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分解机构、具备其的收放装置及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9142发布日期:2022-04-22 11:2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力分解机构、具备其的收放装置及背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力分解机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力分解机构、具备其的收放装置及背包。


背景技术:

2.收放装置作为一种闭合装置结构,可以用于在背带、医疗装置、鞋类和服装等各类物品。其主要通过内部旋钮装置调节外部绳索、系带等在装置内部绕绳轴上收放,进而实现相应的收放调节,从而反映在使用对象上产生例如鞋带的收紧和放松的效果,其主要结构要件为用于绕线的线轮和与之连接的卡止装置,并且通过旋转部件的联动将旋转操作转化为收放效果。
3.这类收放装置的设计主要应用于鞋类、背带和衣服上,其本身在收放过程中,绳索在绕绳轴上的结构对承重没有过高的要求,仅需克服相应系带的收紧力和卡紧力即可,收紧力为绕绳的发挥收紧作用的张力拉力,而卡紧力是进一步保证绕绳的张力拉力以及不会随意活动造成的松动;值得注意的是,鞋类、背带和衣服等应用场景不会对收放装置产生负重要求,而当将上述装置应用于背包时,上述装置可能需要与背包一起承受负重,收放装置结构不仅需要提供对系带等的拉伸力,还会受到重物本身的牵引力,这就导致收放装置在调节过程中需要克服重物的拉力,并且在收放装置结构调节完毕后,会始终受到重物的牵引力,这就造成收放装置结构中系带缠绕部件会持续受到拉力,容易出现损毁或者磨损问题,导致整个收放装置结构无法收缩。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力分解机构、具备其的收放装置及背包,用以解决现有背包中的关键部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参加承受重力而导致损坏以及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力分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6.主支撑结构,用于缠绕连接件;
7.还包括受力分解机构,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连接件缠绕其上的缠绕支结构,缠绕于所述主支撑结构的连接件在缠绕所述缠绕支结构后与外部件连接,用于与所述主支撑结构共同分担所述连接件上的受力。
8.进一步地,所述缠绕支结构为至少两个,从所述主支撑结构绕出的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绕至少一缠绕支结构后连接外部件,从所述主支撑结构绕出的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绕另至少一缠绕支结构后连接外部件。
9.进一步地,所述缠绕支结构与所述主支撑结构之间由于连接件连接形成的牵引力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主支撑结构因所述连接件连接的外部件的重力所承受的压力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范围为1
°
~179
°

10.进一步地,所述缠绕支结构与所述缠绕支结构之间由于连接件连接形成的牵引力
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范围为1
°
~179
°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范围为120
°
~150
°

12.进一步地,所述缠绕支结构为两个。
13.进一步地,所述力分解机构用于与背包进行安装,所述缠绕支结构直接分布安装设置于所述背包上。
14.进一步地,所述力分解机构进一步包括安装部机构,所述安装部机构用于与背包进行安装,所述缠绕支结构分布安装与所述安装部机构上。
15.进一步地,所述力分解机构与背包的安装位置包括背包的背板和/或背包的肩带。
1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机构与背包的安装位置包括背包的背板和/或背包的肩带。
1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非弹性绳、弹性绳、或非弹性绳与弹性绳的组合。
