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疗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49350发布日期:2022-01-19 15:2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疗鞋垫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磁疗鞋垫,属于鞋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鞋垫大量应用于制鞋业,一般分为制鞋业应用型、鞋厂应用型鞋垫和市场商品型两种模式。制鞋业应用的鞋垫主要是配合鞋子大底、中底、做出相应的型体,按照楦底板或者面板制作尺码板,并制作出相应的形状。市场商品型鞋垫主要是把鞋垫直接作为一种商品出售,由开发师设计,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
3.按照功能来分,鞋垫通常分为以下三种:
4.1、保健鞋垫,对人身体有健康益处的鞋垫,如:抗菌鞋垫、除臭鞋垫、中药鞋垫等。
5.2、功能鞋垫:具备特殊功用的鞋垫,如:抗静电鞋垫、增高鞋垫、防水鞋垫、空气循环鞋垫等。
6.3、常规鞋垫:上述鞋垫以外的鞋垫。
7.但基于上述鞋垫多是对鞋垫整体进行改进,即缺乏针对性,对于普通效用如除臭、增高可以起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对于足部的舒适性反而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8.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磁疗鞋垫,不仅满足日常鞋垫的垫衬功能,还提高了穿着舒适性和保健性。
9.具体地,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10.一种磁疗鞋垫,包括鞋垫本体和磁片,所述鞋垫本体上设置有前掌承重块、足心承重块、足弓承重块和足跟承重块,分别位于前掌对应处、足心对应处、第1跖骨对应处和足跟对应处;磁片依穴位分布于鞋垫本体内。
11.本技术以鞋垫本体作为改进对象,鞋垫本体贴合脚底形状:
12.一方面,前脚掌处、足心处、足弓(第1跖骨,位于足部内侧,即大脚拇指的近端)处、足跟四处为脚掌在行进中的主要着力点和承重点,在前脚掌处、足心处、足弓(第1跖骨,位于足部内侧,即大脚拇指的近端)处、足跟四处分别设置承重块,强化该区域的硬度与厚度,对受力进行分散与承担,降低行进反作用力对脚掌的施压,有利于提高行进舒适性;足心承重块与足弓承重块配合,实现足弓的保护;而在非上述主要着力区域,则采用常规厚度和软度,对该区域进行保护与垫衬。
13.另一方面,按照足底穴位分布,在鞋垫本体内以埋设方式设置磁片,借助于磁片的辐射效果,不仅赋予了鞋垫本体良好的磁疗效果,还避免外凸设置影响鞋垫本体表面的光滑度,特别是当磁片与脚底发生摩擦时,外凸设置会影响磁片相对鞋垫本体的牢固度,以埋设方式设置在鞋垫本体内,则避免了该问题的出现,磁疗保健效果稳定。
14.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15.所述前掌承重块为横置的月牙型。基于前掌前端是以扇面或类扇面的结构分布的
脚趾,前掌承重块采用月牙形,并以横置方式设置在前脚掌对应处,月牙形状边缘呈圆弧形,不仅对前掌区域起到很好的支撑与缓冲,还以半包围形式将涌泉穴包容在内,对前掌下方的涌泉穴起到保护作用,进而体现为对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的养护作用。
16.所述足弓承重块为月牙形状,该形状不仅贴合脚掌内侧的弧形结构,且将受力沿脚掌边缘进行分散,配合足心承重块一起完成足弓的受力分解,降低行走压力对足弓造成的损伤。更优选的:
17.所述足弓承重块的背侧设置有中空缓冲腔,背侧为朝向鞋底的一侧,足弓处受力相对前脚掌和足跟处较小,在该区域处设置缓冲腔,基本对特殊情况时的足弓受力进行缓冲,又可以减轻整个鞋垫的重量,提高鞋垫经济效益。
