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健身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05474发布日期:2022-03-19 16:0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电刺激健身衣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运动用的衣类。


背景技术:

2.作为在人的身体运动中使用的运动器具,例如存在肌肉电刺激装置。肌肉电刺激装置使微弱的电流流过肌肉而使肌肉紧张和放松,由此期待使肌肉运动来实现肌力强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6644号公报
6.专利文献2:西班牙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129005u号说明书
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7699号公报
8.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9.已知有一种用于为了利用多个肌肉电刺激装置同时锻炼全身的肌肉而将各装置固定于身体的健身用衣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然而,在为以往的健身用衣类的情况下,有时不仅肌肉电刺激装置、大量的电缆从衣类露出而损害美观,而且裸露的电缆的存在还会限制用户的动作。另一方面,还已知一种将导电性布部作为生物体用电极的穿戴用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但是,该穿戴用具是使导电性布部与皮肤接触的接触面内通电的用具,相应地,要确保充分的通电量,就必须将导电性布部的面积取得较大,在作为健身衣实现时,衣物的形状、动作有可能受到制约。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美观、功能性的健身衣。
11.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1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某一方式的电刺激健身衣具备:衣服部,该衣服部能够被穿着于身体;多个电极部,该多个电极部以能够分别接近多个对象身体部位以便向多个对象身体部位给予电刺激的方式在与多个对象身体部位分别相对的位置设置于衣服部,由导电性高分子布料形成表面;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多个电极部的电压;连接部,该连接部与控制部电连接;以及多根电线,该多根电线将多个电极部分别与连接部电连接。衣服部的全部或一部分具有多个布料重叠而成的多层构造,并且在该多个布料之间具有将周围的全部或一部分缝制而形成的封闭空间。多根电线包括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并且配置在封闭空间,多个电极部包括与第一电线连接的第一电极部和与第二电线连接的第二电极部,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设置于以能够在这些电极之间向规定的身体部位通电的方式分离的位置。
13.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也是一种电刺激健身衣。该电刺激健身衣具备:衣服部,该衣服
部具有能够被穿着于身体的伸缩性;多个电极部,该多个电极部以能够分别接近多个对象身体部位以便向多个对象身体部位给予电刺激的方式设置于与多个对象身体部位分别相对的位置;连接部,该连接部与控制部电连接,该控制部控制多个电极部的电压;以及伸缩自如的多根电线,该多根电线将多个电极部分别与连接部电连接。
14.发明的效果
15.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保持美观、功能性的健身衣。
附图说明
16.图1是表示运动控制系统的外观的图。
17.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运动程序和第二运动程序下的运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图。
18.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运动程序和第四运动程序下的运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图。
19.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健身衣的外观的图。
20.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健身衣中的上半身用衣服部中的电极的配置和布线的图。
21.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健身衣中的下半身用衣服部中的电极的配置和布线的图。
22.图7是表示衣服部、电极、电缆的配置及构造的局部放大图。
23.图8是表示衣服部、电极、电缆、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部的配置及构造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24.图9是电缆的外观图。
25.图10是例示电缆的与衬料的连接部分及缝制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6.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电缆的结构的说明剖视图。
27.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树脂模制件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剖视图。
28.图13是表示控制单元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29.图14是表示运动控制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30.图15是例示上半身用衣服部的另一例的图。
31.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衣服部、电极、电缆、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部的配置及构造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32.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部的安装构造的图。
33.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防弄错构造的图。
34.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错误的防止构造的图。
35.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例中的上半身用衣服部及上半身用控制单元的外观的图。
36.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例的上半身用衣服部中的电极的配置的图。
37.图2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例的控制单元及电极中的结构例的图。
38.图2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例中的上半身用衣服部及上半身用控制单元的外观的图。
39.图2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例的控制单元及电极中的结构例的图。
40.图2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例中的上半身用衣服部及上半身用控制单元的外观的
图。
41.图2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四例的上半身用衣服部中的电极的尺寸和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第一实施方式)
43.在肌肉电刺激装置的用户中,希望更正式或者更高效地利用肌肉电刺激装置来同时锻炼全身肌肉的用户并不少见。另外,也可考虑如下情况:将利用了这样的用于同时锻炼全身肌肉的多个肌肉电刺激装置的运动程序在健身房这样的场所同时提供给多个用户。在以多个身体部位为对象同时利用多个装置的情况下,优选能够以更简单的步骤执行。另外,为了提高用户对运动的动机、积极性,也对运动程序的提供场所、所使用的器具、健身衣中的每一个都要求美观。然而,在以往的健身用衣类的情况下,有时不仅肌肉电刺激装置、大量的电缆从衣类露出而损害美观,而且裸露的电缆的存在还会限制用户的动作。在电缆裸露很多的情况下,还存在一部分容易产生接触不良、断线的问题。另外,如果肌肉电刺激装置的布线露出,则还有可能在多个用户同时使用时挂住布线。不仅需要安装这样的电气部件,而且衣类的穿脱本身也大多情况需要第三者的帮助,处理困难。而且,在如健身房那样向许多用户提供运动程序的环境中,需要反复洗涤衣物,但以往的健身用衣类不能直接洗涤,需要每次装卸电气部件,是繁杂的。
44.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实现一种保持美观、功能性的健身衣。
45.某一方式的电刺激健身衣具备:衣服部,该衣服部能够被穿着于身体;多个电极部,该多个电极部以能够分别接近多个对象身体部位以便向多个对象身体部位给予电刺激的方式在与多个对象身体部位分别相对的位置设置于衣服部,并由导电性高分子布料形成表面;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多个电极部的电压;连接部,该连接部与控制部电连接;以及多根电线,该多根电线将多个电极部分别与连接部电连接。衣服部的全部或一部分具有多个布料重叠而成的多层构造,并且在该多个布料之间具有将周围的全部或一部分缝制而形成的封闭空间。多根电线包括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并且配置在封闭空间,多个电极部包括与第一电线连接的第一电极部和与第二电线连接的第二电极部,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设置于以能够在这些电极之间向规定的身体部位通电的方式分离的位置。
46.这里所说的“控制部”既可以是能够取下的独立的控制单元,也可以是固定性地安装于“连接部”的控制装置。“电线”可以是由包覆导线等构成的电缆,也可以具有防水性。电极部由导电性高分子布料形成表面,由此能够不从衣服部取下而直接作为衣服部的一部分进行洗涤。特别是与使用含有银等金属的导电性纤维的情况相比,不用担心由氧化、腐蚀引起的导电性降低、金属过敏等。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中的一方为阳极,另一方为阴极,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以与相同的对象身体部位相对的方式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设置,从而通过在这些电极部之间通电而能够向对象身体部位给予电刺激。特别是在给予电刺激的身体部位的面积比较大的情况下,通过使阴阳一对电极在物理上分离并与不同的电线连接,从而,即使在衣服部的布料因用户的体型、动作而伸长时,电极位置也能够追随于该伸长而分离或移动,因此,即使不使电极本身具有伸缩性,也能够防止对衣服部的伸缩产生障碍的情况。另外,能够不将电线从衣服部取下而直接作为衣服部的一部分进行洗涤,通过配置于封闭空间而使电线、电极从外部无法看到,从而能够保持健身衣的美观。而且,还能够
抑制异物与电线接触或伸缩受到阻碍的情况。
47.另一方式的电刺激健具备:衣服部,该衣服部具有能够被穿着于身体的伸缩性;多个电极部,该多个电极部以能够分别接近多个对象身体部位以便向多个对象身体部位给予电刺激的方式设置于与多个对象身体部位分别相对的位置;连接部,该连接部与控制部电连接,该控制部控制多个电极部的电压;以及伸缩自如的多根电线,该多根电线将多个电极部分别与连接部电连接。
48.这里所说的“电线”可以是在伸缩自如的弹性芯材的周围至少螺旋状地缠绕用树脂包覆芯线而形成的一根或多根包覆导线而构成的伸缩自如的电缆。弹性芯材和卷绕成螺旋状的包覆导线在弹性芯材的长度方向上伸缩自如,其全长能够伸长到例如约1.4倍。这样的电线可兼顾防水性和伸缩性,因此,不仅能够不将电线从衣服部取下而直接作为衣服部的一部分进行洗涤,而且即使在衣服部的布料因用户的体型、动作而伸长时电线也能够追随于该伸长而伸长,能够防止对衣服部的伸缩产生障碍的情况。另外,不需要使用与衣服部的伸长率相匹配的长的电线,相应地,能够抑制在衣服部收缩时多余的电线碰到用户的身体而引起的异物感。
49.也可以是,衣服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多个布料重叠而成的多层构造,并且在该多个布料之间具有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缝制而形成的封闭空间。也可以是,电线具有能够追随于衣服部的伸缩而伸缩的伸缩性,并且该电线的一部分固定于多个布料中的至少任一个的规定的固定部。由此,不仅在衣服部的布料因用户的体型、动作而伸长时电线也能够追随于该伸长而伸长,而且,由于电线的一部分被固定部固定,因此即使电线因衣服部的布料的伸长而被拉伸也能够防止电线从电极等脱离的情况。另外,利用这些构造而使电线的维护的必要性降低,从而即使配置于封闭空间也没有问题,使电线、电极从外部无法看到而能够保持健身衣的美观。
50.也可以是,电极部包括:衬垫部件,该衬垫部件设置在衣服部的与穿着者的皮肤相对的一侧;以及导电性高分子布料,该导电性高分子布料覆盖该衬垫部件。也可以是,电线经由贯通衣服部的布料而将表面和内面电连接的连接件而与导电性高分子布料连接。“连接件”可以是按扣等金属制扣件,也可以以夹入衣服部的布料和导电性高分子布料的形式将布料的表面和内面电连接。由此,即使在例如以重叠多个布料的多层构造构成衣服部的情况下,即使在多层构造的内部布置电线,并在多层构造的外侧、即与穿着者的皮肤相对的一侧设置电极,也能够容易地将它们电连接。另外,通过用导电性高分子布料覆盖衬垫部件而构成电极,从而能够良好地保持与皮肤接触的触感,并且通过衬垫部件而向皮肤侧突出,从而能够防止电极与皮肤分离而维持接触状态。此外,由于衣服部的布料具有多层构造,因此,在使衣服部贴合于用户的身体时,衬料可以变形经由凸状电极的量,但是,面料被抑制变形,从而能够保持健身衣的美观。
