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生产用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8988发布日期:2021-07-23 20:5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罩生产用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口罩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生产用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材料做成。然而现有的口罩生产用折叠机构仍存在不足之处:大多采用半机械式加工结构,对口罩进行折叠加工时,需要操作人员操作机器直接参与,整个折叠加工过程费时费力,难以实现口罩的自动化折叠处理,从而降低了口罩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口罩生产用折叠机构,难以实现口罩的自动化折叠加工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口罩生产用折叠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口罩生产用折叠机构,包括基座、加工台、驱动电机和压辊,所述基座的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呈平行分布的限位挡条,所述两组限位挡条的左端之间转动连接有输送辊,所述限位挡条的前端左侧安装有与输送辊传动连接的输送机,所述两组限位挡条的右端之间转动连接有压辊,所述限位挡条的前端右侧安装有与压辊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加工台的顶部后侧固定连接有顶架,所述顶架的上端面中部安装有第一电动油缸,所述第一电动油缸的输出轴位于顶架的下方传动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等距固定连接有多组呈竖直分布的第一折叠板,所述多组第一折叠板之间滑动连接有两组呈平行分布的滑柱,所述两组滑柱的右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的右端安装有呈水平分布的第二电动油缸,所述第二电动油缸的左端与第一折叠板传动连接,所述两组滑柱的外部位于多组第一折叠板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呈竖直分布的第二折叠板,所述第一折叠板的右端位于第二电动油缸的下方安装有呈竖直分布的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切割刀,所述顶架的底部左侧安装有呈水平分布的第一光电传感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基座的左端后侧固定连接有托架,所述托架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置卷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加工台的右端安装有呈倾斜分布的导料斜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基座的右端位于导料斜斗的右侧可拆卸安装有集料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集料箱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基座的前端和后端均开设有与插块相匹配的插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动油缸、第二电动油缸、输送机和驱动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采用联动式折叠结构,首先,在加工台左端设置的输送机和输送辊,当输送机工作时,便会带动输送辊逆时针转动,可将绕卷在置卷辊上的口罩原料水平向右输送到加工台上,其次,在顶架上设有第一电动油缸、升降板、第一折叠板、滑柱、第二折叠板、传动板、第二电动油缸、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可检测口罩原料是否输送到加工台的加工工位上,当第二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口罩原料输送到加工工位时,控制器便会将便会控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输送机停止输送和第一电动油缸向下运动,此时升降板整体便会竖直向加工台方向运动,同时当升降板向下运动到指定的工位后,第一光电传感器便会将升降板的位置数据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便会预先控制第二电动油缸带动滑柱、第二折叠板和传动板同步向右运动,此时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之间的间距便会逐渐缩小,便可将加工台上的口罩进行对向挤压折叠处理,上述工序完成后便会延时控制第一电动油缸向上运动、第二电动油缸向左运动、输送机继续输送和驱动电机开始工作,从而实现升降板复位至初始工位、新的一组口罩原料输送到加工台上以及初步挤压折叠后口罩向压辊方向运动,最后,在加工台右端设置的驱动电机和压辊,当驱动电机工作时,便会带动压辊逆时针转动从而将折叠后的口罩进行进一步辊压成型处理,这种结构可将口罩进行自动化的输送、切割、折叠和辊压成型处理,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口罩折叠加工的效率,从而提升了口罩生产线生产加工的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口罩生产用折叠机构的正二测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前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加工台和顶架的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框图。

图例说明:

