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腕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腕带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普通手表等多通过生耳将设备本体与带体连接。生耳连接一方面组装困难,且拆卸不便。随着用户对腕戴设备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带体的拆卸及替换成为腕戴设备必备的功能。然而,生耳连接结构需借助专用工具拆卸,因而造成带体更换不便。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腕戴设备带体更换不便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腕戴设备,该腕戴设备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带体更换不便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腕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带体,还包括快拆扣,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带体中的一者开设有插槽,另一者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插槽的卡舌,所述卡舌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插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插槽连通并用于所述快拆扣插入的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快拆扣中的一者设置有弹性卡扣,另一者设置有卡槽,所述快拆扣插入所述通孔和所述限位槽的状态下,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卡槽卡合以将所述设备本体与所述带体连接;所述快拆扣拔出状态下所述设备本体与所述带体拆卸。
优选地,上述腕戴设备中,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设备本体或所述带体经嵌件注塑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快拆扣上。
优选地,上述腕戴设备中,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设备本体或所述带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快拆扣上。
优选地,上述腕戴设备中,所述快拆扣包括基体和由所述基体凸出用于插入所述通孔和所述限位槽内的插头部。
优选地,上述腕戴设备中,所述通孔包括相连接的一级孔和二级孔,所述一级孔的尺寸大于所述二级孔的尺寸,所述一级孔与所述基体配合,所述二级孔与所述插头部配合,且所述一级孔与所述二级孔间形成用于对所述基体限位的台阶面。
优选地,上述腕戴设备中,所述插头部的外侧壁上具有向内凹形成的所述卡槽,所述二级孔内固定连接有凸出的所述弹性卡扣。
优选地,上述腕戴设备中,所述插头部位于所述基体的一端,所述基体的另一端与设置有所述插槽的所述设备本体或所述带体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的方向与所述快拆扣的插入或拔出方向垂直。
优选地,上述腕戴设备中,设置有所述插槽的所述设备本体或所述带体固定连接有导轴,所述基体穿过所述导轴以绕所述导轴转动。
优选地,上述腕戴设备中,所述弹性卡扣为弹簧扣,所述快拆扣为金属扣。
优选地,上述腕戴设备中,所述弹簧扣包括相对的两个呈弧形的弹性卡头,两个所述弹性卡头用于从两侧插入所述卡槽以与所述卡槽卡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腕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带体和快拆扣。其中,设备本体和带体中的一者开设有插槽,另一者具有用于插入插槽的卡舌,卡舌上开设有限位槽;插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快拆扣插入的通孔,通孔与插槽连通;通孔和快拆扣中的一者设置有弹性卡扣,另一者设置有卡槽,在卡舌插入插槽的状态下,将快拆扣由通孔插入限位槽,弹性卡扣与卡槽卡合从而将快拆扣限位于插入限位槽的状态,并将卡舌限位于插槽内,进而将设备本体与带体连接;快拆扣拔出状态下则卡舌可由插槽脱出,从而将设备本体与带体拆卸。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腕戴设备,组装时,将卡舌插入插槽,然后将快拆扣经通孔插入限位槽中,此时弹性卡扣与卡槽卡合,从而将快拆扣限位在插入位置,防止其掉落。同时,由于快拆扣插入限位槽,从而将卡舌限位在插槽内而不能脱出,从而实现了设备本体与带体的连接。在拆卸带体时,则只需外力克服弹性卡扣的作用将快拆扣拔出,则快拆扣解除了对卡舌的限位,从而实现设备本体与带体的拆卸。综上,采用上述结构无需特殊工具,能够方便快捷地对带体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腕戴设备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对应的组装截面示意图;