51.也可以是,衣服部包括上半身用的衣服和下半身用的衣服,并且在上半身用的衣服和下半身用的衣服分别设有多个电极部和多根电线,在衣服部安装有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作为控制部,第一控制部在上半身用的衣服的前表面安装于以正中线为界的左右中的第一侧,第二控制部在下半身用的衣服的前表面安装于以正中线为界的左右中的与第一侧不同的第二侧。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分开设置在上半身和下半身,并且设置在隔着正中线左右分开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将身体向前弯曲或者将大腿部或膝盖向上抬起的情
况下,也能够防止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碰撞而相互干涉的情况。另外,通过使控制部分为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并使它们独立,能够分别设定对上半身的电刺激的强度和对下半身的电刺激的强度。
52.在本实施方式中,一边从用户所穿着的电刺激健身衣给予电刺激,一边按照与电刺激的模式一致的指示自己活动身体,从而实现组合了基于肌肉电刺激的非随意运动和有意识地活动身体的随意运动的混合训练。在混合训练中,在对肌肉给予电刺激的期间,向与其相反方向有意识地活动肌肉,从而能够提高运动效果。例如,一边通过电刺激使用户进行将肘弯曲的动作(非随意运动),一边有意识地进行施加使手臂伸展的力(随意运动)的运动。由此,与通常的运动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增大肌力负荷。
53.作为基于混合训练的运动程序,主要说明四个模式。第一运动程序是在健身房等店铺中一个用户根据单独的显示器的影像或教练的指示进行的运动程序。第二运动程序是在家庭等个人场所中一个用户根据显示器的影像的指示进行的运动程序。第三运动程序是在健身房等店铺中多个用户作为团体训练同时根据相同的影像或教练的指示进行的运动程序。第四运动程序是位于家庭等个人场所的一个用户与位于其他场所的用户一起根据经由网络提供的相同影像的指示同步进行的运动程序。特别是通过第二运动程序和第四运动程序,即使不前往健身房这样的特定的场所,也能够实施与健身房同等的运动程序,能够实现不受时间、环境束缚的训练。
54.以下,对各附图所示的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部件、工序标注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各附图中的部件的尺寸为了使理解变容易而适当放大、缩小地示出。另外,在各附图中,省略了在说明实施方式上不重要的部件的一部分进行表示。
55.图1表示运动控制系统的外观。在本图中,主要示出第一运动程序和第二运动程序下的运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具备一个或多个运动控制装置12和一个或多个显示装置。第一运动程序下的运动控制装置12设置于健身房80,向在健身房80中进行训练的用户82提供运动程序。在图1中示出在健身房80中运动控制装置12a向用户82a提供运动程序、运动控制装置12b向用户82b提供运动程序的例子。即,运动控制装置12和用户处于一对一的关系。运动控制装置12a、12b分别经由无线通信与安装于用户穿着的健身衣102a、102b的肌肉电刺激装置连接,从而控制肌肉电刺激装置。另外,运动控制装置12a、12b分别连接于镜面显示器105a、105b,并控制镜面显示器105a、105b的显示内容,显示表示成为样本的动作的影像。运动控制装置12a、12b由教练83a、83b操作。教练83a、83b在运动控制装置12a、12b的附近一边口头向用户82a、82b传达指示、建议,一边展示成为样本的动作。运动控制装置12a、12b通过使在镜面显示器105a、105b上显示的成为样本的动作的影像和向健身衣102a、102b的肌肉电刺激装置的电压施加联动,来实现混合训练中的随意运动与非随意运动的同步。
56.运动控制装置12a、12b既可以分别独立,也可以经由网络相互联动,还可以经由互联网等网络与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连接,并基于从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接受的指示而向各用户提供运动程序。运动控制装置12a、12b为了对多个人单独地提供运动程序而使各镜面显示器105在单独的时刻显示单独的内容。
57.另一方面,在家庭等个人空间中实施的第二运动程序下的运动控制系统的情况下,运动控制装置12c向在个人空间81中进行训练的用户82提供运动程序。图1还示出对位
于个人空间81中的用户82c也提供运动程序的例子。在个人空间81中使用的运动控制装置12c经由无线通信与安装于健身衣102c的肌肉电刺激装置连接,从而控制肌肉电刺激装置。运动控制装置12c是兼作显示器的平板终端等电子设备。
58.此外,运动控制装置12a~12c也可以经由互联网等网络与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连接,并基于从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接受的指示而向各用户82提供运动程序。运动控制装置12a~12c为了对多个人单独地提供运动程序而使各镜面显示器105、运动控制装置12c在单独的时刻显示单独的内容。运动控制装置12a~12c也可以是,即使不通过无线通信与运动控制装置12连接,也能够通过例如肌肉电刺激装置所具备的按钮、遥控器的操作来使肌肉电刺激装置的运动程序开始或结束,也能够没有来自运动控制装置12的指示而单独实施运动程序。
59.此外,在第三运动程序中,成为多个用户通过一台运动控制装置12和一台显示装置106一齐地接受相同的运动程序的提供的形式。在第四运动程序下的运动控制系统中,进一步经由网络连接的运动控制装置12c与运动控制装置12连接,同步地接受相同的运动程序的提供。
60.图2示意性地表示第一运动程序和第二运动程序下的运动控制系统的结构。运动控制系统100具备:多个健身衣102、多个运动控制装置12、多个镜面显示器105以及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16。在健身衣102内置有作为肌肉电刺激装置的多个电极,并安装有控制单元。在图中,健身衣102a、102b、运动控制装置12a、12b、镜面显示器105a、105b、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16在健身房80中设置或使用,其中,健身衣102a、102b被出借给用户。与此相对,健身衣102c、运动控制装置12c(兼作显示器的终端)在个人空间81中使用,在用户自身所拥有及使用这一点上,与在健身房80中使用的健身衣102a、102b、运动控制装置12a、12b、镜面显示器105a、105b不同。
61.在健身房80中,健身衣102a和运动控制装置12a、健身衣102b和运动控制装置12b分别通过bluetooth(注册商标)等近距离无线通信17连接。运动控制装置12a、12b分别通过有线电缆与镜面显示器105a、105b连接。例如在镜面显示器105内置有监视器和个人计算机而构成的情况下,运动控制装置12a、12b通过lan电缆、usb电缆等有线电缆与该个人计算机连接。在镜面显示器105不内置个人计算机而实质上仅由监视器构成的情况下,运动控制装置12a、12b通过监视器电缆等有线电缆与该监视器连接。运动控制装置12a、12b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与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16连接。此外,作为变形例,各运动控制装置12既可以独立地进行动作,也可以分别与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16连接但不联动而单独地进行动作。在本图的例子中,设置于健身房80的一台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16总括该健身房80中的所有的运动控制装置12。另外,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16也可以控制所有的运动控制装置12及肌肉电刺激装置的动作。另外,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16也可以设置在健身房80之外,例如设置于互联网上。
62.在个人空间81中,健身衣102c与运动控制装置12c通过bluetooth(注册商标)等近距离无线通信17连接。运动控制装置12c虽然例示兼作显示器的平板终端,但也可以是手机等信息终端,也可以是与监视器连接的个人计算机。作为运动控制装置12c的变形例,也可以是具有与运动控制装置12a、12b同等的功能的专用的小型终端。运动控制装置12c通过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与网络15连接,并经由网络15与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16连接。由此,也能
够在个人空间81中实施在健身房80中实施的运动程序。
63.将运动控制装置12和镜面显示器105作为一组,而将一组或多组装置设置于健身房80。一个用户使用这些一组装置,为了该用户准备上下一组健身衣102。健身衣102具备上半身用衣服部和下半身用衣服部。健身衣102以能够将例如用户的腹肌、胁腹、手臂、腿、臀部等各身体部位作为对象而给予电刺激的方式在各部位的内侧(即能够与用户的皮肤接触的一侧)设置肌肉电刺激装置的电极。在健身衣102的上半身用衣服部和下半身用衣服部分别安装肌肉电刺激装置的控制单元,对用户的肌肉给予电刺激。肌肉电刺激装置具备多个电极及电缆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bluetooth(注册商标)等近距离无线通信与运动控制装置12进行通信来收发信息。控制单元分别安装于上半身用衣服部和下半身用衣服部,但是,作为变形例,也可以设为如下规格:在上下合在一起的整个健身衣102将一个控制单元安装于上半身用衣服部或下半身用衣服部来控制向全身电极的电刺激赋予。通过与运动控制装置12的通信而被指示开始执行的运动控制程序在肌肉电刺激装置中控制电压设定及动作。显示控制装置104根据由运动控制装置12执行的运动控制程序的指示而在显示装置106显示运动的影像。
64.运动控制装置12a、12b是由健身房80的教练或用户操作的信息终端。运动控制装置12a、12b经由每个健身衣的控制单元对由设置于健身衣102a、102b的肌肉电刺激装置进行的电刺激的强度设定、操作进行控制。运动控制装置12c是在个人空间81中由用户操作的信息终端,经由控制单元对由设置于健身衣102c的肌肉电刺激装置进行的电刺激的强度设定、操作进行控制。
65.镜面显示器105包括显示控制装置104、显示装置106和姿势传感器107。运动控制装置12a、12b经由显示控制装置104a、104b的控制使显示装置106a、106b显示运动程序的解说、成为动作样本的影像。但是,也可以考虑与肌肉电刺激装置的无线通信的延迟等,不是在与肌肉电刺激装置的控制脉冲完全同步的时刻显示动作的影像,而是在延迟了规定周期的时刻显示影像。姿势传感器107a、107b包含能够拍摄用户的动作的摄像机,配合运动程序拍摄正在执行运动的用户的影像。该影像或再现了基于用户动作的分析的骨骼的动作的影像通过显示控制装置104a、104b显示于显示装置106a、106b。
66.图3示意性地表示第三运动程序和第四运动程序下的运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如上所述,在第三运动程序中,在健身房80中对多个用户同时提供相同的运动程序,在第四运动程序中,还经由网络也向个人空间81中的用户同步地提供相同的运动程序。第三运动程序下的运动控制系统100具备:在健身房80中使多个用户穿着的多个健身衣102a、102b、以及通过通信与这些多个健身衣102连接的一台运动控制装置12、显示装置106、显示控制装置104、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16。第四运动程序下的运动控制系统100还具备在个人空间81中使用的健身衣102c和运动控制装置12c。
67.健身房80中的运动控制装置12作为多个用户的多个肌肉电刺激装置的中枢发挥功能,因此,与教练或用户分别设定并操作多个肌肉电刺激装置相比,通过操作运动控制装置12来集中控制多个肌肉电刺激装置更有效率。另外,能够使多个用户的动作同步而一齐地以相同的程序进行控制。运动控制装置12经由显示控制装置104使显示装置106以与多个肌肉电刺激装置的控制同步的形式显示运动程序的解说、成为动作样本的影像。或者,也可以为了同时并行地提供运动程序而一边取得同步一边使多个显示装置106显示相同的内
容。另外,运动控制装置12c通过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与网络15连接,并经由网络15与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16连接。运动控制装置12c也可以为了与健身房80中的运动控制装置12同时并行地提供运动程序而一边取得同步一边使运动控制装置12c显示相同的内容。由此,在个人空间81中也能够大致同时地实施在健身房80中实施的对多个用户提供的运动程序。但是,运动程序向位于个人空间81的用户82c的提供可以只是个选择,即使仅向位于健身房80中的用户82a、82b提供,运动程序的执行也成立。
68.也可以设置多台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16,并以各自总括的多个运动控制装置12及多个肌肉电刺激装置的动作联动的方式,将多个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16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相互连接。多台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16可以经由网络15与设置于其他健身房80的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连接并联动,或者也可以与总括这些多个运动控制管理服务器的网络15上的规定的管理服务器连接。
