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磁性材料层自动整理伞面的伞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9087发布日期:2021-03-05 18:5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磁性材料层自动整理伞面的伞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磁性材料层自动整理伞面的伞具。


背景技术:

2.伞是生活中必备的日常工具,其基本功能是挡雨雪、遮阳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伞具使用后收纳时往往需要人工整理使伞面整齐,然后利用绑带系紧,操作不方便,尤其是当时间不充足情况下或者雨雪天使用后伞面湿漉漉情况下,不但费时费力,也影响了人们的心情。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伞具,当伞骨收拢时该伞具的伞面可自动整理平整,具有收纳后外观整齐,使用方便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磁性材料层自动整理伞面的伞具,包括伞骨、伞面与伞柄,伞骨收拢时两根伞骨之间的伞面折叠形成折痕,其特征是:折痕两侧的折叠伞面中,一侧的折叠伞面设置永磁材料层,另一侧的折叠伞面设置软磁材料层。
5.伞面的两个表面中,面向伞柄的一面称为反面,背向伞柄的一面称为正面,即下雨天时,正面淋雨。考虑到伞骨收拢时,折痕向靠近伞柄方向移动,优选将永磁材料层设置在折叠伞面的正面,软磁材料层设置在折叠伞面正面,当伞骨收拢时,永磁材料层与软磁材料层相对,增加了二者之间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考虑到永磁材料层与软磁材料层相对时,软磁材料层易被磁化,从而导致二者之间相互吸引,当伞骨撑开时需要增大撑力使二者相分离,因此进一步优选将永磁材料层与软磁材料层分别设置在折叠伞面的正反面,即,折痕一侧的折叠伞面的正面设置永磁材料层,折痕另一侧的折叠伞面的反面设置软磁材料层,或者,折痕一侧的折叠伞面的反面设置永磁材料层,折痕另一侧的折叠伞面的正面设置软磁材料层。
6.所述永磁材料不限,包括钕磁材料等。
7.所述软磁材料不限。
8.折痕一侧的折叠伞面设置永磁材料层时,该永磁材料层可以占满该折叠伞面的整个面积,也可以仅占该折叠伞面的一部分面积。
9.折痕另一侧的折叠伞面设置软磁材料层时,该软磁材料层可以占满该折叠伞面的整个面积,也可以仅占该折叠伞面的一部分面积。
10.所述伞面材料不限,包括塑料、布料、聚酯纤维等,例如高密度碰击布(nc 布)、尼龙布、塑料、丝光布、珍珠布等。伞面上还可设置功能涂层,如银胶、黑胶等。
11.所述永磁材料层的设置方式不限,包括缝合、粘贴、涂覆等。
12.所述软磁材料层的设置方式不限,包括缝合、粘贴、涂覆等。
13.所述伞具可以是直伞,也可以是折叠伞。当所述伞具是折叠伞时,作为一种实现方
式,如图4所示,伞骨收拢时两根伞骨之间的伞面进行左右折叠与上下折叠,左右折叠形成第一折痕51,上下折叠形成第二折痕52,第一折痕51和第二折痕52将这两根伞骨之间的伞面分为第一折叠伞面63、第二折叠伞面64、第三折叠伞面65与第四折叠伞面66。此时,作为一种涂层设计,如图5-8所示,第一折叠伞面63的正面涂覆第一永磁材料层73,第二折叠伞面64的正面涂覆第一软磁材料层74,第三折叠伞面65的反面涂覆第二软磁材料层75,第四折叠伞面66的反面涂覆第二永磁材料层76;作为另一种涂层设计,如图9-10所示,第一折叠伞面63的正面涂覆第一永磁材料层73,第四折叠伞面66的正面涂覆第二永磁材料层76,第二折叠伞面64的反面涂覆第一软磁材料层74,第三折叠伞面65的反面涂覆第二软磁材料层75。经这两种涂层设计处理后,当伞骨收拢、伞面折叠时形成第一折痕51与第二折痕52,依靠第一永磁材料层73与第一软磁材料层74之间的吸力,以及第二永磁材料76与第二软磁材料75之间的吸力能够按照第一折痕51自动有序地左右折叠伞面;依靠第二永磁材料76与第一软磁材料层74之间的吸力,以及第一永磁材料层73与第二软磁材料75之间的吸力能够按照第二折痕52自动有序地上下折叠伞面,从而保持伞面平整;当使用该伞具时,撑开伞骨,在伞骨撑力作用下使永磁材料层与软磁材料层分离,伞面展开。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伞面的相邻折叠伞面上分别设置永磁材料层与软磁材料层,优选将永磁材料层与软磁材料层交替设置在折痕两侧的折叠伞面的正反面,当伞骨收拢、伞面折叠时,依靠永磁材料层与软磁材料层之间的吸力能够按照折痕自动有序地折叠伞面,保持伞面平整,从而能够取代传统的手动卷伞模式,同时减少了收纳空间;当使用该伞具时,撑开伞骨,在伞骨撑力作用下使永磁材料层与软磁材料层分离,伞面展开。
