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伞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长型伞具。
背景技术:2.伞是一种提供阴凉环境或遮蔽雨、雪的工具。伞的制作材料通常包括了具延展性的伞面,和其他可用作骨架的材料与缠线。使用时是以手将之举起,伞在最初发明时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在雨天进行挡雨的,因此使用范围广,受众范围大。
3.相关技术中,伞具主要包括伞骨和伞面,伞骨主要包括主杆、固定接头、活动接头、长接骨、短接骨等构件,固定接头固定安装在主杆的端部,活动接头可滑移的安装在主杆上,长接骨具有若干根且环绕着固定接头的轴线周向排布,短接骨具有若干根且其中一端均与活动接头转动连接,各根短接骨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各根长接骨转动连接,伞骨与伞面连接时,伞面覆盖在各根长接骨上,且伞面的边缘与各根长接骨远离固定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使用者撑起伞具并置于头顶上时,为避免伞面的边缘对使用者的视线造成阻碍,伞具的边缘一般要高于使用者额头,当雨受到强风的影响而倾斜落下时,上述伞具起到的挡雨效果就会大大受限,甚至会导致使用者的背部被淋湿,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伞具对受到强风影响的雨水遮挡效果弱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加长型伞具。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加长型伞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加长型伞具,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主杆和固定接头,所述主杆其中一端供使用者握住,所述主杆的另外一端与固定接头连接;长骨组件,所述长骨组件包括若干根长接骨,各所述长接骨环绕着主杆的轴线周向排布,各所述长接骨的其中一端与固定接头转动连接;收展组件,所述收展组件包括活动接头和若干根短接骨,活动接头可滑移的设置在主杆上,各所述短接骨其中一端与活动接头转动连接,且各所述短接骨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各根长接骨转动连接;伞面,所述伞面覆盖在长骨组件上,所述伞面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固定接头的一侧边与固定接头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连接部远离固定接头的一侧边与固定接头之间的间距。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主杆和固定接头组成主体组件,利用长接骨组成支撑伞面的长骨组件,利用活动接头和短接骨组成收展组件,当需要使用该加长型伞具时,只需要将活动接头朝向固定接头所在方向推动,使得各根短接骨能够分别与各根长接头联动
以撑开伞面即可;因为第一连接部远离固定接头的一侧边与固定接头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连接部远离固定接头的一侧边与固定接头之间的间距,因此,当伞面被撑开时,使用者可以举起主杆以使得第一连接部靠近眉间上方,此时,第二连接部会罩住使用者的背部,使得即使出现强风时,该加长型伞具也能够有效的保护到使用者的背部。
9.可选的;各所述长接骨根据长度分为第一接骨和第二接骨,所述第一接骨的长度小于第二接骨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固定接头的一侧边与各根第一接骨远离固定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固定接头的一侧边与各根第二接骨远离固定接头的一端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接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的配合,并利用第二接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配合,使得伞面展开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能够被稳定撑开。
11.可选的:所述伞面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有两片,两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其中一侧分别与第一连接部的两侧边连接,两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其中一侧分别与第二连接部的两侧边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连接部能够起到稳定过渡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效果,使得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13.可选的:各所述第一接骨远离固定接头的一端上均设置有翘曲接脚,所述翘曲接脚一端与第一接骨连接,所述翘曲接脚的另外一端朝向远离主杆供使用者握住的一端弯曲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该加长型伞具撑开置放以加快雨水风干时,使用者可以使各根第一接骨远离固定接头的一侧接地,并利用靠近第一接骨的两根第二接骨辅助接地,使得该加长型能够稳定的搭在地面上,通过在各根长接骨上设置有翘曲接脚能够起到抬高第一接骨的效果,使得伞面不易与地面接触。
