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域防滑救援靴的鞋底防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05753发布日期:2023-01-04 00:50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域防滑救援靴的鞋底防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救援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域防滑救援靴的鞋底防滑结构。


背景技术:

2.水域救援是一项突发性强、时间紧迫、技术要求高、救援难度大、危险性高的救援项目,近年来各地水难救援事故增多,消防部队水上救援面临巨大压力,因此,水域救援装备越来越受到消防部队的重视,而水域救援鞋是水域救援装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水域救援靴一般采用氟橡胶的材质,具备优良的防水性能,然而这种靴体只靠底部靴底上的纹路进行防滑,在潮湿的作业环境下,消防人员仍然容易滑倒,这就需要在鞋底增加防滑结构,现有技术中,一般在鞋底设置若干防滑钉,设置防滑钉的鞋底可以稳健地抓住结冰和泥泞的路面,起到很好防滑作用,但在普通的路面上行走时会感觉非常不适,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水域防滑救援靴的鞋底防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水域防滑救援靴的鞋底防滑结构,该用于水域防滑救援靴的鞋底防滑结构只需推动后端的推杆,使得防滑齿伸出鞋底,即可起到防滑作用,不用时只需推动前端的推杆,即可缩回防滑齿,不影响正常使用。
5.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水域防滑救援靴的鞋底防滑结构,包括鞋底和防滑组件,所述鞋底的底部设有内槽,所述防滑组件设在内槽的内部,且防滑组件包括框架、滑板和升降板,所述滑板活动设在框架内部的上方,且滑板底部两侧的两端均设有梯形块,所述框架两侧的两端均设有滑槽,所述升降板两侧的两端均设有滑轴,四组所述滑轴分别与四组所述滑槽活动适配;
6.所述升降板设在滑板的下方位置处,且升降板的底部设有防滑齿,所述梯形块的斜面用于推动滑轴沿着滑槽升降,所述滑板的两端均设有推杆,且两端的所述推杆均贯穿出鞋底。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梯形块上设有内嵌槽,且内嵌槽与所述滑轴相适配,所述梯形块的斜面推动滑轴升降并卡入内嵌槽进行定位。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槽两端位置处的所述框架上均设有弹槽,且弹槽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设有弹片。
9.进一步改进在于:两端的所述弹槽与所述滑槽之间均连通有连通槽,两端的所述弹片分别通过两端的所述连通槽延伸至滑槽的内部,且两端的所述弹片之间连接有弧片,所述弧片与所述滑轴相适配。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槽的底面覆盖有胶皮面,且胶皮面用于封闭内槽,所述胶皮面上设有伸出孔,且伸出孔用于供防滑齿伸出。
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鞋底的边缘处设有防滑块,且防滑块设有多组,所述防滑块
上设有防滑槽,相邻两组所述防滑块之间设有防滑道。
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框架的两端均设有导向孔,两端的所述推杆通过两端的所述导向孔延伸出框架并贯穿出鞋底。
13.进一步改进在于:一端的所述推杆的外端设有前推块,另一端的所述推杆的外端设有后推块,所述前推块和后推块上均设有胶皮垫。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发明只需推动后端的推杆,使得滑板移动,梯形块的斜面推动滑轴在滑槽内升降、卡入梯形块的下端平面,从而推动防滑齿伸出鞋底,即可起到防滑作用,不用时只需推动前端的推杆,使得滑板复位,解除梯形块对滑轴的定位,即可缩回防滑齿,不影响正常使用。
16.2、本发明不用防滑的时候,通过弹簧挤压弹片,从而推动弧片移动,将滑轴推动复位,便于自动化缩回防滑齿,使用更可靠。
17.3、本发明将鞋跟碰触地面,使得后推块推动后端的推杆即可开启防滑,将鞋尖碰触地面,使得前推块推动前端的推杆即可关闭防滑,无需手动接触鞋子,更加卫生,使用方便。
18.4、本发明的前推块和后推块上均设有胶皮垫,便于保护鞋尖和鞋跟,功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鞋底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内槽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的防滑组件拆分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的升降板拆分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的防滑组件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的a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鞋底;2、内槽;3、框架;4、滑板;5、升降板;6、梯形块;7、滑槽;8、滑轴;9、防滑齿;10、推杆;11、内嵌槽;12、弹槽;13、弹簧;14、弹片;15、连通槽;16、弧片;17、胶皮面;18、伸出孔;19、防滑块;20、防滑槽;21、导向孔;22、前推块;23、后推块;24、胶皮垫。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28.实施例一
