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人体下半身的保暖护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88126发布日期:2021-06-08 18:2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人体下半身的保暖护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适用于人体下半身的保暖护具。


背景技术:

2.我国南部地区,由于没有暖气,冬季往往寒冷潮湿,人们到单位或回到家坐、卧时,感觉到办公室或家里比较冷,尤其大腿、小腿、腰部更是容易受凉,特别是中老年人和体制较差者感受会更加明显。
3.授权公告号为cn210076632u、授权公告日为2020021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粘胶/咖啡碳混纺面料制成的腿部保暖护具,包括衣片,所述衣片顶部缝制有上弹性束带,衣片的底部缝制有下弹性束带,所述上弹性束带和所述下弹性束带上至少设有一个收纳机构;所述衣片纵向边缘设置有闭合机构。
4.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可以进行腿部保暖,但其操作不便;而且,由于其下端为敞口结构,容易造成热量流失,降低了保暖效果的同时无法对脚部进行保暖。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保暖性好的适用于人体下半身的保暖护具。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人体下半身的保暖护具,包括保暖护具本体,所述保暖护具本体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松紧带,所述保暖护具本体由一衣片左右围合并通过设置于所述衣片纵向两侧的拉链组件连接而形成筒状结构,所述保暖护具本体下端为缩口结构,还包括一可置于所述保暖护具本体下端的缩口中并将其封堵的保暖垫,所述保暖护具本体的纵向长度大于使用者从腰部到脚底部的长度。使用时,所述保暖护具本体裹覆于使用者从腰部到脚底部外并延伸出脚底部下方起到保暖作用。
7.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将保暖护具本体裹覆于使用者下半身,可给予使用者坐卧时较好的保暖效果,同时使用方便。
8.作为优选,所述拉链组件上端延伸到所述衣片顶端,所述拉链组件下端缝制于距离衣片下端1

3cm处。
9.作为优选,所述衣片为绒类保暖面料。
10.作为优选,所述衣片为双层面料中填充蚕丝、羽绒、丝绵或棉花而成。
11.作为优选,所述保暖垫为乳胶片材。
12.作为优选,所述保暖垫为高密度聚氨酯发泡海绵。
13.进一步的,所述衣片的双层面料中还填充有乳胶片,所述乳胶片对应使用者臀部而缝制于衣片中。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实施例1
17.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人体下半身的保暖护具,包括保暖护具本体1,保暖护具本体1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松紧带11,保暖护具本体1由一衣片10左右围合并通过设置于衣片纵向两侧的拉链组件12连接而形成筒状结构,拉链组件12为相互配合的两个拉链咬合部,其为现有技术内容,不做赘述。为方便制作,松紧带11可直接缝制在衣片的上端和下端,为了较好保暖性和舒适性,所述衣片为双层面料中填充羽绒而成,面料可选用涤纶和棉的混纺面料。并且,考虑到本实用新型用于居家或办公时的坐、卧时保暖用,双层面料中还填充有乳胶片,乳胶片厚度在5

10mm,乳胶片贴合于双层面料的外层面料内表面并对应于使用者裹覆时臀部对应的衣片区域进行缝制固定。
18.考虑到更好的保暖性,保暖护具本体1下端为缩口结构,这样保暖性好,更为合理的是,保暖护具本体的容置内腔由上到下依次与使用者腰部、大腿部、小腿部适配,这样会更加舒适。
19.另外,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保暖护套或者绑腿无法对脚部(主要是脚踝以下部分)进行保暖的缺陷,保暖护具本体1的纵向长度大于使用者从腰部到脚底部的长度,这样使用者在使用时,保暖护具本体裹覆于使用者从腰部到脚底部外并延伸出脚底部下方起到更好的保暖效果。
20.同时,考虑到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使用者坐、卧时保暖所需,还包括一可置于保暖护具本体下端的缩口中并将其封堵的保暖垫2,保暖垫2为高密度聚氨酯发泡海绵,厚度为5

10mm,起轮廓可为圆形或方形,使用时水平置于保暖护具本体的内腔下部,使得保暖垫的边缘与保暖护具本体的内腔壁抵触。由于保暖护具本体下端与地面接触时或导致脚部热量流失,造成脚部保暖效果差,所以在使用时,脚部于地面需要接触时,可将保暖垫装上,起到隔热保暖的效果,以减少热量由此散出。而当使用者的脚部不需要与地面接触或者采用卧姿躺下时,则可以将保暖垫取下。
21.而为了更快使拉链的拉链组件相互咬合,拉链组件下端缝制于距离衣片下端3cm处,并将拉链组件下方的衣片缝制连接在一起,同时,拉链组件上端延伸到衣片顶端。
22.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需要裹覆保暖时,不需要穿,可直接将其放置在座椅或沙发上,然后拉开拉链组件,坐到衣片上,然后拉上拉链组件即可。想要脱下时也很方便,直接拉开拉链组件即可,穿或脱均方便操作,并且保暖效果好。
23.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