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具的伞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8184发布日期:2022-04-23 19:2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伞具的伞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伞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伞具的伞骨结构。


背景技术:

2.伞是一种提供阴凉环境或遮蔽雨、雪的工具。伞的制作材料通常包括了具延展性的布料,和其他可用作骨架的材料与缠线。使用时是以手将之举起,伞在最初发明时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雨天挡雨的雨具,但在现在也经常被用作阻挡阳光。
3.参照图1,伞骨一般包括主杆11、固定接头12、活动接头21、长骨13、短骨22等构件,固定接头12固定安装在主杆11的端部,活动接头21采用套设的方式可滑移的安装在主杆11上,长骨13具有若干根,各根长骨13环绕着固定接头12的轴线周向排布,且各根长骨13靠近固定接头12的一端与固定接头12转动连接,短骨22具有若干根,各根短骨22的其中一端均与活动接头21转动连接,且各根短骨22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各根长骨13转动连接,伞骨与布料连接时,布料覆盖在各根长骨13上,且布料的边缘与各根长骨13远离固定接头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杆11设置有固定接头12的一端上还设置有弹簧销(图中未显示),当伞骨展开时,弹簧销与活动接头21卡接,使得伞骨不易直接收拢。
4.其中,参照图2,活动接头21的外壁上开设若干道限位槽211,使得短骨22的端部能够通过限位槽211穿设进活动接头21内,在活动接头21的外壁还设置有与各道限位槽211相通的环形槽212,在连接短骨22和活动接头21时,一般利用金属丝23依次穿设过各根短骨22的端部,并将金属丝23嵌设在环形槽212内,金属丝23的首尾端捻在一起以使得金属丝23不易脱离环形槽212,实现短骨22与活动接头21之间的转动连接。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发明人发现,金属丝捻在一起的部分会伸出活动接头外,使用者在拉动活动接头时,可能与金属丝伸出活动接头外的部分接触,造成刮伤,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改进相关技术中,使用者拉动活动接头时可能被刮伤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伞具的伞骨结构。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伞具的伞骨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伞具的伞骨结构,包括:主体组件、活动组件和防护套;所述主体组件结构主要由主杆、弹簧销、固定接头和若干根长骨组成,所述活动组件主要由活动接头、金属丝和若干根短骨组成,所述防护套包括环体和若干道限位挡,限位挡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限位挡均设置于环体其中一侧上,且各所述限位挡环绕着环体的轴线周向排布;其中,当防护套安装于主体组件上时,各所述限位挡均与活动接头的外壁贴合,且各所述限位挡分别与各根短骨间隔交错。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主杆、固定接头、弹簧销和长骨能够组成主体组件,利用活动接头、金属丝和短骨能够组成活动组件,利用主体组件和活动组件配合能够控制由布料制成的伞面撑开,其中,将由环体和限位挡组成的防护套安装在活动接头上,使得各道限位挡能够与各根短骨交错,即可达到将金属丝遮挡的效果,使得使用者拉动活动接头时不易触碰到金属丝,提高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10.可选的,所述防护套上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设置有若干道,且各所述让位槽均设置于防护套的内壁上,各所述让位槽环绕着防护套的轴线周向排布;其中,当防护套套设在活动接头上时,所述金属丝伸出活动接头外的部分可隐藏于让位槽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让位槽,使得防护套套设在活动接头上时,防护套的内壁与活动接头的外壁之间能够形成间隙,金属丝两端并捻且伸出活动接头外的部分能够隐藏与该部分间隙内,使得防护套和活动接头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12.可选的:各所述限位挡与环体之间为转动连接关系,各所述限位挡远离环体的一端能够朝向靠近或远离环体的轴线的方向转动;其中,所述金属丝弯曲设置且具有弹性,所述金属丝的首尾端相接,且所述金属丝的首尾端穿设过同一根短骨,当金属丝处于正常状态时,金属丝弯曲形成的圈体的内径大于活动接头的外径。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金属丝的两端无需采用并捻的方式,当需要连接短骨和活动接头时,首先将金属丝穿设过各根短骨,然后将金属丝直接套设在活动接头上,再将防护套套设在活动接头上,最后将各道限位挡远离环体的一端朝向靠近环体轴线的方向翻动,使得各道限位挡能够与活动接头的外壁贴合即可,当各道限位挡翻转至与活动接头外壁贴合的过程中,各道限位挡会对金属丝造成挤压,使得金属丝弯曲形成的圈体的内径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各根短骨靠近活动接头的一端所弯曲形成的内切圈直径也会逐渐减小,直至各根短骨能够与活动接头稳定连接。
14.可选的,所述金属丝包括:主丝体和副丝体;所述副丝体设置有两段,两所述副丝体分别设置于主丝体的两端上,两所述副丝体的横截面均呈半圆状设置;其中,当金属丝卷曲以使得两端能够相接时,两所述副丝体上的平面互相贴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金属丝所弯曲形成圈体受压收缩时,两道副丝体会发生相对滑动,且使得金属丝各个部位的外径基本保持不变,使得金属丝与短骨之间不易发生干涉。
