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饰品和首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33568发布日期:2022-09-16 21:3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饰品和首饰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装饰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饰品和首饰。


背景技术:

2.饰品往往镶嵌宝石,例如钻石,为了提升宝石光彩夺目的效果,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灵动”钻饰的钻石镶嵌方案。
3.现有技术提供的饰品的吊坠具有如下构造:以可摇晃的状态将台座部安装到框架上。钻石被固定在台座部中。台座部通过钩以钻石的桌面和亭部(pavilion)向外部露出的方式来固定钻石。第1环(第1配合部)被固定在框架上。另外,第1环可以与框架形成一体。第2环(第2配合部)被固定在台座部上。另外,第2环可以与台座部形成一体。第1环和第2环,通过第1接合位置以可摇晃的方式将内周部彼此(第1曲部和第2曲部之间的内周围部彼此)进行配合。第3环(第3配合部)被固定在框架上。另外,第3环可以与框架形成一体。第4环(第4配合部)被固定在台座部上。另外,第4环可以与台座部形成一体。第3环和第4环通过第2接合位置以可摇晃的方式使内周部彼此(第3曲部和第4曲部的内周围部彼此)进行配合。
4.简单而言,现有技术的饰品主体朝内的两侧有两个环,饰品内件的两侧有两个环,饰品主体的环与饰品内件的环连锁,镶嵌有钻石的饰品内件可以在饰品主体内进行晃动,晃动的钻石能够呈现“灵动”效果——即光线经过晃动的钻石的反射和折射得到不断变幻的视觉效果。
5.现有技术,因为需要在饰品内件的两侧进行物理连接,对饰品内件和饰品主体在左右方向上的结构有较多要求,对饰品设计的限制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饰品和首饰,用于提供一种对饰品设计的限制较小的饰品和首饰。
7.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饰品,包括:饰品主体、饰品内件和支撑杆;
8.连接饰品主体和饰品内件的支撑杆有且仅有一根,支撑杆的第一端与饰品主体固定连接,支撑杆从饰品主体向饰品主体的内侧区域伸出,支撑杆的第二端与饰品内件活动连接,在至少一个平面内饰品内件处于饰品主体的包围或半包围之中,饰品内件相对饰品主体可晃动;
9.饰品内件的上侧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支撑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活动连接。
1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铰接或链接。
1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配合部包括两个第一环,第一配合部的两个第一环同轴,第二配合部包括双牛角结构,双牛角结构的两头向上曲翘,双牛角结构的两头分别穿过第一配合部的两个第一环。
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配合部包括安装孔、盖子和安装槽,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一
伸出枝和第二伸出枝,第一伸出枝和第二伸出枝设置在第二配合部的两翼,第一伸出枝可插入安装孔,第二伸出枝可插入安装槽,盖子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孔远离第一伸出枝的一端。
13.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配合部包括两个第二环,第一配合部的两个第二环的轴线平行,第一配合部的两个第二环位于同一平面,第二配合部包括两个第三环,两个第三环设置在第二配合部的两翼,两个第三环分别与两个第二环连锁。
1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配合部包括第四环,第四环设置在饰品内件的左右方向居中位置,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五环,第五环设置在支撑杆的延伸方向,第四环和第五环连锁。
1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撑杆的第一端与饰品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从饰品主体的内壁向饰品主体的内侧区域伸出,支撑杆的伸出方向向上。
1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撑杆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向后弯折使得支撑杆呈问号形;饰品内件的后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用于容纳第一弯折部。
1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撑杆的第一端与饰品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从饰品主体的内壁向饰品主体的内侧区域伸出,支撑杆的伸出方向向下。
1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饰品内件镶嵌有宝石,第一配合部设置在饰品内件的上侧的预设位置,使得饰品内件和支撑杆仅通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接触时,宝石正面与竖直方向之间成预设角度。
