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化妆品包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按压式的包装管。
背景技术:2.口红是重要的女性消费品,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按压替换中束芯的包装管,包括中空且底部开口的外底;中束芯,底部插入外底,插入的部分设置有环形卡槽,并且与外底之间设置有止转机构;被限制在外底内可轴向移动的卡座,具有若干沿径向布置的弹片、连接弹片向上延伸的与环形卡槽配合的卡勾、以及连接弹片向下延伸的支撑脚;与外底间隙配合的内底,具有按压内底时收拢所有支撑脚迫使它们发生倾斜的箍环;两端分别抵接内底和卡座的复位弹簧。
3.在该技术方案中,卡勾作用在中束芯的环形卡槽上;通过按压内底使箍环发生倾斜,松开中束芯的环形卡槽,从而完成中束芯的完全弹出。
4.目前市场上,按压弹出式的口红管也比较常见。现有技术中,中述芯主要通过螺旋与叉子的相对旋转而推出口红膏体。对于按压弹出式口红管来说,在中束芯弹出且未完全取出的状态下,此时操作旋动,口红膏体就会被推出,进而导致整支膏体受损,影响产品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5.为解决误操作旋动造成的膏体受损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按压式的包装管。
6.本技术的按压式的包装管,包括:外管、中束芯、以及驱动组件,所述中束芯置于外管内且具有相对的收纳状态和弹出状态,所述驱动组件作用于所述中束芯以切换中束芯状态,所述包装管还包括沿包装管轴向滑动设置在外管中的内管,所述内管的外周壁带有卡合部,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卡合部相配合且在包装管轴向上具有相对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
7.所述中束芯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内管中,解锁状态下所述内管与所述中束芯同步弹出,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在包装管周向上转动配合,使所述内管随动于所述中束芯的旋转。
8.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9.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锁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包装管内且与所述卡合部相配合;按帽,与所述外管滑动配合,用以对所述锁件施力以解除所述锁件与所述卡合部的配合;弹簧,抵压在所述按帽与所述内管之间,解锁状态下沿包装管轴向推动所述内管。
10.可选的,所述锁件包括:中空盘,设置在所述外管内;多个传动爪,由所述中空盘朝所述按帽方向延伸,且在所述按帽的作用下收拢;多个攀附爪,由所述中空盘朝背向所述按帽方向延伸,所述多个攀附爪相互聚拢扣合至所述卡合部,且在传动爪的牵动下张开释放所述卡合部。
11.可选的,所述按帽包括筒体以及处在筒体一端的封头,所述筒体朝向所述锁件的一侧为开放口;所述多个传动爪均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开放口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收拢所述传动爪的第二斜面。
12.可选的,在所述中空盘的周向上,所述传动爪与所述攀附爪位置一一对应;所述中空盘的边缘部位开设有应力释放口,在所述中空盘的周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传动爪之间均带有一应力释放口。
13.可选的,沿包装管轴向,所述内管包括依次布置的:承载段,用以收纳所述中束芯,所述卡合部为处在承载段外周壁的定位凸环;延伸段,由所述承载段起经由所述中空盘的中空区域朝所述按帽方向延伸,延伸段在延伸的末端设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与所述中空盘相配合以限制所述内管的滑动行程。
14.可选的,所述内管带有处在所述承载段与延伸段之间的挡板,所述弹簧抵接在所述封头和所述挡板之间。
15.可选的,所述挡板朝所述按帽的方向固定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封头朝所述挡板方向固定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弹簧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对应的定位柱上。
