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足踝矫形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3254发布日期:2021-12-04 11:5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足踝矫形鞋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康复器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足踝矫形鞋。


背景技术:

2.脑卒中患者以每年约200万例在增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3.足下垂、内翻是卒中患者常见表现之一。腓骨长短肌是实现足外翻功能最主要的肌肉,而卒中后腓骨长短肌处于低张状态,收缩无力,极易产生足下垂与足内翻的后遗症。足下垂后内翻的存在,容易使患者在行走时重心不稳,跌倒风险增加,伴随长期的异常步态,可能导致关节的损伤。
4.目前,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脚踝护具对患者脚踝进行固定和防护,以达到预防和矫正足部畸形的目的,相关技术中的脚踝护具通常为筒形,通过护具将脚掌和腿部包裹,以便于对脚踝进行固定。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脚踝护具包括硬质的裹脚掌和腿部,患者穿戴时非常不方便,并且脚踝护具比较笨重,样式不美观,一些患者不愿意穿戴,因此发明人认为相关技术中的脚踝护具存在外形不美观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使得脚踝护具美观并且具有较好的矫形防护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足踝矫形鞋。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足踝矫形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新型足踝矫形鞋,包括依次一体设置的鞋筒、鞋帮和鞋底,所述鞋筒上开设有第一穿戴口,所述鞋筒内位于踝关节两侧设有支撑带,所述支撑带用于防止患者足关节内外翻。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通过第一穿戴口穿戴,然后支撑带位于踝关节内外两侧,限制踝关节内翻或外翻的问题,从而达到预防和矫正足部畸形的问题,将支撑带设置于矫形鞋双层鞋筒内,使得矫形鞋的外观与普通的靴子无异,因此本技术的矫形鞋具有较好的矫形防护效果且兼具外形美观的优点。
10.可选的,还包括多个绑带,所述绑带用于对支撑带进行固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绑带能够对支撑带的松紧进行调节,使得支撑带能够针对不同的患者对其足部进行矫形,并且能够使支撑带与患者足部紧密贴合,有利于矫形鞋保持良好的矫形和预防的效果。
12.可选的,所述绑带包括固定带、插头和插块,所述固定带环绕于所述鞋筒上,所述固定带一端和所述插头连接、另一端和所述插块连接,所述插块上开设有供所述插头插接的插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支撑带时,将固定带绕鞋筒一圈,然后将插头插入插块的插槽内,即可通过固定带将支撑带拉紧,并且上述结构的绑带拆装更为方便,患者穿戴
时也更加方便。
14.可选的,所述固定带为弹性布料。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弹性的固定带能够使得支撑带与患者足部紧密贴合,从而使支撑带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增强了矫形鞋的适用性。
16.可选的,所述鞋帮外侧设有矫形件,所述矫形件包括矫形贴和固定件,所述矫形贴和鞋帮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矫形贴拉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穿戴矫形鞋时,矫形贴和固定件配合对患者的前脚掌提供向后的拉力,纠正患者足内翻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矫形鞋的矫形防护效果。
18.可选的,所述鞋筒为柔性材料,所述鞋筒上设置有拉链。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鞋筒设置为柔性材料,能够根据不同的患者的腿长度对写筒的高度进行调节,调节时,将拉链拉开,然后将鞋筒翻折下来,然后再用绑带对鞋筒和支撑带进行固定,从而使矫形鞋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增强了矫形鞋的适用性。
20.可选的,所述鞋帮上开设有第二穿戴口,所述鞋帮上固定连接有鞋舌,所述鞋舌将所述第二穿戴口包裹,所述鞋帮于所述第二穿戴口处连接有多个魔术贴。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穿戴时,将魔术贴打开,然后通过第二穿戴口穿戴,穿戴好之后,调整好鞋舌以将患者脚背包裹住,然后将魔术贴粘好,通过设置魔术贴便于患者对矫形鞋进行穿戴,增强了矫形鞋正在穿戴过程中的便捷性。
22.可选的,所述鞋筒内设置有填充带,所述填充带一端和所述鞋筒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所述鞋筒粘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鞋筒内设置填充带能够将第一穿戴口密封,保证鞋筒的保温性,同时能够提升对患者腿部的包裹性,使患者穿戴矫形鞋时感觉更加舒适。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足踝矫形鞋的鞋筒内位于踝关节两侧设有支撑带,患者穿戴过程中,支撑带放置患者足关节内外翻,本技术将用于预防矫形的支撑带设置与鞋筒内,使得矫形鞋的外观与普通的靴子无异,因此本技术的矫形鞋具有较好的矫形防护效果且兼具外形美观的优点;
