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安全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
背景技术:2.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为防止高空作业时工作人员发生意外坠落,工作人员需要佩戴安全带,并将安全带一端锁扣在独立悬挂的坠落防护安全绳的自锁器上,另一端锁扣在施工人员身上,大多施工单位按照相关规定采用简单的安全绳索进行保护,通常需要人工监督和个人自觉,但是很多情况下,施工人员通常因粗心大意在佩戴安全带时忘记将安全带的锁扣锁在安全绳的自锁器上,这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由于电子化、智能化的设备并未采用,仅靠人工监督和个人自觉不能有效杜绝灾难事故发生。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4.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包括:锁扣本体,所述锁扣本体包括壳体、锁扣杆、以及设置在所述锁扣感应模块、内锁机构,所述锁扣杆的一端可动地插接在所述壳体的第一固定孔内,所述锁扣杆的另一端锁接在所述壳体的第二固定孔内,所述内锁机构用于锁住所述锁扣杆的另一端,所述锁扣杆的另一端选择性抵顶所述锁扣感应模块,所述锁扣感应模块与控制中心电连接。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所述锁扣杆的一端设置有挡环体,所述挡环体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所述锁扣杆上靠近其另一端的杆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壳体的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两个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连通,所述第二固定孔内设置有锁紧筒,所述锁扣杆的另一端螺接在所述锁紧筒内,所述锁紧筒的外壁凸出所述条形孔,所述锁紧筒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感应内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感应内腔连通,所述锁扣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感应内腔内,所述锁扣感应模块包括感应壳、感应开关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感应壳内的微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报警语音模块,所述微处理器模块通过所述感应开关模块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报警语音模块电连接。
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所述壳体的底
部设置有电源内腔,所述电源内腔中设置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电连接。
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锁腔,所述内锁腔具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连通的内过孔,所述内锁机构设置在所述内锁腔中,并且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锁腔连通的弧形导孔,所述内锁机构包括内锁杆、内锁弹簧,所述内锁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内锁腔内,所述内锁弹簧设置在所述内锁腔中并所述内锁杆,所述内锁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锁头件,所述锁头件选择性地穿过所述内过孔并抵顶所述锁紧筒。
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所述锁头件包括锁套、防转动杆以及手动杆,所述锁套设置在所述内锁杆的另一端,所述防转动杆可动地设置在所述锁套内,所述手动杆穿过所述弧形导孔并延伸至与所述防转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锁紧筒上设置有第一防动孔,所述锁扣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动孔对应的第二防动孔,所述防转动杆的另一端选择性地穿过所述第一防动孔并延伸至第二防动孔内,所述弧形导孔的下端设置有缺口槽,所述手动杆选择性地插接至所述缺口槽内。