18.所述足弓承重块的背侧设置中空的缓冲腔,缓冲腔内设置承重条,承重条与鞋垫本体为一体式结构。以中空的缓冲腔配合承重条,既能充分保持鞋垫本体在足弓处的形状,避免形变引起的鞋垫变形,又可以充分减少鞋垫重量。
19.所述足弓承重块背侧设置中空的缓冲腔,缓冲腔内设置收纳片,收纳片向周围以辐射方式设置若干个承重条,收纳片、承重条与鞋垫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既满足减重效果,又可以在收纳片中加载磁片或充当气孔,实现足弓承重块处额外的磁疗或气垫减震作用。
20.所述鞋垫本体朝向脚掌的一侧设置有凸起,凸起与鞋垫为一体式结构,凸起遍布鞋垫本体。脚底板是人体所有身体器官的反射区,一般来讲,脚底按摩是全身的保驾护理。朝向脚掌的一侧设置凸起,且呈遍布方式设置,既不会因局部突出引起硌脚现象,又可以在走路过程中即完成对脚底板的按摩。
21.所述鞋垫本体朝向鞋底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片,防滑片设置于鞋垫本体对应脚跟的位置,或者设置于脚跟与脚掌处,且防滑片的密度在脚跟处相对脚掌处致密。普通鞋子的设置多会在脚跟到脚掌之间形成倾斜坡面,以适应脚掌由窄渐宽的特殊形态,因此,如果鞋垫本体底部光滑,则容易出现鞋垫相对鞋底滑移的现象,在与鞋底接触的一侧鞋垫本体上设置防滑片,将该防滑片设置于脚跟对应的位置,有利于提高鞋底与鞋垫本体之间的摩擦,减少滑移现象的发生,在脚掌处也可以配合设置(数量适当降低),辅助脚跟对应位置的防滑效果。
22.所述鞋垫本体朝向脚掌的一侧还设置有侧承重块,侧承重块位于脚心与脚跟之间,并依鞋垫本体外侧设置。在鞋垫使用过程中,主要着力点均有承重块予以压力分解,其中基于足弓保护需求,在第1跖骨处设置的足弓承重块可能会引起整个脚底板重心向外,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脚心与脚跟之间设置一个侧承重块,该侧承重块与足弓承重块分别位于鞋垫本体的外侧和内侧,以平衡上述作用力的偏差。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技术纵向视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技术横向视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8.图中标号:1.鞋垫本体;2.功能块;21.前掌承重块;22.足心承重块;23.足弓承重块;231.缓冲腔;232.收纳片;233.承重条;24.侧承重块;25.足跟承重块;3.凸起;4.磁片;5.防滑片。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实施例一种磁疗鞋垫,结合图1,包括鞋垫本体1、若干磁片4和若干功能块2,鞋垫本体1为硅胶或塑胶鞋垫,鞋垫本体1上设置有前掌承重块21、足心承重块22、足弓承重块23和足跟承重块25,分别位于前掌对应处、足心对应处、第1跖骨对应处和足跟对应处,前掌承重块21、足心承重块22、足弓承重块23和足跟承重块25形成功能块2;磁片4依穴位分布于鞋垫本体1内。
30.本技术以鞋垫本体1作为改进对象,鞋垫本体1贴合脚底形状,其中:前脚掌、足心、足弓(第1跖骨,位于足部内侧,即大脚拇指的近端)、足跟四处为脚掌在行进中的主要着力点和承重点,在前脚掌、足心、足弓(第1跖骨,位于足部内侧,即大脚拇指的近端)、足跟四处分别设置相应承重块,强化该区域的硬度与厚度,对受力进行分散与承担,降低行进反作用力对脚掌的施压,有利于提高行进舒适性;足心承重块22与足弓承重块23配合,实现足弓的保护;而在非上述主要着力区域,则采用常规厚度和软度,对该区域进行保护与垫衬。
31.结合图3,磁片4的设置满足:(1)依足底穴位分布,(2)以埋设方式设置于鞋垫本体1,借助于磁片4的辐射效果,不仅赋予了鞋垫本体1良好的磁疗效果,还避免外凸设置影响鞋垫本体1表面的光滑度,特别是当磁片4与脚底发生摩擦时,外凸设置会影响磁片4相对鞋垫本体1的牢固度,以埋设方式设置在鞋垫本体1内,则避免了该问题的出现,磁疗保健效果稳定。
