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携行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94162发布日期:2022-04-06 14:2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携行背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箱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携行背包。


背景技术:

2.在森林消防救援行动中,由于任务周期长,消防员常需要携带大量的物品,从而使得森林消防员的背包体积大,重量大。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随着任务的进行,森林消防员携带的物品逐渐被消耗,森林消防员笨重的背包逐渐成为了负担,森林消防员的背包存在有不便携带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轻背包对森林消防员造成的负担,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携行背包。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携行背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携行背包,包括主包,所述主包的背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主包的一侧设置有成型背垫,所述成型背垫的侧边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包,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成型背垫之间设置有肩垫,所述肩垫的顶端一体设置有两个用于穿戴的肩带,所述主包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帽顶包,所述主包的面部可拆卸连接有前挂包。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携行背包由主包以及可拆卸连接在主包上的前挂包和帽顶包组成,随着森林消防救援任务的进行,背包中的物资逐渐被消耗,当物资消耗到一定程度时,消防员能够将剩余物资放入前挂包和帽顶包中,并丢弃主包,从而有效减轻了消防员的负重,以便消防员继续进行救援任务。
7.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主包的背部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带,且所述第一调节带靠近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置,所述第一调节带的一端绕过所述支撑架的侧边,并固定连接于一个肩带,另一个肩带上设置有第一调节扣,所述第一调节带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支撑架的侧边,并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扣。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调节扣调节第一调节带的长度,能够调节肩带的长度,以适用不同消防员的身高,从而提高了携行背包的适用性,使得不同的消防员均能较为舒适地使用携行背包。
9.优选的,所述肩垫的底部设置有拉环,所述拉环中穿设有第二调节带,所述第二调节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包背部的底端,所述主包背部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扣,所述第二调节带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扣。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调节扣调节第二调节带的长度,能够调节拉环与主包底部间的距离,即调节主包与肩垫间的相对高度,提高了携行背包的适用性,使得消防员能够调节主包上成型背垫的高度,使成型背垫贴合人体曲线,提高背包穿戴的舒适性,以减轻消防员背负背包时的疲劳感。
11.优选的,所述主包的面部开设有主开口,所述主开口上翻转设置有主盖,所述主包
的顶部开设有副开口,所述副开口上翻转设置有副盖,所述主包的一侧边设置有收缩调节带,所述收缩调节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包的侧边,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盖远离其转轴的侧边。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开口和副开口的设置,使得消防员能够灵活地取放背包中的物资,消防员能够通过主开口装填一般大小的物品,对于长条状的物品,则可以通过副开口装填,从而提高了背包使用的便捷性,设置于主包侧边的收缩调节带,一端连接主包侧边,另一端连接主盖,提高了主盖关闭时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主盖异常打开情况的发生。