16.可选的,所述外管的内壁固定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开设有避让多个攀附爪的避让槽,所述限位套与所述中空盘朝向中束芯方向的盘面相抵,限制所述锁件朝中束芯方向轴向移动。
17.可选的,所所述中束芯包括在周向上可相对运动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插接在所述内管中;所述外管的内壁带有限位结构,锁定状态下,所述限位结构与第二部件相匹配,将中束芯限制在内管中;解锁状态下,所述内管能够随动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旋转。
18.本技术的按压式的包装管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之一:
19.本技术提供的按压式的包装管,通过控制驱动组件解锁卡合部,以切换内管和中束芯的状态;弹出状态下,内管随动于中束芯的旋转,从而解决误操作旋动造成的膏体受损问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以及外管剖面图;
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管的收纳状态的立体剖面图;
22.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管的弹出状态的立体剖面图;
23.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管的按帽及外管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管的驱动组件及内管的部分立体剖面图;
25.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管的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管的内管及锁件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27.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管的内管及锁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管的内管及锁件的部分立体剖面示意图;
29.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包装管的锁件及限位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1.100、外管;101、内翻边;102、止转筋;103、限位结构;110、限位套;120、止动槽;130、避让槽;
32.200、中束芯;210、第一部件;220、第二部件;221、定位筋;
33.300、驱动组件;310、锁件;
34.320、中空盘;321、应力释放口;322、止转槽;
35.330、传动爪;331、第一斜面;332、加强筋;340、攀附爪;
36.350、按帽;351、内凹缘;352、筒体;353、封头;354、开放口;355、第二斜面;356、第一定位柱;
37.360、弹簧;400、内管;401、阻尼凸起;410、承载段;411、第二定位柱;420、定位凸环;430、延伸段;431、外翻边;44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4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1.现有技术中,中述芯主要通过螺旋与叉子的相对旋转而推出口红膏体。对于按压弹出式口红管来说,在中束芯弹出且未完全取出的状态下,如果此时操作旋动,口红膏体就会被推出而顶住中束芯盖,进而导致整支膏体受损。
42.参阅图1~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按压式的包装管,包括:外管100、中束芯200、以及驱动组件300,中束芯200置于外管100内且具有相对的收纳状态和弹出状态,驱动组件300作用于中束芯200以切换中束芯200状态,包装管还包括沿包装管轴向滑动设置在外管100中的内管400,内管400的外周壁带有卡合部,驱动组件300与卡合部相配合且在包装管轴向上具有相对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中束芯200的一端插接在内管400中,解锁状态下内管400与中束芯200同步弹出,内管400与外管100在包装管周向上转动配合,使内管400随动于中束芯200的旋转。
43.锁定状态下,驱动组件300锁定卡合部,即同时锁定内管400,使中束芯200处于收纳状态。
44.本技术实施例中,中束芯200至少包括可周向阻尼运动的第一部件210与第二部件220,例如第一部件210可相对于第二部件220周向运动,则中束芯200内的膏体被推出,其中第一部件210为螺旋与叉子中的一者,或者与该者相对固定的其他部件,第二部件220为螺旋与叉子中的另一者。