32.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2,前掌承重块21为横置的月牙型。基于前掌前端是以扇面或类扇面的结构分布的脚趾,前掌承重块21采用月牙形,并以横置方式设置在前脚掌对应处,月牙形状边缘呈圆弧形,不仅对前掌区域起到很好的支撑与缓冲,还以半包围形式将涌泉穴包容在内,对前掌下方的涌泉穴起到保护作用,进而体现为对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的养护作用。
33.作为一个备选方案:足弓承重块23为月牙形状,该形状不仅贴合脚掌内侧的弧形结构,且将受力沿脚掌边缘进行分散,配合足心承重块22一起完成足弓的受力分解,降低行走压力对足弓造成的损伤。
34.优选的,结合图2,足弓承重块23还可按照如下三种方式进行改进:
35.方案一:足弓承重块23的背侧设置有中空(由背侧向正侧挖空部分鞋垫本体1)缓冲腔231。背侧为朝向鞋底的一侧,足弓处受力相对前脚掌和足跟处较小,在该区域处设置缓冲腔231,既可对特殊情况时的足弓受力进行缓冲,又能减轻整个鞋垫的重量,提高鞋垫经济效益。
36.方案二:足弓承重块23的背侧设置中空(由背侧向正侧挖空部分鞋垫本体1)的缓冲腔231,缓冲腔231内设置承重条233,承重条233与鞋垫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以中空的缓冲腔231配合承重条233,既能充分保持鞋垫本体1在足弓处的形状,避免形变引起的鞋垫变形,又可以充分减少鞋垫重量。
37.方案三:足弓承重块23背侧设置中空(由背侧向正侧挖空部分鞋垫本体1)的缓冲
腔231,缓冲腔231内设置收纳片232,收纳片232向周围以辐射方式设置若干个承重条233,收纳片232、承重条233与鞋垫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既满足减重效果,又可以在收纳片232中加载磁片4或充当气孔,实现足弓承重块23处额外的磁疗或气垫减震作用。
38.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1、图4和图5,鞋垫本体1朝向脚掌的一侧设置有凸起3,凸起3与鞋垫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凸起3遍布鞋垫本体1。脚底板是人体所有身体器官的反射区,一般来讲,脚底按摩是全身的保驾护理。朝向脚掌的一侧设置凸起3,且呈遍布方式设置,既不会因局部突出引起硌脚现象,又可以在走路过程中即完成对脚底板的按摩。
39.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3,鞋垫本体1朝向鞋底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片5,防滑片5设置于鞋垫本体1对应脚跟的位置,或者设置于脚跟与脚掌处,且防滑片5的密度在脚跟处相对脚掌处致密。普通鞋子的设置多会在脚跟到脚掌之间形成倾斜坡面,以适应脚掌由窄渐宽的特殊形态,因此,如果鞋垫本体1底部光滑,则容易出现鞋垫相对鞋底滑移的现象,在与鞋底接触的一侧鞋垫本体1上设置防滑片5,将该防滑片5设置于脚跟对应的位置,有利于提高鞋底与鞋垫本体之间的摩擦,减少滑移现象的发生,在脚掌处也可以配合设置(数量适当降低),辅助脚跟对应位置的防滑效果。
40.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1与图2,鞋垫本体1朝向脚掌的一侧还设置有侧承重块24,侧承重块24位于脚心与脚跟之间,并依鞋垫本体1外侧设置。在鞋垫使用过程中,主要着力点均有承重块予以压力分解,其中基于足弓保护需求,在第1跖骨处设置的足弓承重块23可能会引起整个脚底板重心向外,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脚心与脚跟之间设置一个侧承重块24,该侧承重块24与足弓承重块23分别位于鞋垫本体1的外侧和内侧,以平衡上述作用力的偏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