26.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足踝矫形鞋包括多个绑带,通过绑带能够对支撑带的松紧进行调节,使得支撑带能够针对不同的患者对其足部进行矫形,并且能够使支撑带与患者足部紧密贴合,有利于矫形鞋保持良好的矫形和预防的效果;
27.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足踝矫形鞋鞋帮的一侧设有矫形件,矫形件包括矫形贴和固定件对患者的前脚掌提供向后的拉力,纠正患者足内翻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矫形鞋的矫形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型足踝矫形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型足踝矫形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型足踝矫形鞋的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鞋筒;11、支撑带;12、拉链;13、第一穿戴口;14、填充带;2、鞋帮;21、第二穿戴口;22、鞋舌;23、魔术贴;3、鞋底;4、绑带;41、固定带;42、插头;43、插块;431、插
槽;5、矫形件;51、矫形贴;52、固定件;521、锁扣;522、粘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足踝矫形鞋。参照图1,一种新型足踝矫形鞋包括鞋筒1、鞋帮2、鞋底3、绑带4和矫形件5。
34.参照图1和图2,鞋筒1、鞋帮2和鞋底3依次一体缝合设置,鞋筒1为双层的柔性布料,鞋筒1的长度为10cm,鞋筒1位于踝关节两侧分别设有支撑带11,支撑带11位于鞋筒1的两层布料之间,支撑带11和鞋筒1缝合固定。鞋筒1位于远离鞋帮2的一侧缝合固定有拉链12。设置拉链12便于对鞋筒1进行翻折,从而使矫形鞋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患者。
35.参照图1和图2,鞋筒1背离拉链1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穿戴口13,鞋筒1内设置有填充带14,填充带14为柔性布料,填充带14一端与鞋筒1内壁缝合固定,填充带14另一端与鞋筒1内壁采用毛刺粘贴带固定,填充带14将第一穿戴口13密封,保证鞋筒1的保温性的同时能够提升对患者腿部的包裹性,使得患者穿戴矫形鞋更加舒适。
36.参照图1、图2和图3,绑带4设有多个,患者实际使用时能够根据自身的腿长选择合适数量的绑带4,本实施例中设有四个绑带4,四个绑带4沿鞋筒1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绑带4包括固定带41、插头42和插块43,固定带41为弹性布料,固定带41环绕于鞋筒1上,固定带41一端和插头42缝合固定、另一端和插块43缝合固定,插块43上开设有供插头42插接的插槽431,插头42和插块43均为弹性塑料制成。穿戴好矫形鞋后,将插头42插入插块43的插槽431内,即可将支撑带11固定;需要脱掉矫形鞋时,按压插头42,然后拉动固定带41与插头42连接的一端,即可带动插头42与插块43分离,进而便于患者将矫形鞋脱掉。
37.参照图1和图2,鞋帮2上表面开设有第二穿戴口21,鞋帮2于第二穿戴口21处缝合固定有鞋舌22,鞋舌22将第二穿戴口21包裹住,鞋帮2于前脚面处缝合固定有多个魔术贴23,魔术贴23便于患者对矫形鞋进行穿戴,增强了矫形鞋在穿戴过程中的便捷性。
38.参照图1和图2,鞋帮2外侧设有矫形件5,矫形件5包括矫形贴51和固定件52,矫形贴51一端和鞋帮2和鞋后跟处缝合固定,矫形贴51包覆于鞋帮2外侧,固定件52包括锁扣521和粘接带522,锁环和矫形贴51远离鞋后跟的一端缝合固定,粘接带522一端与鞋帮2的前脚掌处缝合固定、另一端穿过锁扣521与自身粘接以将矫形贴51拉紧。通过矫形件5对患者的前脚掌提供向后的拉力,以纠正患者足内翻的问题。
39.矫形贴51的长度方向可以是和鞋底3平行的,矫形贴51也可以沿长度方向朝向远离鞋后跟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矫形贴51与鞋底3之间形成30
°
左右的夹角,以适应不同患者所需要的矫正拉力;当矫形贴51的位置改变时,固定件52与鞋帮2的连接位置也随之改变,以保证能够将矫形贴51拉紧,本实施例中矫形贴51的长度和鞋底3平行,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新型足踝矫形鞋的实施原理为:穿戴时,患者将足部通过第二穿戴口21放置于鞋帮2内,将腿部通过第一穿戴口13放置于鞋筒1内,然后将填充带14调整好将第一穿戴口13包裹,将填充带14一端与鞋筒1另一端粘接;然后将鞋舌22调整好以将第二穿戴口21包裹,接着用魔术贴23将足部包裹住。
41.然后利用绑带4将支撑带11固定,固定时将固定带41环绕于鞋筒1外周,并将插头42插入插块43的插槽431内,即可将支撑带11固定,支撑带11能够限制踝关节内翻或外翻的
问题,从而达到预防和矫正足部畸形的问题。多个绑带4能够使固定带41始终保持拉紧状态,从而提升支撑带11对患者足部的预防矫正效果,隐藏设置在双层的鞋筒1内的支撑带11能够使矫形鞋保持美观的外形。
42.支撑带11固定好之后,将粘接带522一端穿过锁扣521与自身粘接,以将矫形贴51拉紧,从而对患者的前脚掌提供向后的拉力,以纠正患者足内翻的问题。
43.当患者需要对鞋筒1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先将需要翻折部分的鞋筒1上的绑带4拆掉,然后将拉链12拉开至需要翻折的指定高度,然后将鞋筒1翻折下来,接着利用绑带4将鞋筒1的翻折部分固定即可。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