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力作业用智能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6806发布日期:2021-10-09 14:0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力作业用智能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智能安全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力作业用智能安全帽。


背景技术:

2.安全帽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安全帽颜色、款式也是众多,每种不同款式安全帽其作用也不一样。例如:小沿帽常用于室内、隧道、涵洞、井巷、森林、脚手架上等活动范围小,易发生帽沿碰撞的狭窄场所;而大沿帽和大舌帽则适合露天作业的场所,这种安全帽有防日晒和雨淋作用,安全帽帽壳为椭圆形或半球形,表面光滑,当物体坠落在帽壳上时,物体不能停留立即滑落;而且帽壳受打击点的承受的力向周围传递,通过帽衬缓冲减少的力可达2/3以上,其余的力经帽衬的整个面积传递给人的头盖骨,这样就把着力点变成了着力面,从而避免了冲击力在帽壳上某点应力集中,减少了单位面积受力。
3.申请号为:cn202010648901.7,公开了一种智能安全帽,智能安全帽包括帽体和智能模块组件,智能模块组件包括:中部安装座内设有惯性测量模块,惯性测量模块包括测控电路板,其中,测控电路板预设第一加速度阈值a1以及第一持续阈值t1、第二加速度阈值a2以及第二持续阈值t2、第三加速度阈值a3以及第三持续阈值t3,其中,a3>a2>a1,检测步骤包括:s1:获取三向加速度;s2:根据检测的三向加速度,计算合成加速度a;s3:若a≤a1,并且持续了t1以上,则判定员工脱帽或未佩戴;若a1<a≤a2并持续t2以上,则判定员工熟睡或休克;若a>a3,且持续t3后,a1<a≤a2,则判定员工摔倒或被重物击倒,此发明的智能安全帽虽然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但是在安全性的方面只是加强了对坠落物造成伤害的判定性能,并不能有效的对员工进行保护,缓冲头部受到的冲击力,本发明在安全帽对员工保护能力提高的同时,还增加了安全帽的舒适程度和功能性,安全帽上的摄像头和照明灯等功能实现了对离散和移动人员的管理,可广泛应用各种电力作业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帽,可以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提高员工佩戴的舒适性和功能性,克服现有技术中安全帽功能单一,无法有效进行保护和佩戴不舒服的问题。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力作业用智能安全帽,包括帽体、防护装置、支撑装置,所述的帽体包括外齿圈、内齿圈;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转动架,转动架上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感应块,感应块内滑动设置有感应块,感应块上带有弹簧,感应柱一端在支撑架下方,感应柱另一端在感应块上方,支撑架顶部转动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侧边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上带有弹簧,连接块上转动设置有中端电缸,佩戴安全帽时,头部触碰感应柱下端,感应柱伸缩时将传感发送至感应块内,根据感应柱伸缩状态驱动中端电缸调整,中端电缸带动连接块转动,连接块带动支撑架移动,支撑架带动缓冲弹簧伸缩,支撑装置在使用者佩戴后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头的大小来
调整支撑装置的大小,使每个佩戴者都会感到舒适。
6.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转动架上转动齿轮,转动齿轮前端带有齿轮,齿轮与内齿圈啮合,转动齿轮带动支撑装置在帽体上转动,带动支撑装置转动使上端的感应部件灵敏调整。
7.进一步的,所述的帽体包括帽顶,帽顶下端设置有帽边,帽边下端设置有用于照明的电筒,帽边下端还设置有用于应急进行拍摄的摄像头,帽边后端设置有用于将帽体上静电导出的静电导线,多功能的帽体,使发明适应各种工作环境,为使用者工作提供便利。
8.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架,防护架上转动设置有驱动减震功能运动的减震电缸,减震电缸上端转动设置有防护外壳,防护外壳内部设置有缓冲外部压力的减震弹簧与减震柱,防护架上端设置有连接盘,连接盘内部与中端电缸转动安装,受到冲击时减震电缸驱动防护外壳移动,防护外壳带动减震弹簧与减震柱收缩,在减震弹簧与减震柱收缩的同时,将受到的外力卸除,使受到的力传到人体时减损大数。
9.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防护架下端的滑动块,滑动块滑动安装在帽体上,滑动块上设置有带轮,带轮一端设置有电机另一端设置有滑动齿轮,带轮带动滑动齿轮转动,滑动齿轮带动防护装置在帽体上转动,根据防护装置受力情况不同,自动旋转将完好的防护外壳转动至受损外壳处。
10.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装置在帽体上转动时,防护装置挤压轻微挤压感应柱,使感应柱进行伸缩,感应柱在伸缩的同时,感应柱底端与头部进行接触,对头部进行按摩。