69.图4示意性地示出健身衣的外观。健身衣102由用户能够在上半身穿着的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与用户能够在下半身穿着的下半身用衣服部122的组合构成。上半身用衣服部120是前开式的半袖上衣,通过设置在沿着正中线的位置的正面拉链130将正面打开或闭合。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和下半身用衣服部122是由化学纤维布料形成的衣服,该化学纤维布料是具有能够被穿着于身体的形状的电绝缘体的布料,该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和下半身用衣服部122具有无论穿着者的体型如何都使其贴合于身体所需的高伸缩性。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和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不特别穿着内衣而直接被穿着于原本的皮肤。在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和下半身用衣服部122的内面设置有多个电极。关于各电极的配置将在后面叙述。在右袖的外侧从袖口到肩头设置有右臂拉链131,在左袖的外侧也从袖口到肩头设置有左臂拉链132。通过闭合右臂拉链131和左臂拉链132,能够使袖子周围更紧密地贴合于臂。在左右袖口的内侧沿着袖口内周安装有防滑的橡胶材料,能够抑制袖口在运动时的卷缩、卷起。在右胁处从下摆到腋下设置有右胁拉链133,在左胁处也从下摆到腋下设置有左胁拉链134。通过闭合右胁拉链133和左胁拉链134,能够使下摆周围更紧密地贴合于腰周围。在下摆周围的内侧也沿着下摆周围的内周安装有防滑的橡胶材料,能够抑制下摆在运动时的卷缩、卷起。在右腿的外侧从下摆口朝向右腰设置有右腿拉链135,在左腿的外侧也从下摆口朝向左腰设置有左腿拉链136。通过闭合右腿拉链135和左腿拉链136,能够使下摆周围更紧密地贴合于腿。在左右下摆口的内侧也沿着下摆口的内周安装有防滑的橡胶材料,能够抑制下摆口在运动时的卷缩、卷起。这样,在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和下半身用衣服部122的各处设置拉链,由此通过拉链的紧固和布料的伸缩性能够使整个衣服均匀地贴合于身体,能够良好地维持电极对皮肤的接触状态。另外,通过调整各拉链的闭合程度(开启程度),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体型来调节向身体贴合的程度。
70.在上半身用衣服部120的与右胁相比靠前表面侧的位置安装有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同样地,在下半身用衣服部122的左腿的前表面侧的位置安装有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及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控制向各电极施加的电压。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和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作为被分为上半身和下半身的独立单元以露出到外部的形式被安装。通过在上半身和下半身将控制单元分开,能够以不同的运动强度(设定电压值)对上半身和下半身进行训练,另外,也能够由用户仅选择性地购入或使用上半身用的肌肉电刺激装置和下半身用的肌肉电刺激装置中的一方。或者,也能够在上半身用控制单元
124及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的起动时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进行配对从而使它们联动。在该情况下,如果对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和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中的一方进行操作,则另一方也联动,能够对上半身用和下半身用的肌肉电刺激装置进行集中控制。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及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通过在起动时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与作为运动控制装置12的信息终端(手机、平板终端等)配对,从而也能够接受安装于信息终端的控制应用的控制。在该情况下,能够分别操作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和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或者也能够统一操作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和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另外,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及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安装于隔着正中线左右分开的位置,因此在身体前表面位于对角线上。因此,即使在将身体向前弯曲或者向上抬起大腿部或膝盖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与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碰撞而相互干涉的情况。
71.图5示意性地表示健身衣中的上半身用衣服部中的电极的配置及布线。图5的(a)表示上半身用衣服部120的前表面侧,图5的(b)表示上半身用衣服部120的背面侧。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在布料的内面配置有各电极,并且布料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面料和衬料重叠的多层构造,在面料与衬料之间布线有电缆。电缆具有防水性和伸缩性。电极和电缆等的配置以及布线实际上不会显现于外观上,因此用虚线描绘并进行说明。
72.上半身用衣服部120的里面上的电极的部位是与应该给予电刺激的对象身体部位对应的多个部位,例如是与用户的腹肌、胁腹、手臂等各身体部位对应的部位。各电极设置在以能够在这些电极之间向规定的身体部位通电的方式分离的位置。多个电极分别通过单独的电缆36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电连接。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设置于与图4的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对应的位置,在将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安装于该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时,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与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电连接。与各电极连接的多个电缆36具有伸缩性,并且缠绕于在各电极的近前缝制于上半身用衣服部120的电缆固定带49而进行位置固定,由此,即使在电缆36追随于上半身用衣服部120的伸缩而被拉伸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电缆36从各电极脱离。
73.在与腹肌对应的部位,作为左右横跨腹直肌的阴阳一对电极,在右侧设有第一电极部30a,在左侧设有第二电极部30b,从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分别经由第一电缆36a、第二电缆36b向这些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由此对腹直肌给予电刺激。在第一电极部30a的近前缝制有第一电缆固定带49a,使将第一电极部30a和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连接的第一电缆36a缠绕于第一电缆固定带49a而进行位置固定。在第二电极部30b的近前缝制有第二电缆固定带49b,使从左腹肌的第二电极部30b通过左胁腹、背部、右胁腹而向前表面侧的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布线的第二电缆36b缠绕于第二电缆固定带49b而进行位置固定。
74.在与右胁腹对应的部位,作为前后横跨右腹斜肌的阴阳一对电极,在前表面侧设置有第三电极部30c,在背面侧设置有第四电极部30d,从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分别经由第三电缆36c、第四电缆36d向这些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由此对右侧的腹斜肌给予电刺激。在第三电极部30c的近前缝制有第三电缆固定带49c,使将第三电极部30c和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连接的第三电缆36c缠绕于第三电缆固定带49c而进行位置固定。在第四电极部30d的近前缝制有第四电缆固定带49d,使从背面侧的第四电极部30d通过右胁腹而向前表面侧的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布线的第四电缆36d缠绕于第四电缆固定带49d而进行位置固定。
75.在与左胁腹对应的部位,作为前后横跨左腹斜肌的阴阳一对电极,在前表面侧设
置有第五电极部30e,在背面侧设置有第六电极部30f,从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分别经由第五电缆36e、第六电缆36f向这些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由此对左腹斜肌给予电刺激。第五电缆36e从前表面侧的左胁腹的第五电极部30e通过背部与第四电极部30d连接,由此经由该第四电极部30d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电连接。在第五电极部30e的近前缝制有第五电缆固定带49e,使第五电缆36e缠绕于第五电缆固定带49e而进行位置固定。另外,第五电缆36e也缠绕于缝制在第四电极部30d的近前的第四电缆固定带49d而进行位置固定。在第六电极部30f的近前缝制有第六电缆固定带49f,使从背面侧的左胁腹的第六电极部30f通过背部、右胁腹而向前表面侧的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布线的第六电缆36f缠绕于第六电缆固定带49f而进行位置固定。
76.在与右臂对应的部位,作为从上下夹着右侧的上臂二头肌和上臂三头肌的阴阳一对电极,在上侧(前表面侧)设置有第七电极部30g,在下侧(背面侧)设置有第八电极部30h,从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分别经由第七电缆36g、第八电缆36h向这些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由此对右侧的上臂二头肌和上臂三头肌给予电刺激。此外,第七电极部30g和第八电极部30h从上下夹着上臂二头肌和上臂三头肌,但不使电极尺寸增大至所需程度以上,第七电极部30g配置在与上臂二头肌的最隆起的部分相比向前方向(肘方向)偏移的位置,第八电极部30h配置在与上臂三头肌的最隆起的部分相比向后方(肩方向)偏移的位置。由此,能够不仅从上下而且还从前后夹住上臂二头肌及上臂三头肌,能够增加配置的稳定度,能够防止两电极由于电刺激的振动而从肌肉的隆起部同时向肩方向偏移的情况。另外,由于对上臂二头肌和上臂三头肌在上下和前后的斜对角线上给予电刺激,因此能够针对各肌肉以较小面积的电极和较小的电力高效地向肌肉给予负荷。而且,能够以较少数量的电极和布线对上臂二头肌和上臂三头肌给予电刺激,能够抑制妨碍手臂的动作的情况。在第七电极部30g的近前缝制有第七电缆固定带49g,使从第七电极部30g通过前表面侧的右胁下而向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布线的第七电缆36g缠绕于第七电缆固定带49g而进行位置固定。在第八电极部30h的近前缝制有第八线缆固定带49h,使从第八电极部30h通过背面侧的右胁下而向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布线的第八电缆36h缠绕于第八电缆固定带49h而进行位置固定。
77.在与左臂对应的部位,作为从上下夹着左侧的上臂二头肌和上臂三头肌的阴阳一对电极,在上侧(前表面侧)设置有第九电极部30i,在下侧(背面侧)设置有第十电极部30j,从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分别经由第九电缆36i、第十电缆36j向这些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由此对左侧的上臂二头肌和上臂三头肌给予电刺激。此外,第九电极部30i和第十电极部30j从上下夹着上臂二头肌和上臂三头肌,但不使电极尺寸增大至所需程度以上,第九电极部30i配置在与上臂二头肌的最隆起的部分相比向前方向(肘方向)偏移的位置,第十电极部30j配置在与上臂三头肌的最隆起的部分相比向后方(肩方向)偏移的位置。由此,能够不仅从上下而且还从前后夹住上臂二头肌和上臂三头肌,能够增加配置的稳定度,能够防止两电极由于电刺激的振动而从肌肉的隆起部同时向肩方向偏移的情况。另外,由于对上臂二头肌和上臂三头肌在上下和前后的斜对角线上给予电刺激,因此能够针对各肌肉以较小面积的电极和较小的电力高效地向肌肉给予负荷。而且,能够以较少数量的电极和布线对上臂二头肌和上臂三头肌给予电刺激,能够抑制妨碍手臂的动作的情况。在第九电极部30i的近前缝制有第九电缆固定带49i,使从第九电极部30i通过前表面侧的左胁下并通过左胁腹、背部、右胁腹而向前表面侧的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布线的第九电缆36i缠绕于第九
电缆固定带49i而进行位置固定。在第十电极部30j的近前缝制有第十电缆固定带49j,使从第十电极部30j通过背面侧的左胁下并通过左胁腹、背部、右胁腹而向前表面侧的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布线的第十电缆36j缠绕于第十电缆固定带49j而进行位置固定。
78.将第十电极部30j和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连接的第十电缆36j、将第九电极部30i和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连接的第九电缆36i、将第二电极部30b和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连接的第二电缆36b、将第五电极部30e和第四电极部30d连接的第四电缆36d、将第六电极部30f和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连接的第六电缆36f这五根电缆36通过背部的中央附近和右胁腹而从背面侧向前表面侧布线。在背部的中央附近配置有用于捆扎这五根电缆36的电缆固定带59a,通过该电缆固定带59a将五根电缆36在背部的中央附近捆扎起来。电缆固定带59a也可以缝制并固定于上半身用衣服部120的背部中央附近。
79.通过以上那样的配置及布线,能够对电缆在不露出到外部的情况下进行布线。另外,除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以外的结构具有防水性,因此仅取下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就能够在不取下电极部30、电缆36的情况下直接对健身衣102进行洗涤。此外,在图中,上半身用衣服部120表示主要针对男性用而配置电极的例子,但是,对于女性用而言电极的配置、大小等可以不同。