18.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收放装置,包括,收放调节部,用于调节连接件的收放;连接件一端与所述收放调节部连接,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如上中所述的力分解机构。
19.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撑结构为所述收放调节部的主支撑结构,所述连接件可在所述收放调节部的调节驱动下绕所述主支撑结构缠绕或反缠绕,从而带动所述与连接件连接的外部件移动,实现收放调节。
20.进一步地还提出了一种背包,其特征在于,其设置有如上述的收放装置,所述收放装置用于与背包进行安装,所述缠绕支结构直接分布安装设置于所述背包上。
21.进一步地还一种背包,其特征在于,其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收放装置,所述收放装置进一步包括安装部机构,所述安装部机构用于与背包进行安装,所述缠绕支结构全部或分布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机构上。
22.进一步地,所述缠绕支结构具有所述连接件穿设槽,或为具有缠绕连接件限位空间的块状结构。
23.进一步地,所述缠绕支结构上开设有用于所述连接件有序缠绕的槽。
2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机构安装于所述背包的上肩带。
25.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非弹性绳、弹性绳、或非弹性绳与弹性绳的组合。
2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支撑结构缠绕部分为非弹性绳,与外部件连接部分为弹性设置。
27.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1)按照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收放装置,首先提出了结合承重受力应用的收放装置的改型设置问题;并且提出问题的核心,当应用于负重的背包领域时,尤其是应用于可变悬浮的背包应用领域时,收放装置需要参与承重,而这种承重主要体现于绕线在收放装置内的主支撑结构上的缠绕从而造成的受力,其次依赖于收放装置与包体之间的安装关系,将承力应用施加在收放装置的主支撑结构上会显著减小收放装置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在发现上述技术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分担施加在主支撑结构上的承力的解决方法,其核心是将施加在主支撑结构上的力进行分解,使得能通过其它的辅助装置来分担施加在主支撑结构上的力,并且尽量对主支撑结构的绕线功效不产生影响,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能够通过不管是主支撑结构的结构本身改进,还是主支撑结构自身的固定装置的分担受力的
设置改进等,从而解决上述的问题。
29.(2)本实用新型的收放装置通过在承载件上设置缠绕支结构,并在缠绕支结构上设置挡线盘和引线槽结构,使得主支撑结构上引出的连接件能够有序缠绕在缠绕支结构上,挡线盘的设置能有效避免连接件在缠绕过程中从缠绕支结构上脱落,引线槽能有效将连接件上的牵引力分布至整个缠绕支结构,使得缠绕支结构在承担连接件的拉力的同时不影响整个收放装置的运转。
30.(3)本实用新型的收放装置通过力分解方向的夹角优选设置为120
°
~150
°
,使得收放装置在牵引连接件的过程中以得到最佳的受力分解效果,在将连接件上的牵引力分担到缠绕支结构与主支撑结构的过程中,降低其对缠绕支结构与主支撑结构的损坏,提高收放装置的使用寿命。
31.(4)按照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收放装置,尤其适用于具备可变悬浮概念设置的背包,上述背包在设置中,通过可调和悬浮复合的结合,使得背包的负重能够通过弹性的方式来减小缓冲,而在上述的可调背包的改进中,使用收放装置设置在背包的背面,或者是设置在肩带处为一种使用体验感更好的可调方式,具体来说通在背包主体上设置调节机构,并在背包肩带上对应连接设置伸缩调节件,使得使用者在能够根据情况调节肩带长度和背包重心,以保证背包背负的最佳舒适度。但是意味着收放装置在整体上需要承受整个背包的负重冲击,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所设计的收放装置,同时调节机构和力分解机构能够将整个背包对连接件的拉力分解或者是转移,能够降低主支撑结构使用过程中损坏的概率,有效提高背包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力分解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缠绕支结构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力分解机构的牵引受力示意图;