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所述感应开关模块包括感应座、感应筒、感应导头、感应内撑架以及感应外撑架,所述感应座设置在所述感应壳上,所述感应筒螺接在所述感应座上,所述感应座的第一内槽中设置有导向柱、弹簧导电板,所述导向柱上设置有菱形导块和半球导块,所述半球导块位于所述导向柱的外端上,所述弹簧导电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槽底部的第二内槽内,所述感应导头设置在所述感应筒的内端,所述感应内撑架设置在所述感应筒的中部并抵顶所述感应导头,所述感应外撑架设置在所述感应筒的外端并抵顶所述感应内撑架,所述感应外撑架与所述锁扣杆的另一端对应,所述感应导头包括内滑环板、内滑环座,所述内滑环板设置在所述内滑环座的内侧并位于所述感应筒内,所述内滑环板与所述感应内撑架连接,所述内滑环板的中部设置有导电挡块,所述内滑环座与所述导电挡块之间为导向环槽,所述第三内槽中设置有卡簧、楔形卡杆,所述卡簧抵顶所述楔形卡杆,使得楔形卡杆选择性地卡接所述菱形导块和半球导块,并且所述导电挡块的外端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弹簧导电板对应的导电杆。
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所述感应内撑架包括内撑隔板、内滑架组、两个铰扭摆杆组以及中间拉动件,所述内撑隔板设置在所述感应筒内,所述内撑隔板的上下两端与所述感应筒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滑架组设置在所述内撑隔板的内侧,所述内滑架组包括两个横向杆、竖直杆、两个竖直弹簧以及两个内滑导套,两个所述横向杆分别设置在所述内撑隔板的上下两侧,所述竖直杆设置在两个所述横向杆之间,两个所述竖直弹簧设置在所述竖直杆上,所述内滑导套设置在所述竖直杆上并与所述竖直弹簧连接,所述铰扭摆杆组包括第一铰扭摆杆、第二铰扭摆杆,所述第一铰扭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内撑隔板铰接,所述第二铰扭摆杆斜向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铰扭摆杆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二铰扭摆杆与所述内滑环板连接,所述中间拉动件包括拉动筒、拉动横杆、拉动弹簧以及拉动挡板,所述拉动筒设置在所述内撑隔板的外壁中部,所述拉动挡板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拉动筒内,所述拉动横杆的内端穿设在所述拉动弹簧内并与所述拉动挡板连接,所述拉动横杆的外端与所述导电挡块的中部连接。
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所述感应外撑
架包括平直u型板、两个斜向摆杆、外凸板、两个内导球杆,所述平直u型板的两个平直臂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间隙内,两个所述斜向摆杆可动地设置在所述平直u型板的内壁上,并与所述内滑导套连接,所述内导球杆设置在所述平直臂的外端上并抵顶所述第一铰扭摆杆,所述外凸板设置在所述平直u型板的外竖直壁上并与所述锁扣杆的另一端对应。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该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包括:锁扣本体,锁扣本体包括壳体、锁扣杆、锁扣感应模块、内锁机构,锁扣感应模块、内锁机构安装在壳体内,而锁扣杆的一端可动地插接在壳体的第一固定孔内,锁扣杆的另一端锁接在壳体的第二固定孔内,所以建筑工人在使用该锁扣本体时,将锁扣杆向外拉动,此时锁扣杆的一端则从第一固定孔内向外移动,而后再将锁扣杆的另一端对准到第二固定孔,而后推动该锁扣杆的另一端插入至第二固定孔内,使得锁扣杆的另一端抵顶到锁扣感应模块上,而后将内锁机构锁住该锁扣杆的另一端,以此使得该锁扣杆无法从第二固定孔内发生移动,增加了该安全带锁扣的可靠性,同时该锁扣杆的另一端抵顶到锁扣感应模块上,使得锁扣感应模块与控制中心无线通信连接起来,使得控制中心更好地知晓该建筑工人可以安全地使用该安全带锁扣,使得该安全带锁扣更加方便使用,可靠性更高,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16.本发明所述的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左视图;
20.图3为本发明中锁扣感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中锁扣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中内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中锁头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中锁紧筒的结构左视图;