80.图6示意性地表示健身衣中的下半身用衣服部中的电极的配置及布线。图6的(a)表示下半身用衣服部122的前表面侧,图6的(b)表示下半身用衣服部122的背面侧。下半身用衣服部122在布料的内面配置有各电极,并且布料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面料和衬料重叠的多层构造,在面料与衬料之间布线有电缆。电缆具有防水性和伸缩性。电极和电缆等的配置及布线实际上不会显现于外观上,因此用虚线描绘进行说明。
81.下半身用衣服部122的内面上的电极的部位是与应该给予电刺激的对象身体部位对应的多个部位,例如是与用户的腿、臀部等各身体部位对应的部位。多个电极分别通过单独的电缆36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电连接。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设置于与图4的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对应的位置,在将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安装于该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时,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与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电连接。与各电极连接的多个电缆36具有伸缩性,并且缠绕于在各电极的近前缝制于下半身用衣服部122的电缆固定带49而进行位置固定,由此,即使在电缆36追随于下半身用衣服部122的伸缩而被拉伸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电缆36从各电极脱离。
82.在与右前腿对应的部位,作为上下跨过右股四头肌的阴阳一对电极,在上部设置有第十一电极部30k,在下部设置有第十二电极部30l,从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分别经由第十一电缆36k、第十二电缆36l向这些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由此对右股四头肌给予电刺激。第十一电缆36k从右前腿的第十一电极部30k通过裆部而与左前腿的第十三电极部30m连接,由此经由该第十三电极部30m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电连接。在第十一电极部30k的近前缝制有第十一电缆固定带49k,使第十一电缆36k缠绕于第十一电缆固定带49k而进行位置固定。第十二电缆36l从右前腿的第十二电极部30l通过裆部而与左前腿的第十四电极部30n连接,由此经由该第十四电极部30n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电连接。在第十二电极部30l的近前缝制有第十二电缆固定带49l,使第十二电缆36l缠绕于第十二电缆固定带49l而进行位置固定。
83.在与左前腿对应的部位,作为上下跨过左股四头肌的阴阳一对电极,在上部设置
有第十三电极部30m,在下部设置有第十四电极部30n,从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分别经由第十三电缆36m、第十四电缆36n向这些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由此对左股四头肌给予电刺激。在第十三电极部30m的近前缝制有第十三电缆固定带49m,使第十三电缆36m和第十一电缆36k缠绕于第十三电缆固定带49m而进行位置固定,该第十三电缆36m连接第十三电极部30m和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在第十四电极部30n的近前缝制有第十四电缆固定带49n,使第十四电缆36n和第十二电缆36l缠绕于第十四电缆固定带49n而进行位置固定,该第十四电缆36n连接第十四电极部30n和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
84.在与右腿后侧对应的部位,作为上下跨过右股二头肌等腘绳肌的阴阳一对电极,在上部设置有第十五电极部30o、在下部设置有第十六电极部30p,从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分别经由第十五电缆36o、第十六电缆36p向这些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由此对右股二头肌等腘绳肌给予电刺激。第十五电缆36o从右腿后侧的第十五电极部30o通过裆部而与左腿后侧的第十七电极部30q连接,由此经由该第十七电极部30q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电连接。在第十五电极部30o的近前缝制有第十五电缆固定带49o,使第十五电缆36o缠绕于第十五电缆固定带49o而进行位置固定。第十六电缆36p从右腿后侧的第十六电极部30p通过裆部而与左腿后侧的第十八电极部30r连接,由此经由该第十八电极部30r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电连接。在第十六电极部30p的近前缝制有第十六电缆固定带49p,使第十六电缆36p缠绕于第十六电缆固定带49r而进行位置固定。
85.在与左腿后侧对应的部位,作为上下跨过左股二头肌等腘绳肌的阴阳一对电极,在上部设置有第十七电极部30q、在下部设置有第十八电极部30r,从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分别经由第十七电极部30q、第十八电极部30r向这些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由此对左股二头肌等腘绳肌给予电刺激。在第十七电极部30q的近前缝制有第十七电缆固定带49q,使第十七电缆36q和第十五电缆36o缠绕于第十七电缆固定带49q而进行位置固定,该第十七电缆36q从左腿后侧的第十七电极部30q连接左前腿的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在第十八电极部30r的近前缝制有第十八电缆固定带49r,使第十八电缆36r和第十六电缆36p缠绕于第十八电缆固定带49r而进行位置固定,该第十八电缆36r连接左腿后侧的第十八电极部30r和左前腿的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
86.在与右臀部对应的部位,作为上下跨过右侧的臀大肌、臀中肌的阴阳一对电极,在上部外侧的臀中肌附近设置有第十九电极部30s,在下部内侧的臀大肌附近设置有第二十电极部30t,从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分别经由第十九电缆36s、第二十电缆36t对这些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由此对右侧的臀大肌、臀中肌给予电刺激。第十九电缆36s从右臀部的第十九电极部30s通过上臀部中央而与左臀部的第二十一电极部30u连接,由此经由该第二十一电极部30u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电连接。在第十九电极部30s的近前缝制有第十九电缆固定带49s,使第十九电缆36s缠绕于第十九电缆固定带49s而进行位置固定。第二十电缆36t从右臀部的第二十电极部30t通过上臀部中央而与左臀部的第二十二电极部30v连接,由此经由该第二十二电极部30v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电连接。在第二十电极部30t的近前缝制有第二十电缆固定带49t,使第二十电缆36t缠绕于第二十电缆固定带49t而进行位置固定。
87.在与左臀部对应的部位,作为上下跨过左侧的臀大肌、臀中肌的阴阳一对电极,在上部外侧的臀中肌附近设置有第二十一电极部30u,在下部内侧的臀大肌附近设置有第二
十二电极部30v,从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分别经由第二十一电缆36u、第二十二电缆36v对这些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由此对左侧的臀大肌、臀中肌给予电刺激。在第二十一电极部30u的近前缝制有第二十一电缆固定带49u,使第二十一电缆36u和第十九电缆36s缠绕于第二十一电缆固定带49u而进行位置固定,该第二十一电缆36u从左臀中肌的第二十一电极部30u连接左前腿的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在第二十二电极部30v的近前缝制有第二十二电缆固定带49v,使第二十二电缆36v和第二十电缆36t缠绕于第二十二电缆固定带49v而进行位置固定,该第二十二电缆36v从左臀大肌的第二十二电极部30v连接左前腿的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
88.用于固定第十一电缆36k、第十二电缆36l、第十五电缆36o以及第十六电缆36p的电缆固定带59b缝制于下半身用衣服部122的裆部附近的布料,该第十一电缆36k连接第十一电极部30k和第十三电极部30m,该第十二电缆36l连接第十二电极部30l和第十四电极部30n,该第十五电缆36o连接第十五电极部30o和第十七电极部30q,该第十六电缆36p连接第十六电极部30p和第十八电极部30r,通过该电缆固定带59b将四根电缆36捆扎起来固定在裆部附近。用于固定第十九电缆36s和第二十电缆36t的电缆固定带59c缝制于下半身用衣服部122的上臀部中央附近的布料,该第十九电缆36s连接第十九电极部30s和第二十一电极部30u,该第二十电缆36t连接第二十电极部30t和第二十二电极部30v,通过该电缆固定带59c将两根电缆36捆扎起来固定在上臀部中央附近。
89.通过以上那样的配置及布线,能够对电缆在不露出到外部的情况下进行布线。另外,除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以外的结构具有防水性,因此仅取下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就能够在不取下电极部30、电缆36的情况下直接对健身衣102进行洗涤。此外,在图中,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也表示主要针对男性用而配置电极的例子,但是,对于女性用而言电极的配置、大小等可以不同。
90.图7是表示衣服部、电极、电缆的配置及构造的局部放大图。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及下半身用衣服部122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面料34与衬料35重叠的多层构造。在衬料35的规定部位设置有至少外表面由导电性高分子布料31形成的电极部30。多个电极部30以能够分别接近多个对象身体部位以便向多个对象身体部位给予电刺激的方式设置于与多个对象身体部位分别相对的位置。电极部30构成为包括:衬垫部件32,该衬垫部件32设置在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和下半身用衣服部122的衬料35中的与穿着者的皮肤相对的一侧;以及导电性高分子布料31,该导电性高分子布料31覆盖该衬垫部件32。衬垫部件32例如由长方体的发泡橡胶形成,通过该衬垫部件32来形成作为电极部30的整体形状的凸形状。导电性高分子布料31是由导电性纤维编织而成的布料,而该导电性纤维是通过使pedot-pts(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对甲苯磺酸)、pedot-pss(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等导电性高分子附着并浸渗于例如丝绸等纤维或尼龙等合成纤维而形成的。导电性高分子布料31在原材料中不使用金属,相应地,洗涤耐久性也高。特别是在使用附着或含有银等金属的导电性纤维的情况下,存在由氧化、腐蚀引起的导电性降低、根据用户的体质而导致金属过敏的可能性,但导电性高分子布料31就没有这些担心。另外,在使用附着有金属的导电性纤维的情况下,由于摩擦引起的剥离而导电性有可能降低,但导电性高分子布料31就没有这种担心。覆盖衬垫部件32的导电性高分子布料31在实施了用于防止其周缘部散开的密拷边等端部缝制处理之后,在图所示的电极缝制部40缝制于衬料35。通过用导电性高分子布
料31构成电极,能够在不像以往的肌肉电刺激装置的电极那样粘贴凝胶垫的情况下对电极间进行通电。另外,如果用喷雾器等将电极润湿而使其轻微地保水,则即使在尚未出汗的运动开始时,也能够进一步使电极间的通电状态稳定。此外,也可以通过使导电性高分子布料31的纤维起毛而使导电性进一步稳定。
91.电缆36经由电极连接部33与多个电极部30连接。例如,作为阳极彼此或阴极彼此的多个电极部30通过电缆36连接,并且电极部30与控制单元连接部20通过电缆36连接。电缆36经由贯通衬料35而将表面和内面电连接的电极连接部33与导电性高分子布料31连接。电极连接部33例如是通过将凸形状的电极连接部33a嵌入凹形状的电极连接部33b而能够电连接的按扣等金属制扣件。凸形状的电极连接部33a以夹着形成于电缆36的端部的压接端子38的形式安装。凹形状的电极连接部33b以如下方式安装:在电极部30的内部与衬垫部件32接触的位置夹着导电性高分子布料31和衬料35并贯通衬料35,从而将衬料35的表面和内面电连接。通过将凸形状的电极连接部33a嵌入该凹形状的电极连接部33b,从而电缆36与导电性高分子布料31电连接。电缆36缠绕于例如设置于电缆固定位置41的电缆固定带49而进行位置固定。
92.电缆36的至少一部分和电缆36与电极连接部33的连接部分收纳于将它们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中的面料34和衬料35缝合而形成的封闭空间。例如,通过在图7所示的布料间缝制部37的位置缝制面料34和衬料35而形成封闭空间39。此外,在本图中,为了便于说明构造,将面料34和衬料35分开得较大而描绘,但实际上,在面料34和衬料35更加紧贴的状态下在布料间缝制部37的位置缝制面料34和衬料35而形成封闭空间39。另外,“封闭空间”的“封闭”不一定是完全密闭的意思,只要是周围被缝制到至少电缆36与电极连接部33的连接部分、电缆36不会简单地向外部露出的程度而适度地被闭合的空间就足矣。另外,也可以在“封闭空间”的周围设置能够取出或放入电缆36的维护用的孔。通过以上那样的构造,从第一电极部30a到第二十二电极部30v为止的各电极被设置在健身衣102的各部位。