16.可选的,所述防护套上还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凸沿均布于各道限位挡与活动接头外壁贴合的一侧面上;其中,所述活动接头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道卡槽,当防护套安装于活动接头上时,各所述凸沿分别卡设于各道卡槽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凸沿与卡槽之间的卡接配合,使得限位挡能够与活动接头固定连接,使得防护套与活动接头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18.可选的,所述防护套上还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凸起分别设置于各道限位挡远离环体的一侧上;其中,所述活动接头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道连接部,各所述连接部上均设置有插槽,当防护套安装于活动接头上时,各所述凸起分别插设于各道插槽内。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凸起插设进设置于连接部的插槽内,使得限位挡受力时不易朝向远离环体轴线的方向翻转,使得防护套与活动接头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20.可选的,所述短骨上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设置于短骨与活动接头相接的一端上,所述贯穿孔用于供金属丝穿设使用;切槽,所述切槽用于连通贯穿孔和短骨的外壁,所述切槽其中一端与贯穿孔相通,所述切槽的另外一端朝向短骨远离活动接头的一端倾斜;其中,所述金属丝可通过穿设过切槽的方式进入贯穿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金属丝所围成的圈体整体稳定性较强时,金属丝的首尾端完全分开难度大,此时,金属丝围成的圈体可以通过切槽的方式,使得金属丝最终能够穿设过贯穿孔。
22.可选的,所述活动接头包括:主体部和外环部;所述主体部套设在主杆上,所述外环部设置于主体部靠近固定接头的一端上;其中,所述外环部上具有环形槽和若干道限位槽,所述环形槽与连接部的外壁相通,且环形槽与外环部远离固定接头的一侧面相通,各所述限位槽与外环部的外壁相通,且各道限位槽与外环部靠近固定接头的一侧面相通,所述环形槽与各道限位槽远离固定接头的一端相通。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环形槽能够供金属丝嵌至外环部内,利用限位槽能够供短骨的端部安装至外环部内,当防护套安装在活动接头上时,能够使得金属丝和伞骨从限位槽远离固定接头的一侧脱离活动接头。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能够起到隐藏金属丝的功能,使得使用者尤其是小孩子不易接触到金属丝,提高伞具的使用安全性;能够起到遮掩金属丝的效果,使得短骨与活动接头的连接处更加美观;金属丝的两端可以不采用并捻的方式,有效降低金属丝的安装难度,使得伞骨的生产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25.图1是相关技术的伞骨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伞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主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活动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中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活动接头和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活动接头和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金属丝和短骨的连接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活动接头和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1、主体组件;11、主杆;12、固定接头;13、长骨;2、活动组件;21、活动接头;211、限位槽;212、环形槽;213、主体部;214、外环部;215、卡槽;216、连接部;2161、插槽;22、短骨;221、贯穿孔;222、切槽;23、金属丝;231、主丝体;232、副丝体;3、防护套;31、环体;32、限位挡;321、凸沿;322、凸起;33、让位槽;34、内托环;35、弹簧;36、应力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3-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伞具的伞骨结构。
29.实施例1:参照图3,该伞骨结构包括主体组件1、活动组件2和防护套3,主体组件1具有供使用者拿取、连接伞面的作用,活动组件2安装在主体组件1上,具有控制伞面展开或收拢的作用,防护套3安装于活动组件2上,具有提高伞具使用安全性的功能。
30.参照图4,主体结构包括主杆11、固定接头12、弹簧35销(图中未显示)和若干根长骨13,主杆11其中一端用于供使用者握住,固定接头12采用套设且固定的方式安装在主杆11的另外一端上,弹簧35销设置在主杆11靠近固定接头12的一端上,各根长骨13的其中一端与固定接头12转动连接,且各根长骨13的另外一端用于与制成伞面的布料连接。
31.参照图5,活动组件2包括活动接头21、金属丝23和若干根短骨22,活动接头21采用套设且可滑移的方式安装在主杆11上,金属丝23弯曲形成圈体,且金属丝23依次穿设过各根短骨22,金属丝23安装在活动接头21上,各根短骨22的其中一端通过金属丝23与活动接头21转动连接,且各根短骨22的另外一端与长骨13连接;当活动接头21朝向远离固定接头12的方向移动时,各根短骨22配合会分别带动各根长骨13折叠,从而起到收拢伞骨结构的效果,当活动接头21朝向靠近固定接头12的方向移动时,各根短骨22配合会分别带动各根长骨13展开,从而起到展开伞骨结构的效果。