13.优选的,所述成型背垫与所述主包的背部间穿设有护腰,所述护腰横向设置,并靠近所述成型背垫的底端设置,两所述肩带间连接有胸前连接带,且所述胸前连接带通过插扣实现开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腰能够增加背包与人体的支撑面面积,降低人体受到的局部压力,提高背负背包时的舒适性,胸前连接带能够提高两肩带的稳定性,以及增加人体胸前的支撑,以减轻消防员的双肩负担。
15.优选的,所述主包背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背板,所述第一背板上可拆卸连接有承力条,且所述承力条沿轴向开设有多个强化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力条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背板的结构强度,从而减少背负过程中,主包背部的过度变形,使得主包背部与人体背部始终贴合,当承力条因过度受力而严重变形时,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消防员更换承力条。
17.优选的,所述前挂包的面部开设有主口袋,且所述主口袋靠近所述前挂包的顶端设置,所述前挂包的顶部能够向下折叠,并通过插扣连接于前挂包的中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部可向下折叠的前挂包具有两种使用状态,消防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一般情况下,使用折叠状态的前挂包,当需要在前挂包中放置较长的物品时,消防员能够打开插扣,将前挂包展开,以增加前挂包储物空间的长度。
19.优选的,所述前挂包的背部设置有第二背板,所述第二背板远离所述前挂包的一侧开设有通气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背板上开设的通气槽具有透气的作用,能够及时排出人体背部产生的汗气,以提高消防员背负前挂包的舒适性。
21.优选的,所述帽顶包的底部设置有拓展袋,所述拓展袋的两侧边固定连接于所述帽顶包的底部,所述拓展袋的开口位于所述拓展袋远离所述帽顶包的一侧,所述帽顶包的底部设置有单肩斜挎背带,所述单肩斜挎背带通过插扣实现开合,并收纳于所述帽顶包与所述拓展袋之间。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从主包上拆下帽顶包,并独立使用帽顶包时,消防员能够从帽顶包与拓展袋间的夹层中抽出单肩斜挎背带,以便斜跨帽顶包。
23.优选的,所述主包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远离所述主包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多个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直径设置为6厘米。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的设置便于消防员在较为平坦的地面上拉动背包,具有省力的效果,将万向轮的直径设置为6厘米,6厘米是试验得出的较为理想的结果,既不会太大,对背包的背负产生干扰,也不会太小,无法越过一些较小的地面纹路,万向轮
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有利于万向轮的维修,当其中一个万向轮损坏时,单独更换该万向轮即可,省事省力。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 携行背包由主包以及可拆卸连接在主包上的前挂包和帽顶包组成,随着森林消防救援任务的进行,背包中的物资逐渐被消耗,当物资消耗到一定程度时,消防员能够将剩余物资放入前挂包和帽顶包中,并丢弃主包,从而有效减轻了消防员的负重,以便消防员继续进行救援任务;2. 通过第一调节扣调节第一调节带的长度,能够调节肩带的长度,以适用不同消防员的身高,从而提高了携行背包的适用性,使得不同的消防员均能较为舒适地背负携行背包;3. 通过第二调节扣调节第二调节带的长度,能够调节拉环与主包底部间的距离,即调节主包与肩垫间的相对高度,提高了携行背包的适用性,使得消防员能够调节主包上成型背垫的高度,使成型背垫贴合人体曲线,提高背包穿戴的舒适性,以减轻消防员背负背包时的疲劳感。
附图说明
26.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主包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主包的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1中主包背部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中主包背部去除成型背垫和护腰后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肩垫的结构;图6是实施例1中前挂包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1中前挂包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1中前挂包背部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1中帽顶包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2中底