93.图8是表示衣服部、电极、电缆、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部的配置及构造的局部放大剖视图。电极部30的构造与图7相同,在本图中进一步对控制单元128与控制单元连接部20的连接以及控制单元连接部20与电极部30的连接进行说明。控制单元128是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或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安装于控制单元连接部20。控制单元连接部20在由树脂形成的基板的端部形成有扣合件等凸状扣件46,该凸状扣件46嵌入形成于控制单元128的端部的凹部而将控制单元128的一端侧固定于控制单元连接部20。另外,控制单元128的另一端侧通过磁钮45等扣件固定于控制单元连接部20。控制单元连接部20的两端部在平板缝制部79的位置缝制于面料34。
94.衬垫连接器44具有金属制的平板状的头部和从该头部突出的脚部,该脚部贯通分别设置于控制单元连接部20、电缆36的压接端子38、垫圈42的各孔部,衬垫连接器44以夹着它们的状态固定于控制单元连接部20。由此,将控制单元连接部20的表面和内面电连接。在控制单元128的底面,在与电极连接部33对应的部位设有多处作为金属制的弹性接触件的多个弹簧连接器43,在该弹簧连接器43与衬垫连接器44的平板状的头部按压接触的状态下将控制单元128安装并固定于控制单元连接部20。由此,从控制单元128所具有的电源经由弹簧连接器43和衬垫连接器44向电缆36通电,从电缆36经由电极连接部33向多个电极部30施加电压。电缆36缠绕于例如设置于电极部30附近的电缆固定位置41的电缆固定带49而进
行位置固定。
95.图9是电缆的外观图。电缆36是伸缩自如的电线,由伸缩电缆部48和设置在两端的树脂模制件47及压接端子38构成。压接端子38是环状平面型的金属端子,在中央的孔中穿过电极连接部33a、连接器44的脚部而与它们电连接。伸缩电缆部48通过在由树脂形成的伸缩自如的弹性芯材的周围交替螺旋状地缠绕将芯线用树脂包覆而形成的多个包覆导线和多个树脂线材而构成,并且包覆导线的两端与压接端子38连接,它们的连接部由树脂模制件47覆盖。弹性芯材具有即使弯曲也能复原的弹性力。图9的(a)示意性地表示电缆36进行了收缩的状态,图9的(b)示意性地表示电缆36进行了伸长的状态。在电缆36进行了伸长的状态下,在螺旋状的包覆导线间,间隙扩大,弹性芯材能够从该间隙部分地向外部露出。电缆36的弹性芯材和缠绕成螺旋状的包覆导线及树脂线材在弹性芯材的长度方向上伸缩自如,其全长能够伸长到例如约1.4倍。因此,与伸缩性较高的健身衣102的布料相比伸长率较高,即使健身衣102因用户的体型、动作而伸长,电缆36也会追随于该伸长而被拉伸,通过电缆36的伸长能够充分地吸收该拉伸,能够防止电缆36的破损、从电极部30等脱离的情况。在树脂模制件47的内部,通过粘接剂防止压接端子38及伸缩电缆部48的脱落,并且经过防止向伸缩电缆部48的内部浸水的防水处理。位于伸缩电缆部48的包覆导线内的芯线焊接于压接端子38。电缆36由于其防水性而能够在不从健身衣102取下的状态下进行洗涤。因此,能够配置在形成于面料34和衬料35之间的封闭空间39中,基本上不会露出到外部,不会损害健身衣102的美观。
96.图10是例示电缆36的与衬料35的连接部分及缝制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电缆36通过端部的压接端子38被电极连接部33夹持而安装在衬料35中的电极部30的内面侧。在电极连接部33的附近配置作为非伸缩性的带状合成纤维的电缆固定带49,并将其两端缝制于衬料35。使电缆36在与从电极连接部33到电缆固定带49为止的最短距离相比迂回地使电缆长度具有余裕的状态(松弛的状态)下通过并缠绕于电缆固定带49。多个电缆36在电极部30与控制单元连接部20之间、或者在电极部30与电极部30之间,以松弛较少的方式大致呈直线地布线,另一方面,在电极部30的周边、即从电极连接部33到电缆固定带49之间,形成为使其具有余裕地设置有松弛的布线。即使在电缆36追随于用户使身体活动时的健身衣102的伸长而被拉伸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电缆36的伸缩性来吸收该拉伸,并且在电缆固定带49的部分制止该拉伸。另外,即使电缆固定带49本身被拉伸一些,也能够利用电缆36的余裕部分(松弛部分)吸收该拉伸,因此不会向压接端子38及电极连接部33施加超出所需的负荷,能够防止电缆36从连接部分脱离。
97.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电缆36的结构的说明剖视图。本图只不过是为了概念性地说明电缆36的各结构而描绘的图,因此,以与实际的截面形状不同而方便起见的形状进行描绘。图11的(a)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缆36,例示了主要包含一根第一包覆导线93和一根第二包覆导线94而构成的电缆36。第一包覆导线93和第二包覆导线94由导线85和用树脂包覆该导线85的绝缘包覆86构成。弹性芯材95是捻合多根橡胶线而形成的伸缩自如的捻线。固定线89是比第一包覆导线93及第二包覆导线94细的线,是将例如尼龙等合成纤维的多根线捻合而形成的捻线。在弹性芯材95的周围,第一包覆导线93和第二包覆导线94以交替排列的方式在相同的卷绕方向上卷绕成螺旋状。另外,为了避免由于第一包覆导线93与第二包覆导线94相互接触而在伸缩时损伤的情况,使固定线89夹设于其间来卷绕第一包覆导线93和
第二包覆导线94。而且,为了容易维持第一包覆导线93和第二包覆导线94的卷绕状态,一边在与第一包覆导线93和第二包覆导线94的卷绕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编入固定线89一边进行卷绕。由此,形成电缆36。
98.图11的(b)是变形例中的电缆36,例示了主要包含两根第一包覆导线93和两根第二包覆导线94而构成的电缆36。在弹性芯材95的周围,一边使两根第一包覆导线93和两根第二包覆导线94交替地夹着四根固定线89而将其编入一边卷绕成螺旋状,从而形成电缆36。
99.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树脂模制件47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剖视图。图12的(a)是从上方观察的剖视图,图12的(b)是从侧方观察的剖视图。本图只不过是为了将无法显现于外观的内部构造也包含在内地概念性地进行说明而描绘的图,因此,为了方便起见,无法显现于外观的部分也用实线描绘出。压接端子38是圆形裸压接端子,由一端形成为大致环状的球拍型的平板部90和设置在该平板部90的另一端的圆筒状的电线固定部91构成。穿过了电线固定部91的电缆36的第一包覆导线93和第二包覆导线94的芯线被焊接于平板部90(焊料接合部98),并通过粘接剂从该焊料接合部98上进行固定(固定部99)。树脂模制件47由密封成形部96和圆筒状的中空成形部97构成,作为整体形成为笔帽状,该密封成形部96是以将固定部99、第一包覆导线93及第二包覆导线94的端部和电线固定部91密封的方式用树脂成形的,该中空成形部97包围电缆36的端部中的未被密封成形部96密封的部分。
100.这里,在电缆36所包含的结构中,不是将第一包覆导线93及第二包覆导线94与弹性芯材95一起穿过电线固定部91而进行固定及密封,而是仅将第一包覆导线93及第二包覆导线94穿过电线固定部91而进行固定及密封。即,弹性芯材95在到达密封成形部96或者电线固定部91的近前的位置被切割,在该切割部分的附近,弹性芯材95与第一包覆导线93及第二包覆导线94的相对位置通过芯材固定部92固定。芯材固定部92是用于防止弹性芯材95与第一包覆导线93及第二包覆导线94发生偏移的金属件。芯材固定部92不固定于树脂模制件47,能够在中空成形部97的内部游动。芯材固定部92仅用于将弹性芯材95固定于第一包覆导线93及第二包覆导线94,只不过是能够随着位于从芯材固定部92到密封成形部96之间的第一包覆导线93及第二包覆导线94的伸缩而与芯材固定部92之后的电缆36一起在中空成形部97的内部游动。虽然弹性芯材95没有到达从芯材固定部92到密封成形部96之间,但利用中空成形部97包围处于其间的第一包覆导线93和第二包覆导线94而进行保护,由此能够防止从外部对该部分施加弯曲应力而损伤的情况。电缆36通过如图10所示在电极部30的附近缠绕于电缆固定带49而阻止了拉伸应力,因此能够防止在从芯材固定部92到密封成形部96之间第一包覆导线93和第二包覆导线94因过量的拉伸应力而损伤的情况。
101.图13是表示控制单元的功能构成的框图。控制单元128具备电源部22、控制部28、无线通信部58。电源部22、控制部28、无线通信部58收纳于能够安装于控制单元连接部20的形状的框体内。控制部28包括电源控制部50、通电检测部52、电刺激控制部54、设定部56。作为控制单元128,具有安装于上半身用衣服部120的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和安装于下半身用衣服部122的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但是,作为变形例,也可以是在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与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之间结构或形状存在差异。
102.控制部28的各块在硬件上能够通过以集成电路为首的元件、机械装置来实现,在软件上通过计算机程序等来实现,但在此,描绘了通过它们的协作而实现的功能块。因此,
这些功能块能够通过硬件、软件的组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实现,这对于接触本说明书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能够理解的。对于图14的各块也是同样的。
103.电源部22是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但也可以是可更换的一次电池。电源部22与作为无线通信部58的无线通信模块和作为控制部28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分别向其供给电力。此外,可以在控制单元128设置电源按钮,也可以根据该电源按钮的操作使电源部22接通/断开。
104.电源控制部50控制电源部22的充电,并且将表示充电状态的信息经由无线通信部58向运动控制装置12发送。通电检测部52为了检测在电极间是否能够通电而在阳极与阴极的电极间检测电阻值。例如,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的通电检测部52检测对应于腹肌的第一电极部30a与第二电极部30b之间的电阻值;对应于右胁腹的第三电极部30c与第四电极部30d之间的电阻值;对应于左胁腹的第五电极部30e与第六电极部30f之间的电阻值;对应于右臂的第七电极部30g与第八电极部30h之间的电阻值;对应于左臂的第九电极部30i与第十电极部30j之间的电阻值。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的通电检测部52检测对应于右前腿的第十一电极部30k与第十二电极部30l之间的电阻值;对应于左前腿的第十三电极部30m与第十四电极部30n之间的电阻值;对应于右腿后侧的第十五电极部30o与第十六电极部30p之间的电阻值;对应于左腿后侧的第十七电极部30q与第十八电极部30r之间的电阻值;对应于右臀部的第十九电极部30s与第二十电极部30t之间的电阻值;对应于左臀部的第二十一电极部30u与第二十二电极部30v之间的电阻值。通电检测部52在检测出的电阻值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检测为能够通电,在检测出的电阻值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检测为不能通电。
105.当由通电检测部52检测为能够通电时,电刺激控制部54以规定的动作时间(例如十分钟)、规定的周期(例如频率为20hz的周期)对阳极与阴极的电极间施加设定电压。即,对配置有各电极的部位、例如用户的腹肌、胁腹、臂部、腿部、臀部等给予电刺激。设定部56根据规定的运动控制程序设定由电刺激控制部54控制的电压值及其增减。设定电压值例如作为100个等级的强度的可以设定任意的值。运动控制程序具有两种模式,在以肌肉增大为目的的第一模式下,主要以20hz的频率施加电刺激,在以有氧运动为目的的第二模式下,主要以低于20hz的频率(例如4~10hz)施加电刺激。第一模式用于以例如20hz的频率为基础、以基于来自健身衣102的电刺激的非随意运动为中心仅加入以肌肉增大为目的而缓慢地进行动作的随意运动的抗阻训练。第二模式用于以例如4hz的频率为基础、作为在基于来自健身衣102的电刺激的非随意运动中加入了单车训练等随意运动的混合训练的心肺训练。心肺训练是通过快速动作实现的无氧运动、以通过卡路里消耗实现的脂肪燃烧为目标的有氧运动。在设定部56,除了基于从无线通信部58接受的指示进行动作的运动控制程序之外,还内置有单独执行的运动控制程序,通过操作经由无线通信连接的远程控制单元(例如手机等信息终端和安装于该终端的控制应用),也能够开始该运动控制程序的执行。
106.无线通信部58经由近距离无线通信从运动控制装置12接收设定电压等信息并发送给设定部56。在无线通信部58从运动控制装置12接收到设定电压值的信息、或者指示设定电压值的增加、减少的信息的情况下,设定部56根据接收到的信息使施加的设定电压值增减。例如在运动开始前的电压值设定操作中,每当进行设定电压值的增减时,电刺激控制部54都以新的设定电压值对电极间施加电压,从而使用户体验并确认新的设定电压值、即运动强度。无线通信部58在运动中、即电压施加中也从运动控制装置12接收到运动强度的
增减指示的情况下,将增减后的设定电压的信息发送给设定部56,从而设定部56增减设定电压值。但是,即使从连接中的运动控制装置12以外接收到运动强度的增减指示也忽略该运动强度的增减指示,不遵循来自其他装置的运动强度的增减指示。这是为了防止由除用户以外的其他人随意地增减电压值的情况。无线通信部58也可以向运动控制装置12发送表示电刺激控制部54的电压施加状态,即运动执行状态的信息。此外,也可以在控制单元128设置配对按钮,也可以在该配对按钮被接通时无线通信部58确立无线通信的连接。作为变形例,无线通信部58也可以经由近距离无线通信与其他控制单元所包含的无线通信部58进行配对而连接。即,也可以是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的无线通信部58与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的无线通信部58无线连接,并通过一方向另一方传送设定电压值等信息来联动。在该情况下,例如若在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的设定部56设定电压值,则设定电压值从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的无线通信部58传送到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的无线通信部58。
107.图14是表示运动控制装置12的功能构成的框图。运动控制装置12包括控制部70、无线通信部71、有线通信部72、显示部74。控制部70包括显示控制部61、设定处理部63、信息管理部65。第一、第二运动程序由运动控制程序实现,该运动控制程序通过控制单元128控制电压,并且控制与该电压控制联动的影像显示。第三、第四运动程序由运动控制程序实现,该运动控制程序通过运动控制装置12来对多个用户的多个控制单元128一齐发送开始信号等控制信号从而同步地控制电压,并且控制与该电压控制联动的影像显示。另外,各用户通过以显示于显示装置106的影像为样本而活动自己的身体来实施运动程序。
