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盲人使用的口罩

文档序号:24771104发布日期:2021-04-21 04:5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盲人使用的口罩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盲人使用的口罩。


背景技术:

2.口罩是一种卫生防护用品,通常佩戴在口鼻部位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和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由于口罩内外两面类似,在佩戴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区分内外侧面而戴反口罩,直接与被污染的外层相接触会增加被病毒、细菌等感染的可能性,降低了口罩的防护作用,甚至起到了反作用,导致不必要的感染。所以通过正确的方式佩戴口罩变得至关重要,而现有的口罩主要通过颜色来区分内外侧面。可是这样给盲人这批弱势群体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与烦扰。因此,开发一种能便于盲人群体佩戴的口罩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通过触摸就能辨别口罩内外侧面的供盲人使用的口罩。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供盲人使用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设置在口罩本体两侧的耳挂,所述口罩本体具有用于贴合脸部的内侧面和与所述内侧面向背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设有能被触摸识别的触摸部。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7.所述触摸部位于所述口罩本体使用时远离人体下巴的一侧。
8.所述触摸部为靠近任意一个耳挂设置的方形结构。
9.所述方形结构的面积为30mm
×
15mm。
10.所述触摸部上压印有盲文。
11.所述触摸部为长条形凸起结构,所述长条形凸起结构沿口罩本体使用时远离人体下巴的一侧边沿延伸布置。
12.所述触摸部为长条形凹痕结构,所述长条形凹痕结构沿口罩本体使用时远离人体下巴的一侧边沿延伸布置。
13.所述触摸部为若干设于口罩本体上的颗粒状凸起。
14.若干所述颗粒状凸起设置在任意一个耳挂与口罩本体的连接位置处。
15.所述口罩本体为由外向内依次为拒水纺粘无纺布层、纤维熔喷无纺布复合层和亲水纺粘无纺布层的多层结构,或者所述口罩本体为由外向内依次为阻水层、过滤层和吸水层的多层结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本实用新型的口罩本体上设有触摸部,用户通过触摸该触摸便能辨别口罩的内外
侧面,从而进行佩戴,相对于现有技术,该口罩上能帮助盲人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也能正确佩戴口罩,而且该口罩的结构简单,降低了用户因佩戴不当造成其他不必要感染的概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供盲人使用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供盲人使用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一种供盲人使用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例说明:
22.1、口罩本体;11、颗粒状凸起;2、耳挂;3、触摸部。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实施例1: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供盲人使用的口罩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该供盲人使用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和设置在口罩本体1两侧的耳挂2,口罩本体1具有用于贴合脸部的内侧面和与所述内侧面向背的外侧面,外侧面设有能被触摸识别的触摸部3。当用户使用该口罩时,首先对口罩本体1进行触摸,当触摸到口罩本体1表面的触摸部3时,用户便知道此面为口罩的外侧面,即不与皮肤接触的一面,此时用户即可按照口罩的佩戴方式,对口罩进行佩戴。相对于现有技术,该口罩能帮助盲人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也能正确佩戴口罩,而且该口罩的结构简单,降低了用户因佩戴不当造成其他不必要感染的概率。同时,由于该触摸部3位于外侧面,所以进一步提高了口罩佩戴时的舒适度。
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触摸部3位于口罩本体1使用时远离人体下巴的一侧,也即上侧。在用户进行佩戴口罩时,通过该触摸部3除了能正确辨别口罩的内外侧面,还能快速的辨别出口罩的上下侧,即触摸部3为口罩佩戴时远离下巴的一侧,也就是靠近鼻梁的一侧,降低了部分用户因触摸不仔细,在还没触摸到口罩上设置鼻梁条时就直接佩戴口罩,即口罩上下侧戴反的概率,加强了对用户的提醒效果,通过该触摸部3再次提醒用户该部位在佩戴时位于鼻梁处。
27.本实施例中,触摸部3为靠近任意一个耳挂2设置的方形结构。具体为靠近口罩本体1上侧设置,这样用户只需触碰到方形结构便能对口罩的内外侧面及上下侧进行区分,在不影响口罩的透气性的基础上,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
28.本实施例中,方形结构的面积为30mm
×
15mm。如此,在不影响方形结构的作用即用户进行触摸的情况下,尽可能节省了方形结构的占用空间,最大化的加强了该口罩的透气性,而且还降低了该口罩的生产成本。
29.本实施例中,触摸部3上压印有盲文。其中,所印的盲文字样为此面朝外,这样能加深用户的记忆,快速帮用户对口罩的内外侧面进行区分。
30.本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为由外向内依次为拒水纺粘无纺布层、纤维熔喷无纺布复合层和亲水纺粘无纺布层的多层结构,或者口罩本体1为由外向内依次为阻水层、过滤层、吸水层的多层结构。如此,在加强口罩的透气性的同时,还能对外部飞沫,粉尘等进行多层阻隔,加强了该口罩的防护性。除此之外,还加强了该口罩的吸水性能,对人体呼出的水气
及时进行吸附,还能在防止飞沫进入口罩内部的同时,对微小颗粒进行隔离,进一步提高该口罩的整体防护功能。
31.实施例2:
32.本实施例的供盲人使用的口罩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触摸部3为若干设于口罩本体1上的颗粒状凸起11。如此,用户在触摸口罩时,由于口罩本体1的触感与触摸部3触感不同,所以触碰到触摸部3颗粒时便能意识到,该面为外侧面,这样通过凸出的颗粒给用户启示,帮助其区分口罩的内外侧面,相对于印制盲文,降低了工艺加工难度,而且将触摸部3设置为颗粒状凸起11,对提升口罩的透气也有所帮助。
33.其次,若干颗粒状凸起11设置在任意一个耳挂2与口罩本体1的连接位置处。这样,减少了颗粒状凸起11在口罩本体1上的占用面积,进一步降低了口罩的加工生产难度,并提高了口罩整体的透气性和舒服度。
34.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触摸部3的表面设置为凸起的印花或其他结构,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定,只需使其与口罩本体1上其他部位的触感不同即可。
35.实施例3:
36.本实施例的供盲人使用的口罩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触摸部3为长条形凹痕结构,该长条形凹痕结构沿口罩本体1使用时远离人体下巴的一侧边沿延伸布置。这种结构不仅降低了触摸部3的加工生产难度,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37.在另一实施例中,触摸部3为长条形凸起结构,长条形凸起结构沿口罩本体1使用时远离人体下巴的一侧边沿延伸布置。触摸部3采用长条形凸起结构,可以通过在口罩本体1上直接压制成型、预先制作条形部件再粘接到口罩本体1上等方式形成,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同时,由于该长条形凸起结构沿口罩本体1使用时远离人体下巴的一侧边沿延伸布置,即该口罩使用时的上侧边沿布置,便于触摸触摸部3后对口罩的内外侧面及上下侧进行区分,实现快速、正确的进行佩戴。并且,采用沿口罩本体1侧边沿延伸布置的长条形凸起结构,占用口罩本体1的面积小,对口罩的功能和使用舒适度影响小。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