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1154发布日期:2021-04-06 12:03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连接组件的腕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手表的表带和表壳的组装方式通常采用生耳连接,具体地说,手表包括表壳、表带和生耳,通过生耳穿设至表带靠近表壳一端的孔内,以形成表带组件,然后,表带即可通过生耳连接到表壳上的卡槽内,从而达到组装手表的目的,拆装时,即可通过拨动生耳上的拨杆即可实现表带的拆装。然而,上述通过拨动生耳上的拨杆进行表带拆装的方式,拆装不便,且组装后的手表一体性不强。

因此,如何避免传统通过生耳连接的手表拆装不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可以解决传统通过生耳连接的手表拆装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连接组件的腕戴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插接凸起,所述插接凸起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卡扣以及用以供所述插接凸起插入的插槽,在所述插接凸起插入所述插槽时,可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接,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

可选地,所述插接凸起设有与所述卡槽相连、用以供所述卡扣滑动的轨道槽。

可选地,所述轨道槽包括滑入槽和滑出槽,所述滑入槽与所述卡槽的第一侧相连、以供所述卡扣滑入所述卡槽,所述滑出槽与所述卡槽的第二侧相连、以供所述卡扣退出所述轨道槽。

可选地,所述滑入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设有用以阻碍所述卡扣从所述第二滑槽滑至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一台阶,且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卡槽之间设有用以阻碍所述卡扣从所述卡槽滑至所述第二滑槽的第二台阶。

可选地,所述滑出槽包括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四滑槽之间设有用以阻碍所述卡扣从所述第四滑槽滑至所述第三滑槽的第三台阶。

可选地,所述卡扣包括卡针以及设于所述卡针上的卡勾,所述卡勾可沿所述轨道槽滑动并能够卡入所述卡槽。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与所述卡针远离所述卡勾的一端转动连接的嵌件下壳以及与所述嵌件下壳盖合连接的嵌件上壳,所述嵌件下壳与所述嵌件上壳形成所述插槽。

可选地,所述嵌件下壳连接有位于所述卡扣上方的弹片,所述弹片向所述卡扣提供可沿远离所述嵌件上壳的顶部方向运动的弹性力。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还设有两个弹性件,所述卡扣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板,任一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与之对应的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嵌件下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腕戴设备,包括腕戴主体、腕带和上述任一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腕戴主体和所述腕带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相连接。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有插接凸起和卡槽,卡槽位于插接凸起上,相应的,第二连接件设有插槽和卡扣,其中,插槽用于供插接凸起插入实现二者配合,这样一来,在插接凸起插入插槽时,通过卡扣与卡槽卡接,以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连。如此设置的连接组件,其有益效果主要包括:组装时,通过推动第二连接件以将插接凸起插入插槽,并使卡扣与卡槽卡接,以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组装;拆卸时,通过进一步推动第二连接件,以使卡扣脱离卡槽,然后,拉动第二连接件以使插槽与插接凸起脱离,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拆卸。上述拆装方式,简单方便,可以大大简化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安装与拆卸的操作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轨道槽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第二连接件的爆炸图;

图5为图4中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连接件的卡扣的移动示意图。

其中:

1-第一连接件、11-插接凸起、12-卡槽、13-轨道槽、131-滑入槽、1311-第一滑槽、1312-第二滑槽、132-滑出槽、1321-第三滑槽、1322-第四滑槽、14-第一台阶、15-第二台阶、16-第三台阶、2-第二连接件、21-软胶外壳、22-嵌件下壳、23-嵌件上壳、24-弹片、25-卡扣、251-卡勾、252-卡针、253-固定板、254-转动连接孔、26-插槽、27-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可以解决传统通过生耳连接的手表拆装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连接组件的腕戴设备。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轨道槽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第二连接件的爆炸图;图5为图4中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二连接件的卡扣的移动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1设有插接凸起11和卡槽12,卡槽12位于插接凸起11上,相应的,第二连接件2设有卡扣25和插槽26,其中,插槽26用于供插接凸起11插入实现二者配合,这样一来,在插接凸起11插入插槽26时,通过卡扣25与卡槽12卡接,以实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相连。

显然,卡扣25可以设于插槽26内,以便于在插接凸起11插入插槽26时,使卡扣25与卡槽12卡接以实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相连。具体地,卡扣25的长度方向沿插槽26的插入方向设置,且卡扣25位于插槽26的中间,在插接凸起11插入插槽26的过程中,卡扣25的卡接位逐渐接近卡槽12直至卡入卡槽12内;同时,卡槽12的位置设于插接凸起11的中间,当卡扣25与卡槽12卡接时,卡扣25保持高度的对中性,有利于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连接的稳定性。

