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尺寸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25165发布日期:2021-09-04 10:5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尺寸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箱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尺寸行李箱。


背景技术:

2.箱包是对袋子的统称,是用来装东西的各种包包的统称,包括一般的购物袋、手提包、手拿包、钱包、背包、单肩包、挎包、腰包和多种拉杆箱等,在人们出差或者旅行时,往往会通过箱包来盛放行李,然而现有的箱包结构简单,空间通常时固定的,无法进行调节,当行李较多时,无法盛放,另外当行李较少时,箱体过大则占据空间,灵活性较差,使用十分不便。
3.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故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箱包空间,适用范围广的新型多尺寸行李箱。
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多尺寸行李箱,包括左箱体和右箱体;左箱体由底壁和左侧壁围成一上部开口的左容置腔;右箱体由顶壁和右侧壁围成一下部开口的右容置腔;所述左容置腔和右容置腔连通形成行李箱的容置空间;左容置腔和右容置腔之间装配有用于调节容置空间大小的调节机构。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容置腔包括左上容纳腔和左下容纳腔,左上容纳腔和左下容纳腔可拉伸的封闭连接,右容置腔包括右上容纳腔和右下容纳腔,右上容纳腔和右下容纳腔可拉伸的封闭连接,左上容纳腔与右上容纳腔位置相对应,左下容纳腔和右下容纳腔位置相对应;左上容纳腔和右上容纳腔与左下容纳腔和右下容纳腔通过柔性连接带和拉链连接;柔性连接带为具有一定宽度的环形带,且柔性连接带的宽度大于拉链的宽度;柔性连接带的上侧环绕地固定连接于左上容纳腔与右上容纳腔的下侧边缘,柔性连接带的下侧环绕地固定连接于左下容纳腔和右下容纳腔的上侧边缘。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拉链包括上链条、下链条和拉头,拉链设置于柔性连接带背离容置空间的一侧,且上链条环绕地固定连接于左上容纳腔与右上容纳腔的下侧边缘,下链条环绕地固定连接于左下容纳腔和右下容纳腔的上侧边缘,当拉上拉头封闭上链条和下链条时,左上容纳腔和左下容纳腔相互靠近封闭连接,右上容纳腔和右下容纳腔相互靠近封闭连接;调节机构安装于左上容纳腔与右上容纳腔之间。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于左侧壁两端的滑动轨道,滑动轨道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位于右侧壁的端部,滑动轨道上形成有若干通孔,滑块上活动连接有用于卡接滑动轨道与滑块的限位杆,两滑块之间连接有用于调整滑块在滑动轨道上位置的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内嵌于右箱体顶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安装座,固设于安装座两侧的定位管,定位管连接滑块,两侧的定位管内连接有定位杆,定位杆与限位杆之间装配有回