15.可选的:各所述第二接骨均包括连接接骨和活动接骨,所述连接接骨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接头和活动接骨转动连接,各所述活动接骨远离连接接骨的一端与伞面的边缘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接骨与活动接骨之间转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该加长型伞具撑开置放以加快雨水风干时,使用者可以将各根活动接骨朝向远离主杆供使用者握住的一端翻转,并使得各根活动接骨远离连接接骨的一端接地,达到将该撑开状态的加长型伞具的重心转移至活动接骨下端和主杆供使用者握住的一端之间,能够使得该加长型伞具不易翻倒。
17.可选的:所述连接接骨远离固定接头的一端上设置有铰支座,所述活动接骨通过铰支座与连接接骨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接骨远离固定接头的一端上还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限位部位于铰支座远离固定接头的一侧上;所述活动接骨上设置有分叉条,所述分叉条穿设过连接槽,所述分叉条远离活动
接骨的一端上设置有勾部;其中,当活动接骨朝向远离主杆的方向翻转时,所述勾部能够勾住限位部的边缘。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动接骨朝向远离连接接骨的方向翻转时,利用设置于分叉条上的勾部与设置于限位部上连接槽之间的配合,能够限制活动接骨的最大转动角度,避免活动接骨翻转过度。
19.可选的,所述连接接骨远离固定接头的一端上设置有限位挡,所述限位挡的两端分别与铰支座和限位部连接;其中,当伞面展开且活动接骨未朝向远离主杆的方向翻转时,所述活动接骨靠近主杆的一侧面与限位挡贴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接骨展开并用于挡雨时,利用限位当能够避免活动接骨远离连接接骨的一端朝向主杆方向大幅度转动,起到限制活动接骨位置的效果,确保该加长型伞具的正常使用。
21.可选的:所述伞面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保护胶条,所述保护胶条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保护胶条分别靠近各根长接骨,且各所述保护胶条分别沿着各根长接骨的长度方向延伸。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该加长型伞具展开置放在地面上,利用保护胶条能够起到保护伞面的效果,使得该加长型伞具收到冲击翻倒时,伞面不易直接触地。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能够在使用者视野影响小的前提下,对使用者的背部进行保护,使得使用者的背部不易被淋湿;在展开状态下也能够稳定的置放在地面上,便于该加长型伞具在使用后风干。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加长型伞具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主体组件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长骨组件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收展组件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伞面的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伞面与长骨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加长型伞具的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伞面的主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第二接骨的主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第二接骨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主体组件;11、主杆;12、固定接头;13、握柄;2、长骨组件;21、长接骨;211、第一接骨;212、第二接骨;213、连接接骨;2131、骨体;2132、铰支座;2133、限位挡;2134、限位部;214、活动接骨;2141、分叉条;2142、勾部;3、收展组件;31、活动接头;32、短接骨;33、翘曲接脚;34、直接脚;4、伞面;41、第一连接部;42、第二连接部;43、第三连接部;44、保护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加长型伞具。
28.实施例1:参照图1,该加长型伞具包括主体组件1、长骨组件2、收展组件3和伞面4,主体组件1用于起主要的支撑承载作用,长骨组件2、收展组件3和伞面4均安装于主体组件1上,长骨组件2安装于主杆11组件其中一端上,伞面4覆盖在长骨组件2上,收展组件3可活动的安装于主体组件1上,收展组件3用于控制长骨组件2展开或收拢。
29.参照图1和图2,主体组件1包括主杆11、固定接头12和握柄13,固定接头12和握柄13分别安装于主杆11的两端上,握柄13用于供使用者握住,固定接头12用于与伞面4的圆心部位密封连接。
30.参照图3,长骨组件2包括若干根长接骨21,各根长接骨21环绕着固定接头12的轴线周向等距排布,各根长接骨21的其中一端与固定接头12转动连接,且各根长接骨21的另外一端与伞面4的边缘连接;其中,长接骨21根据长度分为第一接骨211和第二接骨212,第一接骨211的长度小于第二接骨212的长度。
