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抗压抗潮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46837发布日期:2022-01-26 18:2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纳米抗压抗潮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纳米抗压抗潮防护服。


背景技术:

2.医用防护服一般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有效抵抗酒精、血液、体液、空气粉尘微粒、细菌的渗透,使用安全方便,能具有效保护穿着者免受感染威胁,穿用舒适、手感好、抗拉力强、透气防水、无交叉感染等。
3.目前,由于新冠疫情的全球性爆发,针对海关、医院、疫情爆发地等场所的工作人员,防护服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状态的工作服装。由于该多种环境下,工作人员需要长时间的佩戴防护服,这样就出现了如下几个常见的问题:
4.1.为了有效避免病毒细菌等危险物质的接触,防护服的手腕、脚腕和颈部/头部等开口部位往往采用紧致的弹性结构来实现封闭,这种结构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过度的局部压迫,导致皮肤损伤和肢体不适等问题。
5.2.为了实现隔离性佳的效果,防护服采用的内层面料往往存在吸水性差的问题,这样就导致,在长期佩戴此类服装的情况下,出现内层水蒸气浮于服装内表面,在工作人员动作的过程中,时不时的贴附在人体表面的问题,使得使用体感不佳的情况。特别是高温环境下,这种情况则更为难以忍受。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压疮发生几率,能够减缓水蒸气导致的不适感的防护服。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抗压抗潮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服本体;
8.上述防护服本体,具有导流层;
9.上述导流层,设置于防护服本体的内表面;
10.上述防护服本体的底部具有导流液收集部;
11.上述导流层与导流液收集部连通。
1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抗压抗潮防护服,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导流层上具有复数个导流通道;
13.上述导流通道连通导流液收集部。
14.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抗压抗潮防护服,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导流层的表面为凹凸交错的结构。
1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抗压抗潮防护服,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导流液收集部上具有单向液阀。
1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抗压抗潮防护服,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导流液收集部内只有吸水机构。
17.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抗压抗潮防护服,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导流
液收集部为多个。
1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抗压抗潮防护服,其特征还在于:上述防护服本体,对应于手腕、脚腕和颈部及相关的开口位置均涂敷有防压疮药物。
1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抗压抗潮防护服,其特征还在于:上述防护服本体,对应于手腕、脚腕和颈部及相关的开口位置均有隔层;
20.上述隔层的内表面具有纳米通孔;
21.上述隔层内填充有防压疮药物。
2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抗压抗潮防护服,其特征还在于:上述防护服本体的内表面,具有辅助设备安装部;
23.上述辅助设备安装部上固定的或可拆卸的安装有辅助设备。
24.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纳米抗压抗潮防护服,其特征还在于:上述防护服本体上还具有单向气阀。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服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服的面料层次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服的收口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纳米抗压抗潮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