29.根据图1、2、3、4、5、6、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水域防滑救援靴的鞋底防滑结构,包括鞋底1和防滑组件,所述鞋底1的底部设有内槽2,所述防滑组件设在内槽2的内部,且防滑组件包括框架3、滑板4和升降板5,所述滑板4活动设在框架3内部的上方,且滑板4底部两侧的两端均设有梯形块6,所述框架3两侧的两端均设有滑槽7,所述升降板5两侧的两端均设有滑轴8,四组所述滑轴8分别与四组所述滑槽7活动适配;
30.所述升降板5设在滑板4的下方位置处,且升降板5的底部设有防滑齿9,所述梯形
块6的斜面用于推动滑轴8沿着滑槽7升降,所述滑板4的两端均设有推杆10,且两端的所述推杆10均贯穿出鞋底1。使用时,推动后端的推杆10,使得滑板4移动,梯形块6的斜面推动滑轴8在滑槽7内升降直至卡入梯形块6的下端平面,从而推动升降板5使得防滑齿9伸出鞋底1底部,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不用时,推动前端的推杆10,使得滑板4复位,解除梯形块6对滑轴8的定位,即可缩回防滑齿9,不影响正常使用。
31.所述梯形块6上设有内嵌槽11,且内嵌槽11与所述滑轴8相适配,所述梯形块6的斜面推动滑轴8升降并卡入内嵌槽11进行定位。使用时,推动后端的推杆10,使得滑板4移动,梯形块6的斜面推动滑轴8在滑槽7内升降直至卡入梯形块6的下端平面上的内嵌槽11内定位,从而推动升降板5使得防滑齿9伸出鞋底1底部,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
32.所述滑槽7两端位置处的所述框架3上均设有弹槽12,且弹槽12的内部设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上设有弹片14。两端的所述弹槽12与所述滑槽7之间均连通有连通槽15,两端的所述弹片14分别通过两端的所述连通槽15延伸至滑槽7的内部,且两端的所述弹片14之间连接有弧片16,所述弧片16与所述滑轴8相适配。解除梯形块6对滑轴8的定位时,通过弹簧13挤压弹片14,从而推动弧片16移动,将滑轴8推动复位,便于自动化缩回防滑齿9。
33.所述内槽2的底面覆盖有胶皮面17,且胶皮面17用于封闭内槽2,所述胶皮面17上设有伸出孔18,且伸出孔18用于供防滑齿9伸出。使用时,通过脚皮面17封闭内槽2,避免泥土进入内槽内,需要防滑的时候,推动后端的推杆10,使得滑板4移动,梯形块6的斜面推动滑轴8在滑槽7内升降直至卡入梯形块6的下端平面,从而推动升降板5使得防滑齿9伸出伸出孔18。
34.所述鞋底1的边缘处设有防滑块19,且防滑块19设有多组,所述防滑块19上设有防滑槽20,相邻两组所述防滑块19之间设有防滑道。进一步提高防滑的效果。
35.实施例二
36.根据图1、2、3、4、5、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水域防滑救援靴的鞋底防滑结构,包括鞋底1和防滑组件,所述鞋底1的底部设有内槽2,所述防滑组件设在内槽2的内部,且防滑组件包括框架3、滑板4和升降板5,所述滑板4活动设在框架3内部的上方,且滑板4底部两侧的两端均设有梯形块6,所述框架3两侧的两端均设有滑槽7,所述升降板5两侧的两端均设有滑轴8,四组所述滑轴8分别与四组所述滑槽7活动适配;
37.所述升降板5设在滑板4的下方位置处,且升降板5的底部设有防滑齿9,所述梯形块6的斜面用于推动滑轴8沿着滑槽7升降,所述滑板4的两端均设有推杆10,且两端的所述推杆10均贯穿出鞋底1。使用时,推动后端的推杆10,使得滑板4移动,梯形块6的斜面推动滑轴8在滑槽7内升降直至卡入梯形块6的下端平面,从而推动升降板5使得防滑齿9伸出鞋底1底部,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不用时,推动前端的推杆10,使得滑板4复位,解除梯形块6对滑轴8的定位,即可缩回防滑齿9,不影响正常使用。
38.所述框架3的两端均设有导向孔21,两端的所述推杆10通过两端的所述导向孔21延伸出框架3并贯穿出鞋底1。一端的所述推杆10的外端设有前推块22,另一端的所述推杆10的外端设有后推块23,所述前推块22和后推块23上均设有胶皮垫24。使用时,将鞋跟碰触地面,使得后推块23推动后端的推杆10即可开启防滑,将鞋尖碰触地面,使得前推块22推动前端的推杆10即可关闭防滑,无需手动接触鞋子,另外,前推块22和后推块23上均设有胶皮垫24,便于保护鞋尖和鞋跟。
39.该用于水域防滑救援靴的鞋底防滑结构通过防滑齿9起到防滑的作用,需要防滑的时候,只需推动后端的推杆10,使得滑板4移动,梯形块6的斜面推动滑轴8在滑槽7内升降直至卡入梯形块6的下端平面,从而推动升降板5使得防滑齿9伸出鞋底1底部,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不用时只需推动前端的推杆10,使得滑板4复位,解除梯形块6对滑轴8的定位,即可缩回防滑齿9,不影响正常使用。且解除梯形块6对滑轴8的定位时,通过弹簧13挤压弹片14,从而推动弧片16移动,将滑轴8推动复位,便于自动化缩回防滑齿9,使用更可靠。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将鞋跟碰触地面,使得后推块23推动后端的推杆10即可开启防滑,将鞋尖碰触地面,使得前推块22推动前端的推杆10即可关闭防滑,无需手动接触鞋子,更加卫生,使用方便。另外,前推块22和后推块23上均设有胶皮垫24,便于保护鞋尖和鞋跟,功能多样化。
4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