板处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3中万向轮处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主包;101、隐藏式提带;11、主开口;12、主盖;13、副开口;14、副盖;15、收缩调节带;16、第一背板;17、长条布袋;18、承力条;181、强化槽;19、支撑架;21、小型透明夹层;22、织标;23、标识条;24、反光带;25、防护包边;31、成型背垫;32、肩垫;321、拉环;33、肩带;34、第一调节带;35、第一调节扣;36、第二调节带;37、第二调节扣;38、护腰;39、胸前连接带;4、前挂包;41、主口袋;42、前拉链口袋;43、侧边口袋;44、第二背板;441、通气槽;5、帽顶包;51、提拉带;52、拓展袋;53、单肩斜挎背带;54、挎包口袋;6、底板;61、万向轮;62、拆卸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1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组合式携行背包。
30.实施例1:参照图1,组合式携行背包包括近似呈长方体状设置的主包1,主包1的面部设置有前挂包4,前挂包4通过定长拉链可拆卸连接于主包1的面部。主包1的顶部设置有帽顶包5,帽顶包5通过定长拉链可拆卸连接于主包1的顶部,且主包1与帽顶包5的连接处设置有包边。包边包覆定长拉链,具有保护定长拉链的作用,能够减少定长拉链的磨损。
31.在森林消防救援任务中,当物资消耗到一定程度时,消防员能够将剩余物资转移至前挂包4和帽顶包5中,并丢弃主包1。从而有效减轻了背包对森林消防员造成的负担,以便消防员继续进行救援任务。
32.参照图2,主包1面部的顶端设置有隐藏式提带101,隐藏式提带101能够调节长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消防员,进而提高消防员拖拉背包时的舒适性。
33.主包1的面部开设有矩形的主开口11,主开口11中翻转设置有主盖12,主盖12的长边侧边缝合于主开口11的一竖直侧边,主盖12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在主开口11上。主包1的顶部开设有矩形的副开口13,副开口13中翻转设置有副盖14,副盖14的长边侧边缝合于副开口13的长边侧边,副盖14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在副开口13上。
34.主开口11和副开口13的设置,使得消防员能够灵活地取放背包中的物资,消防员能够通过主开口11装填一般大小的物品,对于长条状的物品,则可以通过副开口13装填,从而提高了背包使用的便捷性。
35.参照图2,副盖14上设置有小型透明夹层21,用于放置消防员的个人信息卡。主盖12的顶部通过魔术贴粘贴有织标22,主盖12的中部通过魔术贴粘贴有标识条23,主盖12的底部缝合有反光带24。主包1的两侧边均缝合有反光带24。
36.主包1的两侧边均水平设置有收缩调节带15,收缩调节带15设置为尼龙织带,收缩调节带15通过调节扣实现长短的调节。对于远离主盖12翻转折边的收缩调节带15,收缩调节带15的一端缝合于主包1的侧边,另一端缝合于主盖12的侧边,以提高主盖12关闭时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主盖12异常打开情况的发生。对于靠近主盖12翻转折边的收缩调节带15,收缩调节带15的两端均缝合于主包1的侧边。
37.参照图3,主包1背部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背板16,第一背板16的材质为pe板材。第一背板16上固定设置有长条布袋17,长条布袋17竖直设置,并位于第一背板16的中部。长条布袋17中装设有承力条18,本技术实施例中,承力条18设置为铝条,承力条18的侧壁上沿其轴线平行开设有多个强化槽181,以提高承力条18的结构强度。
38.承力条18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背板16的结构强度,从而减少背负过程中,主包1背部的过度变形,使主包1背部与人体背部始终贴合。当承力条18因过度受力而严重变形时,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消防员更换承力条18。
39.参照图4和图5,主包1的背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9,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架19设置为铝架。支撑架19的外轮廓呈n型设置,且支撑架19外轮廓的两底端固定连接于主包1背部的底端,支撑架19的中部弯折设置有加强杆,以提高支撑架19的整体结构强度。
40.参照图4和图5,支撑架19远离主包1的一侧竖直设置有成型背垫31,成型背垫31分层设置,由pe板层、海绵层和面料层复合而成,使得成型背垫31具有良好的塑形能力。当消防员穿戴背包时,成型背垫31形成曲面,以适用人体曲线,符合人体工程学,以提高消防员穿戴背包时的舒适性。
41.成型背垫31的两侧边以及底边均缝合于主包1的背部。成型背垫31与主包1的背部间设置有肩垫32,肩垫32的两侧边套设并滑移连接于支撑架19,肩垫32的顶端一体设置有两个肩带33。
42.参照图5,支撑架19与主包1的背部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带34,第一调节带34设置为尼龙织带,且第一调节带34靠近支撑架19的顶端设置。第一调节带34的一端绕过支撑架19的侧边,并缝合于一个肩带33,另一个肩带33上缝合有第一调节扣35,第一调节带34的另一端绕过支撑架19的侧边,并穿设于第一调节扣35。
