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痛风患者的保健鞋

文档序号:27917443发布日期:2021-12-11 10:43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痛风患者的保健鞋

1.本发明涉及鞋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适用于痛风患者的保健鞋。


背景技术:

2.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痛风患者经常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炎症。尤其是患者脚部的大拇指部位,在发病时关节会向外凸出红肿,导致患者穿鞋时凸出红肿部位与鞋腔侧边发生摩擦,疼痛难忍。
3.有鉴于此,本技术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痛风患者的保健鞋,能够适用于痛风患者穿着,减少病发时红肿部位与鞋腔摩擦产生的疼痛感,同时能够对脚部穴位进行热疗按摩,减轻疼痛,穿着更加舒适。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适用于痛风患者的保健鞋,包括鞋底和连接在鞋底上端的鞋帮,所述鞋底包括鞋上底和鞋下底,鞋上底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于大拇指的部位设有弧形槽,容置槽的侧壁上设有弹性充气隔层,所述弹性充气隔层的内部设有通气腔,弹性充气隔层设有充气嘴,鞋上底的侧壁设有供充气嘴伸出的充气孔;所述鞋下底的内部设有减震腔,所述减震腔内设有用于减震的减震机构,所述容置槽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孔的上端设有弹性隔膜,所述减震腔的上表面贯穿设有第二气孔,第二气孔与第一气孔相互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充气隔层设有若干个贯穿并横向设置的通孔,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若干个加热针,所述加热针的前端伸入通孔内。
8.进一步的,鞋上底设有用于容置加热针的线路的导线槽,鞋上底的后端内侧设有给加热针供电的电池,鞋上底的后端外侧设有控制电源的控制开关。
9.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的下表面设供弹性充气隔层下端嵌入的下限位槽,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端设有卡扣弹性充气隔层上端的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具有供弹性充气隔层上端嵌入的上限位槽。
10.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气囊、推杆、减震滑块以及拉簧,所述减震气囊的上端与减震腔的上壁连接,减震气囊的下端与减震腔的下壁连接,推杆设在减震气囊的前后两端,推杆的一端与减震气囊的上端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减震滑块的侧边转动连接,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于减震气囊和减震滑块的侧边连接,所述减震滑块的下端设有向下凸起第一凸块,减震腔的下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相互配合。
11.进一步的,所述减震腔的下表面设有供减震滑块滑动的导向滑槽。
12.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充气隔层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13.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孔上设有堵头。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当患者痛风病发时,可将弹性充气隔层内的气体放出,此时弹性充气隔层漏气收缩,形成一个薄薄的弹性薄膜。病人穿着时,红肿部位可以抵顶弹性充气隔层并伸入弧形槽内,减少病痛部位与鞋上底之间的摩擦力,降低穿鞋和行走时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
16.(2)当患者痛风好转时,可向弹性充气隔层内充气,弹性充气隔层胀起形成柔软的气囊并包裹在患者脚的四周,使患者穿着时脚感更加柔软舒适,包裹性更佳。并且弹性充气隔层膨胀后能够封堵弧形槽的开口,避免拇指陷入弧形槽内产生不适感。
17.(3)鞋上底内的加热针能够通电加热,提高鞋腔内的温度并降低鞋内的湿度,起到缓解痛风病情的效果,并减少湿气对关节的影响。在冬天穿着时能够起到保温的效果,进一步提升穿着时的脚感。此外,加热针的设置位置能够对应脚四周的穴位,起到热灸按摩的效果。
18.(4)减震机构能够提高鞋下底的减震缓冲效果,降低行走时患者鞋底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减少对患者脚部的压力和对红肿部位的挤压感,进一步降低患者穿鞋和行走时的疼痛感。
19.(5)踩踏鞋底时,鞋下底的减震腔内的气体受到挤压由第二气孔进入第一气孔,气体进入第一气孔后将弹性隔膜向上顶起。鞋底和地面分离时,气体回流至减震腔内,弹性隔膜回缩。这样患者在行走时,弹性隔膜不断顶起收缩,对患者脚底的穴位进行刺激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具有按摩治疗的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的外形结构剖面侧视图。
21.图2为弹性充气隔层放气时鞋上底的剖面结构俯视图。
22.图3为弹性充气隔层充气时鞋上底的剖面结构俯视图。
23.图4为弹性充气隔层充气时鞋上底的剖面结构正视图。
24.图5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5.图中:
26.鞋帮