图3为快拆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卡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腕戴设备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对应的组装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带体1,卡舌2,弹性卡扣3,快拆扣4,导轴5,螺钉6,设备本体7,插槽11,通孔12,限位槽21,卡槽41,基体42,插头部4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腕戴设备,以方便地更换带体。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腕戴设备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对应的组装截面示意图。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腕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7、带体1和快拆扣4。该腕戴设备具体可以为普通手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本申请主要针对的是设备本体7与带体1的连接方式,对于设备本体7的具体结构及带体1的形状等可根据腕戴设备的类型相应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设置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设备本体7和带体1中的一者开设有插槽11,另一者具有用于插槽插入的卡舌2,卡舌2上开设有限位槽21。也就是既可以在设备本体7上开设插槽11,带体1上设置卡舌2,也可以在带体1上设置卡舌2,相应的在设备本体7上开设插槽11。将插槽11开设于带体1上时,便于快拆扣4的拆装,且带体1可利用面积大,便于各部件的设置。为了便于说明,以下以在设备本体7上设置卡舌2,在带体1上设置插槽11为例说明。
插槽1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快拆扣4插入的通孔12。需要说明的是,插槽11的侧壁指在卡舌2插入方向的侧方。如图2所示,在卡舌2沿图示左右方向插入或拔出时,也就是插槽11相应的沿左右方向,则插槽11的侧壁指位于其上方或下方的壁面。在插槽11设置于带体1上时,也就是插槽11上方或下方的带体1,其对应带体1的正面或背面。具体插槽11的形状根据卡舌2的形状配合设置,优选的,插槽11的截面形状与卡舌2的截面形状一致,进而对卡舌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其晃动。
通孔12与插槽11连通,通孔12用于快拆扣4插入,进而快拆扣4能够经通孔12插入,且快拆扣4的端部插入至插槽11内。通孔12优选设置于带体1的背面,从而快拆扣4从带体1的背面插入,从而不会影响带体1表面美观。在通孔12设置于带体1背面时,则通孔12的顶端连通至插槽11。
通孔12和快拆扣4中的一者设置有弹性卡扣3,另一者设置有卡槽41。也就是既包括在通孔12的内壁上设置弹性卡扣3,快拆扣4上设置于弹性卡扣3配合的卡槽41;还包括在通孔12的内壁上设置卡槽41,相应的快拆扣4设置与卡槽41配合的弹性卡扣3。通过弹性卡扣3和卡槽41的卡合,实现快拆扣4的安装,将其限位在通孔12内,防止脱出。通孔12的形状可与快拆扣4的形状配合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卡舌2插入插槽11的状态下,将快拆扣4由通孔12插入,且快拆扣4端部插入至限位槽21内,弹性卡扣3与卡槽41卡合从而将快拆扣4限位于插入通孔12和限位槽21的状态,故快拆扣4进一步将卡舌2限位于插槽11内,进而实现设备本体7与带体1连接。快拆扣4拔出时,只需外力作用于快拆扣4,使其克服弹性卡扣3与卡槽41的作用而拔出,拔出状态下,则快拆扣4解除了对卡舌2的限位,则卡舌2可由插槽11脱出,从而将设备本体7与带体1拆卸。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腕戴设备,组装时,将卡舌2插入插槽11,然后将快拆扣4经通孔12插入限位槽21中,此时弹性卡扣3与卡槽41卡合,从而将快拆扣4限位在插入位置,防止其掉落。同时,由于快拆扣4插入限位槽21,从而将卡舌2限位在插槽11内而不能脱出,从而实现了设备本体7与带体1的连接。在拆卸带体1时,则只需外力克服弹性卡扣3的作用将快拆扣4拔出,则快拆扣4解除了对卡舌2的限位,从而设备本体7与带体1拆卸。综上,采用上述结构无需特殊工具,能够方便快捷地对带体1进行更换。
具体的,快拆扣4的外侧壁上具有向内凹形成的卡槽41,通孔12内固定连接有凸出的弹性卡扣3。故在快拆扣4插入通孔12时,首先快拆扣4挤压弹性卡扣3变形,当快拆扣4插入至弹性卡扣3与卡槽41相对,则弹性卡扣3回复形变并插入至卡槽41中,从而将快拆扣4连接。卡槽41和弹性卡扣3采用如上设置,通孔12的可利用面积大,故便于弹性卡扣3的设置。根据需要,也可以调整卡槽41和弹性卡扣3的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侧壁。
在弹性卡扣3设置通孔12内,卡槽41设置于快拆扣4上时,具体弹性卡扣3与设备本体7或带体1经嵌件注塑为一体式结构。也就是当插槽11开设于设备本体7上时,则相应的通孔12开设于设备本体7上,则弹性卡扣3与设备本体7经嵌件注塑为一体式结构。当插槽11开设于带体1上,则相应的通孔12开设于带体1上时,则弹性卡扣3与带体1经嵌件注塑为一体式结构。采用嵌件注塑,便于成型,且一体式结构保证了弹性卡扣3的连接可靠。根据需要,弹性卡扣3与设备本体7或带体1也可以采用粘结等其他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连接。