1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预设角度为仰角,预设角度的取值范围是[10
°
,30
°
]。
[0020]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0021]
本技术实施例中,饰品主体和饰品内件之间仅通过一根支撑杆连接,相比现有技术饰品主体和饰品内件需要两侧连接,连接结构简化,对饰品内件和饰品主体在左右方向上的结构仅有较少的要求,对饰品设计的限制减少。且仅使用一根支撑杆,使得饰品内件的运动自由度增大,饰品内件的晃动更灵活。
[0022]
支撑杆的延伸方向是从饰品主体指向饰品主体的内侧区域,饰品主体可以包围或半包围饰品内件。支撑杆的延伸方向是是指支撑杆的第一端到支撑杆的第二端的方向。这使得饰品内件得到饰品主体的衬托,更加凸显,也加强了饰品主体对饰品内件的保护,减少饰品内件与外物的磕碰摩擦,延长饰品的使用寿命。
[0023]
第一配合部设置在饰品内件的上侧,使得饰品内件处于悬挂状态,相比于将第一配合部设置在下侧的支撑状态,饰品内件的运动更灵活。
[0024]
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首饰,包括:佩戴件,以及第一方面的饰品;
[0025]
饰品安装在佩戴件。
[0026]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佩戴件包括链条、金属圈、皮革圈、绳索、挂钩、耳迫或耳夹。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背视图;
[0028]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图;
[0029]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左视图;
[0030]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正视图;
[0031]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背视图;
[0032]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上视图;
[0033]
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下视图;
[0034]
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左视图;
[0035]
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右视图;
[0036]
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正视图;
[0037]
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背视图;
[0038]
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上视图;
[0039]
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下视图;
[0040]
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左视图;
[0041]
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右视图;
[0042]
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正视图;
[0043]
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背视图;
[0044]
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上视图;
[0045]
图19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下视图;
[0046]
图20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左视图;
[0047]
图21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右视图;
[0048]
图22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正视图;
[0049]
图23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背视图;
[0050]
图24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上视图;
[0051]
图25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下视图;
[0052]
图26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左视图;
[0053]
图27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右视图;
[0054]
图28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正视图;
[0055]
图29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背视图;
[0056]
图30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上视图;
[0057]
图31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下视图;
[0058]
图32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左视图;
