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鞋底及鞋子。
背景技术:2.鞋子,穿在脚上防止脚受到伤害的一种物品,其包括鞋底和鞋面等。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为避免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鞋底用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天然类底料和合成类底料两种。天然类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类底料包括橡胶、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弹性硬纸板等。
3.但是,现有的大多数鞋底整体的重量过大,并且导水流动性能不佳,进而影响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旨在提高鞋底的舒适度。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
6.一种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包括沿着鞋底厚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顶层体、防刺穿层体和夹层体;所述夹层体上设置有与所述防刺穿层体连接的安装空腔;所述顶层体沿着鞋底长度的前后方向依次设置有弧形第一导流槽、弧形第二导流槽和弧形第三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的曲率从鞋底长度方向上依次递增。
7.优选的,所述顶层体沿着鞋底长度方向从前往后依次包括第一鞋尖部、第一脚掌部、第一足弓部和第一脚跟部;所述第一导流槽位于所述第一鞋尖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导流槽位于所述第一脚掌部的内部,所述第三导流槽位于第一脚跟部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槽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的第一弧形排放槽;所述第二导流槽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的第二弧形排放槽;所述第三导流槽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的第三弧形排放槽。
9.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排放槽的端口与第一竖直排放槽的顶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竖直排放槽沿着所述第一鞋尖部厚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鞋尖部的内部,所述第一竖直排放槽的侧端口与第一横向排放槽的内口连通,所述第一横向排放槽沿着所述第一鞋尖部宽度方向延伸穿出所述第一鞋尖部的侧部,并且所述第一横向排放槽的外口呈外大内小形状;
10.和/或所述第二弧形排放槽的端口与第二竖直排放槽的顶端口连通,所述第二竖直排放槽沿着所述第一脚掌部厚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脚掌部的内部,所述第二竖直排放槽的侧端口与第二横向排放槽的内口连通,所述第二横向排放槽沿着所述第一脚掌部宽度方
向延伸穿出所述第一脚掌部的侧部,并且所述第二横向排放槽的外口呈外大内小形状;
11.和/或所述第三弧形排放槽的端口与第三竖直排放槽的顶端口连通,所述第三竖直排放槽沿着所述第一脚跟部厚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脚跟部的内部,所述第三竖直排放槽的侧端口与第三横向排放槽的内口连通,所述第三横向排放槽沿着所述第一脚跟部宽度方向延伸穿出所述第一脚跟部的侧部,并且所述第三横向排放槽的外口呈外大内小形状。
12.优选的,所述安装空腔内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表面可与所述防刺穿层体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安装空腔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透气孔。
14.优选的,所述导流透气孔包括可穿过安装空腔和夹层体的导流透气孔和/或可穿过支撑块、安装空腔和夹层体的导流透气孔。
15.优选的,所述夹层体的上端设置有环形且其上表面为波浪状的第二安装侧部;所述顶层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安装侧部配合连接的第一安装侧部。
16.优选的,一种鞋底,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还包括大底层体,所述大底层体设置有上表面为波浪状的第三安装侧部,所述第三安装侧部的内侧表面紧贴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侧部的外侧表面下方,使得所述大底层体与所述夹层体拼接为一体。
17.优选的,一种鞋子,包括上述所述的鞋底。
