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温防护手套及隔离保护装置

文档序号:29093671发布日期:2022-03-02 03:34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温防护手套及隔离保护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防护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温防护手套及隔离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诸多种类的医疗器械应运而生,通过这些医疗器械能够及时地对病患进行治疗,为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使患者获得更佳的医疗服务体验。
3.在传染性疾病的防疫工作中,医护人员作为一线工作者,需要全身配带隔离防护装备以避免发生感染,例如防护服,防护手套等,在现有技术中,防护手套通常采用橡胶、乳胶等材质制成,表面密封不透气,这就导致医护人员在长时间的工作后感到十分闷热,由于防护需求无法进行降温,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过程十分痛苦。
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护手套在长时间配带后十分闷热,致使防疫工作的医护人员存在不佳的使用体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温防护手套及隔离保护装置。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降温防护手套,其中,所述降温防护手套包括:
8.套体,所述套体上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窗;
9.降温贴片,所述降温贴片嵌设在所述安装窗内,所述降温贴片用于对所述套体内部物理降温。
10.所述的降温防护手套,其中,所述降温贴片包括:
11.传导层,所述传导层贴合设置在所述套体内侧,且与所述安装窗设置的位置对应;
12.降温层,所述降温层嵌合设置在所述安装窗内,且与所述传导层贴合连接。
13.所述的降温防护手套,其中,所述传导层的形状与所述套体的截面形状适配,且所述传导层的长宽尺寸大于所述降温层的长宽尺寸。
14.所述的降温防护手套,其中,所述传导层为柔性导温传导层。
15.所述的降温防护手套,其中,所述套体包括若干套合腔,所述传导层延伸布置在所述套合腔内。
16.所述的降温防护手套,其中,所述降温贴片还包括:
17.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套体的外侧,且与所述降温层贴合连接。
18.所述的降温防护手套,其中,所述保护层的长宽尺寸与所述降温层的长宽尺寸相同。
19.所述的降温防护手套,其中,所述保护层为柔性透气保护层。
20.所述的降温防护手套,其中,所述套体为柔性密封套体。
21.一种隔离保护装置,其中,所述隔离保护装置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降温防护手套。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套体上设置安装窗,在安装窗内嵌设降温贴片,该降温贴片通过物理方式对套体内医护人员的手部进行降温,并将套体内部的热量吸收并传导至套体外部,从而减轻医护人员长时间配带套体后产生的闷热感,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造价低廉,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更佳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降温防护手套的俯视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降温防护手套在图1中a-a节点的剖视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降温防护手套内侧的仰视图。
26.在图1至图3中:100、套体;110、安装窗;120、套合腔;200、降温贴片;210、传导层;220、降温层;230、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9.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所述“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在传染性疾病的防疫工作中,医护人员作为一线工作者,需要全身配带隔离防护装备以避免发生感染,例如防护服,防护手套等,在现有技术中,防护手套通常采用橡胶、乳胶等材质制成,表面密封不透气,这就导致医护人员在长时间的工作后感到十分闷热,由于防护需求无法进行降温,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过程十分痛苦。
31.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温防护手套,如图1所示,该降温防护手套包括:套体100,所述套体100上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窗110;降温贴片200,所述降温贴片200嵌设在所述安装窗110内,所述降温贴片200用于对所述套体100内部物理降温。
3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套体100上设置安装窗110,在安装窗110内嵌设降温贴片200,该降温贴片200通过物理方式对套体100内医护人员的手部进行降温,并将套体100内部的热量传导至套体100外部,从而减轻医护人员长时间配带套体100后产生的闷热感,为医护
人员提供更佳的使用体验。
33.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降温防护手套的主体为套体100,在本实施例中,套体100与现有技术中的防护手套类似,采用橡胶、乳胶等柔性材料制成,能够起到对手部密封保护的作用,从而避免医护人员的手部沾染病毒,具体地,在套体100上的一侧(优选为手背对应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窗110,安装窗110为设置在套体100上的镂空部分,降温贴片200嵌合设置在安装窗110内,与医护人员的手部贴合,该降温贴片200类似退热贴,能够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降低医护人员手部的温度,从而缓解医护人员长时间配带套体100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感。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可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上述降温贴片200包括:传导层210、降温层220和保护层230。
35.传导层210贴合设置在套体100的内侧,且与安装窗110设置的位置对应,传导层210采用柔性、导温系数较高的材料制成,例如导热硅脂、导热橡胶等,在实际设置时,传导层210的边缘与套体100贴合,并密封贴合,以实现对医护人员手部的防护,同时,传导层210与安装窗110对应的位置在安装窗110内暴露,降温层220嵌合在安装窗110内,并与传导层210在安装窗110上暴露的位置相互贴合,实现对降温层220固定的同时,降温层220产生的低温可通过传导层210传递至医护人员的手部,从而实现使医护人员更为舒适的效果。
36.在上述实施例中,传导层210的形状与套体100的截面形状适配,且传导层210的长宽尺寸大于降温层220的长宽尺寸,这样方可实现使传导层210与套体100之间密封连接的同时,还可对降温层220进行安装。
3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套体100上设置有若干个套合腔120,若干个套合腔120与医护人员的手指适配,在配带时,医护人员的手指伸入套合腔120内,从而与手型更为适配,便于医护人员进行精细工作,对应地,上述传导层210延伸布置在套合腔120内,从而使降温层220产生的低温可均匀传递到医护人员手部的各个部位,实现更佳的降温效果。
38.在上述实施例中,降温层220通过水凝胶、高分子物质及若干类清凉剂制成,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可实施方式中,降温层220包括:蒸馏水、保湿剂(丙三醇、丙二醇、山梨醇等)、清凉剂(薄荷油、薄荷醇等)、吸热剂(硝酸铵、氯化铵、硝酸钾等)与高分子物质(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海藻酸钠、瓜尔豆胶等),等材料混合制成,在实际使用时,降温层220吸收传导层210的温度,降温层220内吸热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溶解度越高,吸收热量越多,从而使医护人员的手部保持温度较低的状态。
3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实施方式中,保护层230设置在套体100的外侧,且与降温层220贴合连接,保护层230用于对降温层220进行保护,避免因划擦导致降温层220被破坏,同时也对医护人员的手部进行防护,在实际设置时,保护层230的长宽尺寸与降温层220的长宽尺寸相同,且保护层230采用柔性透气材料制成,例如透气性较佳的布料等,一方面能够对降温层220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还可将降温层220吸收的热量释放至套体100外侧,从而保证对套体100内部医护人员双手的降温效果。
40.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隔离保护装置,该隔离保护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降温防护手套,该降温防护手套包括:套体,所述套体上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窗;降温贴片,所述降温贴片嵌设在所述安装窗内,所述降温贴片用于对所述套
体内部物理降温。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套体上设置安装窗,在安装窗内嵌设降温贴片,该降温贴片通过物理方式对套体内医护人员的手部进行降温,并将套体内部的热量吸收并传导至套体外部,从而减轻医护人员长时间配带套体后产生的闷热感,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造价低廉,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更佳的使用体验。
4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温防护手套及隔离保护装置,其中,该降温防护手套包括:套体,所述套体上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窗;降温贴片,所述降温贴片嵌设在所述安装窗内,所述降温贴片用于对所述套体内部物理降温。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套体上设置安装窗,在安装窗内嵌设降温贴片,该降温贴片通过物理方式对套体内医护人员的手部进行降温,并将套体内部的热量吸收并传导至套体外部,从而减轻医护人员长时间配带套体后产生的闷热感,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造价低廉,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更佳的使用体验。
42.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