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盗的自锁拉链头及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1489发布日期:2021-08-31 13:3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盗的自锁拉链头及拉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属于拉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盗的自锁拉链头及拉链。



背景技术:

拉链具有开合方便、快速的优点,因此在许多地方都有应用,例如是衣服、箱包等上面。但是,拉链在方便人们的同时,也给了小偷以可乘之机,人们在出行的时候若是不提高警惕,小偷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拉开拉链,将衣服或是箱包的东西偷走。自锁拉链可以通过拉头与链牙的配合使拉头与链牙位置锁定,不能防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防盗的自锁拉链头及拉链。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盗的自锁拉链头,包括第一拉链滑块主体、第一拉片主体,所述第一拉片主体与第一拉链滑块主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拉链滑块主体上设有第一锁块,所述第一锁块上设有第一锁孔,所述第一拉片主体上设有可供第一锁块进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拉片主体相对第一拉链滑块主体转动,具有第一锁块部分位于第一拉片主体的第一通孔内且第一锁孔所在部位位于第一拉片主体外侧的锁定位置;所述第一拉片主体设有自锁爪,所述第一拉链滑块主体上设有用于供自锁爪穿过的自锁通孔,当所述第一拉片主体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自锁爪穿过自锁通孔伸入第一拉链滑块主体内部。

所述第一拉片主体与第一拉链滑块主体铰接连接。

所述第一拉片主体上设有铰接轴,所述第一拉链滑块主体上凸起形成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上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轴限位于铰接孔内。

所述铰接部上设有与铰接孔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为喇叭状,所述开口的最小间隙小于铰接轴的直径,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所述铰接轴可越过开口进入铰接孔内。

所述第一拉片主体上设有一个或两个第三锁块,所述第三锁块上设有第三锁孔,当所述第一拉片主体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三锁块位于第一锁块一侧或两侧,所述第三锁孔与第一锁孔对齐。

所述第一拉片主体上设有第四锁孔。

一种防盗的自锁拉链头,包括第一拉链滑块主体、第二拉链滑块主体、与第一拉链滑块主体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拉片主体、与第二拉链滑块主体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拉片主体,所述第一拉链滑块主体上设有第一锁块,所述第一锁块上设有第一锁孔,所述第二拉链滑块主体上设有第二锁块,所述第二锁块上设有第二锁孔,当所述第一拉链滑块主体和第二拉链滑块主体相接时,所述第一锁块位于第二锁块一侧形成联锁组件,所述第一锁孔与第二锁孔对齐形成联锁孔;

所述第一拉片主体上设有可供联锁组件进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拉片主体相对第一拉链滑块主体转动具有联锁组件部分位于第一拉片主体的第一通孔内且联锁孔所在部位位于第一拉片主体外侧的第一锁定位置;

所述第二拉片主体上设有可供联锁组件进入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拉片主体相对第二拉链滑块主体转动具有联锁组件部分位于第二拉片主体的第二通孔内且联锁孔所在部位位于第二拉片主体外侧的第二锁定位置;

当第一拉片主体位于第一锁定位置且第二拉片主体位于第二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拉片主体位于第一拉片主体上方;

所述第一拉片主体和/或第二拉片主体设有自锁爪,所述第一拉链滑块主体和/或第二拉链滑块主体上设有用于供自锁爪穿过的自锁通孔,当第一拉片主体和/或第二拉片主体位于第一锁定位置和/或第二锁定位置时,所述自锁爪穿过自锁通孔伸入第一拉链滑块主体和/或第二拉链滑块主体内部。

所述第二拉片主体上设有一个或两个第三锁块,所述第三锁块上设有第三锁孔,当所述第二拉片主体位于第二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三锁块位于联锁组件一侧或两侧,所述第三锁孔与联锁孔对齐。

一种拉链组件,包括链牙组件和设置在链牙组件上的如上述的防盗的自锁拉链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锁拉链头通过将拉片主体转动到锁块部分位于拉片主体的通孔内且锁孔所在部位位于拉片主体外侧的锁定位置使自锁爪穿过自锁通孔伸入拉链滑块主体内部实现自锁,自锁拉链头相对链牙组件位置锁定,此时可通过锁孔实现对拉片主体的锁定,实现防盗的作用。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层防爆防盗拉链头,其由两个自锁拉链头组合,相接后,可以将两侧拉片折叠收纳,广泛用于箱包、邮袋、中转袋、快递袋等产品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图1为实施例1中的拉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2中的拉链滑块主体的主视图;