45.收纳状态下,中束芯200的第一部件210被插接在内管400中,中束芯200的第二部件220与内管400同时插接在外管100中。
46.内管400的外周壁设置有卡合部,驱动组件300与卡合部相配合,该配合方式是指:
47.解锁状态下,驱动组件300释放卡合部即同时释放内管400,中束芯200在驱动组件300作用下,由收纳状态转变为弹出状态;
48.弹出状态下,内管400和中束芯200被同步弹出,中束芯200的第一部件210仍然插接在内管400中,并且内管400部分插接在外管100中;
49.弹出状态下,中束芯200的第一部件210可相对于第二部件220周向运动,其旋转阻力值为a;二者相对旋转时中束芯200内的膏体被推出;内管400的内侧壁与中束芯200的第一部件210过盈配合并产生摩擦力,中束芯200的第一部件210与内管400发生周向相对运动趋势时,其阻力值为b;内管400与外管100发生周向相对运动趋势时,其旋转阻力值为c;a大于c;
50.现有技术中,由于装配工艺,一般b大于a,误操作状态下膏体即被推出;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a大于c,在误操作过程中,由于通常情况下b大于a,此时可将第一部件210与内管400视为整体;所以,在中束芯200的第二部件220在旋转状态下,第一部件210与第二部件220周向上相对静止,同时内管400会随动于第二部件220的旋转,弹出状态下口红膏体不会因为误操作旋动而被推出,以实现产品功能优化、提高产品档次。
51.作为实现驱动组件300功能的一种方式,在另一实施例中,参阅图4~图5,驱动组件300包括:
52.锁件310,固定设置在包装管内且与卡合部相配合;
53.按帽350,与外管100滑动配合,用以对锁件310施力以解除锁件310与卡合部的配合;
54.弹簧360,抵压在按帽350与内管400之间,解锁状态下沿包装管轴向推动内管400。
55.锁件310,作为驱动组件300的一部分,用以锁定、以及释放卡合部;
56.按帽350,作为驱动组件300的一部分,用以切换锁件310状态;按帽350受到按压时,锁件310受力解锁卡合部;按帽350与外管100滑动配合,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外管100以圆筒形为例,按帽350设置为直径小于外管100的圆筒形,按帽350沿外管100轴向滑动配合;按帽350背向中束芯200的方向设置有内凹缘351,外管100在按帽350方向的一端设有内翻边101,二者相互配合限制按帽350完全脱离外管100;在按帽350朝中束芯200方向轴向滑动时,按帽350打开锁件310,释放卡合部,即同时释放内管400。可以理解,按帽350不仅限于图示形状,也可以向外管100延伸出部分尖端。
57.弹簧360,作为驱动组件300的一部分,抵压在按帽350与内管400之间;锁定状态下,弹簧360处于压缩状态;解锁状态下,弹簧360依靠自身弹性恢复,由于按帽350被限制滑出外管100,所以弹簧360依靠自身弹性沿包装管轴向推动内管400,内管400和中束芯200在外管100的轴向上被弹簧360同步弹出。弹簧360优选为细长形状,推动力至少大于解锁后外管100和内管400之间的滑动阻力。细长形状由于形变量较大,可以降低中束芯200被弹出的冲击力,保证产品的使用质感。中束芯200的推动依靠弹簧360推动完成,通过解锁和弹出的异步动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58.作为实现锁件310功能的一种方式,在另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4、图5及图6,锁
件310包括:中空盘320,设置在外管100内;多个传动爪330,由中空盘320朝按帽350方向延伸,且在按帽350的作用下收拢;多个攀附爪340,由中空盘320朝背向按帽350方向延伸,多个攀附爪340相互聚拢扣合至卡合部,且在传动爪330的牵动下张开释放卡合部。
59.如图所示,中空盘320的盘面垂直于外管100的轴向设置,在中空盘320盘面的径向边缘设置与多个止转槽322,外管100内侧壁固定设置有与止转槽322一一配合的止转筋102,二者相互合契,限制中空盘320旋转;
60.在中空盘320外边缘,朝按帽350延伸(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外管100轴线)固定设置有多个传动爪330;按帽350朝向中束芯200方向滑动时,该传动爪330向外管100的轴线收拢;
61.在中空盘320外边缘,背向按帽350延伸(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外管100轴线)固定设置有多个攀附爪340,传动爪330收拢时,传动爪330牵动攀附爪340,攀附爪340受力张开;攀附爪340是驱动组件300锁定卡合部的具体方式,攀附爪340张开,即驱动组件300通过攀附爪340由锁定状态转换为解锁状态,释放卡合部。