25.图8为本发明中感应开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中感应座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发明中感应导头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发明中感应内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发明中内滑架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本发明中感应外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本发明中中间拉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3.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34.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包括:锁扣本体100,所述锁扣本体100包括壳体1、锁扣杆2、以及设置在所述锁扣感应模块3、内锁机构4,所述锁扣杆2的一端可动地插接在所述壳体1的第一固定孔11内,所述锁扣杆2的另一端锁接在所述壳体1的第二固定孔12内,所述内锁机构4用于锁住所述锁扣杆2的另一端,所述锁扣杆2的另一端选择性抵顶所述锁扣感应模块3,所述锁扣感应模块3与控制中心电连接。
3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该更方便可靠性更高的建筑工人用安全带锁扣包括:锁扣本体100,这里锁扣本体100包括壳体1、锁扣杆2、锁扣感应模块3、内锁机构4,具体地,壳体1与安全带体200连接,锁扣感应模块3、内锁机构4安装在壳体1内,而锁扣杆2的一端可动地插接在壳体1的第一固定孔11内,锁扣杆2的另一端锁接在壳体1的第二固定孔12内,所以建筑工人在使用该锁扣本体100时,将锁扣杆2向外拉动,此时锁扣杆2的一端则从第一固定孔11内向外移动,而后再将锁扣杆2的另一端对准到第二固定孔12,而后推动该锁扣杆2的另一端插入至第二固定孔12内,使得锁扣杆2的另一端抵顶到锁扣感应模块3上,而后将内锁机构4锁住该锁扣杆2的另一端,以此使得该锁扣杆2无法从第二固定孔21内发生移动,增加了该安全带锁扣的可靠性,同时该锁扣杆2的另一端抵顶到锁扣感应模块3上,使得锁扣感应模块3与控制中心无线通信连接起来,使得控制中心更好地知晓该建筑工人可以安全地使用该安全带锁扣,使得该安全带锁扣更加方便使用,可靠性更高,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扣杆2的一端设置有挡环体21,所述挡环体21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1的内壁滑动连接。
3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在锁扣杆2的一端安装有挡环体21,这里该挡环体21与第一固定孔1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以建筑工人可以将锁扣杆2向外拉动,进而锁扣杆2的一端通过挡环体21在第一固定孔11内向外移动,当锁扣杆2的另一端插接到第二固定孔12内中后,锁扣杆2的一端再通过该挡环体21在第一固定孔11内向内部移动,以使得锁扣杆2可以固定安装在该壳体1内,起到固定作用。
3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扣杆2上靠近其另一端的杆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壳体1的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两个条形孔13,所述条形孔13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2连通,所述第二固定孔12内设置有锁紧筒14,所述锁扣杆2的另一端螺接在所述锁紧筒14内,所述锁紧筒14的外壁凸出所述条形孔13,所述锁紧筒14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3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锁扣杆2的结构,该结构的锁扣杆2的外壁上设计外螺纹,这里该外螺纹处于靠近至锁扣杆2的另一端;这里为了方便建筑工人使用该锁扣杆2,在壳体1的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条形孔13,这里使得条形孔13与第二固定孔12连通,所以在第二固定孔12内再安装锁紧筒14,锁紧筒14与第二固定孔12是转动连接的,同时该锁紧筒14的两端是开口的,所以锁扣杆2的另一端则可以在锁紧筒14移
