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鞋帮面自适应结构的鞋面。
背景技术:2.鞋面,例如运动鞋的鞋面,在设计时会考虑到舒适性和支撑性,鞋面较为柔软时,能够贴合足部并使得足部能够在一定空间内活动,提升穿着的舒适性。而鞋面较硬时,能够提升相应部位的支撑性能,降低足部过度相对鞋底移动而造成损伤。以篮球运动为例,篮球下肢运动损伤以膝关节和踝关节为主,而其中踝关节扭伤最为常见。大量研究认为,最普遍的篮球运动损伤为踝关节的扭伤,约占全部损伤的80%。研究人员通过对篮球队俱乐部进行了一个赛季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在每一千小时的训练量中有3次的全身性损伤,其中踝关节运动损伤就占一次。侧切急停动作时,足部会因为惯性而向运动方向产生滑移,一定的帮面支撑强度能够限制足部在鞋内易产生滑移的程度,从而减小踝关节内翻过度造成外侧副韧带(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拉伤,以及骨折伤病的发生的风险。在其它类型的运动中,特别是剧烈运动时,如果鞋帮面的支撑性不够,也会产生足部损伤的风险。
3.为了提升帮面支撑,可以在帮面增加额外较为硬质的支撑结构,例如在鞋面的局部位置贴设硬度较大的tpu。例如在cn215532009u,名称为“一种用于篮球鞋的鞋底”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这类鞋底。然而支撑片的应用会导致鞋面重量增加和鞋面透气性降低,也使得鞋面变硬而不能更好地贴合足部。现有的支撑结构在设计时,主要考虑支撑性能,采用不开设孔洞的支撑结构,并且将支撑结构设计成较为稳定的形状,例如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例如在cn211657504u,名称为“一种鞋子”的中国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鞋子,所述鞋子的鞋面包括防侧翻结构,所述防侧翻结构设置于所述鞋面的内侧面或外侧面,防侧翻结构具体为三角形的防侧翻结构。
4.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透气性、舒适性且能够保证支撑性的鞋面。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7.具有鞋帮面自适应结构的鞋面,包括鞋面本体,鞋面本体中设有受力柔和能够柔和形变且受力剧烈能够迅速变硬的自适应材料支撑片,以自适应材料支撑片靠近足部的一侧为里面,相对的另一侧为表面,所述自适应材料支撑片上设有通孔,通孔从所述自适应材料支撑片的里面贯穿表面。
8.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自适应材料支撑片包括柔性膜片和封装在柔性膜片内的自适应材料。
9.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自适应材料为液态。
10.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自适应材料为超轻彩泥。
11.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柔性膜片包括复合在一起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第
一膜片与第二膜片之间形成多个封装通道,所述自适应材料封装在封装通道中,所述通孔贯穿所述柔性膜片。
12.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通孔为多个。
13.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多个所述通孔均匀布设,所述通孔的截面呈六边形。
14.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自适应材料支撑片由多个支撑单元构成,每个支撑单元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第三支撑条以及第四支撑条,第一支撑条具有向支撑单元的中心凹陷的弧形部,第三支撑条具有向支撑单元的中心凹陷的弧形部,第二支撑条具有远离支撑单元的中心凹陷的弧形部,第四支撑条具有远离支撑单元的中心凹陷的弧形部,一个支撑单元的周围设置四个支撑单元,处于中心的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条为另一支撑单元的第四支撑条,处于中心的支撑单元的第二支撑条为另一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条,处于中心的支撑单元的第三支撑条为另一支撑单元的第二支撑条,处于中心的支撑单元的第四支撑条为另一支撑单元的第三支撑条。
15.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以所述鞋面本体对应人体脚掌前部的位置为前掌部,对应脚后跟的位置为后跟部,对应足弓的位置为足弓部,以所述鞋面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一侧为内侧,对应脚背外侧的一侧为外侧,所述自适应材料支撑片设置在前掌部、足弓部、后跟部三者中的一者或多者。
16.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自适应材料支撑片固定在所述鞋面本体的表面,或者所述鞋面本体包括里层和表层,所述自适应材料支撑片设置在里层与表层之间。