3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部机构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包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包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38.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39.1、主支撑结构;2、缠绕支结构;3、连接件;4、安装部机构;5、背包;
40.201、立柱;202、挡线盘;203、引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6.实施例:
47.请参阅图5、图6,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背包5包括背包5主体和设置在背包5背面的两个肩带。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背包5的“背板”指的是背包5背负时与人体接触的一侧。
48.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力分解机构,其包括缠绕连接件3的主支撑结构1,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件3缠绕的缠绕支结构2,缠绕在主支撑结构1上的连接件3引出缠绕该缠绕支结构2之后再与外部件进行连接,进而将连接件3施加到主支撑结构1上的力分担至缠绕支结构2。
4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主要是提出一种力分解机构,其具有主支撑结构1,以及围绕其排布地多个缠绕支结构2,如图1所示。
50.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该缠绕支结构2设置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从主支撑结构1中延伸出的连接件3的一端在连接到第一个缠绕支结构2后继续缠绕延伸多个缠绕支结构2,其另一端以同样方式进行牵引缠绕。
51.进一步地,在缠绕支结构2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时,连接件3从主支撑结构1牵引至第一个缠绕支结构2,再从第一个缠绕支结构2处牵引出去,此时连接件3在第一个缠绕支结构2处形成的角度为1
°
~179
°
;优选地,连接件3在第一个缠绕支结构2处形成的角度优选为120
°
~150
°
,即此时在主支撑结构1与缠绕支结构2形成的平面中,第一个缠绕支结构2设置在主支撑结构1的斜下方向,并通过第二个缠绕支结构2或者其他连接结构限制连接件3的牵引方向。优选地,在缠绕支结构2为多个的情况下,连接件3从主支撑结构1到第一个缠绕支结构2,再从第一个缠绕支结构2到第二个缠绕支结构2时,连接件3在三者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
°
~179
°
,通过对连接件3牵引角度的限制,将连接件3上的牵引力分担至各缠绕支结构2,以此降低牵引过程中对主支撑结构1的磨损。优选地,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缠绕支结
构2数量或者直径的方式来降低缠绕支结构2的磨损。
52.以上述缠绕支结构2形成的角度对上述主支撑结构1和缠绕支结构2的具体设置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缠绕支结构2与主支撑结构1之间由于连接件3连接形成的牵引力方向为第二方向,主支撑结构1因连接件3连接的外部件的承力所承受的连接件3产生的压力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范围为1
°
~179
°
。优选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范围为120
°
~150
°
,此时缠绕支结构2能够较好地承担连接件3上的牵引力,并且能够节省力分解机构的布置空间;缠绕支结构2与缠绕支结构2之间由于连接件3连接形成的牵引力方向为第三方向,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范围为1
