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透气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9889发布日期:2021-03-09 20:3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透气鞋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透气鞋底,属于制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鞋的穿着要求已经从耐穿、耐用,逐渐转到美观大方、舒适,特别是能起排除鞋内汗气作用的鞋子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3.但是,目前市场上多数的透气鞋都是在鞋底内部设置气囊,通过挤压气囊形成流动气流导入鞋子内部,进而增强鞋子内部的空气流动性,利用流动的空气带走脚底的汗气,但是由于气囊内部气体直接导出,影响气囊的弹性减震效果,导致当人们在跑步时,气囊无法提供良好的弹性恢复效果,容易对人们的脚底造成损伤,降低鞋底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透气鞋底,气腔内部气体通过导气管导入导气通道内部,通过增压结构限制气体导入导气通道内部,进而需要增大气腔内部导出气体的气压才能推动增压结构发生移动,从而增强气腔的弹性减震效果,然后气体通过导气通道流向透气孔,增强鞋体内部的空气流动性,提高鞋底主体的透气性。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透气鞋底,包括鞋底主体,所述鞋底主体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鞋底主体与透气孔连接处设置有导气腔,所述鞋底主体脚后跟位置设置有气腔,所述气腔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气腔通过进气孔与外界相导通,所述气腔与导气腔之间设置有导气通道,所述气腔与导气通道连接处设置有导气管,所述鞋底主体内部设置有增压结构,所述增压结构一端嵌入导气管内部,所述增压结构嵌入导气管的一端与导气通道相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脚底挤压气腔时,气腔内部气体通过导气管导入导气通道内部,通过增压结构限制气体导入导气通道内部,进而需要增大气腔内部导出气体的气压才能推动增压结构发生移动,从而增强气腔的弹性减震效果,然后气体通过导气通道流向透气孔,增强鞋体内部的空气流动性,提高鞋底主体的透气性。
7.优选的,所述增压结构包括连接通道、移动板、第一弹性元件、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块嵌入导气管内部,所述连接通道位于移动滑块的内部,所述连接通道一端与气腔相导通,另一端位于导气管与导气通道相连接的一侧,所述移动板位于移动滑块远离气腔的一侧,所述移动板与移动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一端与移动板相连接,另一端与鞋底主体相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通道、移动板、第一弹性元件、移动滑块之间的配合,起到增强气腔导出气体气压的效果,进而增强气腔的弹性减震效果。
9.优选的,所述导气管靠近气腔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块限制移动滑块的移动距离,避免移动滑块从导气管上脱落。
11.优选的,所述移动板远离移动滑块的一侧设置有压缩气囊,所述压缩气囊远离移动板的一侧设置有吸盘,所述压缩气囊与吸盘相导通,所述吸盘与地面相接触。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压缩气囊和吸盘相配合,起到增强鞋底主体的防滑效果。
13.优选的,所述气腔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弹性支撑体。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支撑体增强气腔的弹性恢复效果。
15.优选的,所述弹性支撑体为中空弧形结构,所述弹性支撑体上开设有通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中空弧形结构增强弹性支撑体的弹性支撑效果。
17.优选的,所述进气孔内部设置有限位体,所述限位体与进气孔内壁相连接,所述限位体靠近气腔的一侧设置有截流块,所述截流块与限位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限位体远离截流块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格。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体、截流块和第二弹性元件之间的配合,起到限制进气孔内部空气的流动方向。
19.优选的,所述鞋底主体采用天然橡胶制成。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天然橡胶具有良好弹性恢复效果,赋予鞋底主体良好弹性恢复效果。
