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跑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3163发布日期:2022-02-26 00:4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跑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跑鞋鞋底。


背景技术:

2.人在奔跑过程中脚落地时通常都是脚后跟落地,接着脚掌弯曲使前脚掌和后脚掌呈一定角度后,再由前脚掌撑地发力完成离地动作;而从人奔跑过程中脚掌落地离地的动作可以看出脚掌落地时受力的主要是脚后跟,脚掌离地时和地面摩擦的则主要是前脚掌。
3.故我们公司推出的申请在前的专利号为201922373572.5的跑鞋在鞋后跟处增加了缓震块,在前鞋掌位置满布防滑性比较好的防滑凸块和便于弯折的弯折部。
4.这样的跑鞋底鞋底的后跟处增强了缓震性能,鞋掌部位增强了防滑和弯折性能。
5.在这之后我们通过收集客户反馈的信息和对人体足部人体工程力学进行定量分析,由于亚洲人足弓向内侧倾斜,脚掌发力的部位在鞋掌内侧,也就是说这个位置承载了大部分的摩擦力,而足弓的位置则鞋掌的外侧是很少发力的,扭曲的比较大,现在的鞋底布局并没最好的达到使用者的性能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在新型跑鞋鞋底脚掌部分扭曲度和摩擦力部分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跑鞋鞋底。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跑鞋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的鞋掌位置内侧为摩擦力区,排布有若干正多边形凸起,所述正多边形凸起上设有防滑纹路;所述鞋底本体的鞋掌位置外侧为抗扭曲区,所述抗扭曲区排布有若干外侧防滑块,所述外侧防滑块由一条辅助凹槽分为两排,所述每排的各个外侧防滑块之间由主弯折沟分开;所述摩擦力区与抗扭曲区之间由设有的一条凹槽隔开;所述鞋底本体的中部设有一个镂空圈,所述镂空圈内嵌设有增强片。
8.一种摩擦力区形态的设定,所述摩擦力区的正多边形凸起为正五边形凸起。
9.进一步增加摩擦力,所述摩擦力区的正多边形凸起外侧还凸设有一圈花边。
10.进一步增加摩擦力,所述正多边形凸起中部凹设有圆台,圆台向四周设有放射状裂纹。
11.为便于鞋底外侧的弯折,所述外侧防滑块上还设有副弯折沟。
12.为了维持凹槽的稳定了,防止凹槽变形过渡回复不过来,所述凹槽上还设有若干个防变形筋。
13.一种增强片的弹性选择,所述增强片为碳纤维片。
14.为便于鞋底的结构设计,所述鞋底本体在脚跟位置设有一个椭圆形凸起,所述椭圆形凸起外侧设有向外发散的若干个辐射槽;所述辐射槽上横向穿有设有若干行环槽。
15.一种鞋跟结构的设计,所述辐射槽的外侧设有若干层的鞋跟防滑块。
16.进一步对鞋跟结构进行设计,所述鞋跟防滑块设有四层,所述四层鞋跟防滑块之
间由三层导水沟分开。
1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者奔跑时,鞋底脚掌内侧位置的摩擦力区与地面发生接触摩擦,由于脚掌内侧位置有多个高摩擦的正多边形凸起,这些正多边形凸起可以方便的与地面上复杂地面咬合,部分产生形变甚至陷入底面,为使用者提供强劲有力的前进支撑;脚掌外侧位置抗扭曲区的外侧防滑块与地面接触实现初级缓冲,然后在高速运动和接触变形的过程中,凹槽和辅助凹槽主要承担了大部分的形变,另外主弯折沟和副弯折沟也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一部分的弹性褶皱的形变和有水环境下的排水工作。
18.另外,脚跟与脚掌之间内嵌碳纤维增强片的镂空圈结构对鞋底的传力衔接提供了轻而有力的支持,脚跟处以椭圆形凸起为中心实现了脚跟里的分散传导,脚跟防滑块之间的辐射状分布的凹槽,一方面实现了减震变形中的防滑块的膨胀量,另一方面也承担了有水环境下的排水,使得水可以从脚跟外侧的排水口中排出。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鞋底本体鞋掌位置内侧和外侧分别实现不同功能的防滑块设计,内侧的部分采用正多边形凸起结构并在外侧设置花边提高鞋底位置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加抓地力及抗形变性能。2、在鞋掌位置内侧和外侧的抗扭曲区和摩擦力区间设置一条贯穿前后的大凹槽,使得鞋底本体在受力弯曲的时候,由这条大凹槽来承担主要的变形任务,同时为了增强鞋底在大凹槽处的疲劳寿命,增强大凹槽的回复性,在大凹槽处设置了若干排防变形筋。3、鞋底前端的主弯折沟和辅助弯折沟承担了鞋掌处的排水,在鞋掌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若干出水口,提高了本产品在有水地面上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在脚跟与脚掌之间内嵌碳纤维增强片的镂空圈结构极大的减轻了本产品鞋底本体的质量,在不降低受力性能的情况下还非常轻巧的减轻了本产品的重量,从而提高本产品的整体性能。