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充气枕的运动衣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28461发布日期:2021-12-29 14:2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充气枕的运动衣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服装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有充气枕的运动衣物。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对穿着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追求,在满足了服饰时尚舒适的同时,服装及配饰在各个适用场景下的使用也需要有各种功能性的提升与优化,这使得功能性服装、配饰的研究工作不断需要完善,现有技术中也有许多对这方面进行研究的案例,如:
3.授权授权公告号为:cn206007432u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型枕,所述u型枕包括:u型枕体、固定带、固定扣、充气气囊、单向阀和放气阀;所述充气气囊包裹在所述u型枕体中,所述单向阀和所述放气阀均固定在所述u型枕体的外表面,且所述单向阀和所述放气阀均与所述充气气囊连通;所述固定带和所述固定扣分别固定在所述u型枕体的两端,所述固定带上设有多个容纳固定扣穿过的开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带和固定扣分别固定在u型枕体的两端,固定带上设有多个容纳固定扣穿过的开口,这样,使得可以将固定扣扣在固定带上的开口上,将u型枕牢固固定在患者的颈部,且可以通过将固定扣扣在不同的开口,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颈部。
4.又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60002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u型护颈枕。包括u型枕体,u型枕体靠近人体脖颈处的内侧设有中药袋,u型枕体的一侧设有调节器,调节器上设有控制按钮,u型枕体内设有高度调节振动装置,高度调节振动装置包括振动器和固定在振动器底面的高度调节支撑件,高度调节支撑件的顶部固定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包括左振动器、中振动器和右振动器,调节器分别与左振动器、中振动器和右振动器连接;高度调节支撑件为相互连接的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下支撑件固定在u型枕体的内部底面,下支撑件沿枕体的形状连续设置,上支撑件套在下支撑件中,上支撑件可以沿下支撑件上下移动,上支撑件与调节器连接。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满足了使用者个性化的需求。
5.再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85861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随身颈枕结构,主要包含可供穿着之衣物,以及隐藏于衣物之颈枕结构。其中,该衣物之衣领系设有容置空间,并于该容置空间外缘设有启闭结构,该颈枕结构系为一气囊,其一侧连接于衣领容置空间的内缘,于气囊设有一充入口,并由气囊连接第一及第二管体,于其中之第一管体设有气嘴。便于常态下将气囊拗折藏置于衣领容置空间,而当需使用时,则藉由启闭结构的开启将气囊由衣领容置空间翻出,再藉由气嘴对气囊充气,使其形成环绕于颈部之充气颈枕,以供于搭车、搭机或工作空档睡眠时使用。或由充入口注入饮用水,藉由第二管体吸吮饮用。
6.上述技术方案虽然都对充气枕进行了结构的改进,但是均未能解决本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带有充气枕的运动衣物,它包括:运
动服和充气枕,充气枕可拆卸的安装在运动服领口处,所述充气枕为中空的u型枕结构,充气枕侧边缘上具有折边结构,充气枕顶底两面通过侧边缘上的折边贴合形成衣领,充气枕枕体上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一端连通充气枕内,另一端安装有气嘴。
8.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枕面料为织物与tpu胶膜复合而成的层状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枕枕体表面为可折叠式枕面,包括压条和折叠膜面,所述压条是能够通过自身重量将折叠膜面压至平复的条状结构,且压条沿折叠膜面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折叠膜面的膜体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压条呈弧形,且数量为若干个,压条沿充气枕的枕背顶部至底部均匀分布设置,且从枕背顶部至底部设置的压条半径逐渐增大,压条外弧轮廓能够贴合在临近压条的内弧面上,若干压条相互贴合后形成一扇形面。进一步的,所述气管设置在充气枕u型枕结构的一端,在充气枕u型枕结构的另一端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形状大小与气嘴匹配,且在容纳腔内表面上设置形变阻尼层,气嘴设置在容纳腔内与形变阻尼层抵接固定。
11.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枕设置容纳腔的一端上还设置有带有槽型结构的卡扣,所述卡扣上的槽型结构内径小于气管直径,所述气管能够通过卡扣卡接固定在充气枕u型枕结构另一端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枕u型枕结构两个端部底面还设置有兜袋,所述兜袋开口朝向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且兜袋袋口为带有弹力的袋口,能够进行弹性伸缩地绷在充气枕u型枕结构的底部平面上。