62.为了实现按帽350的滑动解锁,在另一实施例中,参阅图5和图6,按帽350包括筒体352以及处在筒体352一端的封头353,筒体352朝向锁件310的一侧为开放口354;多个传动爪330均设有第一斜面331,开放口354的内壁设有与第一斜面331相配合、收拢传动爪330的第二斜面355。
63.按帽350为中空圆柱筒,一端为开放口354、另一端封闭,且该端为封头353。如图所示,在多个传动爪330上,均设置第一斜面331;在开放口354的内壁设有第二斜面355;
64.第一斜面331与第二斜面355平行滑动接触而相配合;在按帽350朝向中束芯200方向滑动时,第一斜面331相对于第二斜面355平行滑动,按帽350径向位置不变、锁件310与外管100的位置相对不变,第二斜面355受力使传动爪330发生形变,并向外管100的轴线收拢。传动爪330向轴线形变收拢时,攀附爪340受力张开,释放卡合部。
65.为了实现传动爪330对攀附爪340的控制并完成解锁,在另一实施例中,参阅图6,在中空盘320的周向上,传动爪330与攀附爪340位置一一对应(两者既可以与中空盘采用一体结构,即依靠材料弹性形变相互牵拉,也可以整合为一独立部件,并铰接在中空盘的边缘位置);中空盘320的边缘部位开设有应力释放口321,在中空盘320的周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传动爪330之间均带有一应力释放口321。
66.在中空盘320的周向上,传动爪330与攀附爪340数量相同,且两种爪子靠近中空盘320的位置为根部;任意一个攀附爪340在中空盘320两侧盘面的根部位置,均设置有与其根部轴向位置相同的传动爪330;
67.如图所示,各应力释放口321均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传动爪330之间;
68.在各个传动爪330向轴线收扰时,中空盘320各应力释放口321的相邻位置中空盘320的部分盘面发生弹性形变,进而带动每一个传动爪330对应攀附爪340张开释放部。如图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每一个传动爪330与中空盘320固定设置有加强筋332,在传动爪330向外管100轴线收拢时,加强筋332径向上辅助传动,增强了产品的耐用性。
69.为了限制弹出状态下内管400被完全弹出外管100,在另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3、图7及图8,沿包装管轴向,内管400包括依次布置的:承载段410,用以收纳中束芯200,卡合部为处在承载段410外周壁的定位凸环420;延伸段430,由承载段410起经由中空盘320的
中空区域朝按帽350方向延伸,延伸段430在延伸的末端设有外翻边431,外翻边431与中空盘320相配合以限制内管400的滑动行程。
70.承载段410为圆筒形用以收纳中束芯200的第一部件210;锁定状态下,攀附爪340扣合在定位凸环420上,限制内管400的轴向运动;解锁状态下,攀附爪340释放定位凸环420,内管400和中束芯200被弹簧360依靠自身的弹性恢复而推出,内管400朝中束芯200方向轴向滑动;
7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中空盘320的盘面空心处为圆孔形,延伸段430为圆筒形,圆筒形延伸段430的直径略小于中空盘320圆形中心空间的直径,以完成延伸段430在中空盘320的轴向滑动;
72.弹出状态下,如图3所示,由于内管400朝中束芯200方向滑动,延伸段430的外翻边431卡在中空盘320的圆孔形内缘位置,以限制内管400的滑动行程。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外翻边431在周向上可以连续分布或间隔布置。
73.例如外翻边431采用两个九十度圆心角的对顶圆弧翻边;通过外翻边431的两片式设计,获得更大的强扣量,弹出状态下,保证内管400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运动而不会被完全弹出。可以理解,外翻边431不限制具体形状,能卡接在中空盘320上即可。
74.为了完成弹簧360对内管400的施力推动,在另一实施例中,参阅图7,内管400带有处在承载段410与延伸段430之间的挡板440,弹簧360抵接在封头353和挡板440之间。
75.锁定状态下,弹簧360在挡板440和封头353之间被压缩;解锁状态下,弹簧360依靠自身弹性恢复,由于按帽350无法滑出外管100,弹簧360推动挡板440及内管400朝中束芯200方向滑动。
76.为了防止按帽350滑动方向偏差、保持弹簧360的施力终究在轴向上,在另一实施例中,参阅图9,挡板440朝按帽350的方向固定设有第一定位柱356;封头353朝挡板440方向固定设有第二定位柱411;弹簧360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360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对应的定位柱上。
