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弹性内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60756发布日期:2021-05-14 14:40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弹性内衣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衣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高弹性内衣。


背景技术:

2.内衣是指贴身穿的衣物,包括背心、汗衫、短裤、胸罩等,通常是直接接触皮肤的,是现代人不可少的服饰之一、内衣有吸汗、矫型、衬托身体、保暖作用,为了使内衣具有承托乳房的作用,现代大部分内衣都是具有钢圈的,塑形承托效果好,但是长期穿这种钢圈内衣,不仅不舒适,还会对女性的乳房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目前的无钢圈内衣只是面料柔软,透气效果较差,也没有聚拢效果,影响形体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透气性好、不带有钢圈的高弹性内衣。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弹性内衣,包括内衣本体,所述内衣本体四周和托起部设置有胶条带,所述胶条带采用高弹性胶印刷而成,所述胶条带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内径为1

20mm。
6.作为优选,所述胶条带的宽度可设置在0.1

10cm。
7.作为优选,所述透气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心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8.作为优选,所述内衣本体托起部的胶条带为弧形,所述内衣本体托起部的胶条带宽于所述内衣本体四周的胶条带。
9.作为优选,所述内衣本体由多层面料制成,所述内衣本体的鸡心处设置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采用弹性硅胶制成。
10.作为优选,所述内衣本体内部设置有海绵层,所述内衣本体托起部采用两层弹性面料制成。
11.作为优选,所述内衣本体上端两侧设置有肩带连接片。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弹性内衣,包括内衣本体,所述内衣本体四周和托起部设置有胶条带,所述胶条带采用高弹性胶印刷而成,所述胶条带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内径为1

20mm,与传统的内衣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内衣四周和托起部增加了胶条带,形成高弹性的松紧结构,并且本实用新型在胶条带上设置了透气孔,透气孔结构既能使胶条带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同时能改善粘胶部位的柔软度,还不会破坏连续胶条带和布料结合带来的高弹性松紧结构,通过调整透气孔的大小、形状、孔与孔之间的距离,来满足产品各部位的透气、松紧、柔软度需求,还有胶条带增加透气孔后,从外看会若隐若现,增加美观度。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分别为:
16.内衣本体
‑‑
1,托起部
‑‑
2,透气孔
‑‑
3,肩带连接片
‑‑
4,胶条带
‑‑
5。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弹性内衣,包括内衣本体1,所述内衣本体1四周和托起部2设置有胶条带5,所述胶条带5采用高弹性胶印刷而成,所述胶条带5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3,所述透气孔3 的直径为1

20mm,与传统的内衣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内衣四周和托起部2增加了胶条带5,形成高弹性的松紧结构,并且本实用新型在胶条带5上设置了透气孔3,透气孔3结构既能使胶条带5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同时能改善粘胶部位的柔软度,还不会破坏连续胶条带5和布料结合带来的高弹性松紧结构,通过调整透气孔3的大小、形状、孔与孔之间的距离,来满足产品各部位的透气、松紧、柔软度需求,还有还有胶条带5增加透气孔3后,从外看会若隐若现,增加美观度。
19.本实施例中,所述胶条带5的宽度可设置在0.1

10cm,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胶条带5的宽度进行选择,所述透气孔3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心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20.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衣本体1托起部2的胶条带5为弧形,为穿戴的过程中,为保持胸部的聚拢性和内衣本体1托起部2的胶条带5 耐用性,所述内衣本体1托起部2的胶条带5宽于所述内衣本体1四周的胶条带5。
21.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衣本体1由多层面料制成,为增加内衣的立体性,所述内衣本体1的鸡心处设置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采用弹性硅胶材质制成,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穿戴舒适,所述内衣本体1内部设置有海绵层,为进一步增强胸部的聚拢性,所述内衣本体1托起部2 采用两层弹性面料制成。
22.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衣本体1上端两侧设置有肩带连接片5,肩带连接片5用于连接肩带,在穿戴的过程中,肩带可防止走光。
2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