13.进一步的,气管由按压式气体单向阀替换,所述按压式气体单向阀数量为2个,且两个按压式气体单向阀分别设置在充气枕的枕面顶部对应脖颈区域的两侧位置,且按压式气体单向阀顶面为带有气孔的按压鼓面,所述按压式气体单向阀的按压鼓面呈隆起状,突出于充气枕顶部表面,且按压式气体单向阀与充气枕顶面间形成一凹部。
14.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枕上设置有连接扣,充气枕通过连接扣与运动服可拆式连接。
15.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中技术方案可以获得的技术效果为:
16.1.当吹气后,衣物衣领上的u型枕能够很好的支撑头部,减少颈部压力;
17.2.当衣物上的u型枕放气后,解决了u型枕不能作为衣领平复贴合的问题;
18.3.解决了气嘴和气管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安放问题;
19.4.解决了充气枕充气方式单一的问题,同时还使得使用者头、颈得到良好的支撑。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充气枕未充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充气枕充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充气枕充气状态下的压条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充气枕充气状态下充气枕剖视图。
24.图例:1.充气枕,11.气管,111.连接扣,12.气嘴,14.压条,15.折叠膜面,16.容纳腔,17.卡扣,18.兜袋,19.按压式气体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带有充气枕的运动衣物,具体的这种衣物包括:运动服和充气枕1,充气枕1可拆卸的安装在运动服领口处,充气枕1为中空的u型枕结构,也可以使用pu面料作为充气枕的面料保证气密性,具体的在直接进行充气使用,充气枕1侧边缘上具有折边结构,充气枕1顶底两面通过侧边缘上的折边贴合形成衣领,充气枕1枕体上设置有气管11,气管11一端连通充气枕内,充气枕可以采用气密性材料或者是面料与胶层复合结构,另一端安装有气嘴12。在常规不充气状态下,颈枕处于衣服肩颈处,可以增加肩颈保暖效果,促进肩颈血液循环,如图2所示,使用者在需要气枕休息的时候可以通过气嘴12将空气吹入气枕内,使平复在领口的气枕1膨胀,达到辅助支撑头部,减少颈部压力的作用。
27.如图3所示,充气枕1面料为织物与tpu胶膜复合而成的层状结构,这样既保证了充气枕1的舒适性,也考虑到了充气枕1的气密性。在确定充气枕1的面料后,可以将充气枕1的枕体表面设置为可折叠式枕面,具体的包括压条14和折叠膜面15,压条14是能够通过自身重量将折叠膜面压至平复的条状结构,且压条14沿折叠膜面15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折叠膜面15的膜体上,具体的压条14呈弧形,且数量为若干个,压条14沿充气枕1的枕背顶部至底部均匀分布设置,且从枕背顶部至底部设置的压条14半径逐渐增大,压条14外弧轮廓能够贴合在临近压条14的内弧面上,若干压条14相互贴合后形成一扇形面,这样压条14就能将折叠膜面15压覆平整,进一步的在压条14上设置搭接扣,可以通过相邻压条14的搭接扣相互搭接,便于折叠膜面15的收拢以及压条14形成整体结构,有利于充气枕1平复地覆盖在领口部,另外也可以使充气枕1在不充气时能够使充气枕1形成的衣领保持平整状态,方便使用者活动,也方便使用者保持衣着整齐。
28.气管11设置在充气枕1u型枕结构的一端,在充气枕1u型枕结构的另一端设置有容纳腔16,容纳腔16的形状大小与气嘴12匹配,且在容纳腔16内表面上设置形变阻尼层,气嘴12设置在容纳腔16内与形变阻尼层抵接固定,这样设置能够有效避免气嘴12在使用后无处安放,造成气嘴12污染,另外还防止气嘴12随使用者运动来回摆动,阻碍使用者活动。
29.充气枕1设置容纳腔16的一端上还设置有带有槽型结构的卡扣17,所述卡扣17上的槽型结构内径小于气管11直径,所述气管11能够通过卡扣17卡接固定在充气枕1u型枕结构另一端上,增设的带有槽型结构的卡扣17不仅能约束气管11的运动,同时还能调节气管11的外放余量,当充气枕1的u形开口过宽,不利于承托头部时,可以调节气管11在卡扣17上卡接的位置,尽量将u型开口中间的宽度缩短,以获得良好的头部支撑作用。
30.充气枕1u型枕结构两个端部底面还设置有兜袋18,所述兜袋18开口朝向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且兜袋18袋口为带有弹力的袋口,能够进行弹性伸缩地绷在充气枕1u型枕结构的底部平面上,兜袋18的设置方式方便使用者存放东西,另外设置的位置能够使拿取物品时,手必须经过穿戴者的脸部位置,减小穿戴者睡着后物品被窃的风险,另外当兜袋18内存放物品时,如兜袋18内放置手机,手机在充气枕1底部靠近人体,当手机来电或震动时,使用者能够迅速反应接打电话,不会由于充气枕1柔软的质地影响接打电话等重要提示。再者,当兜袋18内存放物品时,物品重量会带着充气枕1下压,此时充气枕1向前倾,贴紧穿戴者的后脖颈处,即使穿戴者由于沉睡低头露出后脖颈,充气枕1也能尽量贴合在穿戴者的后
脖颈处,防止穿戴者受凉。
31.此外,气管11由按压式气体单向阀19替换,按压式气体单向阀19可以是一个,但优选为两个,且两个按压式气体单向阀19分别设置在充气枕1的枕面顶部对应脖颈区域的两侧位置,且按压式气体单向阀19顶面为带有气孔的按压鼓面,所述按压式气体单向阀19的按压鼓面呈隆起状,突出于充气枕1顶部表面,且按压式气体单向阀19与充气枕1顶面间形成一凹部,充气枕1顶部表面上的两个按压式气体单向阀19可以项两个小枕头一样贴合在穿戴者脑后的风池穴附近,这样穿戴者后颈则能够减少悬空感,同时与充气枕1顶面间形成的凹部可以容纳颈部,增强充气枕1对后颈的贴合感。
32.充气枕1上设置有连接扣111,充气枕1通过连接扣111与运动服可拆式连接,方便拆卸,当不需要充气枕1或不需要衣领时,则可将充气枕1卸下。
33.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