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卡式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04435发布日期:2021-11-03 14:0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U型卡式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一种u型卡式发热体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装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型卡式发热体。


背景技术:

2.服装是用面料缝制的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产品,又称衣服。最开始出现的服装主要是以遮羞为目的,经过时间的发展转向了实用性。服装,是衣服鞋包及装饰品等的总称,多指衣服,在国家标准中对服装的定义为:缝制,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产品,又称衣服,服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当时古人将一些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穿在身上,人类最初的衣服多用兽皮,而裹身的最早织物是用麻和草等纤维制成,对社会来说,服装已经是遮体、装饰的生活必需品,不仅仅为穿,还是一个身份、一种生活、一个展示个人魅力的表现。
3.在服装生产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其进行贴条,这就需要用到发热体,现有的发热体生产结构简单,只有下加热,同时部分产品接触式加热温度稍高易变形、变硬、或直接粘在上面,如出现此种情况,可以尽可能的调低下加热体温度甚至关掉,即关闭接触式加热,采用烘烤方案;传热慢,影响热传导效率,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即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喷胶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型卡式发热体,包括上加热体、下加热体、所述上加热体与所述下加热体之间形成有条形间隙,所述上加热体与所述下加热体通过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上端连接所述上加热体,所述连接件的下端连接所述下加热体,所述上加热体、所述连接件、所述下加热体的横截面形成u型。
6.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端连接所述上加热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端连接所述下加热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端连接所述上加热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端连接所述下加热体的另一端。
7.进一步,所述下加热体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用于放置第一加热管。
8.进一步,所述上加热体设置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用于放置第二加热管。
9.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不导热的第一连接块。
10.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不导热的第二连接块。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型卡式发热体,包括上加热体、下加热体,所述上加热体与所述下加热体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所述上加热体、连接件、下加热体的横截面形成u型,所述下加热体设置有第一孔,所述上加热体设置有第二孔,所述第一孔连接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二孔连接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与所述第二加热管是分别独立的加热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型卡式发热体在加热带的时候,将带放入下加热体、上加热体、
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形成的u型卡槽内,下加热体为接触式加热,上加热体为辅助加热,即采用不接触带子、烘烤的方式进行加热,通过设置上加热体,提高了发热体传热到带上的效率,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u型卡式发热体的第一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u型卡式发热体的第二示意图。
16.附图标记:
17.1下加热体,2带,3上加热体,41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5第一孔,6第二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2.参照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u型卡式发热体,包括上加热体1、下加热体3、上加热体1与下加热体3之间形成有条形间隙,上加热体1与下加热体3通过连接件相连接,连接件的上端连接上加热体3,连接件的下端连接下加热体1,上加热体1、连接件、下加热体3的横截面形成u型。
23.进一步,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第一连接件41的上端连接上加热体3的一端,第一连接件41的下端连接下加热体1的一端,第二连接件42的上端连接上加
热体3的另一端,第二连接件42的下端连接下加热体1的另一端。
24.进一步,下加热体1设置有第一孔5,第一孔5用于放置第一加热管(图中未示出)。
25.进一步,上加热体3设置有第二孔6,第二孔6用于放置第二加热管(图中未示出)。
26.进一步,第一连接件41为不导热的第一连接块。
27.进一步,第二连接件42为不导热的第二连接块。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有: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型卡式发热体,包括上加热体3、下加热体1,上加热体3与下加热体1通过第一连接件41与第二连接件42相连接,上加热体3、连接件、下加热体1的横截面形成u型,下加热体1设置有第一孔5,上加热体3设置有第二孔6,第一孔5连接第一加热管,第二孔6连接第二加热管,第一加热管与第二加热管是分别独立的加热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型卡式发热体在加热带2的时候,将带2放入下加热体1、上加热体3、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所形成的u型卡槽内,下加热体1为接触式加热,上加热体3为辅助加热,即采用不接触带2、烘烤的方式进行加热,通过设置上加热体3,提高了发热体传热到带2上的效率,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