°
~179
°

53.上述角度的设置体现了缠绕支结构2和主支撑结构1之间的排布关系,以及连接件3在上述主支撑结构1上,以及缠绕支结构2上的缠绕和排布的关系,而这种受力分解在于主支撑结构1和缠绕支结构2能够共同承受外部件承力,所以在环绕主支撑结构1的设置排布上,设置于主支撑结构1上方、下方、平齐的角度,通过缠绕的设置皆可实现共同承力。
54.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一种收放装置,其包括上述中的力分解机构以及与连接部相连的调节部,该调节部主要用于调整连接部的长度,以实现连接部的收放操作。此处力分解机构中的主支撑结构1为该调节部的主要容纳和放置结构,使得连接件3在缠绕主支撑结构1时,可通过调节部直接调节连接件3,实现连接件3对主支撑结构1的缠绕与反缠绕,进而实现连接件3对外部件的收放调节功能。
55.传统的收放装置结构主要是在鞋带上进行应用,其通过将收放装置设置在鞋带收紧点,即鞋舌处。通过收放装置的收紧与放松操作来将鞋带进行收束或者放松,以此来调节鞋带眼中的鞋带长度,进而达到整个鞋子的收紧与放松。在收放装置的运转过程中,收放装置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鞋带的收紧与放松,并且鞋带的收放也局限于鞋面,其本身并不受到其它力的干扰或约束。
56.在将鞋子上的收放装置应用到背包5的过程中,主要形式有将收放装置设置在背包5的肩带末端,利用收放装置对肩带进行收缩以达到调节背包5肩带长度,进而调整背包5的重心,以提高使用者背负背包5的舒适性。但是现有背包5在利用收放装置进行调节的过程中,收放装置固定在背包5上,收放装置在执行收放功能时会带动整个背包5进行调整,这会使得收放装置实际牵引载荷是整个背包5的重量,特别是目前学生群体的背包5重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收放装置中执行绕线操作的主支撑结构1的拉伸载荷相当大,这也导致了现有背包5中的收放装置在拉伸过程中极易损坏,并且由于载荷的存在,其伸缩调节也不易控制,大大增加了背包5肩带的调节难度。
57.具体地,调节部优选为现有技术中的结构,通常情况下这类结构具备壳体部件、拉紧构件、线轴部件、收紧部件和连接部件,分别对应于本技术前序部分中的调节部、连接件3、主支撑结构1和转化机构。其中壳体部件内部含有容纳区域,线轴部件旋转定位于容纳区域内,收紧部件用于轴向地定位于线轴部件上方,并用于线轴部件在容纳区域内的旋转,进而实现拉紧构件在线轴部件上的旋转缠绕,以实现可伸缩结构的伸缩调节。上述结构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此处不再进行详细阐述,具体结构可参见专利文献cn110049694a的基于卷轴的闭合系统,当然本发明中重点是针对承重的需求进行的改型涉及,其它关于如何传动实现主支撑结构1的正向或者反向旋转实现连接件3的收放,以及选择何种部件作为调节(例如旋转、按压、手势触控、电信号控制),实际结构可根据需求针对不同功能部件进行改
型设计,以满足实际的收放调节需求。
58.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其中,上述主支撑结构1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为调节部的主支撑结构1,或者是在现有的收放装置中的应用,主支撑结构1为主支撑结构1绕出的连接件3的力分解机构,以上述方式进行现有收放装置与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力分解机构的集成应用。
59.当然,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主支撑结构1可以本来就为调节部的主支撑结构1,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件、主支撑结构1和缠绕支结构2为一体设置,其中收放装置设置有容置壳体,针对主支撑结构1和缠绕支结构2设置有承载件,承载件主要用于承载主支撑结构1和缠绕支结构2,用以将主支撑结构1与缠绕支结构2上的受力分担至整个收放装置。进一步地,容置壳体内设置有底座和圆盘,主支撑结构1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底座和圆盘上,并且底座与圆盘之间的间隙用于连接件3缠绕过程中缠绕线的容纳。此处承载件可以为底座或圆盘结构,旨在稳定主支撑结构1和缠绕支结构2,以及将主支撑结构1和缠绕支结构2上的受力分摊至收放装置。