[0059]
图33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右视图;
[0060]
图34是本技术实施例7的正视图;
[0061]
图35是本技术实施例7的背视图;
[0062]
图36是本技术实施例7的上视图;
[0063]
图37是本技术实施例7的下视图;
[0064]
图38是本技术实施例7的左视图;
[0065]
图39是本技术实施例7的右视图;
[0066]
图40是本技术实施例8的正视图;
[0067]
图41是本技术实施例8的背视图;
[0068]
图42是本技术实施例8的上视图;
[0069]
图43是本技术实施例8的下视图;
[0070]
图44是本技术实施例8的左视图;
[0071]
图45是本技术实施例8的右视图;
[0072]
图4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饰品主体的正视图;
[0073]
1、饰品主体;2、饰品内件;21、第一配合部;22、宝石;221、宝石正面;3、支撑杆;31、第二配合部;41、第一环;42、双牛角结构;51、第一伸出枝;52、盖子;53、第二伸出枝;61、第二环;62、第三环;71、第四环;72、第五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74]
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75]
如图1至图4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饰品,包括:饰品主体1、饰品内件2和支撑杆3;
[0076]
连接饰品主体1和饰品内件2的支撑杆3有且仅有一根,支撑杆3的第一端与饰品主体1固定连接,支撑杆3从饰品主体1向饰品主体1的内侧区域伸出,支撑杆3的第二端与饰品内件2活动连接,在至少一个平面内饰品内件2处于饰品主体1的包围或半包围之中,饰品内件2相对饰品主体1可晃动;
[0077]
饰品内件2的上侧设置有第一配合部21,支撑杆3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配合部31,第一配合部21和第二配合部31活动连接。
[0078]
本技术实施例中,饰品主体1和饰品内件2之间仅通过一根支撑杆3连接,相比现有技术饰品主体1和饰品内件2需要两侧连接,连接结构简化,对饰品内件2和饰品主体1在左右方向上的结构仅有较少的要求,对饰品设计的限制减少。且仅使用一根支撑杆3,使得饰品内件2的运动自由度增大,饰品内件2的晃动更灵活。
[0079]
支撑杆3的延伸方向是从饰品主体1指向饰品主体1的内侧区域,饰品主体1可以包围或半包围饰品内件2。支撑杆3的延伸方向是是指支撑杆3的第一端到支撑杆3的第二端的方向。这使得饰品内件2得到饰品主体1的衬托,更加凸显,也加强了饰品主体1对饰品内件2的保护,减少饰品内件2与外物的磕碰摩擦,延长饰品的使用寿命。
[0080]
需要说明的是,
[0081]
饰品主体1可以是包围饰品内件2的,例如饰品主体1设计为圆环形、多边形、水滴形、心形或人眼形等闭口环形结构;饰品主体1可以是半包围饰品内件2的,例如饰品主体1设计为弧形、月牙形、拱门形或去除任意侧边的多边形等开口环形结构。
[0082]
此处对饰品主体1的内侧区域进行说明。饰品主体1是闭口环形结构时,饰品主体1的内侧区域指的是闭口环形结构包围的区域。饰品主体1是开口环形结构时,饰品主体1的内侧区域指的是,将开口环形机构对应的虚拟闭口环形结构包围的区域。
[0083]
下面进一步说明虚拟闭口环形结构。虚拟闭口环形结构可以依照开口环形机构的
轮廓走势构建,例如圆弧形对应的虚拟闭口环形结构是圆环形,椭圆弧形对应的虚拟闭口环形结构是椭圆形,月牙形对应的虚拟闭口环形结构是圆月形;虚拟闭口环形结构还可以用线段连接开口环形结构的两端得到,例如不规则图形对应的虚拟闭口环形结构可以是不规则图形的两端连线后得到的。一些带有弧度的自然物可以视为弧形,对应的虚拟闭口环形结构是圆环形或椭圆形,带有弧度的自然物例如香蕉和船,以及身体弯曲的海豚和鲤鱼等。
[0084]
在至少一个平面内饰品内件2处于饰品主体1的包围或半包围之中,指的是至少从饰品的正面观察,饰品内件2是处于饰品主体1的包围或半包围之中的。包围指的是,饰品主体1是闭口环形结构,饰品内件2在闭口环形结构内;半包围指的是,饰品主体1是开口环形结构,饰品内件2在饰品主体1对应的虚拟闭口环形结构内。
[0085]
第一配合部21设置在饰品内件2的上侧,使得饰品内件2处于悬挂状态,相比于将第一配合部21设置在下侧的支撑状态,饰品内件2的运动更灵活。
[0086]
现有技术饰品主体1往往是闭口环状结构的且两边有两个圈口作为支撑,往往要设计为左右对称结构,款式单一、不够多样化,设计上受局限。本技术实施例只有一个支撑杆3,饰品可以做成不对称的形式,比如半月形的钻石首饰。
[0087]
饰品主体1也可以称为首饰托、吊坠托或饰品托。
[0088]
按照第一配合部21与第二配合部31之间的连接方式分类,第一配合部21与第二配合部31可以铰接或链接。下面举例给出两种铰接方式和两种链接方式。
[0089]
按照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分类,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可以向上或向下。
[0090]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还可以向左或向右,或者不规则伸出,具体不作限制。
[0091]
在两种分类标准下,下面给出8个实施例——实施例1至实施例8。
[0092]
实施例1:第一配合部21与第二配合部31采用第一种铰接方式,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向上。
[0093]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配合部21包括两个第一环41,第一配合部21的两个第一环41同轴,第二配合部31包括双牛角结构42,双牛角结构42的两头向上曲翘,双牛角结构42的两头分别穿过第一配合部21的两个第一环41。
[0094]