1;鞋上底

2;容置槽

21;第一气孔

211;弹性隔膜

212;
27.弧形槽

22;弹性充气隔层

23;通气腔

231;充气嘴

232;
28.上限位槽

233;上限位槽

234;通孔

235;充气孔

24;
29.鞋下底

3;减震腔

31;第二气孔

311;第二凸块

312;
30.导向滑槽

313;加热针

4;电池

5;控制开关

6;减震气囊

71;
31.推杆

72;减震滑块

73;第一凸块

731;拉簧

74;堵头

8。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33.如图1

5所示,一种适用于痛风患者的保健鞋,包括鞋底和连接在鞋底上端的鞋帮1,鞋底包括鞋上底2和鞋下底3,鞋上底2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置槽21,容置槽21的侧壁于大拇
指的部位设有向外侧凹的弧形槽22,容置槽21的侧壁上设有弹性充气隔层23,弹性充气隔层23的内部设有通气腔231,弹性充气隔层23设有充气嘴232,鞋上底2的侧壁设有供充气嘴232伸出的充气孔24,充气孔24上设有堵头8。弹性充气隔层23充气时为略微向外膨胀的气囊状,而放气时则为薄薄的薄膜状。并且弹性充气隔层23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这样一来,当患者痛风病发时,可将弹性充气隔层23内的气体放出,此时弹性充气隔层23漏气收缩,形成一个薄薄的弹性薄膜。病人穿着时,红肿部位可以抵顶弹性充气隔层23并伸入弧形槽22内,减少病痛部位与鞋上底2之间的摩擦力,降低穿鞋和行走时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当患者痛风好转时,可向弹性充气隔层23内充气,弹性充气隔层23胀起形成柔软的气囊并包裹在患者脚的四周,使患者穿着时脚感更加柔软舒适,包裹性更佳。并且弹性充气隔层23膨胀后能够封堵弧形槽22的开口,避免拇指陷入弧形槽22内产生不适感。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充气隔层23充气和放气时的宽度偏差小于2毫米,因此在弹性充气隔层23充气和放气的过程中,鞋上底2的鞋码并不会相差太多,穿着时也不会有过于挤压的感觉。
34.鞋下底3的内部设有减震腔31,减震腔31内设有用于减震的减震机构,容置槽2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气孔211,第一气孔211的上端设有弹性隔膜212,减震腔31的上表面贯穿设有第二气孔311,第二气孔311与第一气孔211相互连通。采用上述结构后,踩踏鞋底时,鞋下底3的减震腔31内的气体受到挤压由第二气孔311进入第一气孔211,气体进入第一气孔211后将弹性隔膜212向上顶起。鞋底和地面分离时,气体回流至减震腔31内,弹性隔膜212回缩。这样患者在行走时,弹性隔膜212不断顶起收缩,对患者脚底的穴位进行刺激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具有按摩治疗的效果。
35.优选的,弹性充气隔层23设有若干个贯穿并横向设置的通孔235,容置槽21的侧壁上若干个加热针4,加热针4的前端伸入通孔235内。加热针4可采用市面上常用的热灸按摩部件。采用上述结构后,当弹性充气隔层23充气时,通孔235可为加热针4提供让位,避免脚部和加热针4接触,加热针4产生的热量能够由通孔235发出。当患者痛风发作时,弹性充气隔层23放气,弹性充气隔层23的宽度变薄,使加热针4能够略微伸出通孔235,加热针4能够刺激脚部四周的穴位,起到热灸按摩的效果。提高鞋腔内的温度并降低鞋内的湿度,起到缓解痛风病情的效果,并减少湿气对关节的影响。在冬天穿着时能够起到保温的效果,进一步提升穿着时的脚感。
36.优选的,鞋上底2设有用于容置加热针4的线路的导线槽,鞋上底2的后端内侧设有给加热针4供电的电池5,鞋上底2的后端外侧设有控制电源的控制开关6。采用上述结构后,方便电池5更换,并且便于控制加热针4开启或者关闭。
37.优选的,容置槽21的下表面设供弹性充气隔层23下端嵌入的下限位槽233,容置槽21的侧壁上端设有卡扣弹性充气隔层23上端的卡扣部,卡扣部具有供弹性充气隔层23上端嵌入的上限位槽234。采用上述结构后,弹性充气隔层23的外侧边与容置槽21的侧壁相互粘合,上限位槽234和下限位槽233能够对弹性充气隔层23的上端和下端起到限位效果,避免弹性充气隔层23发生偏移,使弹性充气隔层23安装更加牢固。
38.优选的,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气囊71、推杆72、减震滑块73以及拉簧74,减震气囊71的上端与减震腔31的上壁连接,减震气囊71的下端与减震腔31的下壁连接,推杆72设在减震气囊71的前后两端,推杆72的一端与减震气囊71的上端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减震滑块73
的侧边转动连接,拉簧74的两端分别于减震气囊71和减震滑块73的侧边连接,减震滑块73的下端设有向下凸起第一凸块731,减震腔31的下表面设有向上凸起第二凸块312,第一凸块731和第二凸块312相互配合。采用上述结构后,行走时,脚对鞋下底3施加压力使减震腔31向下压缩,减震腔31压缩时压缩减震气囊71,减震气囊71的前端和后端向外侧凸出,从而带动推杆72向下并向外侧进行移动,推杆72移动时推动前端和后端的减震滑块73分别向前和向后移动,减震滑块73与减震腔31之间通过第一凸块731和第二凸块312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从而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当鞋下底3与地面分离时,在减震气囊71和拉簧74的回复作用力下,拉动前端和后端的减震滑块73复位。减震机构能够提高鞋下底3的减震缓冲效果,降低行走时患者鞋底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减少对患者脚部的压力和对红肿部位的挤压感,进一步降低患者穿鞋和行走时的疼痛感。
39.优选的,减震腔31的下表面设有供减震滑块73滑动的导向滑槽313。采用上述结构后,能够对减震滑块73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减震滑块73滑动增加平稳。
40.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