108.无线通信部71在与控制单元128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收发信息。无线通信部71在同时应对多个用户的情况下,需要与至少人数的量的控制单元128一齐进行通信,因此,主要使用单向的广播通信,并根据需要而使用基于配对的双向通信。在双向通信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128接受的信息可以包含用于用户注册、个体管理的个体识别信息、唯一的网络地址(mac地址)。另外,通过从控制单元128接受信息来掌握多个用户的多个健身衣102分别成为接通了电源的情况。显示部74是液晶面板、有机el面板等触摸面板式显示装置,在画面上显示信息,并且受理用户或教练的操作输入。
109.设定处理部63基于用户或教练对显示部74的操作输入来设定控制单元128的控制内容。设定处理部63在同时应对多个用户的情况下,按每个用户设定多个控制单元128的控制内容。设定处理部63也可以对多个身体部位分别设定单独的控制内容。设定处理部63设定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电刺激的强度、即100个等级中的任意一个等级的电压值作为控制内容。设定处理部63经由无线通信部71将表示控制内容的信息通过广播通信发送到所有的控制单元128,由此控制基于该控制单元128的运动。例如,设定处理部63通过向控制单元128发送运动开始信号、暂时停止信号、结束信号、电压值信号等来控制控制单元128。另一方面,为了抑制控制单元128中的通信引起的电池消耗,设计上优选将通信控制在最小限度内。例如,将设定于控制单元128的电压值、运动控制程序的数据存储于信息管理部65,不从控制单元128取得电压值的信息。另外,也可以是不收发运动的结束信号,而是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判断为运动程序结束的规格。
110.显示控制部61将与运动程序的执行状况、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设定状况以及动作状况等相关的内容列表显示于显示部74。在该列表显示中可以还包含经由通信连接的个人空间81中的用户。显示控制部61为了基于运动程序而使显示装置106显示样本的影像等,经
由有线通信部72向显示控制装置104发送与运动程序的执行状况相关的数据。显示控制部61显示人体模型的图像,并且经由显示控制装置104使显示装置106显示根据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控制状态而动态地示出电压脉冲的节奏、运动中的肌肉的动作的影像。
111.图15例示上半身用衣服部的另一例。本图的上半身用衣服部220在与图5中的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之间一部分电极的结构及配置不同,伴随于此的电缆36、电缆固定带49的配置也不同。首先,作为与腹直肌对应的电极,代替在图5的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中配置于左右的腹直肌并在水平方向上施加电刺激的第一电极部30a和第二电极部30b,在图15的上半身用衣服部220中,在左右的腹直肌分别在垂直方向上配置两个电极而在垂直方向上施加电刺激。具体而言,在与右侧的腹直肌对应的部位,作为上下跨过右侧的腹直肌的阴阳一对电极,在上部设置有第一电极部230a,在下部设置有第二电极部230b,从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分别经由第一电缆236a、第二电缆236b向这些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在第一电极部230a的近前缝制有第一电缆固定带249a,使将第一电极部230a和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连接的第一电缆236a缠绕于第一电缆固定带249a而进行位置固定。在第二电极部230b的近前缝制有第二电缆固定带249b,使将第二电极部230b和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连接的第二电缆236b缠绕于第二电缆固定带249b而进行位置固定。在与左侧的腹直肌对应的部位,作为上下跨过左侧的腹直肌的阴阳一对电极,在上部设置有第三电极部230c,在下部设置有第四电极部230d,从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分别经由第三电缆236c、第四电缆236d向这些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在第三电极部230c的近前缝制有第三电缆固定带249c,使从左腹肌的第三电极部230c通过左胁腹、背部、右胁腹而向前表面侧的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布线的第三电缆236c缠绕于第三电缆固定带249c而进行位置固定。在第四电极部230d的近前缝制有第四电缆固定带249d,使从左腹肌的第四电极部230d通过左胁腹、背部、右胁腹而向前表面侧的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布线的第四电缆236d缠绕于第四电缆固定带249d而进行位置固定。
112.在图15的上半身用衣服部220中,还在左右的胸大肌也分别沿水平方向配置两个电极而沿水平方向施加电刺激。具体而言,在与右胸大肌对应的部位,作为左右横跨右胸大肌的阴阳一对电极,在右边设有第五电极部230e,在左边设有第六电极部230f,从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分别经由第五电缆236e、第六电缆236f向这些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在第五电极部230e的近前缝制有第五电缆固定带249e,使将第五电极部230e和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连接的第五电缆236e缠绕于第五电缆固定带249e而进行位置固定。在第六电极部230f的近前缝制有第六电缆固定带249f,使将第六电极部230f和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连接的第六电缆236f缠绕于第六电缆固定带249f而进行位置固定。在与左胸大肌对应的部位,作为左右横跨左胸大肌的阴阳一对电极,在右边设有第七电极部230g,在左边设有第八电极部230h,从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分别经由第七电缆236g、第八电缆236h向这些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在第七电极部230g的近前缝制有第七电缆固定带249g,使从左胸大肌的第七电极部230g通过左胁腹、背部、右胁腹而向前表面侧的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布线的第七电缆236g缠绕于第七电缆固定带249g而进行位置固定。在第八电极部230h的近前缝制有第八电缆固定带249h,使从左胸大肌的第八电极部230h通过左胁腹、背部、右胁腹而向前表面侧的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布线的第八电缆236h缠绕于第八电缆固定带249h而进行位置固定。
113.以上那样的健身衣102也能够在混合训练中利用,该混合训练组合了基于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非随意运动和作为使用了健身车、动感单车等的单车训练的有意识地使身体活动的随意运动。作为第一运动程序和第二运动程序,也可以是一台运动控制装置12与一台单车协作而对每个用户实施单车训练。或者,作为第三运动程序和第四运动程序,也可以是作为一台运动控制装置12与多个单车协作的团体训练而多个用户一边观看同一影像一边根据相同的程序实施单车训练。与单车训练组合的混合训练中的运动程序是例如一边通过4hz的频率使肌肉产生单收缩一边蹬单车的程序,程序的时间例如为10分钟~30分钟。
114.在单车训练中,在踩踏板过程中会高高地抬起膝盖、大腿部,但由于第一控制部(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和第二控制部(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隔着正中线左右分开地设置,因此能够防止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碰撞而相互干涉的情况。此外,位于下半身用衣服部122的臀部的电极优选设置在不碰到单车的鞍座的位置。
115.通过使单车和运动控制装置12协作或在单车内置运动控制装置12,从而使单车训练和基于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运动联动。在运动控制装置12的显示部74,可以显示基于单车的运动强度和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强度,也可以以在多个用户之间排名的形式显示这些强度。作为排名,除了综合名次之外,也可以将单车的运动强度和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强度分开而分别显示名次。在显示部74,也可以除了显示运动强度以外还显示卡路里、心率。由此,不仅能够促进用户间的竞争,而且还能够通过所显示的客观的信息来使教练的指导变得容易。
116.也可以使利用了单车的负荷调整机构的负荷控制与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强度的控制联动。或者,也可以不进行单车的负荷控制,而仅通过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电压值来调整运动强度。例如,也可以进行如下这样的调整:如果单车的转速在一定时间内小于规定转速,则增强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电压值,如果单车的转速在一定时间内为规定转速以上,则减弱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电压值。或者,也可以进行如下这样的调整:如果用户的心率相对于最大心率小于规定比例,则增强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电压值,如果心率为规定比例以上,则减弱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电压值。
117.也可以通过在单车的踏板设置脚掌用的电极部并施加电压来实现组合了向脚掌、腿肚子的电刺激和单车训练的混合训练。
118.在检测到不坐在鞍座上而站在踏板上的状态下蹬踏板的所谓的“站立蹬”的情况下,也可以降低对上半身(特别是手臂)的电刺激的强度来提高安全性。作为“站立蹬”的检测方法,也可以设置例如在站立蹬时握住的专用把手的接触传感器、读取踏板的载荷变化的传感器、鞍座的落座传感器等。
119.通过根据踩踏板的位置来切换施加电压的电极的控制,能够对由于踩踏板而施加负荷的肌肉进一步施加负荷。在该情况下,作为踩踏板的位置检测,可以使用读取踏板的载荷变化的传感器。
120.在单车设置有紧急停止按钮的情况下,在按下了该紧急停止按钮时,可以进行如下控制:使单车的负荷调整机构一下子成为高负荷而施行制动的同时,运动控制装置12使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电压施加停止。或者,也可以在运动控制装置12设置使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电压施加停止的紧急停止按钮,在按下了该紧急停止按钮时进行使电压施加停止的同时使联动的单车的负荷调整机构一下子成为高负荷的控制。或者,在检测到用户的心率
异常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如下控制:在运动控制装置12使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电压施加停止的同时,使联动的单车的负荷调整机构一下子成为高负荷。
121.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该实施方式是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些各构成要素、各处理过程的组合可以有各种变形例,并且这样的变形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以下列举这样的变形例。
122.在变形例中,也可以在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和下半身用衣服部122的适当部位设置与多个电极部30中的每一个单独连接并向各电极部30输送水分的多个送液管。多个送液管是由树脂等形成的细径的可挠性管部件,一端与电极部30的导电性高分子布料31连接,另一端与规定的送液泵及水箱连接。多个送液管与电缆36同样地配置于各处。由此,能够不使用喷雾器等而容易地维持电极部30的保水性。
123.在变形例中,也可以在实施作为第三运动程序的团体训练的健身房80的地板上印刷使用了例如银微粒等导电膏的电极,并对该电极施加电压,由此实现肌肉电刺激装置。在该情况下,在如下位置印刷电极:在运动程序中当用户采取的规定的姿势时身体的一部分能够接触的地板的规定位置。例如,可以一边进行拉伸跟腱的运动、在前后张开了腿的状态下扭转身体的运动一边在脚掌接受电刺激。也可以设为在脚与该电极接触并进行了通电时将电极周围的led点亮的规格。
124.在变形例中,也可以在组合了通过跑步机、踏台升降运动器具来有意识地使身体活动的随意运动和基于肌肉电刺激装置10的非随意运动的混合训练中利用健身衣102。
125.在变形例中,也可以在健身衣102设置保存芳香剂等的构件。在该情况下,能够缓和作为训练的结果发出的汗等的气味。作为健身衣102的原材料,也可以采用透气性低的原材料(例如氯丁橡胶、聚氨酯)。在该情况下,可实现出汗引起的运动效果的提高、通电性的稳定化。相反,作为健身衣102的原材料,也可以采用透气性高的原材料。在该情况下,容易进行洗涤、干燥。
126.也可以设置将健身衣102的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与下半身用衣服部122连接的部件。在该情况下,抑制了训练时的衣服的偏移。作为连接的位置,也可以是取下了脊骨的两背面。由于人体前屈的可动范围广,因此优选在后方连接。也可以在带、魔术贴部位设置刻度。该刻度成为调整时的基准,即使在除佩戴者以外的人进行紧固的情况下也容易操作。
127.也可以在健身衣102中的颈部、肩等领口的部位、即靠近用户的耳朵或头部的部位设置扬声器的收纳部、安装部,以能够安装或固定小型的扬声器。作为将扬声器可拆卸地固定于健身衣102的领口的构件,可以使用例如卡合扣件、钩、魔术贴等,由此,能够防止扬声器的位置偏移、落下。通过将扬声器设置在容易收听声音的位置,即使在像健身房这样的多个用户同时进行运动的环境中,各用户也不会被来自相邻的用户的声音妨碍而容易听到自身的训练中的声音。即,各用户能够将自身的训练的内容、动作节奏、动作正确与否不误认为是其他用户的动作而掌握。
