔31的直径,且卡条21与穿孔31垂直,从而使卡条21卡在固定块3远离耳绳2的一侧,并位于容纳槽32内,此时卡条21内的第二磁铁211与容纳槽32内的第一磁铁321相互吸附,使卡条21紧密抵接在容纳槽32内,避免卡条21在容纳槽32内发生位移,使耳绳2安装在口罩主体1上,避免口罩的使用过程产生影响。
[0034]
当需要对口罩主体1进行更换时,使卡条21向靠近口罩主体1中心的一侧移动,同时拉动耳绳2在穿孔31内滑动,将卡条21从容纳槽32中移出,并使卡条21与第一磁铁321分离,然后使卡条21与耳绳2平行,并将卡条21的一端和耳绳2一起插入穿孔31内,并拉动耳绳2,使耳绳2带动卡条21在穿孔31内向口罩主体1的外侧滑动,并从穿孔31内滑出,从而将耳绳2和卡条21从固定上取下,实现耳绳2与口罩主体1的分离;然后对口罩主体1进行更换,使卡条21穿过更换后的口罩主体1上的穿孔31,再使卡条21移动至容纳槽32内,使卡条21与穿孔31垂直,并使卡条21内的第二磁铁211与更换后的口罩主体1上容纳槽32内的第一磁铁321相互吸附,从而将耳绳2重新安装在更换后的口罩主体1上,实现对口罩主体1的单独更换,避免造成耳绳2的浪费。
[0035]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