位弹簧,定位杆内穿插有拉线,安装座的一侧布设有按钮,按钮底部形成有导出杆,导出杆端部形成有安装孔,拉线穿过该安装孔内,依次连通定位杆和回位弹簧,固设于限位杆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箱体的端部内侧环形布设有内柔性密封条,内柔性密封条抵靠并贴合于右箱体的外侧,右箱体的端部外侧环形布设有外柔性密封条,外柔性密封条抵靠并贴合于左箱体的内侧,内柔性密封条与外柔性密封条交错布设。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箱体和右箱体的背面形成有相对应布设的两个安装槽,左箱体的底部铰接有推拉杆,推拉杆装配于安装槽内,推拉杆上滑动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上铰接有连接杆,右箱体端部形成有滑动槽,连接杆伸缩的安装于滑动槽内,连接杆端部形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端部形成有用于限制连接杆从滑动槽内滑出的限位块。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两侧靠近固定座位置形成有定位腔体,定位腔体的端部形成导向口,定位腔体内设有弹簧,弹簧外端连接有滚珠;导向口的外径小于滚珠的外径,该滚珠伸出连接杆的外端面;与此相对应的,滑动槽的两侧壁形成有与滚珠相对应的连接孔,当推拉杆贴合于右箱体的安装槽内时,滚珠卡接于连接孔内;当推拉杆远离右箱体的安装槽内时,滚珠远离连接孔。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拉杆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内的外杆套;外杆套内套接有内杆套,内杆套顶部安装有拉杆扶手,所述拉杆扶手上设有拉杆开关。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箱体底部的四个角上分别装配有用于行李箱滑动的滚轮,其中,该滚轮为万向轮或者三角轮。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设置左箱体和右箱体和调节机构,使得该行李箱能够根据实际所需情况进行空间上的调整,操作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17.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柔性连接带和拉链,可以实现左上容纳腔和右上容纳腔,左下容纳腔和右下容纳腔的牢固对接,易于实现,且连接可靠性高,通过设置柔性连接带,使得左箱体和右箱体在移动调整过程中,进一步保护了拉链的使用安全;
18.3.本实用新型设置交错布设的内柔性密封条与外柔性密封条,使得左箱体和右箱体在调节行李箱大小的过程中,提高了行李箱的防水性,保证了使用安全;
19.4.本实用新型设置调节机构,通过伸缩机构驱动滑块实现限位杆与通孔之间的相互卡接,用于调整左箱体和右箱体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容置空间大小的调整,适用范围广,调节方便快捷;
20.5.本实用新型通过按钮在安装座内按压拉线,拉线在定位杆和回位弹簧的定位下,使得限位杆的移动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率;
21.6.本实用新型通过推拉杆铰接装配于安装槽内,通过连接杆伸缩的安装于滑动槽内,使得推拉杆与行李箱的调节角度不同,实用于行李箱各种状态下使用,同时,当推拉杆贴合于右箱体的安装槽内时,滚珠卡接于连接孔内;当推拉杆远离右箱体的安装槽内时,滚珠远离连接孔。实现推拉杆在垂直与倾斜之间便捷切换,使其具备普通行李箱和推拉杆倾斜式行李箱这两种行李箱的移动方式;
22.7.本实用新型的滚轮为万向轮或者三角轮;具体的,滚轮为三角轮,使行李箱的使用更加方便,省去了手提着行李箱上楼梯的烦恼,大大改善行李多行李带来的不便。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a向局部放大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b向局部放大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c向局部放大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滑块的局部放大图;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座的结构放大图;
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d