动,所以建筑工人通过转动该锁紧筒14,进而使得螺接在锁紧筒14内的锁扣杆2沿着锁紧筒14向内部移动,这样锁扣杆2的另一端则可以移动至接触到锁扣感应模块3,进而启动该锁扣感应模块3与控制中心无线电连接起来,这样控制中心即可知晓该建筑工人将安全带锁扣正确地使用了,同时该锁扣感应模块3也可以发出预设声音,以提醒该建筑工人可以使用该安全带锁扣进行作业了;可以理解,在锁紧筒14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路,以方便建筑工人转动该锁紧筒14。
4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感应内腔15,所述第二固定孔12与所述感应内腔15连通,所述锁扣感应模块3设置在所述感应内腔15内,所述锁扣感应模块3包括感应壳31、感应开关模块35、以及设置在所述感应壳31内的微处理器模块32、无线通信模块34以及报警语音模块33,所述微处理器模块32通过所述感应开关模块35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4、报警语音模块33电连接。
4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锁扣感应模块3的具体结构,这里在壳体1的内部设计了感应内腔15,将锁扣感应模块3安装在感应内腔15中,同时该感应内腔15与第二固定孔12时连通的,该锁扣感应模块3包括感应壳31、感应开关模块35、微处理器模块32、无线通信模块34以及报警语音模块33,具体地,这里感应壳31安装在感应内腔15内,在感应壳31内安装了微处理器模块32、无线通信模块34以及报警语音模块33,这里感应开关模块35包括感应弹簧、感应压块(未示出),所以当建筑工人通过转动锁紧筒14后,使得锁扣杆2向锁紧筒14内移动,进而锁扣杆2的另一端将感应压块移动,使得感应压块挤压到感应弹簧,然后感应压块再移动至抵顶到微处理器模块32上的启动开关(未示出),这样微处理器模块32就与上述的无线通信模块34、报警语音模块33导通了,微处理器模块32此时则通过无线通信模块34与控制中心无线通信连接起来,这样使得控制中心知晓该安全带锁扣已经安全启动了;同时,报警语音模块33则发出预设的声音,以提醒建筑工人该安全带锁扣可以安全使用了,以此使得该安全带锁扣更方便使用,可靠性更高。
4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电源内腔16,所述电源内腔16中设置有电源模块30,所述电源模块30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32电连接。
4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电源内腔16,这里在该电源内腔16中安装有电源模块30,通过该电源模块30向微处理器模块32进行供电,以方便该锁扣感应模块3长期的重复使用,可以理解,电源内腔16可以被打开,这样方便了建筑工人从电源内腔16中取出电源模块30进行更换新的电源模块30;当然,壳体1上也可以设计充电接口模块,这样通过电源适配器插接到充电接口模块上,直接使用市电为该安全带锁扣进行充电。
4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锁腔17,所述内锁腔17具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2连通的内过孔,所述内锁机构4设置在所述内锁腔17中,并且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锁腔17连通的弧形导孔18,所述内锁机构4包括内锁杆41、内锁弹簧42,所述内锁杆41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内锁腔17内,所述内锁弹簧42设置在所述内锁腔17中并所述内锁杆41,所述内锁杆41的另一端设置有锁头件43,所述锁头件43选择性地穿过所述内过孔并抵顶所述锁紧筒14。
4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锁腔17,可以理解,该内锁腔17呈扇形的,内锁腔17的上端处开设有与第二固定孔12连通的内过
孔,内锁机构4安装在扇形的内锁腔17中,内锁机构4包括内锁杆41、内锁弹簧42,内锁杆41的一端则铰接在该扇形的内锁腔17的中心处,而内锁弹簧42则安装在内锁腔17的下侧壁上,支撑着内锁杆41,而内锁杆41的另一端安装有锁头件43,为了方便建筑工人方便使用该锁头件43,在述壳体1的外壁上开设弧形导孔18,该弧形导孔18与内锁腔17连通的,同时锁头件43也伸出该弧形导孔18,所以建筑工人可以将锁扣件43穿过内过孔并抵顶住锁紧筒14,这样防止该锁紧筒14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轴向的转动,提高了该安全带锁扣的可靠性。
4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头件43包括锁套431、防转动杆432以及手动杆433,所述锁套431设置在所述内锁杆41的另一端,所述防转动杆432可动地设置在所述锁套431内,所述手动杆433穿过所述弧形导孔18并延伸至与所述防转动杆432的一端连接,所述锁紧筒14上设置有第一防动孔141,所述锁扣杆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动孔141对应的第二防动孔23,所述防转动杆432的另一端选择性地穿过所述第一防动孔141并延伸至第二防动孔23内。