1、基座;101、插槽;2、加工台;201、限位挡条;3、顶架;4、第一电动油缸;5、升降板;501、第一折叠板;6、滑柱;601、第二折叠板;602、传动板;7、第二电动油缸;8、输送机;801、输送辊;9、驱动电机;901、压辊;10、托架;11、置卷辊;12、导料斜斗;13、集料箱;1301、插块;14、控制器;15、第一光电传感器;16、第二光电传感器;17、切割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口罩生产用折叠机构,包括基座1、加工台2、驱动电机9和压辊901,基座1的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加工台2,加工台2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组呈平行分布的限位挡条201,两组限位挡条201的左端之间转动连接有输送辊801,限位挡条201的前端左侧安装有与输送辊801传动连接的输送机8,两组限位挡条201的右端之间转动连接有压辊901,限位挡条201的前端右侧安装有与压辊901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9,加工台2的顶部后侧固定连接有顶架3,顶架3的上端面中部安装有第一电动油缸4,第一电动油缸4的输出轴位于顶架3的下方传动连接有升降板5,升降板5的底部等距固定连接有多组呈竖直分布的第一折叠板501,多组第一折叠板501之间滑动连接有两组呈平行分布的滑柱6,两组滑柱6的右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动板602,传动板602的右端安装有呈水平分布的第二电动油缸7,第二电动油缸7的左端与第一折叠板501传动连接,两组滑柱6的外部位于多组第一折叠板50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呈竖直分布的第二折叠板601,第一折叠板501的右端位于第二电动油缸7的下方安装有呈竖直分布的第二光电传感器16,升降板5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切割刀17,顶架3的底部左侧安装有呈水平分布的第一光电传感器15。

具体的,如图1-4所示,基座1的左端后侧固定连接有托架10,托架10的前端转动连接有置卷辊11,加工台2的右端安装有呈倾斜分布的导料斜斗12,基座1的右端位于导料斜斗12的右侧可拆卸安装有集料箱13,集料箱13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插块1301,基座1的前端和后端均开设有与插块1301相匹配的插槽101,插块1301和插槽101的设置,可实现集料箱13和基座1之间的稳定插接安装,第一光电传感器15和第二光电传感器16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1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14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动油缸4、第二电动油缸7、输送机8和驱动电机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光电传感器15和第二光电传感器16的设置,可实时检测口罩原料是否运动到加工工位以及升降板5是否运动到折叠工位,控制器14的设置,可将第一光电传感器15和第二光电传感器16传入的位置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控制第一电动油缸4、第二电动油缸7、输送机8和驱动电机9进行相应的工作。

工作原理:使用时,连接电源,便可将口罩原料放置在托架10的置卷辊11上,便可将口罩原料插入到加工台2和输送辊801之间,便可操作控制器14控制设备整体通电工作,当输送机8工作时,便会带动输送辊801匀速逆时针转动,此时口罩原料便会在加工台2上水平向右运动,当口罩原料运动到第二光电传感器16下方时,第二光电传感器16便会将数据传输至控制器14,控制器14便会依次控制驱动电机9停止工作、输送机8停止输送和第一电动油缸4向下运动,此时口罩布料便会停在加工台2的加工工位上,同时第一电动油缸4便会带动升降板5整体向下运动,当升降板5底部的第一折叠板501和第二折叠板601均接触到加工台2上的口罩原料时,升降板5上的切割刀17便会将口罩原料进行切断处理,顶架3上的第一光电传感器15便会检测到升降板5运动至折叠工位上,此时第一光电传感器15便会将数据传输至控制器14,控制器14便会控制第二电动油缸7向右运动,此时滑柱6、第二折叠板601和传动板602便会同步向右运动,此时第一折叠板501和第二折叠板601之间的间距便会逐渐缩小,口罩原料便会在第一折叠板501和第二折叠板601之间向上隆起,当第一折叠板501和第二折叠板601相互贴合时,便可将向上隆起的口罩进行对向挤压折叠处理,便完成了口罩原料初步的折叠操作,当上述工序完成后,控制器14便会延时控制第一电动油缸4向上运动、第二电动油缸7向左运动、输送机8继续输送和驱动电机9开始工作,此时升降板5整体便会向上复位至初始状态,同时第一折叠板501和第二折叠板601之间的间距也随之增大,并复位至初始状态,当输送机8工作时,便会带动输送辊801继续逆时针转动,待加工的口罩原料便会继续水平向右输送到加工台2上,同时当驱动电机9工作时,便会带动压辊901匀速逆时针转动,从而将初步折叠后的口罩进行进一步的辊压成型加工,综合加工后的口罩便会在导料斜斗12的引导作用下落入到集料箱13内收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