43.通过第一调节扣35调节第一调节带34的长度,能够调节肩带33的长度,以适用不同消防员的身高,从而提高了携行背包的适用性,使得不同的消防员均能较为舒适地背负携行背包。
44.参照图5,肩垫32的底部缝合有拉环321,拉环321中穿设有第二调节带36,第二调节带36设置为尼龙织带。第二调节带36的一端缝合于主包1背部的底端,主包1背部的底端缝合有第二调节扣37,第二调节带36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调节扣37。
45.通过第二调节扣37调节第二调节带36的长度,能够调节拉环321与主包1底部间的距离,即调节主包1与肩垫32间的相对高度,提高了携行背包的适用性。结合图4,使得消防员能够调节主包1上成型背垫31的高度,使成型背垫31贴合人体曲线,提高了背包穿戴的舒适性,以减轻消防员背负背包时的疲劳感。
46.参照图4,成型背垫31与主包1的背部间设置有护腰38,护腰38横向设置,且护腰38的两端分别从成型背垫31的两侧边穿出。护腰38采用高发泡材料热压定型,具有一定的曲面弧度,使得护腰38能够更为牢固的包覆人体的腰部。两肩带33间连接有胸前连接带39,胸前连接带39设置为尼龙织带,胸前连接带39的两端部分别缝合于两肩带33,胸前连接带39通过插扣实现开合。
47.护腰38能够增加背包与人体的支撑面面积,降低人体受到的局部压力,提高背负背包时的舒适性。胸前连接带39能够提高两肩带33的稳定性,以及增加人体胸前的支撑,以减轻消防员的双肩负担。
48.参照图6和图7,前挂包4面部的顶端开设有主口袋41,主口袋41的开口呈n型设置,以增大主口袋41的开口面积。前挂包4的顶部能够向下折叠,以减少前挂包4的长度,前挂包4的顶部能够通过插扣连接于前挂包4的中部。
49.顶部可向下折叠的前挂包4具有两种使用状态,消防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一般情况下,使用折叠状态的前挂包4,以减少前挂包4的空间占用,当需要在前挂包4中放置较长的物品时,消防员能够打开插扣,将前挂包4展开,以增加前挂包4储物空间的长度。
50.参照图6,前挂包4面部的中部开设有前拉链口袋42,前挂包4面部的底部缝合标识条23和反光带24。前挂包4背部的顶端设置织标22,织标22通过魔术贴粘贴于前挂包4,当前挂包4处于折叠状态时,织标22位于前挂包4面部的顶端。前挂包4的两侧边均缝合有侧边口袋43。
51.参照图8,前挂包4的背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背板44,第二背板44沿横向开设有多个通气槽441,且多个通气槽441相互平行设置,并均匀间隔排列。通气槽441具有透气的作用,能够及时排出人体背部产生的汗气,以提高消防员背负前挂包4的舒适性。
52.参照图1和图9,帽顶包5的顶部缝合有提拉带51,提拉带51设置为尼龙织带。帽顶包5的底部设置有拓展袋52,拓展袋52的两侧边缝合于帽顶包5的底部,且拓展袋52的开口位于拓展袋52远离帽顶包5的一侧。拓展袋52远离帽顶包5的一侧设置小型透明夹层21,用于放置消防员的个人信息卡。帽顶包5的一侧开设有挎包口袋54。
53.拓展袋52远离帽顶包5的一侧设置有单肩斜挎背带53,单肩斜挎背带53的两端缝合于帽顶包5的底部,单肩斜挎背带53通过插扣实现开合。当帽顶包5通过定长拉链连接在主包1的顶部时,单肩斜挎背带53能够收纳于帽顶包5与拓展袋52间的夹层中。当需要从主包1上拆下帽顶包5,并独立使用帽顶包5时,消防员能够从帽顶包5与拓展袋52间的夹层中抽出单肩斜挎背带53,以便斜跨帽顶包5。
54.参照图3,主包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6。底板6由木板、pe板以及海绵复合而成。底板6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万向轮61,本技术实施例中,万向轮61设置为四个,且万向轮61的直径设置为6厘米。
55.万向轮61的设置便于消防员在较为平坦的地面上拉动背包,具有省力的效果。将万向轮61的直径设置为6厘米,6厘米是试验得出的较为理想的结果,既不会太大,对背包的背负产生干扰;也不会太小,无法越过一些较小的地面纹路。
56.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在森林消防救援任务中,当物资消耗的一定程度时,消防员能够将剩余物资转移到前挂包4和帽顶包5中,并丢弃主包1。从而有效减轻了背包对森林消防员造成的负担,以便消防员继续进行救援任务。
57.实施例2:参照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底板6可拆卸连接于主包1的底端,本技术实施例中,底板6的周侧设置有拆卸拉链62,底板6通过拆卸拉链62可拆卸连接于主包1的底部。主包1底端的周侧设置有防护包边25,且防护包边25包覆拆卸拉链62,具有保护拆卸拉链62的作用。
58.实施例3:参照图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万向轮61可拆卸连接于底板6的底面。万向轮61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有利于万向轮61的维修,当其中一个万向轮61损坏时,单独更换该万向轮61即可,省时省力。
5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