4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锁头件43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锁头件43包括了锁套431、防转动杆432以及手动杆433,具体地,该锁套431安装在内锁杆41的另一端,在所填431内安装了防转动杆432,这里该防转动杆432是转动地安装在该锁套431内的,可以理解,防转动杆432具有较长的长度,这样防转动杆432的两端均可以延伸处锁套431,所以手动杆433的内端穿过弧形导孔18才可以延伸至与防转动杆432的一端连接,所以建筑工人可以通过手动杆433的外端将该手动杆433沿着弧形导孔18向锁紧筒14移动,进而使得防转动杆432的另一端移动至插入至锁紧筒14的第一防动孔141内,这样防止了锁紧筒14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轴向的转动,所以当需要固定内锁杆2时,建筑工人转动该锁紧筒14使得锁紧筒14将内锁杆2的另一端带动至于锁扣感应模块3接触,此时锁扣杆2上的第二防动孔23则与第一防动孔141对应起来,进而防转动杆432的另一端则进一步地穿过第一防动孔141而延伸至插入到第二防动孔23内了,进一步地使得该安全带锁扣的可靠性更高,满足建筑工人的使用需要,使得在该建筑工人工作期间,该锁扣感应模块3始终处于工作状态,控制中心也就可以检测到该建筑工人处于该安全带锁扣的保护下。
4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导孔18的下端设置有缺口槽181,所述手动杆433选择性地插接至所述缺口槽181内。
4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了方便建筑工人在使用该安全带锁扣时方便打开,所以本实施例中在弧形导孔18的下端处开设了缺口槽181,这样建筑工人用力将手动杆433沿着弧形导孔18向弧形导孔18的下端移动,进而带动内锁杆41压缩内锁弹簧42,进而锁头件43中的防转动杆432从第二防动孔23、第一防动孔141内移动出来,这样方便了建筑工人对锁紧筒14进行转动,进而使得锁扣杆2的另一端从锁紧筒14中向外移动;当内锁杆41移动至弧形导孔18的下端时,建筑工人再将手动杆433向缺口槽181内移动,这样防转动杆432在锁套431内发生转动,进而使得手动杆433进入到缺口槽181内,缺口槽181将手动杆433固定住,方便了建筑工人使用该安全带锁扣。同理,当建筑工人将手动杆433从缺口槽181内移动出来后,在内锁弹簧42的作用下将内锁杆41向锁紧筒14移动直至将第二防动孔23固定住。
50.如图8-图1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开关模块35包括感应座36、感应筒37、感应导头38、感应内撑架39以及感应外撑架40,所述感应座36设置在所述感应壳31上,
所述感应筒37螺接在所述感应座36上,所述感应座36的第一内槽361中设置有导向柱362、弹簧导电板366,所述导向柱362上设置有菱形导块363和半球导块364,所述半球导块364位于所述导向柱362的外端上,所述弹簧导电板366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槽361底部的第二内槽365内,所述感应导头38设置在所述感应筒37的内端,所述感应内撑架39设置在所述感应筒37的中部并抵顶所述感应导头38,所述感应外撑架40设置在所述感应筒37的外端并抵顶所述感应内撑架39,所述感应外撑架40与所述锁扣杆2的另一端对应,所述感应导头38包括内滑环板381、内滑环座382,所述内滑环板381设置在所述内滑环座382的内侧并位于所述感应筒37内,所述内滑环板381与所述感应内撑架39连接,所述内滑环板381的中部设置有导电挡块380,所述内滑环座382与所述导电挡块380之间为导向环槽383,所述导向环槽383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内槽384,所述第三内槽384中设置有卡簧385、楔形卡杆386,所述卡簧385抵顶所述楔形卡杆386,使得楔形卡杆386选择性地卡接所述菱形导块363和半球导块364,并且所述导电挡块380的外端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弹簧导电板366对应的导电杆387。