77.如图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356为圆筒形,第二定位柱411为柱形,并且二者的外壁最大直径均略小于螺旋弹簧360的直径;弹簧360压缩以及恢复状态下,螺旋弹簧360径向上不会错位,同时保证了按帽350的滑动偏差。
7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柱411为十字柱形,该十字柱形头轴向外接圆的最大直径小于第一定位柱356内筒空腔的直径;按帽350朝中束芯200方向滑动时,第一定位柱356套在第二定位柱411上,进一步限定了按帽350的行程偏差。
79.为了便于拆卸和组装、降低模具生产成本,在另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4及图10,外管100的内壁固定设有限位套110,限位套110开设有避让多个攀附爪340的避让槽130,限位套110与所述中空盘320朝向中束芯200方向的盘面相抵,限制锁件310朝中束芯200方向轴向移动。
8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限位套110外侧壁周向设置间隔开设有与外管100的止转筋102接触配合的止动槽120,实现限位套110的周向限位;限位套110的直径大于外管100在中束芯200部分的空腔直径,由于限位套110直径更大,限位套110无法朝中束芯200方向轴向移动。
81.限位套110朝按帽350的一端与中空盘320相抵,限位套110无法朝按帽350方向轴
向移动;通过上述结构,完成限位套110与外管100的固定设置。可以理解,限位套110也可以和外管100为一体结构或以其他固定方式安装。
82.为了揭示本技术的完整技术方案和适用条件,在另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2及图9,中束芯200包括在周向上可相对运动的第一部件210与第二部件220,第一部件210插接在所述内管400中;外管100的内壁带有限位结构103,锁定状态下,限位结构103与第二部件220相匹配,将中束芯200限制在内管400中;解锁状态下,内管400能够随动于第二部件220的旋转。
8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中束芯200主要包括:
84.珠子,用以盛装口红膏体,内壁沿其轴向设有限制口红膏体周向运动的多条筋,外侧壁上一体凸设有珠子卡点;
85.叉子,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镂空导槽,与内底的四条筋配合达到止转的效果,与四个凸片通过强扣组装,达到分离力的要求;
86.螺旋,内侧壁上设有沿其轴向并呈螺旋上升的螺旋导向槽;
87.中束,保护中束芯200内部的珠子、叉子和螺旋,使整支中束芯200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易折;
88.内底,与中束芯200中的叉子采用强扣配合即相对固定;
89.外底,与内底通过抹3m胶固定组装;
90.根据需要可设置加重铁,加重铁与内底过盈配合,与外底通过抹胶固定组装。
91.珠子卡点穿设过镂空导槽后、并嵌滑于螺旋导向槽中,螺旋可相对叉子轴向止动、且周向转动;在使用时,通过控制螺旋与叉子的相对旋转,珠子伴随珠子卡点沿着叉子上的镂空导槽及螺旋内侧壁上的螺旋导向槽向上运动,直至将口红膏体推出中束的上端口。
9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螺旋作为第一部件210或与第一部件210固定设置,叉子作为第二部件220或与第二部件220固定设置,通过第一部件210与第二部件220的周向运动,即螺旋与叉子周向运动,从而使口红膏体推出。可以理解,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交换螺旋与叉子的相对位置,同样可以实现中束芯200的功能。
9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中束芯200的第二部件220设置有定位筋221,锁定状态下,限位结构103与定位筋221通过卡槽的方式相配合,限制中束芯200在外管100的轴向移动。
94.中束芯200的第一部件210置于内管400的承载段410中,在内管400承载段410的内侧壁周向上设置有与第一部件210接触配合的阻尼凸起401;弹出状态下,中束芯200的第一部件210与内管400发生周向相对运动趋势时,该阻尼凸起401产生阻力;
95.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96.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