这样一来,组装时,通过推动第二连接件2以将插接凸起11插入插槽26,并使卡扣25与卡槽12卡接,以实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组装;拆卸时,通过进一步推动第二连接件2,以使卡扣25脱离卡槽12,然后,拉动第二连接件2以使插槽26与插接凸起11脱离,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拆卸。

上述拆装方式,简单方便,可以大大简化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安装与拆卸的操作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连接组件可以设置为手表/手环,相应的,第一连接件1为表壳主体,第二连接件2为表带,如此设置的手表/手环,可以解决传统通过生耳连接的手表/手环拆装不便的问题。

具体地说,上述第一连接件1包括(表壳)本体以及两个设于本体两侧的插接凸起11,两个插接凸起11均以预设的角度与本体连接;第二连接件2包括软胶外壳21以及设于软胶外壳21内的嵌件下壳22和嵌件上壳23;其中,在装配时,嵌件上壳23与嵌件下壳22盖合连接,且嵌件上壳23与嵌件下壳22二者形成上述插槽26,嵌件上壳23与嵌件下壳22设于第二连接件2靠近第一连接件1的一端。

显然,软胶外壳21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利于在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组装时,通过软胶外壳21的弹性形变以实现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连接的牢靠性。具体地,组装时,通过按压/推动第二连接件2以使插槽26沿着插接凸起11的长度方向套入,在卡扣25尚未与卡槽12卡接时,软胶外壳21接触本体的外侧壁,保持本体不动,通过继续按压/推动第二连接件2,以使卡扣25与卡槽12卡接。

当卡扣25与卡槽12卡接时,通过软胶外壳21挤压本体以使软胶外壳21发生一定量的弹性形变,此时,第二连接件2具有脱离第一连接件1的运动趋势,同时,该运动趋势可以保证卡扣25与卡槽12卡接的紧密性与牢靠性。

参照说明书附图4-6,可以看出,卡扣25可以安装于嵌件下壳22内,卡扣25的端部可以与嵌件下壳22转动连接,比如,可以在卡扣25的端部设置转动连接孔254,相应的,嵌件下壳22设有用于插入转动连接孔254以实现卡扣25与嵌件下壳22转动连接的转轴。

如此一来,通过卡扣25绕着转轴的轴线转动,以实现卡扣25沿其左右两侧方向的摆动,从而可以允许卡扣25在组装时向左侧有一定的偏移、拆卸时向右侧有一定的偏移。

进一步的,插接凸起11设有与卡槽12相连的轨道槽13,轨道槽13用于供卡扣25滑动;轨道槽13可以包括两条分设于卡槽12两侧的分槽。当然,轨道槽13也可以与卡槽12一体设置。

具体来说,轨道槽13包括滑入槽131和滑出槽132,滑入槽131与卡槽12的第一侧相连、以供卡扣25滑入卡槽12,滑出槽132与卡槽12的第二侧相连、以供卡扣25退出轨道槽13。由滑入槽131、卡槽12以及滑出槽132构成的槽体具体可以呈心形结构,卡槽12位于心形结构的上端中心位置,卡槽12可以包括两个呈预设角度设置的条形槽,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弧形槽。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由滑入槽131、卡槽12以及滑出槽132构成的槽体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结构,比如,滑入槽131和滑出槽132均可以包括弧形槽、条形槽中的一种或两种,弧形槽或者条形槽的宽度可以设置为沿靠近/远离卡槽12的方向渐缩或渐增,本文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参考说明书附图3,作为优选的,滑入槽131包括第一滑槽1311和第二滑槽1312,第一滑槽1311与第二滑槽1312之间设有第一台阶14,第一台阶14用于阻碍卡扣25从第二滑槽1312滑至第一滑槽1311,也就是说,第一台阶14左侧的高度大于其右侧的高度,这样即可实现位于第二滑槽1312中的卡扣25只能沿靠近卡槽12的方向滑动,而不能向第一滑槽1311的方向滑动;同时,第一滑槽1311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的坡度,以实现卡扣25沿第一滑槽1311滑向第二滑槽1312时的“上坡”效果。

此外,第二滑槽1312与卡槽12之间设有第二台阶15,第二台阶15用于阻碍卡扣25从卡槽12滑至第二滑槽1312,也就是说,第二台阶15左侧的高度大于其右侧的高度,这样即可实现位于卡槽12中的卡扣25难以沿原路返回第二滑槽1312。第二滑槽1312的深度可以设置为沿靠近卡槽12的方向递增、递减或者先递增后递减。

为了便于拆卸,滑出槽132包括第三滑槽1321和第四滑槽1322,第三滑槽1321与第四滑槽1322之间设有第三台阶16,第三台阶16用于阻碍卡扣25从第四滑槽1322滑至第三滑槽1321,也就是说,第三台阶16左侧的高度大于其右侧的高度,这样即可实现位于第四滑槽1322中的卡扣25难以返回第三滑槽1321,这样有利于卡扣25沿第四滑槽1322滑出轨道槽13。