1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防刺穿层体镶嵌连接在夹层体的安装空腔内可以有效地缩小所形成的整体的体积,还可以减少防水防刺穿结构的重量,进而可以减少鞋底整体的重量,从而可以提高使用者舒适度;还通过递增曲率的导流槽由侧面将鞋底进水导水,同时还可以将渗透进入的沙子等杂质冲击导流出,避免流动水和沙子等杂质过多残留;进而可以再进一步地提高鞋底整体使用的舒适度;除此,该结构的可靠性更强。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的爆炸主要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2的aa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图2的bb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图2的cc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的夹层体的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的夹层体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的夹层体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的鞋底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的大底层体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号说明:1
‑
顶层体;11
‑
第一导流槽;111
‑
第一横向排放槽;112
‑
第一竖直排放槽;113
‑
第一弧形排放槽;12
‑
第二导流槽;121
‑
第二横向排放槽;122
‑
第二竖直排放槽;123
‑
第二弧形排放槽;13
‑
第三导流槽;131
‑
第三横向排放槽;132
‑
第三竖直排放槽;133
‑
第三弧形排放槽;14
‑
第一鞋尖部;15
‑
第一脚掌部;16
‑
第一足弓部;17
‑
第一脚跟部;18
‑
第一安装侧部;2
‑
防刺穿层体;21
‑
第一防刺穿体;22
‑
第二防刺穿体;3
‑
夹层体;31
‑
第二鞋尖部;32
‑
第二脚掌部;33
‑
第二足弓部;34
‑
第二脚跟部;351
‑
第一安装空腔;352
‑
第二安装空腔;361
‑
第一前端层;362
‑
第一内侧端层;363
‑
第一后端层;364
‑
第一外侧端层;371
‑
第一支撑块;372
‑
第二支撑块;381
‑
第一导流透气孔;382
‑
第二导流透气孔;391
‑
第一流动槽;392
‑
第二流动槽;3101
‑
第一缓冲凹槽;3102
‑
第二缓冲凹槽;4
‑
大底层体;41
‑
第三鞋尖部;42
‑
第三脚掌部;43
‑
第三足弓部;44
‑
第三脚跟部;45
‑
限位凸块;46
‑
防滑底块;471
‑
第一排水槽;472
‑
第二排水槽;48
‑
第三安装侧部;5
‑
第一循环槽;6
‑
第二循环槽;7
‑
第三循环槽;9
‑
第五循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4.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5.如图1和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包括沿着鞋底厚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顶层体1、防刺穿层体2和夹层体3;所述夹层体3上设置有与所述防刺穿层体2镶嵌连接的安装空腔;所述顶层体1沿着鞋底长度的前后方向依次设置有弧形第一导流槽11、弧形第二导流槽12和弧形第三导流槽13,所述第一导流槽11、第二导流槽12和第三导流槽13的曲率从鞋底长度方向上依次递增。
3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防刺穿层体镶嵌连接在夹层体的安装空腔内可
以有效地缩小所形成的整体的体积,还可以减少防水防刺穿结构的重量,进而可以减少鞋底整体的重量,从而可以提高使用者舒适度;还通过递增曲率的导流槽由侧面将鞋底进水导水,同时还可以将渗透进入的沙子等杂质冲击导流出,避免流动水和沙子等杂质过多残留;进而可以再进一步地提高鞋底整体使用的舒适度;除此,该结构的可靠性更强。
37.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顶层体1沿着鞋底长度方向从前往后依次包括第一鞋尖部14、第一脚掌部15、第一足弓部16和第一脚跟部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槽11选用一个并且位于所述第一鞋尖部14的中部,所述第二导流槽12选用两个并且所述第二导流槽12之间相互间隔位于所述第一脚掌部15的中部,所述第三导流槽13选用两个并且所述第三导流槽13之间相互间隔位于第一脚跟部17的中部;由于鞋尖部这一位置地势较低,一般情况为先接触外界水,可以通过第一导流槽对鞋尖部的快速、高频率的流动排水,提高排水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高速水流量将渗透的沙排放出去,保障脚尖舒适度;通过相对高地势的第二导流槽12和更高地势的第三导流槽13对部分沙子的阻隔以及能够快速排放水,保障脚掌部、脚跟部的舒适度。当然,所述第一导流槽11、第二导流槽12和第三导流槽13所选取得数量在这边就不作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别设计。
38.具体地,如图4-6,所述第一导流槽11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的第一弧形排放槽113;所述第二导流槽12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的第二弧形排放槽123;所述第三导流槽13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的第三弧形排放槽133;通过导流槽呈内高外低的导流结构可以尽可能地将导流液体以及沙子导流排放出去,减少遗留量,进而保障舒适度。