60.此处连接件3优选采用牵引绳,通过主支撑结构1的旋转实现对牵引绳的缠绕牵引,并通过牵引绳对外部件进行拉伸。在通过调节部进行收放调节时,主支撑结构1起到对牵引绳的缠绕牵引,主支撑结构1是主要的承力结构,因此在牵引绳本身连有重物时,其主要的作用主体是主支撑结构1,缠绕支结构2主要针对主支撑结构1进行设置,以降低主支撑结构1在运转过程中的受力负担。当然,在实际设置过程中,为了避免主支撑结构1本身受损,也可直接针对整个收放装置结构或者主支撑结构1本身进行改进或者增强其材质强度,以降低其在使用过程中受损的概率。
61.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该缠绕支结构2设置在底座上,以对主支撑结构1的受力进行分解。具体地,缠绕支结构2包括至少一个立柱201,立柱201设置方向与主支撑结构1结构一致,其一端固定在底座结构上,其另一端沿主支撑结构1轴向方向延伸,牵引绳从主支撑结构1处延伸缠绕至立柱201上后,再从立柱201引出并与外部构件相连。通过将主支撑结构1处的牵引绳缠绕至立柱201上,在牵引绳受到拉力时,拉力首先会传递到立柱201处,然后再通过牵引绳延伸至主支撑结构1,立柱201的设置能够承担一部分外部拉力,并通过立柱201将拉力分担到底座结构上,进而降低牵引绳对主支撑结构1的牵引力,降低主支撑结构1的磨损。
62.优选地,立柱201包括分设在主支撑结构1两侧的两个,主支撑结构1与立柱201之间留有足够的距离,以供牵引绳的缠绕且不会使得主支撑结构1与立柱201上的牵引绳相互干扰,以保证收放装置的正常运行。并且主支撑结构1与两立柱201并非处于同一水平面,使得从主支撑结构1伸出的牵引绳在缠绕一处立柱201后再向另一立柱201延伸时,不会再次途径主支撑结构1处,以避免对主支撑结构1的绕线产生干扰。优选地,两立柱201与主支撑结构1三个受力支点形成等边三角形结构,以将主支撑结构1上的拉力进行分担。
63.在常规的收放装置使用过程中,牵引绳上的力完全作用于主支撑结构1,使得主支撑结构1会持续受到牵引绳上的拉力,通过对收放装置适应性增加立柱201结构,并使得立柱201与牵引绳的拉伸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在主支撑结构1上伸出的牵引绳绕向立柱201后,使得主支撑结构1上的牵引力发生了一定偏折,并且牵引绳上的力被分解为主支撑结构1朝向立柱201方向的力以及立柱201朝向主支撑结构1伸出方向的力,这使得牵引绳上的牵
引力的主体变为了立柱201,大大降低了牵引绳对主支撑结构1牵引力,从而达到延长主支撑结构1使用寿命的目的。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立柱201直径或者立柱201数量的方式来提高收放装置的使用寿命。
64.进一步地,立柱201朝向主支撑结构1上圆盘结构延伸的一端与圆盘相接或留有一定间隙。优选地,立柱201设置为如图1中所示的形式,立柱201朝向圆盘的一端与圆盘处留有间隙,并在其朝向圆盘的端部设有挡线盘202,用于避免牵引绳从立柱201端部脱落,进而影响收放装置内部牵引绳的牵引缠绕。
65.优选地,立柱201上还设有引线槽203,通过引线槽203将牵引绳均匀缠绕在立柱201上,使得立柱201受力均匀,并且引线槽203能够规范牵引绳的缠绕路径,方便收放装置的收线与放线操作。
66.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牵引绳在立柱201上的缠绕,并且避免牵引绳脱离立柱201,可在立柱201上直接开设穿设槽,用于牵引绳的牵引穿设,穿设槽与牵引绳接触部位为弧形结构,方便牵引绳的牵引工作。优选地,可在牵引绳与穿设槽接触部位设置滑动轮结构,以将牵引绳与立柱201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
67.进一步地,缠绕支结构2主要执行的功能是将牵引绳对主支撑结构1的牵引力进行分担,此处缠绕支结构2也可以为具备缠绕牵引绳的块状结构,其与底座相连,并在块状结构上开设供牵引绳穿过的通孔即可。
68.进一步地,此处连接件3采用的牵引绳为钢丝绳、尼龙绳、纳米纤维绳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复合结构,即牵引绳内部为钢丝绳,并在钢丝绳的外部包裹尼龙绳或纳米纤维绳,其在保证牵引绳的韧性和强度的同时,还能保证牵引绳本身的轻质性,方便收放装置的牵引工作。
69.进一步地,收放装置还包括可伸缩结构,其与连接件3相连,可伸缩结构优选为弹性伸缩带结构,其包括伸缩件主体和至少一个伸缩带,伸缩带与伸缩件主体部分或全部相连,使得调节装置带动伸缩带伸缩时,伸缩件主体可随伸缩带的伸缩一同收缩。同样地,可伸缩结构也可根据实际拉伸需求和预制相连的重物的重量进行调节,如在伸缩件主体上设置多根伸缩带,以带动伸缩件主体的伸缩;或者将整个伸缩件主体全部设置为弹性带结构。前者可降低每根伸缩带的承力,以避免伸缩带的拉伸损坏,后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应重物的重量或使用环境变化而造成可伸缩结构的伸缩。