5、在鞋底本体的左右两侧从上到下设有三层结构,第一层前掌位置设有两条延伸到中部的凹槽,在鞋跟位置设置有三条延伸到中部的凹槽,第二层为从前往后贯穿斜侧面的排列倾斜的竖线,第三层在足弓位置有向上凸起的线条,使得本产品的外观更加立体美观。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鞋底方向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鞋外侧方向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鞋内侧方向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鞋体的纵截面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鞋后侧方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7.实施例1
28.结合附图1至6,一种新型跑鞋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所述鞋底本体1的鞋掌位置内侧为摩擦力区2,排布有若干正多边形凸起3,所述正多边形凸起3上设有防滑纹路;所述鞋底本体1的鞋掌位置外侧为抗扭曲区4,所述抗扭曲区4排布有若干外侧防滑块5,所述外侧
防滑块5由一条辅助凹槽6分为两排,所述每排的各个外侧防滑块5之间由主弯折沟7分开;所述摩擦力区2与抗扭曲区4之间由设有的一条凹槽8隔开;所述鞋底本体1的中部设有一个镂空圈,所述镂空圈内嵌设有增强片9。
29.一种摩擦力区2形态的设定,所述摩擦力区2的正多边形凸起3为正五边形凸起。
30.进一步增加摩擦力,所述摩擦力区2的正多边形凸起3外侧还凸设有一圈花边10。
31.进一步增加摩擦力,所述正多边形凸起3中部凹设有圆台11,圆台11向四周设有放射状裂纹12。
32.为便于鞋底外侧的弯折,所述外侧防滑块5上还设有副弯折沟13。
33.为了维持凹槽8的稳定了,防止凹槽8变形过渡回复不过来,所述凹槽8上还设有若干个防变形筋14。
34.一种增强片9的弹性选择,所述增强片9为碳纤维片。
35.为便于鞋底的结构设计,所述鞋底本体1在脚跟位置设有一个椭圆形凸起15,所述椭圆形凸起15外侧设有向外发散的若干个辐射槽16;所述辐射槽16上横向穿有设有若干行环槽17。
36.一种鞋跟结构的设计,所述辐射槽16的外侧设有若干层的鞋跟防滑块18。
37.进一步对鞋跟结构进行设计,所述鞋跟防滑块18设有四层,所述四层鞋跟防滑块18之间由三层导水沟19分开。
38.本实施例的使用者奔跑时,鞋底脚掌内侧位置的摩擦力区2与地面发生接触摩擦,由于脚掌内侧位置有多个高摩擦的正多边形凸起3,这些正多边形凸起3可以方便的与地面上复杂地面咬合,部分产生形变甚至陷入底面,为使用者提供强劲有力的前进支撑;脚掌外侧位置抗扭曲区4的外侧防滑块5与地面接触实现初级缓冲,然后在高速运动和接触变形的过程中,凹槽8和辅助凹槽6主要承担了大部分的形变,另外主弯折沟7和副弯折沟13也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一部分的弹性褶皱的形变和有水环境下的排水工作。
39.另外,脚跟与脚掌之间内嵌碳纤维增强片9的镂空圈结构对鞋底的传力衔接提供了轻而有力的支持,脚跟处以椭圆形凸起15为中心实现了脚跟里的分散传导,脚跟防滑块之间的辐射状分布的凹槽8,一方面实现了减震变形中的防滑块的膨胀量,另一方面也承担了有水环境下的排水,使得水可以从脚跟外侧的排水口中排出。
40.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鞋底本体1鞋掌位置内侧和外侧分别实现不同功能的防滑块设计,内侧的部分采用正多边形凸起结构并在外侧设置花边提高鞋底位置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加抓地力及抗形变性能。2、在鞋掌位置内侧和外侧的抗扭曲区和摩擦力区间设置一条贯穿前后的大凹槽,使得鞋底本体在受力弯曲的时候,由这条大凹槽来承担主要的变形任务,同时为了增强鞋底在大凹槽处的疲劳寿命,增强大凹槽的回复性,在大凹槽处设置了若干排防变形筋。3、鞋底前端的主弯折沟和辅助弯折沟承担了鞋掌处的排水,在鞋掌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若干出水口,提高了本产品在有水地面上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在脚跟与脚掌之间内嵌碳纤维增强片的镂空圈结构极大的减轻了本产品鞋底本体的质量,在不降低受力性能的情况下还非常轻巧的减轻了本产品的重量,从而提高本产品的整体性能。5、在鞋底本体1的左右两侧从上到下设有三层结构,第一层前掌位置设有两条延伸到中部的凹槽,在鞋跟位置设置有三条延伸到中部的凹槽,第二层为从前往后贯穿斜侧面的排列倾斜的竖线,第三层在足弓位置有向上凸起的线条,使得本产品的外观更加立体美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