39.具体地,如图3和6所示,所述第一弧形排放槽113的端口与第一竖直排放槽112的顶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竖直排放槽112沿着所述第一鞋尖部14厚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鞋尖部14的内部,所述第一竖直排放槽112的侧端口与第一横向排放槽111的内口连通,所述第一横向排放槽111沿着所述第一鞋尖部14宽度方向延伸穿出所述第一鞋尖部14的侧部;并且所述第一横向排放槽111的外口呈外大内小形状;
40.其中,如图3和5所示,所述第二弧形排放槽123的端口与第二竖直排放槽122的顶端口连通,所述第二竖直排放槽122沿着所述第一脚掌部15厚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脚掌部15的内部,所述第二竖直排放槽122的侧端口与第二横向排放槽121的内口连通,所述第二横向排放槽121沿着所述第一脚掌部15宽度方向延伸穿出所述第一脚掌部15的侧部;并且所述第二横向排放槽121的外口呈外大内小形状;
41.其中,如图3和4所示,所述第三弧形排放槽133的端口与第三竖直排放槽132的顶端口连通,所述第三竖直排放槽132沿着所述第一脚跟部17厚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脚跟部17的内部,所述第三竖直排放槽132的侧端口与第三横向排放槽131的内口连通,所述第三横向排放槽131沿着所述第一脚跟部17宽度方向延伸穿出所述第一脚跟部17的侧部;并且所述第三横向排放槽131的外口呈外大内小形状。
42.通过大外口的排放槽可以提高液体导流的量,再经过小口进入提高液体输送的速度,进而可以提高液体的传导速度,同时还可以将渗透进入的沙子冲洗出来,保障鞋底的舒适度;当然,所述横向排放槽的开口也可以选用开口通道均匀或者外小内大的形状,但是该方式液体流动速度和流入的量较低,导流速度较慢,并且对渗透进入的沙子冲洗率较低。
43.通过横向排放槽提高液体的导流速度,然后经过竖直排放槽对一部分的渗透沙子进行隔绝,紧接着将较高速的液体输送跨越过弧形排放槽,使其从另一端排放出去;所述弧
形排放槽还可以将过低速的液体回流排放,使其返回至刚刚经过的竖直排放槽倒流回去,形成导水过程,同时还可以将初步隔绝的沙子冲洗排放出,避免堵塞,提高输送度。
44.具体地,所述第一横向排放槽111的内口往所述第一鞋尖部14厚度方向所在平面的投影覆盖着所述第一弧形排放槽113的开口往所述第一鞋尖部14厚度方向所在平面的投影。通过较低地势的第一弧形排放槽与所述第一横向排放槽相对通可以使得导流液体的速度加快,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45.其中,所述第二横向排放槽121的内口往第一脚掌部15厚度方向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弧形排放槽123的开口往第一脚掌部15厚度方向所在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通过部分为错位分布的第二横向排放槽与第二弧形排放槽形成阶梯式结构可以将部分沙子分隔,并且液体导流效率也可以提高。
46.其中,所述第三横向排放槽131的内口往脚跟部17厚度方向所在平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三弧形排放槽133的开口往脚跟部17厚度方向所在平面的投影相互错位。通过相互错位的第三横向排放槽与第三弧形排放槽可以尽可能多地将较大颗粒的沙子隔档在竖直排放槽内,避免其堵塞排放槽,同时还可以保障液体导流效率,提高舒适度。
47.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鞋尖部14的前侧设有第一循环槽5,所述第一循环槽5的两端开口与所述第一导流槽11连通;所述第一导流槽11与所述第二导流槽12之间设有第二循环槽6,使得所述第一导流槽11与所述第二导流槽12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导流槽12与所述第三导流槽13之间设置有第三循环槽7,使得所述第二导流槽12与所述第三导流槽13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脚跟部17的后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导流槽13相连通的第五循环槽。通过第一循环槽、第二循环槽、第三循环槽和第五循环槽可以使得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相互之间可以交错相通,可以快洗出所堵塞的沙子,避免各个部分发生堵塞影响其导流效率。
48.具体地,所述夹层体3沿着鞋底长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二脚尖部31、第二脚掌部32、第二足弓部33和第二脚跟部34,所述第二脚尖部31、第二脚掌部32和第二足弓部33以及第二脚跟部34与所述第一鞋尖部14、第一脚掌部15、第一足弓部16和第一脚跟部17一一对应;
49.具体地,所述安装空腔内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表面可与所述防刺穿层体2连接;所述安装空腔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透气孔;所述导流透气孔为可穿过安装空腔和夹层体3的导流透气孔和/或可穿过支撑块、安装空腔和夹层体3的导流透气孔。