128.(第二实施方式)
129.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主要是用于将控制单元128固定于控制单元连接部20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适当省略共同点的说明。
130.控制单元128包括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和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将上半身用控
制单元124安装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并将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安装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在此,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和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分别在施加电刺激的部位、控制上不同。因此,需要防止用户错误地将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安装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上、将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安装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的情况。因此,在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设置有防止在其安装构造中弄错的构造。
131.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衣服部、电极、电缆、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部的配置及构造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在控制单元连接部20以夹着面料34的形式利用铆钉143安装有凹状扣件140,该凹状扣件140用于在由树脂形成的平板状的控制单元连接部20的端部形成横向较长狭缝状的凹部141。控制单元128在其端部形成有由树脂形成的凸状扣件142,该凸状扣件142嵌入凹状扣件140的凹部141,从而将控制单元128的一端侧固定于控制单元连接部20。另外,控制单元128的另一端侧通过磁钮45等扣件固定于控制单元连接部20。
132.此外,控制单元128和控制单元连接部20通过弹簧连接器43与衬垫连接器44接触而电连接。在此,衬垫连接器44、磁钮45、凹状扣件140等以夹着面料34的形式固定于控制单元连接部20,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面料34因穿着健身衣102的用户的动作而被拉伸,从而衬垫连接器44产生位置偏移。另外,也有可能对控制单元连接部20施加挠曲、歪斜等变形压力。关于这一点,由于弹簧连接器43与衬垫连接器44不是嵌合连接而是触点连接,因此能够避免衬垫连接器44的位置偏移、控制单元连接部20的变形这样的动作,能够预防连接构造的破坏。另外,由于使弹簧连接器43与衬垫连接器44的连接具有弹性,因此,即使从外部对控制单元128施加按压力,也能够吸收该压力。而且,即使在因用户的动作而导致控制单元128从控制单元连接部20离开的惯性、离心力进行了作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弹簧连接器43的伸长力来维持弹簧连接器43与衬垫连接器44的电连接。
133.图17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单元128与控制单元连接部20的安装构造。在控制单元连接部20的端部,以从上方夹着未图示的面料34的形式用两个铆钉143安装有凹状扣件140,由此凹状扣件140安装于控制单元连接部20,在控制单元连接部20与凹状扣件140之间形成凹部141。控制单元128的凸状扣件142嵌入凹部141,由此控制单元128被固定于控制单元连接部20。
134.图18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防弄错构造。图18的(a)是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的主视图,图18的(b)是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的主视图,图18的(c)是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的主视图,图18的(d)是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的主视图。图示的三条一点划线中的中央划线150是表示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的中心的线。
135.在此,图18的(a)所示的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的凸状扣件142设置在从中央划线150靠右的位置,其右端与右划线151接触,且左端不与左划线152接触。作为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的安装目标的、图18的(c)所示的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的凹部141也设置在从中央划线150靠右的位置,其右端与右划线151接触,且左端不与左划线152接触。
136.图18的(b)所示的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的凸状扣件142设置在从中央划线150靠左的位置,其左端与左划线152接触,且右端不与右划线151接触。作为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的安装目标的、图18的(d)所示的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的凹部141也设置在从中央划
线150靠左的位置,其左端与左划线152接触,且右端不与右划线151接触。
137.这样,在上半身用的控制单元128及其控制单元连接部20的组合与下半身用的控制单元128及其控制单元连接部20的组合之间设有使凸部和凹部的设置位置靠近左右中的哪一方的不同。由此,即使想要将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安装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也无法嵌入,即使想要将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安装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也无法嵌入,因此能够通过构造防止弄错。此外,对作为上半身的组合的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和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施加相同的颜色,对作为下半身的组合的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和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施加相同的颜色且与上半身的组合不同的颜色。例如,将上半身用的组合用黑色着色,并将下半身用的组合用灰色着色。这样,通过色彩也在上半身与下半身之间显现出不同,另外,通过对组合彼此施加相同的颜色,也防止了弄错。
138.图19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错误的防止构造。图是从上方观察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及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和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及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的俯视图。如图所示,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各自的俯视观察的外形不是正四边形,而是接近梯形的形状。都是上边和下边不平行、朝向纸面观察时左边比右边短的左右不对称的形状。由此,对于上半身用、下半身用,如果用户都预先记忆存在左右边的长度的差异(在安装时从用户观察则右边比左边短这样的差异)的形状,则能够防止想要错误地上下颠倒地向控制单元连接部20安装的情况。另外,并不是在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与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之间使形状左右翻转,而是左右以相同形状统一,由此上半身用、下半身用均为短边的一侧相同,能够防止混淆而想要上下颠倒地向控制单元连接部20安装的情况。此外,作为变形例中的控制单元128及控制单元连接部20,也可以是除梯形以外的形状例如半圆等其他的左右不对称的形状。另外,为了防止上下颠倒,只要在上半身用与下半身用之间以大致对称的相同形状统一即可,为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还防止在上半身用与下半身用之间弄错,也可以例如以仅上半身用和下半身用的外形的一部分不同的方式设置突起部或切口部,从而能够区分上半身用和下半身用。在该情况下,可以仅在上半身用和下半身用中的一方设置突起部或切口部,也可以在上半身用和下半身用中的一方设置突起部而在另一方设置切口部。或者,也可以在上半身用与下半身用之间改变设置突起部或切口部的位置,从而能够区分两者。
139.通过使基本的外形在上半身用与下半身用之间通用化,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和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能够将除了具有凸状扣件142的基座部分以外的主体部分作为通用零件。同样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和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也能够将除了凹状扣件140以外的部分作为通用零件。通过像这样进行部件的通用化,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大。
140.此外,在图中说明了将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和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的整体用黑色着色,并将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和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的整体用灰色着色的例子。在变形例中,例如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和下半身用控制单元126也可以仅将基座部分分别用黑色或灰色进行着色。另外,例如,第一控制单元连接部20a和第二控制单元连接部20b也可以仅将凹状扣件140的部分用黑色或灰色进行着色。
141.(电极及控制单元的结构例及其配置)
142.以下,对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电极及控制单元的结构例及其配置进行说明。在图5所示的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中,配置五组阴阳一对电极。设想在这些电极对之
间通电的情况,通过设定对每个电极对施加的电压值来设定单独的电刺激的强度。在此,在进行了多个电极对全部都连接于共同的接地部的设计的情况下,在除了想要施加电压的电极间以外的电极间也能够经由人体形成闭合回路,因此,如果在一个电极对与其他电极对之间产生大的电位差,则有可能在不希望的体内路径中流过漏电流。因此,设为如下结构:以在除所设想的一对的电极间以外的电极间、特别是在应防止漏电流的产生的电极间不形成闭合回路的方式将接地部分开。因此,采用与电极结构及其配置相关的以下的四个单元结构例中的任一个。作为前提,将腰周围的电极组(第一电极部30a、第二电极部30b、第三电极部30c、第四电极部30d、第五电极部30e、第六电极部30f)称为“第一电极组”,将臂周围的电极组(第七电极部30g、第八电极部30h、第九电极部30i、第十电极部30j)称为“第二电极组”,从而将它们进行区别。在此基础上,构成为避免在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之间产生漏电流的情况。此外,作为控制单元的构造,可以采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8那样的构造,也可以采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图16~19那样的构造。
143.(1)第一例
144.图20示意性地表示第一例中的上半身用衣服部及上半身用控制单元的外观。在第一例中,通过相同的上半身用控制单元(第一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a)控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但是,作为各自的基准电压将单独的接地部设置于相同的第一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a内,并在内部相互绝缘。但是,在构成在一个第一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a内设置各自分开的接地部并相互绝缘的一体型的控制单元的情况下,该第一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a的尺寸可以为图4所示的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后述的其他结构例中的控制单元的尺寸的大约两倍。