当然,第三滑槽1321的深度可以设置为沿靠近第四滑槽1322的方向递增或者递减,第四滑槽1322的深度则优选为沿靠近轨道槽13的出口/入口的方向递增,以实现卡扣25沿第四滑槽1322滑离轨道槽13时的“下坡”效果,从而有利于拆卸。

作为一具体实施例,卡扣25包括卡针252以及设于卡针252的末端的卡勾251,卡勾251可沿轨道槽13滑动并能够卡入卡槽12,卡针252远离卡勾251的一端与嵌件下壳22转动连接。

当然,卡勾251与卡针252均可以设置为圆形的杆状结构,且卡勾251与卡针252的夹角的范围可以设置为0°-90°,当卡勾251垂直于卡针252时,卡扣25的前端形成l型的结构,有利于实现与卡槽12的卡接配合。

作为另一具体实施例,上述卡扣25也可以设置为滑块结构,滑块的前端可以设置凸起的结构,当然,凸起的宽度应当小于轨道槽13和卡槽12的最小宽度,凸起包括圆形、矩形、椭圆形等一切有利于沿轨道槽13滑动以及与卡槽12卡接的结构;滑块远离凸起的一端与嵌件下壳22转动连接。

在上述基础上,嵌件下壳22连接有位于卡扣25上方的弹片24,弹片24能够向卡扣25提供可沿远离嵌件上壳23的顶部方向运动的弹性力。由于弹片24位于卡扣25的上方,当卡扣25沿着第一滑槽1311滑向第二滑槽1312时,由于第一滑槽1311的坡度,卡扣25被稍稍顶起,此时,抬起的卡扣25使弹片24发生一定范围内的弹性形变,弹片24可向卡扣25提供下压的弹性力,以使卡扣25具有朝靠近嵌件下壳22底部的方向运动的趋势,这样一来,当卡扣25经过第一台阶14、第二台阶15以及第三台阶16时,可以便于卡扣25与相应的滑槽接触相抵,有利于组装和拆卸过程的顺利进行。

显然,弹片24可拆卸地连接于嵌件下壳22上,弹片24可以设置为u型结构,弹片24两侧的弹臂可以分别与嵌件下壳22卡接,具体地,两个弹臂均设有连接槽,嵌件下壳22的两个外侧壁均设有卡接凸起,分别将两个连接槽与两个卡接凸起卡接即可实现弹片24与嵌件下壳22的固接。当然,弹片24可以通过一体注塑成型。

为了实现卡扣25与卡槽12卡接时的对中性,第二连接件2还设有两个弹性件27,该弹性件27可以设置为普通弹簧,两个弹簧可以对称设置于卡扣25的两侧,所谓卡扣25的对中性是指卡扣25与嵌件下壳22的两个分别位于卡扣25两侧的内侧壁保持相等距离。

相应的,卡扣25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板253,固定板253可以理解为沿卡针252的两侧延伸出的固定板253,任一弹性件27的两端分别抵于与之对应的固定板253和嵌件下壳22之间。

当然,卡勾251、卡针252、两个固定板253以及形成转动连接孔254的结构可以设置为一体设置,材质可以选择塑料或者金属,前提是具有一定的塑性或弹性,本文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这样一来,连接组件的组装方式可以设置为:第一连接件1保持不动,第二连接件2从右向左插入第一连接件1的插接凸起11,第二连接件2的软胶外壳21顶住第一连接件1位于插接凸起11左侧的部分后,继续向左侧推动第二连接件2,然后再松开第二连接件2即可,此时,第二连接件2的卡扣25会自动运动到卡槽12的位置,如说明书附图6所示。当卡扣25的卡勾251卡入卡槽12时,第二连接件2可牢固的固定在第一连接件1上。

卡扣25的移动顺序详见说明书附图7中的箭头方向,组装时,即先向上移动,然后松开第二连接件2,卡扣25在第一台阶14的阻挡作用下,只能向第一连接件1中间的卡槽12移动,此时卡扣25扣住形成卡槽12的倒扣结构,以实现固定第二连接件2。拆卸时,继续向左侧方向推进表带,此时,由于第二台阶15的阻挡作用,卡扣25只能继续向卡槽12的右侧上方移动,推到一定位置后,卡扣25弹下第三台阶16位置,此时,松开第二连接件2,由于第三台阶16的阻拦作用,卡扣25可以顺着第四滑槽1322下坡离开轨道槽13,从而实现第二连接件2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腕戴设备,包括腕戴主体、腕带和上述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连接组件,腕戴主体和腕带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连接组件相连接。腕戴设备的其他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