31.参照图4,收展组件3包括活动接头31和若干根短接骨32,活动接头31套设在主杆11上,且活动接头31与主杆11之间可滑移连接,各根短接骨32环绕着活动接头31的轴线周向等距排布,各根短接骨32的其中一端与活动接头31转动连接,且各根短接骨32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各根长接骨21转动连接。
32.参照图5和图6,伞面4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和两片第三连接部43,第一连接部41其中一侧边与各根第一接骨211远离固定接头12的一端连接,且第一连接部41另外一侧边的中部与固定接头12密封连接,第二连接部42其中一侧边与各根第二接骨212远离固定接头12的一端连接,且第二连接部42另外一侧边的中部与固定接头12密封连接,两片第三连接部43靠近固定接头12的部分与固定接头12密封连接,且第三连接部43远离固定接头12的一侧的两端分别与相邻设置的第一接骨211和第二接骨212连接。
33.其中,两片第三连接部43的其中一侧边均与第一连接部41靠近固定接头12的一侧边连接,且两片第三连接部43的另外一侧边均与第二连接部42远离固定接头12的一侧边连接,第一连接部41远离固定接头12的一侧边与固定接头12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连接部42远离固定接头12的一侧边与固定接头12之间的间距。
34.具体的,当伞面4完全展开,且主杆11竖直时,各根第一接骨211至握柄13之间的竖直间距小于主杆11长度的三分之一,各根第二接骨212至握柄13之间的竖直间距大于主杆11长度的三分之一,且当伞面4完全收拢时,各根第一接骨211远离固定接头12的一端与握柄13靠近固定接头12的一端相接。
3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加长型伞具的实施原理为:当使用该伞具时,由使用者握住握柄13,然后调整伞面4的位置,使得第一连接部41远离固定接头12的一侧边略高于使用者的眉间,并使得第二连接部42远离固定接头12的一侧边罩住使用者的背部即可。
36.当雨水在强风的影响下倾斜落下时,第二连接部42能够拦截住更多的雨水,使得雨水不易直接落到使用者的背部,有效提高防雨效果。
37.实施例2: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各根第一接骨211(图7中未显示)远离固定接头12的一端上均设置有翘曲接脚33,在各根第二接骨212(图7中未显示)远离固定接头12的一端上均设置有直接脚34;其中,翘曲接脚33一端与第二接骨212连接,且翘曲接脚33的另外一端朝向远离主杆11供使用者握住的一端弯曲设置。
38.当伞具晾干时,一般是将伞具撑开,然后将雨水置放在地面上,此时,握柄13会抵在地面上,且伞面4的边缘也会有部分抵在地面上,从而起到三角支撑的效果。而该加长型伞具因为第二接骨212的长度过长,导致该加长型伞具的第二接骨212和握柄13触地时,加长型伞具的重心也会位于主杆11远离握柄13的一端上,从而导致该加长型伞具撑开并放置在地面上时,加长型伞具容易翻倒以导致伞面4触地,使得伞面4很容易发生磨损。
39.因此,通过设置直接脚34和翘曲接脚33,使得该伞具撑开并置放在地面上时,翘曲接脚33远离第一接骨211的一端、以及靠近第一连接部41的直接脚34触地,从而起到将加长型伞具的重心朝向靠近握柄13的位置转移,使得该加长型伞具撑开并放置在地面上时不易发生翻倒。
40.实施例3:参照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伞面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道保护胶条44,各道保护胶条44分别靠近各根长接骨21(图8中未显示),且各道保护胶条44分别沿着各根长接骨21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当伞具撑开并翻倒在地面上时,保护胶条44触地以使得伞面4能够与地面隔离,避免伞面4发生磨损。
41.实施例4:参照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各根第二接骨212均包括连接接骨213和活动接骨214;其中,各根连接接骨213的其中一端均与固定接头12转动连接,且各根连接接骨213的另外一端和活动接骨214转动连接,各根活动接骨214远离连接接骨213的一端与伞面4的边缘连接。
42.参照图10,各根连接接骨213包括一体成型且沿连接接骨213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骨体2131、铰支座2132、限位挡2133和限位部2134,骨体2131远离铰支座2132的一端与固定接头12转动连接,活动接骨214靠近固定接头12的一端通过铰支座2132与连接接骨213转动连接,在活动接骨214靠近铰支座2132的一端上设置有分叉条2141,在分叉条2141远离活动接骨214的一端上设置有勾部2142;其中,在限位部2134上设置有连接槽(图中未显示),分叉条2141远离活动接骨214的一端通过连接槽穿设过限位部2134。
43.当各根连接接骨213展开且活动接骨214远离连接接骨213的一端朝向握柄13时,活动接骨214靠近铰支座2132的一端与限位挡2133远离主杆11的一侧面相抵接,使得活动接骨214在受到风雨冲击时不易发生摆动;当各根连接接骨213展开且活动接骨214远离连接接骨213的一端朝向远离握柄13的方向翻转时,勾部2142能够勾住限位部2134的边缘,起到限制活动接骨214与连接接骨213之间转动角度的效果,当活动接骨214远离连接接骨213的部分以及握柄13配合触地时,该状态能够将加长型伞具的重心朝向靠近握柄13的方向偏移,使得该加长型伞具撑开并放置在地面上时不易发生翻倒。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