附图说明
15.图1是实施例1中的伞具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伞面的俯视图。
17.图3是图1中伞面的仰视图。
18.图4是实施例2中的伞具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图4中伞面的俯视图。
20.图6是图5中两根伞骨之间的伞面的放大图。
21.图7是图4中伞面的仰视图。
22.图8是图7中两根伞骨之间的伞面的放大图。
23.图9是实施例3中伞具的俯视图。
24.图10是实施例3中伞具的仰视图。
25.图1-3中的附图标记为:1、伞骨;2、伞面;3、伞柄;4、伞把;5、折痕; 61、折叠伞面;62、折叠伞面;71、永磁材料层;72、软磁材料层;
26.图4-10中的附图标记为:1、伞骨;2、伞面;3、伞柄;4、伞把;51、第一折痕;52、第二折痕;63、第一折叠伞面;64、第二折叠伞面;65、第三折叠伞面;66、第四折叠伞面;73、第一永磁材料层;74、第一软磁材料层;75、第二软磁材料层;76、第二永磁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以下所
述实施例旨在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28.实施例1:
29.如图1、2、3所示,伞具为长柄直伞,包括伞骨1,伞面2,伞柄3和伞把 4,伞骨收拢时两根伞骨之间的伞面折叠形成折痕5,折痕5的一侧为折叠伞面 61,另一侧为折叠伞面62,折叠伞面61的正面设置永磁材料层71,折叠伞面62 的反面设置软磁材料层72。
30.本实施例中,伞面材料为聚酯纤维,永磁材料层涂覆在折叠伞面61的正面,软磁材料层涂覆在折叠伞面62的反面。
31.当伞骨收拢、伞面折叠时,依靠永磁材料层与软磁材料层之间的吸力能够按照折痕自动有序地折叠伞面,保持伞面平整;当使用该伞具时,撑开伞骨,在伞骨撑力作用下使永磁材料层与软磁材料层分离,伞面展开。
32.实施例2:
33.如图4所示,伞具为长柄折叠伞,包括伞骨1,伞面2,伞柄3和伞把4,伞骨收拢时两根伞骨之间的伞面进行左右折叠与上下折叠,左右折叠形成第一折痕51,上下折叠形成第二折痕52,第一折痕51和第二折痕52将这两根伞骨之间的伞面分为第一折叠伞面63、第二折叠伞面64、第三折叠伞面65与第四折叠伞面66。
34.如图5、6所示,第一折叠伞面63的正面涂覆第一永磁材料层73,第二折叠伞面64的正面涂覆第一软磁材料层74。
35.如图7、8所示,第三折叠伞面65的反面涂覆第二软磁材料层75,第四折叠伞面66的反面涂覆第二永磁材料层76。
36.本实施例中,伞面材料为聚酯纤维,第一永磁材料与第二永磁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一软磁材料与第二软磁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37.当伞骨收拢、伞面折叠时形成第一折痕51与第二折痕52,依靠第一永磁材料层73与第一软磁材料层74之间的吸力,以及第二永磁材料76与第二软磁材料75之间的吸力能够按照第一折痕51自动有序地左右折叠伞面;依靠第二永磁材料76与第一软磁材料层74之间的吸力,以及第一永磁材料层73与第二软磁材料75之间的吸力能够按照第二折痕52自动有序地上下折叠伞面,从而保持伞面平整;当使用该伞具时,撑开伞骨,在伞骨撑力作用下使永磁材料层与软磁材料层分离,伞面展开。
38.实施例3:
39.本实施例中,伞具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第一折叠伞面63、第二折叠伞面64、第三折叠伞面65与第四折叠伞面66的涂层设计如图9、10所示,第一折叠伞面63的正面涂覆第一永磁材料层73,第四折叠伞面66的正面涂覆第二永磁材料层76,第二折叠伞面64的反面涂覆第一软磁材料层74,第三折叠伞面65的反面涂覆第二软磁材料层75。
40.当伞骨收拢、伞面折叠时形成第一折痕51与第二折痕52,依靠第一永磁材料层73与第一软磁材料层74之间的吸力,以及第二永磁材料76与第二软磁材料75之间的吸力能够按照第一折痕51自动有序地左右折叠伞面;依靠第二永磁材料76与第一软磁材料层74之间的吸力,以及第一永磁材料层73与第二软磁材料75之间的吸力能够按照第二折痕52自动有序地上下折叠伞面,从而保持伞面平整;当使用该伞具时,撑开伞骨,在伞骨撑力作用下使永磁材料层与软磁材料层分离,伞面展开。
4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
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