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穿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44801发布日期:2021-08-13 16: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穿绳机,包括有

支架(1);

至少两个支撑板,沿周向间隔布置在所述支架(1)上;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夹持组件(3),所述夹持组件(3)包括有

夹爪(31),包括有两个位于所述支撑板外侧的夹板,

驱动机构(32),其动力输出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夹板连接,以使两个所述夹板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夹住或释放待穿绳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绳机,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架(1)的前侧,两个所述夹板均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前侧,且前后布置,位于前侧的夹板为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的固定板(311),位于后侧的夹板为活动板(312),所述驱动机构(32)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活动板(31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上设置有两个沿周向间隔布置且均向下延伸的延伸脚(313),所述活动板(312)上的延伸脚(313)的下端位于所述固定板(311)的延伸脚(313)的之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整体自前向后逐渐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穿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有四个,且两两相对布置,相对布置的两个支撑板为一组,至少三个支撑板的横截面的外周沿的至少局部完全在或基本在同一个圆周(20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穿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来驱动各组相对布置的支撑板均相互靠近或远离以缩小或增大所述圆周(200)的推动机构(4),所述推动机构(4)的动力输出端与各所述支撑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穿绳机,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为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板(21)及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二支撑板(22),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及位于后侧的第一支撑板均为弧形板,所述推动机构(4)包括有第一齿条(41)、第二齿条(42)、从动齿轮(43)和至少一个气缸(44),所述第二齿条(42)与所述第一齿条(41)相交错布置,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上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齿条(41),两个所述第一齿条(41)并排间隔布置,且运动方向相反,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上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齿条(42),两个所述第二齿条(42)并排间隔布置且运动方向相反,所述从动齿轮(43)与各所述第一齿条(41)和第二齿条(42)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41)和第二齿条(42)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气缸(44)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穿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44)有两个,两个所述气缸(44)分别与两个第一齿条(41)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穿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来测量绳伸缩长度的编码器(5),所述编码器(5)的输入端与从动齿轮(43)的轴线基本并排布置,还包括有传动机构(6),所述传动机构(6)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从动齿轮(43)相连接,所述传动机构(6)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编码器(5)的输入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穿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有

第一齿轮(61),与所述从动齿轮(43)同轴设置且相对固定;

第二齿轮(62),安装在所述编码器(5)的输入端上;及

传动齿带(63),呈环状,且环绕在所述第一齿轮(61)和第二齿轮(62)的外围,并与所述第一齿轮(61)和第二齿轮(62)相啮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穿绳机,包括有支架;至少两个支撑板,沿周向间隔布置在所述支架上;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有夹爪,包括有两个位于所述支撑板外侧的夹板,驱动机构,其动力输出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夹板连接,以使两个所述夹板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夹住或释放待穿绳物体。夹持组件中通过夹爪和驱动机构实现了对待穿绳物体的自动夹持或释放,方便实现对待穿绳物体的固定,克服了背景技术中需要一只手夹着帽衫的前侧进行穿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后续穿绳的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腊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凌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08.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