d剖视图;
33.图11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e

e剖视图;
34.图中附图标记:左箱体1,右箱体2,调节机构3,柔性连接带4,拉链5,安装槽6,推拉杆7,固定座8,连接杆9,内柔性密封条10,底壁11,左侧壁12,左容置腔13,外柔性密封条20,顶壁21,右侧壁22,右容置腔23,滑动槽24,连接孔25,滚轮26,滑动轨道30,滑块31,通孔32,限位杆33,伸缩机构40,安装座41,壳体41

1,定位腔41

2,限位板41

3,支撑板41

4,装配槽41

5,限位槽41

6,导线槽41

7,限位凹槽41

8,定位板41

9,定位管42,定位杆43,拉线44,回位弹簧45,安装孔46,导出杆47,按钮48,上链条51,下链条52,拉头53,内杆套70,外杆套71,拉杆扶手72,拉杆开关73,定位腔体90,弹簧91,滚珠92,第一滑块93,限位块94,导向口95,容置空间100,左上容纳腔130,左下容纳腔131,右上容纳腔230,右下容纳腔231。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36.实施例:如图1

11所示,一种新型多尺寸行李箱,包括左箱体1和右箱体2;左箱体1由底壁11和左侧壁12围成一上部开口的左容置腔13;右箱体2由顶壁21和右侧壁22围成一下部开口的右容置腔23;所述左容置腔13和右容置腔23连通形成行李箱的容置空间100;左容置腔13和右容置腔23之间装配有用于调节容置空间100大小的调节机构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设置左箱体和右箱体和调节机构,使得该行李箱能够根据实际所需情况进行空间上的调整,操作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37.同时,本实施例中的行李箱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具体的,该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内嵌于行李箱本体内,其可以是单独的一个集成化的模块,也可以是若干部件构成。本实施例中,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行李箱的多功能化,具体的说,智能化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电子标签、数据传输模块、定位模块、电源模块和显示模块。本实施例中,通过智能控制系统,一方面实现对智能行李箱的实时定位,另一方面,通过电子标签可实现智能行李箱的身份认证和查验,避免错拿、误拿;也可以通过显示模块显示行李箱调节后的大小。
38.中央处理器,也称cpu,主要负责数据的接收和处理,协调其余各部件的工作,本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采用stc15w4k56s4,应当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申请所公开的技术内容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其余型号的中央处理器,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申请中中央处理器需完成和实现的功能。
39.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数据库服务器和移动终端的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用户持有的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库服务器三者构成控制的闭环,三者之间的数据传输为无线传输,对于行李箱而言,其要实现与数据库服务器的通信,以及与移动终端的通信。其中,行李箱与移动终端的通信,短距离采用蓝牙模块,二者实现蓝牙连接,远距离的,则通过gprs网络通信,同时,智能行李箱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也通过gprs网络实现,在此前提下,行李箱上安装物联网卡即可,此时,物联网卡即相当于数据传输模块。
40.数据库服务器作为行李箱与移动终端通讯的中转,行李箱定时或根据某算法上传定位信息到数据库服务器上,而移动终端注册后,到数据库服务器上取出符合条件的某行李箱的定位信息。
41.定位模块,用于定位行李箱本体的地理位置信息,定位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传输至数据库服务器,然后由移动终端从数据库服务器上下载;定位模块有多种,如:gps定位模块、北斗定位模块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模块选用gps模块,其获取的定位信息,为gps信息。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数据传输模块和所述定位模块为gprs、gps、gsm、蓝牙的四合一模块sim808,由此,可以起到简化硬件结构的作用。