70.优选地,由于可伸缩结构与连接件3相连,在不考虑连接件3本身做工复杂程度的情况下,可直接将连接件3与可伸缩结构一体设置,即连接件3与主支撑结构1和立柱201缠绕部分为非弹性结构,而连接件3与外部相连部分为弹性绳结构,直接通过连接件3来实现长度调节和弹性缓冲。
71.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一种背包5,并且该背包5采用了上述中的收放装置,并通过收放装置实现背包5重心的调节。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背包5为可变悬浮背包5,可变悬浮背包5的收放装置主体并非固定设置在背包5主体上,其通过将收放装置设置于弹性结构上,并通过弹性结构与背包5主体、背包5肩带相连,在对背包5肩带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整个弹性结构会随之进行升降,其能够有效调整使用者背负背包5的重心位置,进而达到最佳的使用舒适度,同时弹性结构能够使得使用者在行走或者运动时,弹性结构能够形成有效缓冲,降低背包5肩带处对人体的瞬时压力,进而提高背包5的使用舒适度。具体地,可变悬浮
背包5的具体结构可参见专利号为cn202120914300.6的一种可调悬浮书包和cn202120913064.6的一种可变悬浮书包中背包5与收放装置的具体结构与设置方式等。
72.具体地,收放装置的底座固定在背包5的背板上,可伸缩结构与肩带对应设置。其中,底座结构固定设置于背包5的背板上,可伸缩结构的伸缩件主体与肩带贴合设置,伸缩带穿设在伸缩件主体上,并且在调节装置调节伸缩带长度时,肩带会随着伸缩件主体一同伸缩,进而实现肩带的伸缩,以提高使用者背负背包5的舒适性。
7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该收放装置可固定设置在肩带上,并将受力分解机构一体设置在收放装置上,以便于该收放装置对肩带的调节过程中保证受理分解机构对牵引力的有效分解。同时,为了维持背包5在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双肩上力的平衡,该收放装置优选成对设置,并分别设置在背包5的两个肩带上。
74.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背包5对应收放装置还设置有安装部机构4,该安装部机构4主要用于与背包5对应安装,并将收放装置固定在背包5的背板或肩带上。在通过安装部机构4将收放装置与背包5进行结合的过程中,缠绕支结构2的设置不限于收放装置,也可将缠绕支结构2分布设置在安装部机构4上,通过将收放装置上的承力分布于整个安装部机构4,以此降低连接件3对收放装置的负荷。
7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部机构4,主要是实现收放装置在背包5上实现安装的产品化封装形态,其中安装部机构4按照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可为缝制于背包5上的具有编织安装部的塑料板片,其中可与主支撑结构1的承载件注塑成为一体,也可与主支撑结构1的承载件为安装的关系,缠绕支结构2可为支环结构,设置于安装部机构4上,或者是部分设置于安装部机构4上,部分直接设置于背包5上,当然,为每个缠绕支结构2设置一个背包5上的安装部机构4也是一种可能,能够实现缠绕支结构2与背包5的更为有效牢固的固定,如图6所示。
76.优选地,如图5所示,为了保证背包5使用的舒适性,避免肩带调节后,使用者双肩受力不均。调节部对应同步牵引双肩上的可伸缩结构,实现双肩肩带的同步调节,通过在背包5主体上固定设置定滑轮结构,将调节部上的力进行分摊,并同步调节可伸缩结构,以实现肩带长度和高度的调节。
77.进一步地,为了保证使用者在使用背包5时的舒适性,以避免收放装置对使用者背部造成抵触感,可在背包5主体上设置容纳收放装置的收纳结构,并在收纳结构上设置弹性垫层,以提高背包5的舒适性。当然,作为可选方案,为了避免收放装置对使用者背离造成抵触感,可将收放装置设置于背包5背面的底部。
78.本实用新型中含有收放装置的背包5,通过在背包5主体上设置收放装置,能够有效对背包5的肩带长度进行调节,以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身高的使用者,保证背包5使用时的舒适性。并且,通过在肩带上设置可伸缩结构,使得背包5使用时通过可伸缩结构进行弹性缓冲,进而降低背包5及包内重物对使用者肩部的压力,提高背包5的使用舒适性,以缓冲使用者承担的荷载冲击,保护使用者的脊柱健康。
79.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