5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9所示,所述安装空腔包括第一分安装空腔351和第二分安装空腔352,所述第一分安装空腔351位于所述第二脚掌部3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分安装空腔352位于所述第二脚跟部34的上表面;
51.其中,如图8-9所示,所述支撑块包括第一分支撑块371和第二分支撑块372,所述第一分支撑块371位于所述第一分安装空腔351的内部,所述第二分支撑块372位于所述第二分安装空腔352的内部;
52.所述防刺穿层体2包括第一防刺穿体21和第二防穿刺体22,所述第一防刺穿体21连接在所述第一分安装空腔351的上方,所述第二防穿刺体22连接在所述第二分安装空腔352的上方;
53.所述导流透气孔包括第一导流透气孔381和第二导流透气孔382,所述第一导流透气孔381位于所述第一分安装空腔351的内部,所述第二导流透气孔382位于所述第二分安
装空腔352的内部;通过脚掌部和脚跟部的安装空腔上设置有防刺穿层可以使得夹层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发力点位置具有防刺穿功能效果,精准地提高防护性能,同时还可以控制成本;当然,防刺穿层也可以覆盖整个底部层并且起着保护作用,但是这方案需要防刺穿层材料过多,成本较高。
54.其中,所述第一防刺穿体21和第二防穿刺体22选用凯夫拉材质,并且凯夫拉材质的中底厚度达6(
±
1)mm左右以达到更加良好的防刺穿效果;凯夫拉,英文原名kevlar,也译作克维拉或凯芙拉;材料原名叫"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化学式的重复单位为-[-co-c6h4-conh-c6h4-nh-]-接在苯环上的酰胺基团为对位结构(俗称防火纤维)。
[0055]
具体地,所述第一分支撑块371的顶侧端与所述第一分安装空腔35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流动槽39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动槽391的宽度m为10
‑
16mm,优选方案为15mm;所述第二分支撑块372的顶侧壁与所述第二分安装空腔352之间设置有第二流动槽39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动槽392的宽度n为10
‑
16mm,优选方案为15mm;通过循环槽可以再进一步地提高液体的导流速度。
[0056]
具地,所述第一分支撑块371的底侧端与所述夹层体3的外底部之间形成第一缓冲凹槽3101,所述第二分支撑块372的底侧端与所述夹层体3的外底部之间形成第二缓冲凹槽3102,通过缓冲凹槽可以有效地缓冲分解外界应力对所对应的脚掌部和脚跟部的冲击,保障防刺穿部分的使用寿命。
[0057]
具体地,所述夹层体3的上端设置有依次环形连接的第一前端层361、第一内侧端层362、第一后端层363和第一外侧端层364,所述第一前端层361、第一内侧端层362、第一后端层363和第一外侧端层364形成向外偏移且表面为波浪状的第二安装侧部;所述顶层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安装侧部配合连接的第一安装侧部18;通过波浪状的安装面可以保障连接稳定性,提高导水防刺穿结构的使用寿命。
[0058]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鞋底,该鞋底包括大底层体4和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该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鞋底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大底层体4设置有上表面为波浪状的第三安装侧部48,所述第三安装侧部48的内侧表面紧贴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侧部的外侧表面下方,使得所述大底层体4与所述夹层体3拼接为一体。
[0059]
具体地,所述大底层体4沿着鞋底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鞋尖部41、第三脚掌部42、第三足弓部43和第三脚跟部44,所述第三鞋尖部41与第一鞋尖部14、所述第二鞋尖部31相对应;所述第三脚掌部42与所述第一脚掌部15、所述第二脚掌部32相对应;所述第三足弓部43与所述第一足弓部、所述第二足弓部33相对应;所述第三脚跟部44与所述第一脚跟部17、所述第二脚跟部34相对应。
[0060]
具体地,所述大底层体4的底部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滑底块46,所述防滑底块46之间形成第一排水槽471;所述防滑底块4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水槽472,所述第二排水槽472延伸且穿过所述防滑底块46的外侧端。
[0061]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鞋子,该鞋子包括鞋底,或者该鞋子包括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该鞋底的导水防穿刺结构或者鞋底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鞋子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
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6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