根据需要,弹性卡扣3与设备本体7或带体1通过螺钉6固定连接。也就是当插槽11开设于设备本体7上,卡槽41设置于快拆扣4上时,则相应的通孔12开设于设备本体7上,则弹性卡扣3与设备本体7采用螺钉6固定连接。当插槽11开设于带体1上,则相应的通孔12开设于带体1上时,则弹性卡扣3与带体1采用螺钉6固定连接。具体可以通过螺钉6将弹性卡扣3压紧于设备本体7或带体1上。螺钉6连接便于拆卸,故在弹性卡扣3因长久使用等出现磨损或其他损坏需要更换时,无需整体更换设备本体7或带体1,通过螺钉6能够方便的单独更换弹性卡扣3,降低了维护成本。根据需要,弹性卡扣3与设备本体7或带体1也可以采用卡接等其他常规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方式连接。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快拆扣4包括基体42和由基体42凸出用于插入通孔12和限位槽21内的插头部43。请参阅图3,图3为快拆扣4的结构示意图。也就是快拆扣4包括基体42和插头部43,插头部43有基体42凸出,以插入通孔12和限位槽21内。基体42的尺寸较大,故便于用户对快拆扣4进行拆装。
进一步地,通孔12包括相连接的一级孔和二级孔,一级孔的尺寸大于二级孔的尺寸,一级孔与基体42配合,二级孔与插头部43配合,且一级孔与二级孔间形成用于对基体42限位的台阶面。也就是通孔12采用台阶孔的结构,以更好的与快拆扣4配合。快拆扣4插入状态下,基体42位于一级孔内,插头部43则插入至二级孔内,基体42的内端面,也就是插头部43凸出于基体42的端面与台阶面配合,如通过台阶面与基体42内端面相抵,以限制快拆扣4的插入极限位置,从而防止其插入深度过大造成对其他部件的不利影响。优选的,一级孔的深度不小于基体42的厚度,故快拆扣4插入状态下,其基体42能够放置于一级孔内,从而防止基体42凸出于表面,影响腕戴设备外形美观及用户佩戴舒适性。根据需要,通孔12也可以仅包括与插头部43配合的部分,基体42则卡阻与通孔12的槽口外。
更进一步地,插头部43的外侧壁上具有向内凹形成的卡槽41,二级孔内固定连接有凸出的弹性卡扣3。也就是通过插头部43与二级孔的卡合将快拆扣4安装于通孔12内,拆装方便。且快拆扣4拆下的状态下,弹性卡扣3不易受到外力的挤压,因而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了防止快拆扣4在拆卸状态下因存放不当等意外丢失,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腕戴设备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对应的组装截面示意图。插头部43位于基体42的一端,基体42的另一端与插槽11的侧壁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的方向与快拆扣4的插入或拔出方向垂直。也就是将快拆扣4与设置有插槽11及通孔12的设备本体7或带体1转动连接,且设置其转动轴的方向与快拆扣4的插入或拔出方向垂直,故快拆扣4能够翻转以拔出,或者翻转以插入通孔12。在通孔12采用上述的一级孔和二级孔结构时,基体42的另一端具体可以和一级孔与二级孔形成的台阶面转动连接。通过将插头部43和转动轴设置于基体42的两端,故快拆扣4翻转时插头部43翻转相同角度产生的位移较大,进而便于其插入或拔出。该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的不同主要在于将快拆扣4转动连接于设备本体7或带体1上,对其其他结构相应参考上述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插槽1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轴5,基体42穿过导轴5以绕导轴5转动。也就是设置有插槽11的设备本体7或带体1上固定连接有道州,通过导轴5与快拆扣4转动连接,基体42可绕导轴5转动。导轴5的延伸方向即为快拆扣4的转动轴方向。在插槽11设置于带体1上的情况下,导轴5优选沿带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也就是导轴5的延伸方向为带体1的宽度方向,从而基体42可以根据需要沿带体1的延伸方向做的较长,以便于快拆扣4的插入或拔出。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弹性卡扣3为弹簧扣。具体弹簧扣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作具体限定。采用弹簧扣的形式,相较于塑胶等弹性结构件,强度高,机械性能好,不易磨损,故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具体的,弹簧扣包括相对的两个呈弧形的弹性卡头,两个弹性卡头用于从两侧插入卡槽41以与卡槽41卡合。也就是通过两个弧形弹性卡头与卡槽41配合,从卡槽41的两侧提供作用力,使得二者的卡合更为可靠。且弹簧扣采用弧形设计,既能够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且弧形设计在快拆扣4的插入过程中对快拆扣4的摩擦作用小,有利于减少其磨损。
为了进一步减少快拆扣4的磨损,快拆扣4为金属扣。也就是快拆扣4采用金属材质,机械性能好,不易磨损,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采用金属扣与弹簧扣配合,卡合可靠。相较于利用塑胶的弹性实现快拆扣4卡合而言,能够提供更为可靠的卡合作用,且实现了寿命高的快拆方案。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