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8828发布日期:2021-02-23 16:0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具体涉及一种遮阳伞。


背景技术:

[0002]
遮阳伞作为一种户外休闲用具,广泛用于广场、海滩、公园及庭院等休闲场所,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乘凉空间。现有的遮阳伞一般都包括伞面、伞杆以及伞帽,伞面设置在伞杆与伞帽之间,伞杆上设有用于支撑伞面的伞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遮阳伞的功能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开发了将太阳能通过太阳能板转化成电能的伞具,可以实现伞具的晚间照明、播放音乐等功能,因此,伞具设置有控制led灯、音响等的pcb板。现有的pcb板设置在手柄上或者伞盘内,通过螺丝固定,使用时间久后螺丝易松动、脱落,且该装配方式复杂,提高了生成成本。
[0003]
如申请号为cn201820945549.1披露了一种电动撑伞装置,伞骨包括伞骨本体、伞骨前端罩以及驱动连杆;伞骨本体包括一主支撑杆和一太阳能板,太阳能板固定在主支撑杆上侧,伞骨前端罩一端套接在主支撑杆前端,驱动连杆一端与伞骨前端罩铰接;伞盘包括一电动推杆组件、一内撑支架盘和一外撑支架盘;伞盘还包括一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包括伞盘下罩、下罩盖和pcb电路基板;pcb电路基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内撑支架盘底部,伞盘下罩连接在pcb电路基板底部,下罩盖盖合在伞盘下罩底部。该pcb板通过螺丝固定在内撑支架盘底部,使用时间久后螺丝易松动、脱落,且装配方式复杂不易操作。因此,针对现有伞具中pcb板的固定方式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pcb板固定牢靠且装配简单的遮阳伞。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遮阳伞,包括伞杆、套设在伞杆上的伞盘、设置在伞盘上的盖体、控制遮阳伞照明系统的第一pcb板以及太阳能组件,其中,所述第一pcb板设置在盖体与伞盘之间,且与太阳能组件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盘向上凸出有定位凸片,所述第一pcb板上设置有穿孔,所述第一pcb板通过定位凸片贯穿穿孔而定位在伞盘上;并且,所述盖体向下凸出形成压块,所述压块与第一pcb板相抵将第一pcb板限位在伞盘上。
[0006]
作为优选,所述伞盘包括上伞盘以及与上伞盘相连的下伞盘,所述上伞盘的轴孔孔壁向上凸出形成多片所述的定位凸片,各定位凸片相互间隔设置,对应地,所述多个穿孔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pcb板上。间隔设置定位凸片与穿孔,定位凸片与穿孔配合可以限制第一pcb板相对上伞盘旋转,具有更好地限位效果。
[0007]
作为优选,所述太阳能组件包括上壳体、与上壳体固定连接的下壳体、设置在上壳体顶部的太阳能板,位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电池、dc接口、安装dc接口的第二pcb板;所述第一pcb板上设置有穿过盖体后与dc接口配合的dc插头。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存储在电池中,dc接口与dc插头配合将电能传输到第一pcb板上,从而控制led灯、音响等。
[0008]
为利于dc接口与dc插头配合牢靠,作为优选,所述盖体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dc插头穿设在凹槽内,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下壳体向下凸出形成凸台,所述dc接口穿设在凸台内,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限位部配合能够将下壳体与凹槽锁定和解锁。在dc插头插入到dc接口后,凸起与限位部配合能够将下壳体与凹槽锁定,更有利于dc接口与dc插头配合牢靠,在太阳能组件需要维修或者保养时,将下壳体与凹槽锁定解锁,下壳体从凹槽内脱出。
[0009]
为利于下壳体与凹槽锁定和解锁,作为优选,所述凸台能够在凹槽内转动,所述凸起旋转至限位部时,所述下壳体与凹槽锁定,所述凸起旋转脱离限位部时,所述下壳体与凹槽解锁。旋入的方式实现下壳体与凹槽锁定和解锁,操作简单、方便。
[0010]
作为优选,还包括在太阳能组件未安装或者拆除后盖合在凹槽上对dc插头进行保护的保护塞。
[0011]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向下凸出形成有凸柱,所述第二pcb板上设置有供凸柱插设而将第二pcb板限位的插孔,所述下壳体向上凸出形成与第二pcb板相抵的压环,所述dc接口穿设在压环内。凸柱与插孔配合限制第二pcb板左右晃动,压环与第二pcb板相抵限制第二pcb板上下晃动,从而将第二pcb板固定。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第一pcb板上设置有穿孔,伞盘向上凸出形成穿过穿孔的定位凸片,穿孔与定位凸片配合限制第一pcb板相对伞盘左右移动,同时盖体向下凸出形成压块,压块与第一pcb板上相抵限制第一pcb板相对伞盘上下移动,与现有技术中使用螺丝固定第一pcb板相比,第一pcb板套设在定位凸片即可,安装方便,节省装配时间,且固定牢靠。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太阳能组件的分解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伞杆、伞盘、盖体的分解图;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图;
[0017]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伞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太阳能组件未安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
参见图1至图8,本实施例的遮阳伞,包括伞杆1、套设在伞杆1上的伞盘2、设置在伞盘2上的盖体5、控制遮阳伞照明系统的第一pcb板3以及太阳能组件,其中,第一pcb板3设置在盖体5与伞盘2之间,且与太阳能组件电连接。
[0023]
伞盘2包括上伞盘21以及与上伞盘21相连的下伞盘22,上伞盘21的轴孔21a孔壁向上凸出形成多片定位凸片2a,各定位凸片2a相互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定位凸片2a的数量
为3个。
[0024]
第一pcb板3上设置有3个相互间隔的穿孔31。第一pcb板3穿设在定位凸片2a上限制第一pcb板3相对上伞盘21左右移动。第一pcb板3上设置有穿过盖体5后与dc接口45配合的dc插头32。
[0025]
盖体5向下凸出形成压块51,压块51与第一pcb板3相抵限制第一pcb板3相对上伞盘21上下移动。盖体5的顶部设置有凹槽52,dc插头32穿设在凹槽52内,凹槽52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部53。
[0026]
太阳能组件包括上壳体41、与上壳体41固定连接的下壳体42、设置在上壳体41顶部的太阳能板43,位于上壳体41与下壳体42之间的电池44、dc接口45、安装dc接口45的第二pcb板46。
[0027]
下壳体42向下凸出形成的凸台42a,dc接口45穿设在凸台42a内,凸台42a上设置有凸起42b,凸台42a能够在凹槽52内转动,凸起42b旋转至限位部53时,下壳体42与凹槽52锁定,凸起42b旋转脱离限位部53时,下壳体42与凹槽52解锁。下壳体42向上凸出形成与第二pcb板46相抵的压环42c,dc接口45穿设在压环42c内。
[0028]
上壳体41向下凸出形成有凸柱41a,第二pcb板46上设置有供凸柱41a插设而将第二pcb板46限位的插孔46a,在上壳体41与下壳体42盖合后,压环42c与第二pcb板46相抵限制第二pcb板46上下移动。
[0029]
在太阳能组件4未安装或者拆除后盖合在凹槽52上对dc插头32进行保护的保护塞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