支撑杆3的一头固定于饰品主体1,另一头由两个半圆圈设计成类似“牛角”的设计,一体成型,将镶嵌好钻石的部件撑起。
[0095]
支撑杆3的第一端与饰品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3从饰品主体1的内壁向饰品主体1的内侧区域伸出,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向上。
[0096]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撑杆3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向后弯折使得支撑杆3呈问号形;饰品内件2的后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用于容纳第一弯折部。第一凹槽容纳第一弯折部,使得饰品内件2的活动范围增大。
[0097]
实施例2:第一配合部21与第二配合部31采用第一种铰接方式,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向下。
[0098]
如图4至图9所示,第一配合部21包括两个第一环41,第一配合部21的两个第一环41同轴,第二配合部31包括双牛角结构42,双牛角结构42的两头向上曲翘,双牛角结构42的两头分别穿过第一配合部21的两个第一环41。
[0099]
支撑杆3的一头固定于饰品主体1,另一头由两个半圆圈设计成类似“牛角”的设计,一体成型,将镶嵌好钻石的部件撑起。
[0100]
支撑杆3的第一端与饰品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3从饰品主体1的内壁向饰品主体1的内侧区域伸出,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向下。
[0101]
实施例3:第一配合部21与第二配合部31采用第二种铰接方式,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向上。
[0102]
如图10至图15所示,第一配合部21包括安装孔、盖子52和安装槽,第二配合部31包括第一伸出枝51和第二伸出枝53,第一伸出枝51和第二伸出枝53设置在第二配合部31的两翼,第一伸出枝51可插入安装孔,第二伸出枝53可插入安装槽,盖子52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孔远离第一伸出枝51的一端。
[0103]
第一伸出枝51和第二伸出枝53的末端是锥形的。
[0104]
支撑杆3的第一端与饰品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3从饰品主体1的内壁向饰品主体1的内侧区域伸出,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向上。
[0105]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撑杆3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向后弯折使得支撑杆3呈问号形;饰品内件2的后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用于容纳第一弯折部。第一凹槽容纳第一弯折部,使得饰品内件2的活动范围增大。
[0106]
实施例4:第一配合部21与第二配合部31采用第二种铰接方式,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向下。
[0107]
如图16至图21所示,第一配合部21包括安装孔、盖子52和安装槽,第二配合部31包括第一伸出枝51和第二伸出枝53,第一伸出枝51和第二伸出枝53设置在第二配合部31的两翼,第一伸出枝51可插入安装孔,第二伸出枝53可插入安装槽,盖子52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孔远离第一伸出枝51的一端。
[0108]
第一伸出枝51和第二伸出枝53的末端是锥形的。
[0109]
支撑杆3的第一端与饰品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3从饰品主体1的内壁向饰品主体1的内侧区域伸出,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向下。
[0110]
实施例5:第一配合部21与第二配合部31采用第一种链接方式,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向上。
[0111]
如图22至图27所示,第一配合部21包括两个第二环61,第一配合部21的两个第二环61的轴线平行,第一配合部21的两个第二环61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配合部21的两个第二环61位于同一平面。第二配合部31包括两个第三环62,两个第三环62设置在第二配合部31的两翼,两个第三环62分别与两个第二环61连锁。在连锁状态下第二环61的轴线与第三环62的轴线垂直。
[0112]
支撑杆3的第一端与饰品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3从饰品主体1的内壁向饰品主体1的内侧区域伸出,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向上。
[0113]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撑杆3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向后弯折使得支撑杆3呈问号形;饰品内件2的后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用于容纳第一弯折部。第一凹槽容纳第一弯折部,使得饰品内件2的活动范围增大。
[0114]
