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抓地效果的登山鞋。
背景技术:2.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大,为了扼制亚将康大家开始提倡全民健身,而登山是一件不需要专门学习技巧又能全身运动的健身方式,且登山的运动量足够大又能成群运动,可以调动大家运动的积极性,是大家喜爱的运动之一。
3.登山和平地行走不一样,爬山时有一定的斜度,会分解人体的重量导致鞋底的抓地力减小所以会出现打滑,鞋底打滑会增加登山的危险性。登山时经常会踩到松动的石头容易崴脚,所以登山鞋也需要一定的包裹性防止脚侧崴。
技术实现要素: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易、能增加抓地力的一种具有抓地效果的登山鞋。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具有抓地效果的登山鞋,包括鞋面、鞋垫本体、鞋底本体,所述鞋垫本体前掌部设置有第一软垫、足弓部设置有第二软垫、后跟部设置有第三软垫,所述第三软垫呈u形状,所述第三软垫两端部设置在所述鞋垫本体靠近足弓的两侧,所述鞋垫本体后端部设置有用于防止脚部侧翻的防侧翻结构,所述鞋底本体下端面设置有用于增强鞋底抓地力的抓地结构。
6.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防侧翻结构包括绕设于鞋垫本体后端部的侧围,所述侧围下端部设置于所述鞋垫本体的周侧上,所述侧围延伸至足弓部,所述侧围填充有弹性物。
7.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抓地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鞋底本体底面的安装槽、设置于安装槽内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底面向上开设有抓地槽,所述抓地槽内可转动设置有若干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抓地齿排,所述安装块两侧上均设置有用于同时驱动若干所述转动杆转动的联动结构。
8.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联动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安装块两侧内部的安装腔,所述转动杆可转动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转动杆上套设有皮带轮,若干所述皮带轮上绕设有皮带,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转动杆脱离的限位结构,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一所述转动杆转动的驱动结构。
9.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安装块侧壁的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内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与一所述转动杆连接,所述驱动杆的自由端套设有齿轮,所述驱动槽内可滑移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内壁靠近驱动槽底部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配合内齿圈,所述滑套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滑套滑移距离的定位结构,所述滑套另一端上套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滑套滑移的驱动件。
10.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环,所述定位环贴靠所述内齿圈设置于所述滑套靠近驱动槽底一侧的内壁上,所述定位环内壁与所述驱动杆外壁贴合。
11.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套,所述驱动套套设于所述滑套上,所述驱动套一端穿出所述驱动槽。
12.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驱动套外壁上沿轴向均匀设置有防滑凸起。
13.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弹性物为记忆棉。
14.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设于所述转动杆上。
15.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以控制抓地齿排伸出抓地也可以将抓地齿排隐藏,实现两用。用本实用新型制成的鞋子,既可以当登山鞋也可以当平时的休闲鞋穿,让本实用新型更实用,且操作简便,一拉一转就可以将休闲鞋快速转换成登山鞋,解决了换鞋和带备用鞋的麻烦。同时鞋垫上设置有第一软垫、第二软垫、第三软垫可以对使用者的脚部进行支撑,让使用者穿着更舒适,减少登山时的脚部疲劳。鞋垫上设置有侧围填充有记忆棉呈立体状可以和脚面贴合对脚部进行包裹支撑,在脚部侧崴时有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具有抓地效果的登山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具有抓地效果的登山鞋的鞋底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具有抓地效果的登山鞋的鞋底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图3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具有抓地效果的登山鞋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20.图5是图3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具有抓地效果的登山鞋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是一种具有抓地效果的登山鞋,包括鞋面10、鞋垫本体11、鞋底本体12,所述鞋垫本体11前掌部一体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一软垫13、足弓部一体设置有向上凸起的第二软垫14、后跟部一体设置有第三软垫15,所述第三软垫15呈u形状,两端部设置在脚部的两侧,以减轻侧面摩擦,同时增强包裹性,第一软垫13的加厚设置可以让前脚掌更松软舒适减少前脚掌的摩擦,第二软垫14的设置可以贴住足弓,让足弓始终有着力点,避免爬山时间长引起足弓不适,后跟部几乎支撑着整个身体,第三软垫15的设置可以让后跟和脚部后两侧更舒适以减缓后跟的不适,所述鞋垫本体11后端部设置有用于防止脚部侧翻的防侧翻结构,所述防侧翻结构包括绕设于鞋垫本体11后端部的侧围16,所述侧围16下端部一体设置于所述鞋垫本体11的周侧上,所述侧围16两端部延伸至足弓部,所述侧围16填充有弹性物,所述弹性物为记忆棉,所述侧围16可以对脚后跟起到包裹的作用,避免脚后跟和鞋面内表面摩擦,同时可以在鞋体侧翻的时候给予脚后跟支撑。
23.所述鞋底本体12下端面设置有用于增强鞋底抓地力的抓地结构。所述抓地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鞋底本体12底面的安装槽17、设置于安装槽17内的安装块18,所述安装块18的底面向上开设有抓地槽19,所述抓地槽19内可转动设置有六根转动杆20,所述转动杆20上设置有抓地齿排21,所述抓地齿排21随着转动杆20的转动将尖部伸出抓地槽19外或隐藏于抓地槽19内,所述安装块18两侧上均设置有用于同时驱动六根所述转动杆20转动的联动
结构。所述联动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安装块18两侧内部的安装腔22,所述转动杆20可转动穿设于所述安装腔22内,位于所述安装腔22内的转动杆20上套设有皮带轮23,六个所述皮带轮23上绕设有皮带24,所述安装腔22内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转动杆20脱离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环25,所述限位环25套设于所述转动杆20上。所述安装块18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一所述转动杆20转动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安装块18侧壁的驱动槽26,所述驱动槽26的槽口朝向鞋底本体12的侧面,所述驱动槽26内设置有驱动杆27,所述驱动杆27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腔22内与一所述转动杆20连接,所述驱动杆27的自由端套设有齿轮28,所述驱动槽26内可滑移设置有滑套29,所述滑套29内壁靠近驱动槽26底部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齿轮28相配合内齿圈30,所述滑套29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滑套29滑移距离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环31,所述定位环31贴靠所述内齿圈30设置于所述滑套29靠近驱动槽26底一侧的内壁上,所述定位环31内壁与所述驱动杆27外壁贴合。所述滑套29另一端上套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滑套29滑移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套32,所述驱动套32套设于所述滑套29上,所述驱动套32一端穿出所述驱动槽26,所述驱动套32外壁上沿轴向均匀设置有防滑凸起33。
2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本实用新型在不将抓地齿排21伸出抓地槽19时和普通的鞋子一样使用。需要增大抓地效果时,同时将鞋底两侧的驱动套32向外滑动至滑套29的内齿圈30和驱动杆27上的齿轮28啮合,此时定位环31与齿轮28内侧端面贴合确保内齿圈30与齿轮28完全啮合,随后同时转动驱动套32,驱动套32驱动滑套29上的内齿圈30转动带动齿轮28转动,齿轮28转动带动驱动杆27转动,驱动杆27驱动转动杆20转动。在皮带轮23和皮带24的作用下,所有的转动杆20同时转动,使所有转动杆20上的抓地齿排21同步转动至于鞋底垂直。与驱动杆27相连接的转动杆20与安装块18之间为阻尼配合,所以在转动驱动套32时需要一定的力度,同时也可以防止抓地齿排21在抓地时发生转动。
25.鞋底制造时先将安装块18放置在模具中,将裸露的开口封住,在鞋底制造完成后将多余的胶体割掉。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