5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感应开关模块35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感应开关模块35具有更高的安全可靠性,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该感应开关模块35包括感应座36、感应筒37、感应导头38、感应内撑架39以及感应外撑架40,具体地,感应座36安装在锁扣感应模块3的感应壳31上,感应座36的第一内槽361中设置有导向柱362、弹簧导电板366,这里导向柱362、弹簧导电板366均可以设计有两个,两个弹簧导电板366与微处理器模块32电连接的,同时在导向柱362上安装有菱形导块363和半球导块364,半球导块364位于导向柱362的外端上,弹簧导电板366安装在第一内槽361底部的第二内槽365内,而感应筒37螺接在感应座36上,感应导头38安装在感应筒37的内端,感应内撑架39安装在感应筒37的中部并抵顶所述感应导头38,进一步地,感应外撑架40安装在感应筒37的外端并抵顶感应内撑架39,使得感应外撑架40与锁扣杆2的另一端对应,所以当锁扣杆2的另一端进入到锁紧筒14内后,随着锁紧筒14的转动锁扣杆2的另一端则可以接触到感应外撑架40,进而将感应外撑架40向内挤压,感应外撑架40则将感应内撑架39起到感应筒37内移动,进而使得感应内撑架39将感应导头38向感应座36内推送,使得感应导头38将两个弹簧导电板366导通;
52.具体地,该感应导头38包括内滑环板381、内滑环座382,这里内滑环板381安装在内滑环座382的内侧并位于感应筒37内,内滑环板381与感应内撑架39连接,内滑环板381的中部安装有导电挡块380,内滑环座382与导电挡块380之间为导向环槽383,在导向环槽383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内槽384,在第三内槽384中安装卡簧385、楔形卡杆386,所以当导电挡块380外端的两个导电杆387进入到第二内槽365中接触到弹簧导电板366中的导板,此时所以感应导头38的进一步移动,使得导电杆387对弹簧导电板366产生挤压,使得弹簧导电板366与导电杆387紧密地接触,这样两个弹簧导电板366就处于导通的状态,进而微处理器模块32就可以启动起来工作;并且感应座36内的导向柱362也进入到导向环槽383内,使得卡簧385抵顶楔形卡杆386进入到半球导块364的后侧,可以理解,导向柱362进入到导向环槽383的过程中,半球导块364将两个楔形卡杆386顶开后,使得半球导块364沿着楔形卡杆386继续移动,而后楔形卡杆386在卡簧385的作用下卡到半球导块364的后侧,这样增加了弹簧导电板366与导电杆387之间的紧密地触程度,避免二者发生接触不良而无法工作,
同时提高了该感应开关模块35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
5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内撑架39包括内撑隔板391、内滑架组392、两个铰扭摆杆组393以及中间拉动件394,所述内撑隔板391设置在所述感应筒37内,所述内撑隔板391的上下两端与所述感应筒37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滑架组392设置在所述内撑隔板391的内侧,所述内滑架组392包括两个横向杆3921、竖直杆3922、两个竖直弹簧3923以及两个内滑导套3924,两个所述横向杆3921分别设置在所述内撑隔板391的上下两侧,所述竖直杆3922设置在两个所述横向杆3921之间,两个所述竖直弹簧3923设置在所述竖直杆3922上,所述内滑导套3924设置在所述竖直杆3922上并与所述竖直弹簧3923连接,所述铰扭摆杆组393包括第一铰扭摆杆3931、第二铰扭摆杆3932,所述第一铰扭摆杆3931的一端与所述内撑隔板391铰接,所述第二铰扭摆杆3932斜向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铰扭摆杆3931的另一端,并且所述第二铰扭摆杆3932与所述内滑环板381连接,所述中间拉动件394包括拉动筒3941、拉动横杆3942、拉动弹簧3943以及拉动挡板3944,所述拉动筒3941设置在所述内撑隔板391的外壁中部,所述拉动挡板3944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拉动筒3941内,所述拉动横杆3942的内端穿设在所述拉动弹簧3943内并与所述拉动挡板3944连接,所述拉动横杆3942的外端与所述导电挡块380中部连接。
5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感应内撑架39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感应内撑架39包括内撑隔板391、内滑架组392、两个铰扭摆杆组393以及中间拉动件394,这里采用内撑隔板391安装在感应筒37的内部,将感应筒37内部分为前部、后部,同时内撑隔板391的上下两端与感应筒37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通过两个间隙以将感应外撑架40安装在后部;