42.电子标签,存储有行李箱所属主人的信息,在应用中,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或扫描设备扫描电子标签,即可读取电子标签内存储的行李箱所属主人的信息,根据读取的信息判断行李箱的归属。上述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和/或id,基于保密的需求,对于用户姓名采用加密方式存储,避免用户信息泄漏,而联系方式则不加密,方便他人读取后,可以及时根据联系方式与用户取得联系。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标签采用rfid标签,由此将射频技术应用到智能行李箱中,相应的,移动终端为具备nfc功能的设备。rfid标签嵌入到行李箱中,用户无法取出或更换,信息中包含的id为全球唯一的rfid标识,该标识可以取代机场行李托运时使用的条形码,作为行李箱的身份识别码。
43.电源模块,为系统中各模块的工作供电,其一般采用可充电的锂电池。
44.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左箱体1和右箱体2之间的调节距离,进而方便在手机移动终端上显示出来,提高适用性。
45.行李箱的实现方法,包括:(1)建立数据库服务器,移动终端在数据库服务器上注册;(2)定位:智能行李箱上传定位的地理位置信息至数据库服务器;然后,移动终端与数据库服务器通信,获取所述的地理位置信息;(3)识别:移动终端通过扫描电子标签读取存储的行李箱所属主人的信息,根据读取的信息确认智能行李箱的归属。其中,注册的目的在于,绑定用户移动终端与匹配的智能行李箱的信息,只有在数据库服务器上注册成功的移动终端才能从数据库服务器上获取对应的行李箱的定位信息。
46.通过上述技术手段,移动终端、智能行李箱和数据库服务器三者构成一套系统,行李箱上的定位模块实时或定期或间隙提供定位信息(定位的地理位置信息)至数据库服务器,用户持有的移动终端在数据库服务器注册成功后,与数据库服务器建立连接并获取对应的定位信息,以此实现对行李箱轨迹的监控;另一方面,采用电子标签技术,实现对行李箱身份的标识,一方面,可通过唯一的标识码确认行李箱身份,另一方面,电子标签内存储有用户的联系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作为行李箱身份确认的依据,还可以方便错拿、误拿或
捡到行李箱的人通过联系方式联系到用户,以便找回。
47.具体的,左容置腔13包括左上容纳腔130和左下容纳腔131,左上容纳腔130和左下容纳腔131可拉伸的封闭连接,右容置腔23包括右上容纳腔230和右下容纳腔231,右上容纳腔230和右下容纳腔231可拉伸的封闭连接,左上容纳腔130与右上容纳腔230位置相对应,左下容纳腔131和右下容纳腔231位置相对应;左上容纳腔130和右上容纳腔230与左下容纳腔131和右下容纳腔231通过柔性连接带4和拉链5连接。
48.在本实施例中,柔性连接带4为具有一定宽度的环形带,且柔性连接带4的宽度大于拉链5的宽度;柔性连接带4的上侧环绕地固定连接于左上容纳腔130与右上容纳腔230的下侧边缘,柔性连接带4的下侧环绕地固定连接于左下容纳腔131和右下容纳腔231的上侧边缘。拉链5包括上链条51、下链条52和拉头53,拉链5设置于柔性连接带4背离容置空间100的一侧,且上链条51环绕地固定连接于左上容纳腔130与右上容纳腔230的下侧边缘,下链条52环绕地固定连接于左下容纳腔131和右下容纳腔231的上侧边缘,当拉上拉头53封闭上链条51和下链条52时,左上容纳腔130和左下容纳腔131相互靠近封闭连接,右上容纳腔230和右下容纳腔231相互靠近封闭连接;调节机构3安装于左上容纳腔130与右上容纳腔230之间。
49.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柔性连接带和拉链,可以实现左上容纳腔和右上容纳腔,左下容纳腔和右下容纳腔的牢固对接,易于实现,且连接可靠性高,通过设置柔性连接带,使得左箱体和右箱体在移动调整过程中,进一步保护了拉链的使用安全。
50.具体的,调节机构3包括安装于左侧壁12两端的滑动轨道30,滑动轨道30上滑动连接有滑块31,滑块31位于右侧壁22的端部,滑动轨道30上形成有若干通孔32,滑块31上活动连接有用于卡接滑动轨道30与滑块31的限位杆33,两滑块31之间连接有用于调整滑块31在滑动轨道30上位置的伸缩机构40,伸缩机构40内嵌于右箱体2顶部;本实用新型设置调节机构3,通过伸缩机构驱动滑块实现限位杆与通孔之间的相互卡接,用于调整左箱体和右箱体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容置空间大小的调整,适用范围广,调节方便快捷。
51.伸缩机构40包括安装座41,固设于安装座41两侧的定位管42,定位管42连接滑块31,两侧的定位管42内连接有定位杆43,定位杆43与限位杆33之间装配有回位弹簧45,定位杆43内穿插有拉线44,安装座41的一侧布设有按钮48,按钮48底部形成有导出杆47,导出杆47端部形成有安装孔46,拉线44穿过该安装孔46内,依次连通定位杆43和回位弹簧45,固设于限位杆33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按钮在安装座内按压拉线,拉线在定位杆和回位弹簧的定位下,使得限位杆的移动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率。
52.具体的,安装座41包括壳体41