实施例6:第一配合部21与第二配合部31采用第一种链接方式,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向下。
[0115]
如图28至图33所示,第一配合部21包括两个第二环61,第一配合部21的两个第二环61的轴线平行,第一配合部21的两个第二环61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配合部21的两个第二环61位于同一平面。第二配合部31包括两个第三环62,两个第三环62设置在第二配合部31的两翼,两个第三环62分别与两个第二环61连锁。在连锁状态下第二环61的轴线与第三环62的轴线垂直。
[0116]
支撑杆3的第一端与饰品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3从饰品主体1的内壁向饰品主体1的内侧区域伸出,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向下。
[0117]
实施例7:第一配合部21与第二配合部31采用第二种链接方式,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向上。
[0118]
如图34至图39所示,第一配合部21包括第四环71,第四环71设置在饰品内件2的左右方向居中位置,第二配合部31包括第五环72,第五环72设置在支撑杆3的延伸方向,第四环71和第五环72连锁。在连锁状态下第四环71的轴线与第五环72的轴线垂直。
[0119]
支撑杆3的第一端与饰品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3从饰品主体1的内壁向饰品主体1的内侧区域伸出,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向上。
[012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撑杆3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向后弯折使得支撑杆3呈问号形;饰品内件2的后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用于容纳第一弯折部。第一凹槽容纳第一弯折部,使得饰品内件2的活动范围增大。
[0121]
实施例8:第一配合部21与第二配合部31采用第二种链接方式,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向下。
[0122]
如图40至图45所示,第一配合部21包括第四环71,第四环71设置在饰品内件2的左右方向居中位置,第二配合部31包括第五环72,第五环72设置在支撑杆3的延伸方向,第四环71和第五环72连锁。在连锁状态下第四环71的轴线与第五环72的轴线垂直。
[0123]
支撑杆3的第一端与饰品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3从饰品主体1的内壁向饰品主体1的内侧区域伸出,支撑杆3的伸出方向向下。
[0124]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环41至第五环72,可以是完整的圆环,也可以是半圆环等,具体不作限制。
[0125]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饰品内件2镶嵌有宝石22,第一配合部21设置在饰品内件2的上侧的预设位置,使得饰品内件2和支撑杆3仅通过第一配合部21和第二配合部31接触时,在饰品内件2的重力作用下,因杠杆原理宝石正面221与竖直方向之间成预设角度。
[0126]
支撑杆3的第一端除了与饰品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外,支撑杆3的第一端还可以与饰品主体1的外壁或其他区域固定连接。
[0127]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预设角度为仰角,预设角度的取值范围是[10
°
,30
°
]。预设角度的取值范围是根据人体上半身佩戴首饰的角度反复测试得到的,据此能设计得出最佳的晃动效果
[0128]
现有技术饰品主体1用于连接饰品内件2的环,往往设置在饰品主体1的背面,因其导致饰品内件2的安装位置靠后,不能向前突出,宝石22不突显,宝石正面221一般比饰品主体1的表面靠后,宝石22内凹。本技术实施例使用支撑杆3,可以将支撑杆3向前弯折,使得饰品内件2向前突出,宝石22突显,更加美观。
[0129]
宝石22给出了钻石的示例,但是也可以是钻石以外的宝石22——例如红宝石22、
蓝宝石22、珍珠、翡翠、琥珀。宝石22除了上述自然宝石22外,还可以是人造宝石22,包括合成宝石22、仿制宝石22、组合宝石22和人工优化天然宝石22等,例如人造水晶、立方氧化锆等。
[0130]
下面对宝石正面221进行说明。宝石正面221是指宝石22展示效果最佳的面,或宝石22设计时与观测视线垂直的面。若宝石22展示效果最佳的面是平面,例如钻石的桌面,则宝石正面221是该展示效果最佳的面;若宝石22展示效果最佳的面不是平面,例如是弧面、棱面等,则宝石正面221是宝石22设计时与观测视线垂直的面。预设角度也可以定义为,宝石22设计时观测者眼睛与宝石22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或者,宝石22设计时观测视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0131]
预设角度为仰角是指,宝石正面221向上仰起预设角度。
[0132]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首饰,包括:佩戴件,以及饰品;饰品安装在佩戴件。
[0133]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佩戴件包括链条、金属圈、皮革圈、绳索、挂钩、耳迫或耳夹等。首饰可以是项链、耳环或手链等。饰品除了应用在首饰上,还可以应用在挂饰上。
[0134]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