55.而内滑架组392安装在内撑隔板391的内侧并位于前部,该内滑架组392包括两个横向杆3921、竖直杆3922、两个竖直弹簧3923以及两个内滑导套3924,这两个横向杆3921分别安装在内撑隔板391的上下两侧,竖直杆3922则安装在两个横向杆3921之间,而两个竖直弹簧3923安装在竖直杆3922上,内滑导套3924安装在竖直杆3922上并与竖直弹簧3923连接,这里内滑导套3624与感应外撑架40连接的,其中,铰扭摆杆组393包括第一铰扭摆杆3931、第二铰扭摆杆3932,这里第一铰扭摆杆3931的一端与内撑隔板391铰接,第二铰扭摆杆3932斜向地安装在第一铰扭摆杆3931的另一端,并且第二铰扭摆杆3932与内滑环板381连接,而中间拉动件394包括拉动筒3941、拉动横杆3942、拉动弹簧3943以及拉动挡板3944,所以当感应内撑架39受到感应外撑架40的向内挤压时,首先内撑隔板391内侧的内滑架组392中的两个内滑导套3924分别挤压竖直弹簧3923,使得竖直弹簧3923沿着竖直杆3922被压缩,进而感应外撑架40则进一步靠近到内撑隔板391上,而后内撑隔板391上的两个铰扭摆杆组393则可以向感应座36伸长,即,铰扭摆杆组393中的第一铰扭摆杆3931在感应外撑架40的作用下向中间拉动件394移动,进而由斜向向中间靠拢,使得两个第二铰扭摆杆3932将内滑环座382向感应座36移动,所以导电挡块380上的两个导电杆387可以紧密地接触到弹簧导电板366,此时锁扣感应模块3则处于到导通状态了,报警语音模块33可以发生预设声音,如“安全到位”,建筑工人则停止再继续转动锁紧筒14;
56.当需要解锁该安全带锁扣时,建筑工人将锁头件43推到缺口槽181内后,则将锁紧筒14继续转动,使得锁扣杆2的另一端继续挤压到感应外撑架40上,使得感应外撑架40继续向感应内撑架39移动一段距离,而后在反向转动锁紧筒14,这样锁扣杆2的另一端就逐渐地
从第二固定孔内移动出来完成解锁;
57.在该过程中铰扭摆杆组393则进一步地伸长将感应导头38向感应座36移动,这样感应导头38中的楔形卡杆386则接触到菱形导块363,进而滑动至菱形导块363的另一侧,此时在弹簧导电板366、中间拉动件394移的作用下,感应导头38、感应内撑架39、感应外撑架40均向外移动而恢复到原位置,使得该感应开关模块35断开;具体地,中间拉动件394中的拉动弹簧3943将拉动挡板3944、拉动横杆3942向外挤压,进而拉动横杆3942带动感应导头38向外移动,这样感应导头38中的楔形卡杆386则沿着菱形导块363移动至脱离半球导块364,可以理解,菱形导块363在导向柱36上移动至贴合到半球导块364的背面;而内滑架组392中的竖直弹簧3923也挤压内滑导套3924移动,进而将感应外撑架40向外移动。
5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外撑架40包括平直u型板401、两个斜向摆杆402、外凸板403、两个内导球杆404,所述平直u型板401的两个平直臂405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间隙内,两个所述斜向摆杆402可动地设置在所述平直u型板401的内壁上,并与所述内滑导套3924连接,所述内导球杆404设置在所述平直臂405的外端上并抵顶所述第一铰扭摆杆3931,所述外凸板403设置在所述平直u型板401的外竖直壁上并与所述锁扣杆2的另一端对应。
5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感应外撑架40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感应外撑架40包括平直u型板401、两个斜向摆杆402、外凸板403、两个内导球杆404,具体地,该平直u型板401的两个平直臂405分别穿设在两个间隙内,这样该平直u型板401可以在该感应筒37的移动,而两个斜向摆杆402可动地安装在平直u型板401的内壁上,并与内滑导套3924连接的,内导球杆404安装在平直臂405的外端上并抵顶第一铰扭摆杆3931,外凸板403安装在平直u型板401的外竖直壁上并与锁扣杆2的另一端对应,所以当锁扣杆2的另一端挤压到感应外撑架40中的外凸板403时,平直u型板401向感应筒37内移动,平直u型板401内侧的两个斜向摆杆402则挤压到内滑导套3924上,使得内滑导套3924再挤压竖直弹簧3923,这样平直u型板401则靠近到内撑隔板391上,平直u型板401中的两个内导球杆404也将铰扭摆杆组393伸长,以此完成两个导电杆387可以紧密地接触到弹簧导电板366,此时锁扣感应模块3则处于到导通状态了,报警语音模块33可以发生预设声音,如“安全到位”,建筑工人则停止再继续转动锁紧筒14;
60.当需要解锁该安全带锁扣时,在弹簧导电板366、中间拉动件394移的作用下,感应内撑架39、感应外撑架40均向外移动,内滑架组392中的竖直弹簧3923也挤压内滑导套3924移动,进而两个内滑导套3924将平直u型板401内侧的两个斜向摆杆402向内带动而靠近,进而斜向摆杆402将平直u型板401向外挤压,进而使得平直臂405带动内导球杆404向外移动,这样铰扭摆杆组393中的第一铰扭摆杆3931则向外侧张开,第二铰扭摆杆3932则带动感应导头38向外移动,使得弹簧导电板366与导电杆387分离,可以理解,弹簧导电板366只能在第二内槽的内部移动,所以可以与导电杆387分离,所以当二者分离后,报警语音模块33则可以发出“安全解锁”的声音以提醒建筑工人。
6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3.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