1,壳体41

1内形成有用于容纳并卡接定位杆43的定位腔41

2,定位腔41

2内对称固设有限位板41

3,限位板41

3外侧布设有支撑板41

4,支撑板41

4固设于定位腔41

2内,支撑板41

4上形成有装配槽41

5,限位板41

3上形成有限位槽41

6和导线槽41

7,限位槽41

6和导线槽41

7呈台阶状结构,与此相对应的,滑块31上形成有限位凹槽41

8,限位凹槽41

8后端设有定位板41

9,定位杆43搁置于装配槽41

5上,通过限位槽41

6和限位凹槽41

8用于将定位管42夹紧,使得定位杆43转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定位杆43内形成有通孔,拉线44穿设于通孔内。
53.左箱体1的端部内侧环形布设有内柔性密封条10,内柔性密封条10抵靠并贴合于右箱体2的外侧,右箱体2的端部外侧环形布设有外柔性密封条20,外柔性密封条20抵靠并
贴合于左箱体1的内侧,内柔性密封条10与外柔性密封条20交错布设;本实用新型设置交错布设的内柔性密封条与外柔性密封条,使得左箱体和右箱体在调节行李箱大小的过程中,提高了行李箱的防水性,保证了使用安全。
54.左箱体1和右箱体2的背面形成有相对应布设的两个安装槽6,左箱体1的底部铰接有推拉杆7,推拉杆7装配于安装槽6内,推拉杆7上滑动连接有固定座8,固定座8上铰接有连接杆9,右箱体2端部形成有滑动槽24,连接杆9伸缩的安装于滑动槽24内,连接杆9端部形有第一滑块93,第一滑块93端部形成有用于限制连接杆9从滑动槽24内滑出的限位块94;连接杆9两侧靠近固定座8位置形成有定位腔体90,定位腔体90的端部形成导向口95,定位腔体90内设有弹簧91,弹簧91外端连接有滚珠92;导向口95的外径小于滚珠92的外径,该滚珠92伸出连接杆9的外端面;与此相对应的,滑动槽24的两侧壁形成有与滚珠92相对应的连接孔25,当推拉杆7贴合于右箱体2的安装槽6内时,滚珠92卡接于连接孔25内;当推拉杆7远离右箱体2的安装槽6内时,滚珠92远离连接孔25;
55.本实用新型通过推拉杆铰接装配于安装槽内,通过连接杆伸缩的安装于滑动槽内,使得推拉杆与行李箱的调节角度不同,实用于行李箱各种状态下使用,同时,当推拉杆贴合于右箱体的安装槽内时,滚珠卡接于连接孔内;当推拉杆远离右箱体的安装槽内时,滚珠远离连接孔。实现推拉杆在垂直与倾斜之间便捷切换,使其具备普通行李箱和推拉杆倾斜式行李箱这两种行李箱的移动方式。
56.推拉杆7包括设置在安装槽6内的外杆套71;外杆套71内套接有内杆套70,内杆套70顶部安装有拉杆扶手72,所述拉杆扶手72上设有拉杆开关7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调整推拉杆7的长度,适用范围广。
57.左箱体1底部的四个角上分别装配有用于行李箱滑动的滚轮26,其中,该滚轮26为万向轮或者三角轮;本实用新型的滚轮为万向轮或者三角轮;具体的,滚轮为三角轮,使行李箱的使用更加方便,省去了手提着行李箱上楼梯的烦恼,大大改善行李多行李带来的不便。
5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59.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图中附图标记:左箱体1,右箱体2,调节机构3,柔性连接带4,拉链5,安装槽6,推拉杆7,固定座8,连接杆9,内柔性密封条10,底壁11,左侧壁12,左容置腔13,外柔性密封条20,顶壁21,右侧壁22,右容置腔23,滑动槽24,连接孔25,滚轮26,滑动轨道30,滑块31,通孔32,限位杆33,伸缩机构40,安装座41,壳体41

1,定位腔41

2,限位板41

3,支撑板41

4,装配槽41

5,限位槽41

6,导线槽41

7,限位凹槽41

8,定位板41

9,定位管42,定位杆43,拉线44,回位弹簧45,安装孔46,导出杆47,按钮48,上链条51,下链条52,拉头53,内杆套70,外杆套71,拉杆扶手72,拉杆开关73,定位腔体90,弹簧91,滚珠92,第一滑块93,限位块94,导向口95,容置空间100,左上容纳腔130,左下容纳腔131,右上容纳腔230,右下容纳腔231。
6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
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