21.优选的,所述气腔远离增压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层提高气腔带来的弹性缓冲效果。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气腔内部气体通过导气管导入导气通道内部,通过增压结构限制气体导入导气通道内部,进而需要增大气腔内部导出气体的气压才能推动增压结构发生移动,从而增强气腔的弹性减震效果,然后气体通过导气通道流向透气孔,增强鞋体内部的空气流动性,提高鞋底主体的透气性。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透气鞋底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鞋底主体的整体结构;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鞋底主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主要用于表现增压结构的内部结构;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鞋底主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于表现鞋底主体的内部结构;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鞋底主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三,主要用于表现鞋底主体的内部结构。
29.附图标记:1、透气孔;2、鞋底主体;3、弹性层;4、过滤网格;5、气腔;6、弹性支撑体;7、限位块;8、连接通道;9、移动板;10、压缩气囊;11、吸盘;12、第一弹性元件;13、导气通道;14、移动滑块;15、导气腔;16、限位体;17、截流块;18、第二弹性元件;19、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新型透气鞋底,包括鞋底主体2,鞋底主体2采用天然橡胶制成,天然橡胶具有良好弹性恢复效果,赋予鞋底主体2良好弹性恢复效果,鞋底主体2脚后跟位置设置有气腔5,从而人们行走时脚底挤压气腔5,气腔5与导气腔15之间设置有导气通道13,气腔5与导气通道13连接处设置有导气管19,从而气腔5形成的气流通过导气管19和导气通道13再导向导气腔15,同时导气腔15与透气孔1相导通,气流通过透气孔1流向鞋体内部,增强鞋体内部的空气流动性,提高鞋底主体2的透气性,同时鞋底主体2内部设置有增压结构,增压结构包括连接通道8、移动板9、第一弹性元件12、移动滑块14,移动滑块14嵌入导气管19内部,从而气腔5形成的气流推动移动滑块14向下移动,而平时连接通道8位于移动滑块14的内部,连接通道8一端与气腔5相导通,另一端位于导气管19与导气通道13相连接的一侧,当移动滑块14移动到合适位置后,连接通道8的一端与导气管19相导通,另一端与导气通道13,从而气体通过导气通道13流向导气腔15,再通过透气孔1流向鞋体内部,同时移动滑块14向下移动时,由于移动板9与移动滑块14固定连接,使得移动板9与移动滑块14固定连接,带动移动板9向下移动,而第一弹性元件12一端与移动板9相连接,另一端与鞋底主体2相连接,进而移动板9压缩第一弹性元件12使得第一弹性元件12对移动板9形成反向作用力,减缓移动滑块14向下移动的速度,使得需要增大气腔5内部的气压才能推动移动滑块14向下移动,进而避免气腔5内部气体直接导出,保证气腔5弹性减震效果,使得在保证气腔5带来透气效果的同时增强气腔5的弹性减震效果,同时移动板9向下移动挤压压缩气囊10,压缩气囊10内部气体导出,进而带动吸盘11内部气体导出,使得吸盘11内部气压与外界正常大气压形成气压差,气压差的作用力作用在鞋底主体2上,进而增强鞋底主体2的防滑性,并且气腔5远离增压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层3,利用弹性层3提高与脚底之间的接触舒适度,并且利用弹性效果增强气腔5带来的弹性缓冲效果。
32.同时气腔5受到挤压发生变形时,弹性支撑体6随之发生变形,利用弹性支撑体6起到支撑气腔5的效果,增强气腔5减震和弹性恢复效果,并且弹性支撑体6为中空弧形结构,利用中空弧形结构增强弹性支撑体6弹性支撑效果,同时弹性支撑体6上开设有通孔,利用通孔保证气腔5内部空气的流动。
33.当人们抬脚时失去对气腔5的挤压效果,从而第一弹性元件12推动移动板9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移动滑块14向上移动,而导气管19靠近气腔5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7,利用限位块7限制移动滑块14的移动距离,避免移动滑块14从导气管19上脱落,起到保护增压结构的效果。
34.同时气腔5上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内部设置有限位体16,限位体16与进气孔内壁相连接,限位体16靠近气腔5的一侧设置有截流块17,当挤压气腔5形成流动气体时,气流推动截流块17向靠近限位体16方向移动,使得截流块17与限位体16相接触,进而关闭进气孔,
使得气腔5形成的流动气流只能流向导气管19内部,保证气腔5带来的透气性,同时截流块17与限位体16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18,当人们抬脚时气流对截流块17形成的推力消失,从而第二弹性元件18释放弹性推力,将截流块17与限位体16分离,而气腔5处于吸气状态,使得外界通过进气孔导入气腔5内部,进而保证气腔5与外界之间的换气效果,增强气腔5导出气流的清凉性进一步提高透气效果,并且限位体16远离截流块17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格4,利用过滤网格4对气腔5吸入气体进行过滤,避免外界杂质进入气腔5内部,起到保护气腔5的效果。
3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