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穿着舒适性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5893发布日期:2021-07-06 19:1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化穿着舒适性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化穿着舒适性的鞋底。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加注重多种物品的用户体验,鞋底的基本性能就是减震高弹以及防滑耐磨,现有的鞋子的鞋底多采用md、eva以及橡胶等材料制作,利用材料本身的弹性起到减震效果,如此,在鞋底的使用前期是可以有较好的减震性能,但是使用时间一长,鞋底经过多次踩踏,容易变形,从而削弱减震性能。同时,现有鞋底为了保持防滑耐磨性,大都采用橡胶材料制作,使得鞋底硬度过大、延展性差、不易弯折降低了穿着的舒适性、实用性。
3.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799827.2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舒适性功能鞋底,具有鞋底本体,其中,该鞋底本体还设有网状护带、若干个防滑球、若干根第一减震柱以及若干根第二减震柱,所述鞋底本体的下表面设有沿鞋底本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凹槽以及沿鞋底本体前后方向延伸的竖向凹槽,该横向凹槽和竖向凹槽相交形成网状凹槽;该网状护带包括竖向带和横向带,该竖向带和横向带分别铺设于竖向凹槽和横向凹槽的下表面,相邻两条横向带之间设置一个防滑球,每一防滑球均与竖向带连接,并且鞋底本体对应每一防滑球均设有减震柱槽,该第一减震柱设在位于鞋底本体前掌区的减震柱槽内,第二减震柱设在位于足弓区以及后掌区的减震柱槽内。该鞋底通过在横向凹槽的下表面铺设横向带,横向带与鞋底本体独立设置,只能对横向凹槽的下表面进行制约,从而提高横向凹槽的结构强度,同时降低对鞋底本体的延展性的影响,进而提高舒适性;但是该种鞋底的结构复杂,制造工艺繁琐,大大降低了加工效率,以及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便利性好且强化穿着舒适性的鞋底。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强化穿着舒适性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定义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为纵向方向、沿其宽度方向延伸为横向方向,所述鞋底本体沿纵向方向依次包括脚趾部、脚掌部、足弓部和足跟部,所述鞋底本体的上表面且位于脚趾部和脚掌部处沿纵向方向并排设有若干条长条槽,所述鞋底本体的上表面且位于足弓部和足跟部处呈矩阵分布设有若干个凹槽,环绕所述鞋底本体的下表面周沿设有环形槽,所述鞋底本体的下表面的横向中部沿纵向方向设有至少三个减震槽,所述鞋底本体的下表面且位于脚掌部、足弓部和足跟部处沿纵向方向并排设有若干条排水槽,各所述排水槽分别与环形槽连通,与所述减震槽相对应的排水槽,其内端与所述减震槽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鞋底本体的上表面的周沿且位于脚部大拇指处设有护趾部。
8.进一步的,所述护趾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强化其强度的加强筋。
9.进一步的,所述鞋底本体的下表面且位于脚趾部的周沿设有与环形槽连通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上间隔分布有至少三个凸块,相邻两凸块之间形成用于排水的流通道。
10.进一步的,所述鞋底本体的下表面且位于脚趾部和足跟部处均设有沿横向方向分布的防滑凸条。
11.进一步的,环绕所述鞋底本体的侧面中部且位于足跟部处凹设有分隔槽,通过分隔槽将其分隔成上部和下部。
12.进一步的,环绕所述下部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块,相邻两支撑块之间形成缓冲槽。
13.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强化穿着舒适性的鞋底,通过鞋底本体上设置的长条槽、凹槽、环形槽、排水槽以及减震槽,使得鞋底本体形成较为立体的空间结构,起到支撑的同时提高了鞋底的弯折性和缓震性,并且鞋底本体的横向延展性加强,通过结构上的改进,从而提高舒适性,并且简化了加工工艺,使得鞋底本体的结构简单,加工便利性高;进一步的,设置的护趾部不仅能够防止脚部大拇指被砸伤,并且提高了美观性;进一步的,在排水槽上设置凸块,且相邻凸块之间形成流通道,有利于排水,提高防护性,并且一定程度上提高鞋底本体的延展性,进而提高舒适性;进一步的,设置的分隔槽以及多个支撑块,使得鞋底本体的脚跟部的减震效果以及延展性进一步加强。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
19.参考图1、图2与图3所述,一种强化穿着舒适性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定义沿鞋底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为纵向方向、沿其宽度方向延伸为横向方向,所述鞋底本体1沿纵向方向依次包括脚趾部11、脚掌部12、足弓部13和足跟部14,所述鞋底本体1的上表面且位于脚趾部11和脚掌部12处沿纵向方向并排设有十八条长条槽2,所述鞋底本体1的上表面且位于足弓部13和足跟部14 处呈矩阵分布设有二十八个凹槽3,所述鞋底本体1的上表面的周沿且位于脚部大拇指处设有护趾部4,所述护趾部4的外表面上设有强化其强度的加强筋5,环绕所述鞋底本体1的下表面周沿设有环形槽6,所述鞋底本体1的下表面且位于脚趾部11的周沿设有与环形槽6连通的排水槽7,所述排水槽7上间隔分布有四个凸块8,相邻两凸块8之间形成用于排水的流通道9,所述鞋底本体1的下表面的横向中部沿纵向方向设有六个减震槽10,所述鞋底本体1的下表面且位于脚掌部12、足弓部13和足跟部14处沿纵向方向并排设有十条排水槽20,各所述排水槽20分别与环形槽6连通,与所述减震槽10相对应的排水槽20,其内端与所述减震槽10连通,所述鞋底本体1的下表面且位于脚趾部11和足跟部14处均设有沿横向方向分布的防滑凸条21,环绕所述鞋底本体1的侧面中部且位于足跟部14处凹设有分隔槽22,通过分隔槽22将其分隔成上部101和下部102,环绕所述下部102间隔设
置有二十六个支撑块23,相邻两支撑块23 之间形成缓冲槽24。
2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本强化穿着舒适性的鞋底,通过鞋底本体1上设置的长条槽2、凹槽3、环形槽6、排水槽20以及减震槽10,使得鞋底本体1 形成较为立体的空间结构,起到支撑的同时提高了鞋底本体1的弯折性和缓震性,并且鞋底本体1的横向延展性加强,通过结构上的改进,从而提高舒适性,并且简化了加工工艺,使得鞋底本体1的结构简单,加工便利性高;设置的护趾部4不仅能够防止脚部大拇指被砸伤,并且提高了美观性;在排水槽7上设置凸块8,且相邻凸块8之间形成流通道9,有利于排水,提高防护性,并且一定程度上提高鞋底本体1的延展性,进而提高舒适性;设置的分隔槽22以及多个支撑块23,使得鞋底本体1的脚跟部14的减震效果以及延展性进一步加强。
21.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