29.该防护服本体的外形为传统防护服造型;
30.该防护服本体为双层结构,如图2所示,外层100为传统防护服的面料,即、能够起到隔离病毒和细菌等入侵的效果,此外具有一定的透气效果,但是,考虑到防护性的问题,该透气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克服传统防护服长期使用存在水蒸气无法快速的通过防护服面料有效快速的溢出,从而导致的回流/防护服内表层始终浮水潮湿的问题,该防护服本体的最内层130,其面料与传统防护服一致,该面料的表层结构采用凹凸结构,即、该面料的表层具有多个凹陷条131,该凹凸结构可通过热压、电脑压花或根据凹凸花纹的编织工艺来实现。
32.一般来说,该凹陷条131在防护服制造的过程中,采用竖向设置,即、实现水蒸气或汗液随着凹陷条131的方向向整个衣服的下方方向导流。
33.关于导流液,当大量导流液产生后,为了实现对导流液的处置,在本实施例中设计了三种方案:
34.方案一、在汗流或液体导流的终端/中端,设置吸水层;
35.具体如图1所示,在颈部开口以下的对应位置141,手腕对应的位置142,腰部对应的位置143和脚腕对应位置144,均设有或者选择性的设有吸水层,该吸水层,一般采用薄层海绵、棉布或绒布等吸水性佳、且比较轻便的材料制造而成,一般采用缝合、热压、黏贴等方式固定在防护服的内表面。当产生汗液或导流液体后,能通过吸水层进行吸附,由于此类材料能够随体温或环境温度,以及时间的推移缓慢的挥发为其所吸收的水分,故而,当采用该
设计时,即能有效的快速收敛防护服内部的水分,使其不再浮于防护服内表面,从而不断的会贴合在人体上,导致不舒适感,又能够使其缓慢的挥发掉。
36.方案二、在汗流或液体导流的终端/中端,设置集水层;
37.具体如图1所示,在手腕对应的位置142,和/或腰部对应的位置143和/ 或脚腕对应位置144,均设有或者选择性的设有集水层,该集水层一般为囊袋设计,该囊袋上具有多个倒流孔,该倒流孔与凹陷条连通,从而能够使液体被顺利的导流到集水囊内;
38.考虑到如果在炎热气候下佩戴防护服连续12小时以上的作业,会导致集水层内的水分积攒过多溢出的问题,在集水囊对应的位置,还可设有单向阀150,该单向阀的外表面透过防护服的外表面,其后侧面连通集水囊,该单向阀为单向排出体内气/液的结构,一般其表面具有开关,仅当开关打开的状态下才能实现单向排放的功能。
39.方案三、考虑到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功能的排水/吸水结构来达到吸水/ 排水的效果。
40.在本实施例中,还可在颈部设置吸水层,腰部、腕部和腿部均设置集水层的结构。
41.另外,考虑到长期使用防护服,由于脸部、颈部、手腕部、脚腕部和腰部,一般均设有束缚弹性件的缘故,这些部位由于长时间的束缚,会发生压疮伤害,故而,在本实施例中,还在脸部的对应位置101,颈部的对应位置,手腕部的对应位置102,腰部的对应位置103,脚腕部的对应位置104设置了防压疮结构。
42.该防压疮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设计了二种方案:
43.方案一、在脸部的对应位置101,颈部的对应位置,手腕部的对应位置102,腰部的对应位置103,脚腕部的对应位置104,即、弹性束缚结构的对应位置涂敷防压疮药物。
44.方案二、虽然防压疮药物的涂敷能够快速的实现防压疮的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运动造成的位移,以及汗液等的浸润容易导致药物快速的因冲刷而流失。
45.故而,在本方案中,该防压疮的结构如图3所示,即、在脸部的对应位置 101,颈部的对应位置,手腕部的对应位置102,腰部的对应位置103,脚腕部的对应位置104均有隔层200;
46.该隔层的表面,即、与人体接触的表面,具有纳米通孔201;
47.该隔层内填充有防压疮药物。
48.当防护服穿戴完毕,药物能在受压的情况下,缓慢渗出,并随人体的运动和汗液等作用,药物会被缓慢冲刷出隔层,从而实现了药物的缓慢释放和长时间持续释放的效果。
49.另外,考虑到高温户外工作的情况下,闷热的防护服会导致人员由于闷热潮湿导致的高热、中暑等身体损伤的问题,在本防护服中,还设置了便携式风扇或冰袋等设备能够随时装配在身上的两种方案。
50.方案一、如图1所示,在胸部、腿部等位置,防护服的内表面设有如袋体 110所示的结构,该袋体110内可插入手持式风扇或冰袋。此类风扇为市售的小型手持风扇,能通过按压或手机遥控的方式来实现启动和关闭,此类风扇由于扇叶为塑料材料设置,且碰撞即发生停机,故而,不存在使用风险,且体型小重量轻适合佩戴。
51.方案二、如图1所示,在胸部、腿部等位置,设置双条松紧带,结构如121 和122所示,通过该松紧带能够将便携设备或冰袋捆缚于其上。
52.另外,考虑到风扇的时候时,由于防护服本身面料透气性无法达到快速出入气的
效果,故而,为了排出此类气体,在本防护服的上下两处位置可设置单向气阀160,当风扇被启动时,打开气阀即可实现快速排气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