32.参照图6,活动接头21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主体部213和外环部214,主体部213套设在主杆11上,外环部214设置于主体部213靠近固定接头12的一端上;其中,在外环部214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槽212,环形槽212首尾端相通且与活动接头21同轴线设置,在外环部214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若干道限位槽211,各道限位槽211均环绕着活动接头21的轴线周向排布,各道限位槽211其中一端均与活动接头21靠近固定接头12的一端面相通,且各道限位槽211的另外一端均与限位槽211相通。
33.当短骨22与活动接头21连接时,各根短骨22的位置和数量分别与各道限位槽211
相对应,而用于连接各根短骨22和活动接头21的金属丝23位于环形槽212内。
34.参照图7和图8,防护套3包括环体31和限位挡32,限位挡32设置有若干道,且各道限位挡32均设置于防护套3其中一侧上,各道限位挡32均环绕着环体31的轴线周向等距排布;其中,在防护套3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道让位槽33,各道让位槽33环绕着防护套3的轴线周向排布。
35.当防护套3安装于活动接头21上时,环体31套设在活动接头21上,且环体31与活动接头21之间为过盈配合,各道限位挡32分别与各根短骨22交错设置,使得金属丝23两端相接的部分位于限位挡32与外环部214之间。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伞具的伞骨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利用主杆11、固定接头12和若干根长骨13组成主体组件1,利用活动接头21、金属丝23和若干根短骨22组成活动组件2,利用防护套3对用于连接短骨22和活动接头21的金属丝23进行遮挡,使得使用者的手指过于接近短骨22与活动接头21连接的部位时,使用者的手指不会与金属丝23直接发生接触,确保使用安全。
37.实施例2:参照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活动接头21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槽212,环形槽212首尾端相通且与活动接头21同轴线设置,且环形槽212远离固定接头12的一侧与活动接头21远离固定接头12的一侧面相通,在活动接头2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若干道限位槽211,各道限位槽211均环绕着活动接头21的轴线周向排布,各道限位槽211其中一端均与活动接头21靠近固定接头12的一端面相通,且各道限位槽211的另外一端均与限位槽211相通。
38.防护套3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内托环34,在防护套3的内壁上设置有弹簧35,内托环34位于环体31的内壁上,当防护套3与活动接头21连接时,内托环34的内壁与环形槽212表面贴合,金属丝23位于内托环34靠近固定接头12的一侧上,且此时,弹簧35套设在主杆11上,各根短骨22伸至环形槽212内的部分与弹簧35远离防护套3的一侧相抵接。
39.与实施例1相比,环形槽212的面积更大,因此具有减量的效果,降低防护套3的注塑成本,且当使用者推动活动组件2直至活动接头21与弹簧35销连接时,如果使用者因为惯性的原因继续推动防护套3,弹簧35在此时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
40.实施例3:参照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护套3包括环体31和若干道限位挡32,各道限位挡32与环体31采用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且限位挡32与环体31之间为柔性连接,使得限位挡32远离环体31的一端能够朝向靠近或远离环体31轴线的方向翻转;其中,在防护套3的内壁和外壁上均设置有若干道应力槽36,各道应力槽36位于限位挡32与环体31的交界处,利用应力槽36便于限位挡32翻折内托环34。
41.参照图11,金属丝23由碳钢或其他强度较高的金属制成,使得金属丝23弯曲形成的圈体具有较强的弹性,金属丝23包括主丝体231和两段副丝体232,两段副丝体232分别设置于主丝体231的两端上,且两段副丝体232的横截面均呈半圆状设置,当金属丝23的两端对接时,两段副丝体232上的平面会互相贴合;其中,当金属丝23处于初始阶段时,金属丝23弯曲形成的圈体的内径大于活动接头21的外径。
42.参照图11,各根短骨22与活动接头21相接的一端上均设置有贯穿孔221和切槽
222,切槽222其中一端与贯穿孔221相通,且切槽222的另外一端朝向短骨22远离活动接头21的一端倾斜;其中,金属丝23通过切槽222穿设进短骨22内,且金属丝23通过贯穿孔221依次穿设过各根短骨22。
43.参照图10和图11,当需要连接短骨22和活动接头21时,首先将金属丝23与各根短骨22连接,然后将金属丝23直接套设在活动接头21上,并使得金属丝23能够对准环形槽212,最后将防护套3套设在活动接头21上,并将各道限位挡32远离环体31的一端朝向靠近环体31轴线的方向翻转,使得各道限位挡32能够与活动接头21的内壁贴合,在限位挡32翻转的过程中,限位挡32为对金属丝23弯曲形成的圈体进行挤压,使得金属丝23弯曲形成的圈体的内径逐渐减小,最终完全隐藏于环形槽212内即可。
44.其中,参照图10,在各道限位挡32与活动接头21外壁贴合的一侧面上均设置有凸沿321,在活动接头21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道卡槽215,当防护套3安装于活动接头21上时,各道凸沿321分别卡设于各道卡槽215内,从而实现限位挡32与活动接头21之间的固定连接。
45.实施例4:参照图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在各道限位挡32远离环体31的一侧上设置凸起322,在活动接头21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道连接部216,在各道连接部216上均设置有插槽2161。当防护套3安装于活动接头21上时,各道凸起322分别插设于各道插槽2161内。
46.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在安装防护套3时,工作人员首先将各道限位挡32合拢,使得各道限位挡32能够与活动接头21的外壁贴合,然后将防护套3靠近固定接头12的方向推动,使得各道凸起322能够分别插设于各道插槽2161内即可。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