图3中,(a)为实施例1的自锁拉链头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b)为实施例1的自锁拉链头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的拉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的自锁拉链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中,(a)为实施例3的自锁拉链头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b)为实施例3的自锁拉链头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防盗的自锁拉链头,包括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第一拉片主体3,所述第一拉片主体3与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可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上设有第一锁块5,所述第一锁块5上设有第一锁孔501,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拉片主体3上设有可供第一锁块5进入的第一通孔301,所述第一拉片主体3相对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转动具有第一锁块5部分位于第一拉片主体3的第一通孔301内且第一锁孔501所在部位位于第一拉片主体3外侧的锁定位置;所述第一拉片主体3设有自锁爪8,所述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上设有用于供自锁爪8穿过的自锁通孔9,当所述第一拉片主体3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自锁爪8穿过自锁通孔9伸入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内部。如图3(a)所示,正常状态下,第一拉片主体3位于第一锁块5一侧,自锁爪8朝上设置,转动第一拉片主体3可使第一拉片主体3转动到如图3(b)所示的位置,此时,第一拉片主体3为第一锁块5部分位于第一拉片主体3的第一通孔301内且第一锁孔501所在部位位于第一拉片主体3外侧的锁定位置,自锁爪8朝下,穿过自锁通孔9伸入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内部,当该自锁拉链头与链牙组件配合形成拉链组件时,自锁爪8伸入链牙组件内形成自锁,此时可通过第一锁孔501对第一锁孔501形成锁定作用,起到防盗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片主体3与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铰接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拉片主体3上设有铰接轴11,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上凸起形成铰接部12,所述铰接部12上设有铰接孔1201,所述铰接轴11限位于铰接孔1201内。

所述铰接部12上设有与铰接孔1201连通的开口1202,所述开口1202为喇叭状,所述开口1202的最小间隙小于铰接轴11的直径,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所述铰接轴11可越过开口1202进入铰接孔1201内。

本实施例可与链牙组件配合形成拉链,用于箱包等常见需要防盗拉链的领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拉片主体3上设有一个或两个第三锁块10,所述第三锁块10上设有第三锁孔1001,当所述第一拉片主体3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三锁块10位于第一锁块5一侧或两侧,所述第三锁孔1001与第一锁孔501对齐。

所述第一拉片主体3上设有第四锁孔302。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实质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示的两只拉链头配合形成的拉链头结构,具体结构如下:如图5所示,一种防盗的自锁拉链头,包括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第二拉链滑块主体2、与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拉片主体3、与第二拉链滑块主体2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拉片主体4,所述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上设有第一锁块5,所述第一锁块5上设有第一锁孔,所述第二拉链滑块主体2上设有第二锁块6,所述第二锁块6上设有第二锁孔,当所述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和第二拉链滑块主体2相接时,所述第一锁块5位于第二锁块6一侧形成联锁组件,所述第一锁孔与第二锁孔对齐形成联锁孔7;

所述第一拉片主体3上设有可供联锁组件进入的第一通孔301,所述第一拉片主体3相对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转动具有联锁组件部分位于第一拉片主体3的第一通孔301内且联锁孔7所在部位位于第一拉片主体3外侧的第一锁定位置;

所述第二拉片主体4上设有可供联锁组件进入的第二通孔401,所述第二拉片主体4相对第二拉链滑块主体2转动具有联锁组件部分位于第二拉片主体4的第二通孔401内且联锁孔7所在部位位于第二拉片主体4外侧的第二锁定位置;

当第一拉片主体3位于第一锁定位置且第二拉片主体4位于第二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拉片主体4位于第一拉片主体3上方;通过折叠实现两个拉片的收起。

所述第一拉片主体3和/或第二拉片主体4设有自锁爪8,所述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和/或第二拉链滑块主体2上设有用于供自锁爪8穿过的自锁通孔9,当第一拉片主体3和/或第二拉片主体4位于第一锁定位置和/或第二锁定位置时,所述自锁爪8穿过自锁通孔9伸入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和/或第二拉链滑块主体2内部。

本实施例具体设置为第一拉片主体3和第二拉片主体4上均设有自锁爪8。

如图6(a)所示,正常状态在第一拉片主体3和第二拉片主体4分别位于两侧,第一拉链滑块主体1和第二拉链滑块主体2可分别向两侧滑动,当转动第一拉片主体3和第二拉片主体4使两者为如图6(b)所示的位置,第二拉片主体4叠加到第一拉片主体3上,使两者联锁。当上述自锁拉链头结构与链牙组件配合形成拉链时,自锁爪8伸入链牙组件内可实现自锁拉链头相对链牙组件的位置锁定,实现防盗作用。

所述第二拉片主体4上设有一个或两个第三锁块10,所述第三锁块10上设有第三锁孔1001,当所述第二拉片主体4位于第二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三锁块10位于联锁组件一侧或两侧,所述第三锁孔1001与联锁孔7对齐。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防爆防盗拉链头,可与链牙组件配合形成拉链,可以广泛用于箱包、邮袋、中转袋、快递袋等产品上。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