11.进一步的,所述的感应柱与感应块均匀分布在支撑架上的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的减震弹簧与减震柱均匀分布在防护外壳上。
12.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装置内部设置有北斗+gps双模定位芯片,在总系统上随时观察佩戴者所在位置与工作情况。
13.本装置工作原理如下:使用者将安全帽佩戴至头部时,头部顶压感应柱在感应块上移动,感应柱通过移动分析使用者头部形状,中端电缸驱动连接块带动支撑架移动,支撑架带动缓冲弹簧移动,转动齿轮带动转动架在帽体上滑动,当受到外部冲击时,防护外壳受到冲击,减震电缸驱动防护外壳向内移动,防护外壳带的动减震弹簧与减震柱进行收缩,滑动齿轮带动滑动块在帽体上转动时,防护架挤压感应柱在感应块上运动,对头部进行按摩,帽体的上手电筒可以手动开启或在周围光线昏暗时自动开启,摄像头可手动开启在受到到冲击时自动开启,静电导线将安全帽运动时的静电导出。
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发明设置的防护装置带有缓冲冲击力的功能,使佩戴者在受到外部冲击力时,此装置能够充分化解冲击力,使佩戴者的安全受到保证;(2)本发明设置的帽体上带有多个功能,使佩戴者在工作时装置上的功能通过周围环境变化自动开启,使佩戴者在工作时更加便捷,在各种电力作业场景下实现更全面的帮助;(3)本发明设置的支撑装置带有自动调节安全帽大小的功能,在不同的佩戴者佩戴时自动调节大小,且支撑装置上还带有按摩功能,是佩戴者在休息时可以进行头部按摩放松。(4)本发明设置的支撑装置内部设置有北斗+gps双模定位芯片,在户外的电力作业中,由于通讯信号微弱或其他原因,如出现意外无法及时联系救援或报告准确位置,通过定位芯片可以进行定位并及时派出救援保证员工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16.图1、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图4为本发明的帽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的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在本发明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1.在本发明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亦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2.下面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发明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
23.实施例:参考图1、图2所示的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电力作业用智能安全帽,包括用于支撑帽檐安装发明各部件的帽体1,帽体1上端安装有用于防护坠落物或摔打的防护装置2,防护装置2内部设置有保护头部对头部且对头部进行按摩的支撑装置3。
24.参考图3、图4所示的帽体1包括帽顶101,帽顶101下端设置有帽边105,帽边105上端设置有供防护装置2、支撑装置3移动的外齿圈106和内齿圈107,帽边105下端设置有电筒102、摄像头103,帽边105后端设置有用于排除静电的静电导线104,电筒102和摄像头103需手动开启,但是在周围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或受到重启时自动开启。
25.参考图1、图2、图5所示的防护装置2包括防护架204,防护架204上转动设置有驱动减震功能运动的减震电缸205,减震电缸205上端转动设置有防护外壳208,防护外壳208内部设置有缓冲外部压力的减震弹簧206与减震柱207,防护架204上端设置有连接盘209,连接盘209内部与中端电缸308转动安装,防护架204下端的滑动块201,滑动块201滑动安装在帽体1上,滑动块201上设置有带轮202,带轮202一端设置有电机另一端设置有滑动齿轮203,受到冲击时减震电缸205驱动防护外壳208移动,防护外壳208带动减震弹簧206与减震柱207收缩,带轮202带动滑动齿轮203转动,滑动齿轮203带动防护装置2在帽体1上转动,防护装置2在帽体1上转动时,防护装置2挤压轻微挤压感应柱305,使感应柱305进行伸缩,根据不同佩戴者变化的大小调整舒适度。
26.参考图1、图2、图6所示的支撑装置3包括转动架301,转动架301上设置有转动齿轮302,转动齿轮302前端带有齿轮,齿轮与内齿圈107啮合,转动齿轮302带动支撑装置3在帽体1上转动。转动架301上设置有支撑架303,支撑架303上设置有感应块304,感应块304内滑动设置有感应块304,感应块304上带有弹簧,感应柱305一端在支撑架303下方,感应柱305另一端在感应块304上方,支撑架303顶部转动设置有连接块306,连接块306侧边设置有缓
冲弹簧307,缓冲弹簧307上带有弹簧,连接块306上转动设置有中端电缸308,感应柱305伸缩时将传感发送至感应块304内,根据感应柱305伸缩状态驱动中端电缸308调整,中端电缸308带动连接块306转动,连接块306带动支撑架303移动,支撑架303带动缓冲弹簧307伸缩。
27.本发明不局限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