145.图21示意性地表示第一例的上半身用衣服部中的电极的配置。在图中用实线示出的电极是配置于上半身用衣服部120的前表面侧的衬料的电极,用虚线示出的电极是配置于上半身用衣服部120的背面侧的衬料的电极。在腰周围配置于前表面侧的第一电极部30a、第二电极部30b、第三电极部30c及第五电极部30e和配置于背面侧的第四电极部30d及第六电极部30f构成第一电极组330。在臂周围配置于前表面侧的第七电极部30g及第九电极部30i和配置于背面侧的第八电极部30h及第十电极部30j构成第二电极组332。
146.在此,在腰周围区域中腹直肌和腹斜肌是特别接近的部位,因此,为了防止在不希望成对的相邻电极之间形成通电路径的情况,设为不希望成对的相邻电极彼此为相同的极性这样的配置。首先,配置于腹直肌的第一电极部30a和第二电极部30b中的一方为阳极,另一方为阴极。例如,第一电极部30a为阴极,第二电极部30b为阳极。将与作为阴极的第一电极部30a相邻的第三电极部30c设为与第一电极部30a相同的阴极的电极,并将与第三电极部30c成对的第六电极部30f设为阳极。另外,将与作为阳极的第二电极部30b相邻的第五电极部30e设为与第二电极部30b相同的阳极的电极,并将与第五电极部30e成对的第四电极部30d设为阴极。
147.作为各电极的尺寸,也可以使作为腹直肌用的第一电极部30a和第二电极部30b的纵向宽度及横向宽度大于其他电极。另外,也可以以如男性用的尺寸比女性用的尺寸大这样在男性用与女性用之间不同的尺寸构成第一电极部30a和第二电极部30b。另外,一般认为,腹直肌的隆起程度比腹斜肌大,腹斜肌用的电极与腹直肌用的电极相比向肌肉的接触程度小。因此,使作为腹斜肌用的第三电极部30c、第四电极部30d、第五电极部30e、第六电
极部30f的衬垫部件的厚度比作为腹直肌用的第一电极部30a和第二电极部30b的衬垫部件的厚度厚。例如,腹斜肌用的电极中的衬垫部件的厚度可以是腹直肌用的电极中的衬垫部件的厚度的大约两倍,也可以是将腹直肌用的电极中的衬垫部件重叠两个的厚度。同样地,使作为两臂用的第七电极部30g、第八电极部30h、第九电极部30i、第十电极部30j的衬垫部件的厚度比作为腹直肌用的第一电极部30a和第二电极部30b的衬垫部件的厚度厚。例如,两臂用的电极中的衬垫部件的厚度可以是腹直肌用的电极中的衬垫部件的厚度的大约两倍,也可以是将腹直肌用的电极中的衬垫部件重叠两个的厚度。此外,图6所示的作为臀部用的电极的第十九电极部30s、第二十电极部30t、第二十一电极部30u、第二十二电极部30v的衬垫部件的厚度也可以是其他电极例如第十一电极部30k、第十二电极部30l、第十三电极部30m、第十四电极部30n、第十五电极部30o、第十六电极部30p、第十七电极部30q、第十八电极部30r的衬垫部件的厚度的大约两倍,或者将这些衬垫部件重叠两个的厚度。
148.图22示意性地表示第一例的控制单元及电极中的结构例。第一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a包括第一控制电路340、第二控制电路342、第三控制电路344和第一接地部350及第二接地部352而一体地构成,该第一控制电路340对向配置于腹直肌的第一电极部30a和第二电极部30b施加的施加电压进行控制,该第二控制电路342对向配置于腹斜肌的第三电极部30c、第四电极部30d、第五电极部30e、第六电极部30f施加的施加电压进行控制,该第三控制电路344对向配置于两臂的第七电极部30g、第八电极部30h、第九电极部30i、第十电极部30j施加的施加电压进行控制。配置于腹直肌的第一电极部30a及第二电极部30b和配置于腹斜肌的第三电极部30c、第四电极部30d、第五电极部30e、第六电极部30f包含于第一电极组330。配置于两臂的第七电极部30g、第八电极部30h、第九电极部30i、第十电极部30j包含于第二电极组332。对向第一电极组330所包含的各电极施加的施加电压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电路340及第二控制电路342与第一接地部350连接。对向第二电极组332所包含的各电极施加的施加电压进行控制的第三控制电路344与第二接地部352连接。第一控制电路340、第二控制电路342及第一接地部350的系统和第三控制电路344及第二接地部352的系统在一个第一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a的框体内分离配置,并相互电绝缘。这样,并不是将第一电极组330和第二电极组332连接于共同的接地部,而是分别连接于分离的单独的接地部,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在不希望的电极间、即第一电极组330所包含的任一个电极与第二电极组332所包含的任一个电极之间形成闭合回路所引起的漏电流的产生。
149.(2)第二例
150.图23示意性地表示第二例中的上半身用衣服部及上半身用控制单元的外观。在第二例中,在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之间将控制单元分开,并在各个控制单元内设置作为基准电压的接地部。具体而言,将对向各电极施加的施加电压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分离为用于控制第一电极组的第二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b和用于控制第二电极组的第三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c。第二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b与图4的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图20的第一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a同样地设置在右胁腹,第三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c设置在右臂前表面侧。第三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c优选设为在安装于臂周围时不会成为妨碍的形状及大小,例如以比第二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b小的尺寸构成。第二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b是与图4所示的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相同尺寸的控制单元。此外,电极的结构及配置与第一例的图21所示的电极的结构及配置相同。
151.图24示意性地表示第二例的控制单元及电极中的结构例。第二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b包括第一控制电路340、第二控制电路342以及第一接地部350,该第一控制电路340对向配置于腹直肌的第一电极部30a和第二电极部30b施加的施加电压进行控制,该第二控制电路342对向配置于腹斜肌的第三电极部30c、第四电极部30d、第五电极部30e、第六电极部30f施加的施加电压进行控制。第三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c包括第三控制电路344和第二接地部352,该第三控制电路344对向配置于两臂的第七电极部30g、第八电极部30h、第九电极部30i、第十电极部30j施加的施加电压进行控制。配置于腹直肌的第一电极部30a及第二电极部30b和配置于腹斜肌的第三电极部30c、第四电极部30d、第五电极部30e、第六电极部30f包含于第一电极组330。配置于两臂的第七电极部30g、第八电极部30h、第九电极部30i、第十电极部30j包含于第二电极组332。对向第一电极组330所包含的各电极施加的施加电压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电路340及第二控制电路342与第一接地部350连接。对向第二电极组332所包含的各电极施加的施加电压进行控制的第三控制电路344与第二接地部352连接。第一控制电路340、第二控制电路342及第一接地部350的系统和第三控制电路344及第二接地部352的系统分别配置在分离的不同的控制单元内,并相互电绝缘。这样,并不是将第一电极组330和第二电极组332连接于共同的接地部,而是分别连接于分离的单独的接地部,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在不希望的电极间、即第一电极组330所包含的任一个电极与第二电极组332所包含的任一个电极之间形成闭合回路所引起的漏电流的产生。
152.(3)第三例
153.图25示意性地表示第三例中的上半身用衣服部及上半身用控制单元的外观。在第三例中,也与第二例同样地,在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之间将控制单元分开,并在各个控制单元内设置作为基准电压的接地部。具体而言,将对向各电极施加的施加电压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分离为用于控制第一电极组的第四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d和用于控制第二电极组的第五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e。第四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d与图23的第二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b同样地设置在右胁腹,第五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e与图23的第三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c同样地设置在右臂前表面侧。但是,作为第四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d和第五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e,分别使用将部件通用化的单元,从而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此外,第三例中的电极的结构及配置与第一例的图21所示的电极的结构及配置相同。
154.第三例中的控制单元及电极的结构例与第二例的图24所示的控制单元及电极的结构例相同。即,第四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d包括第一控制电路340、第二控制电路342以及第一接地部350,该第一控制电路340对向配置于腹直肌的第一电极部30a和第二电极部30b施加的施加电压进行控制,该第二控制电路342对向配置于腹斜肌的第三电极部30c、第四电极部30d、第五电极部30e、第六电极部30f施加的施加电压进行控制。第五上半身用控制单元124e包括第三控制电路344和第二接地部352,该第三控制电路344对向配置于两臂的第七电极部30g、第八电极部30h、第九电极部30i、第十电极部30j施加的施加电压进行控制。第一控制电路340、第二控制电路342及第一接地部350的系统和第三控制电路344及第二接地部352的系统分别配置在分离的不同的控制单元内,相互电绝缘。这样,在第三例中,也并不是将第一电极组330和第二电极组332连接于共同的接地部,而是分别连接于分离的单独的接地部,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在不希望的电极间、即第一电极组330所包含的任一个电极与第二电极组332所包含的任一个电极之间形成闭合回路所引起的漏电流的产生。
155.(4)第四例
156.图26示意性地表示第四例的上半身用衣服部中的电极的尺寸和配置。在省略了作为每个电极对的电刺激的强度而用户能够设定任意的强度的功能的基础上,在如下这样的限定的范围内控制电压:在不希望的电极间不产生像产生漏电流这样的电位差的范围。在此,在施加于电极间的电压及流动的电流恒定的情况下,直至达到规定的临界值为止,使成对的电极彼此的距离越大,则电刺激的体感强度越大,另外,使成对的电极的大小越大,则电刺激的体感强度越大。利用该特性,在第四例中,不是使施加于至少一部分的电极间的电压值比其他结构例的情况下的电压值小,而是调整为体感强度比其他结构例的情况下的体感强度大这样的电极的距离和尺寸,从而能够在降低施加电压的同时保持体感强度。图26的各电极配置在与第一例的图21所示的各电极大致相同的位置,但是,分别与图21的各电极相比,宽度较窄,面积较小,相应地,体感强度被向相对变小的方向调整,另一方面,成对的电极间的距离比图21中的成对的电极间的距离宽,相应地,体感强度被向相对变大的方向调整。另外,施加电压的最大值被限定为比第一例中的最大值小的值。另外,在图26中,示出了对成对的电极间的距离和尺寸全部进行了调整的例子,但作为变形例,也可以构成为一部分的成对电极具有与图21中对应的电极相同的距离、尺寸。此外,在第四例中,不使控制单元在第一电极组用和第二电极组用中分离,与图4同样地由一体的控制单元构成,并且接地部也不分开,各电极与单个接地部连接。但是,在变形例中,既可以设为与第一例同样地在控制单元内将接地部分开并进行连接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二例、第三例同样地将控制单元分开而构成。
157.这样,一边限定各电极间的电压范围一边通过电极间距离、尺寸的调整,从而以体感强度不降低的方式取得平衡。由此,设为如下这样的结构:在不希望的电极间不产生像产生漏电流这样的电位差。此外,作为各电极间的施加电压范围、电极间距离以及电极尺寸的组合,通过基于调换了各要素的各种各样的组合的实验来求出最佳的组合。
158.此外,在第一例~第四例中,也可以通过将向第一电极组330通电的时刻和向第二电极组332通电的时刻分开为不同的时刻而使这些电极组相互排他性地进行动作,使通电时刻不重叠。由此,也可以防止在不希望的电极间产生形成漏电流的路径这样的大的电位差的情况。
159.作为变形例,也可以通过图15所示这样的电极结构及配置来实现。即,也可以在左右的腹直肌的每一个上以在垂直方向上配置两个电极而在垂直方向上施加电刺激的形式构成电极及其配置。该情况下的腹直肌的电极与第一例~第四例同样地包含于第一电极组330。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左右的胸大肌的每一个上也以在水平方向上配置两个电极而在水平方向上施加电刺激的形式构成电极及其配置。该情况下的胸大肌的电极也可以构成为与第一例~第四例同样地包含于第二电极组332。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包含于与第一电极组330及第二电极组332不同的电极组,并连接于与第一电极组330及第二电极组332不同的接地部。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在与第一电极组330或第二电极组332之间产生漏电流的情况。
160.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161.本发明涉及一种运动用的衣类。
162.符号的说明
163.10肌肉电刺激装置、28控制部、30电极部、31导电性高分子布料、32衬垫部件、36电缆、39封闭空间、70控制部、102健身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