17.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自适应材料支撑片能够对鞋面本体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自适应材料支撑片材料在受力较为柔软时能够柔和形变,使得鞋面本体能够随着足部的运动贴合足部,提升穿着的舒适性,自适应材料在受力较为剧烈时,能够迅速变硬,从而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避免因为足部过度移动而造成足部损伤,本发明通孔的设置,使得自适应材料支撑片受力较柔和时,能够更好地随着鞋面形变,同时保证鞋面的透气性能,降低鞋面的重量。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1中a-a位置中自适应材料支撑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
23.鞋面10自适应材料支撑片20
24.第一支撑条21第二支撑条22
25.第三支撑条23第四支撑条24
26.第一膜片25第二膜片26
27.自适应材料27封装通道28
28.通孔30
29.鞋底40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31.参照图1至图4,具有鞋帮面自适应结构的鞋面10,包括鞋面本体,鞋面本体中设有受力柔和能够柔和形变且受力剧烈能够迅速变硬的自适应材料支撑片20,以自适应材料支撑片20靠近足部的一侧为里面,相对的另一侧为表面,所述自适应材料支撑片20上设有通孔30,通孔30从所述自适应材料支撑片20的里面贯穿表面。
32.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自适应材料支撑片20包括柔性膜片和封装在柔性膜片内的自适应材料27。其中自适应材料27选用公知的材料,例如选用非牛顿流体材料,这流体材料的特性在于,搅动越快流体间的粘性越大,越表现得像固体一样,一旦相对速度降下来,流体间的粘性就会迅速下降。
33.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自适应材料27为液态。自适应材料采用液态材料,具体可以为较为粘稠的液体形状,能够更好发挥自适应材料的特点,特别在受力较为柔和时,鞋面10能够更加容易形变。
34.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自适应材料27为超轻彩泥。
35.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柔性膜片包括复合在一起的第一膜片25和第二膜片26,第一膜片25与第二膜片26之间形成多个封装通道,所述自适应材料27封装在封装通道28中,所述通孔30贯穿所述柔性膜片。参照图4,例如将封装通道28设置在第一膜片25上,将自适应材料27注入或放置在封装通道中,将第二膜片26盖在第一膜片25上,将第一膜片25周沿和第二膜片26的周沿热压或粘合在一起,从而将封装通道28封闭,避免自适应材料27流出。
36.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通孔30为多个。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多个所述通孔30均匀布设,所述通孔30的截面呈六边形。在实施例中,第一膜片25和第二膜片26均为具有六边形孔洞的片材结构,当第一膜片25和第二膜片26复合在一起后,相应的六边形孔洞形成通孔40。
37.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自适应材料支撑片20由多个支撑单元构成,每个支撑单元包括首尾相接的第一支撑条21、第二支撑条22、第三支撑条23以及第四支撑条24,第一支撑条21具有向支撑单元的中心凹陷的弧形部,第三支撑条23具有向支撑单元的中心凹陷的弧形部,第二支撑条22具有远离支撑单元的中心凹陷的弧形部,第四支撑条24具有远离支撑单元的中心凹陷的弧形部,一个支撑单元的周围设置四个支撑单元,处于中心的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条21为另一支撑单元的第四支撑条24,处于中心的支撑单元的第二支撑条22为另一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撑条21,处于中心的支撑单元的第三支撑条23为另一支撑单元的第二支撑条22,处于中心的支撑单元的第四支撑条24为另一支撑单元的第三支撑条23。采用这种结构,当鞋面本体受力较柔和(受力较小)时,第一支撑条21和第三支撑条23向支撑单元的中心形变,第二支撑条22和第四支撑条24向远离支撑单元的中心方向扩张,从而赋予了自适应材料支撑片20很大的形变空间,使得自适应材料支撑片20能够贴合足部并随着鞋面10形变,提升鞋子穿着的舒适性。而鞋面10受力较为剧烈或受力较大时,则第一支撑条21、第二支撑条22、第三支撑条23以及第四支撑条24迅速变硬,各支撑单元相互牵制,从而将通孔30锁死,这个自适应材料支撑片20具有很好的支撑性。为了提升支撑性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不会对支撑片进行开孔,特别是大面积的开孔,本发明巧妙地在自适应材
料上设置大面积的孔洞,利用自适应材料的特性和支撑单元的相互牵制实现自锁,保证了支撑性能。
38.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以所述鞋面本体对应人体脚掌前部的位置为前掌部,对应脚后跟的位置为后跟部,对应足弓的位置为足弓部,以所述鞋面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一侧为内侧,对应脚背外侧的一侧为外侧,所述自适应材料支撑片20设置在前掌部、足弓部、后跟部三者中的一者或多者。本发明,可以根据鞋面10的使用场合来设置自适应材料支撑片20的设置位置。
39.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自适应材料支撑片20固定在所述鞋面本体的表面,例如可以采用粘贴或者缝合的方式设置。优先地,所述鞋面本体包括里层和表层,表层和里层例如可以均为网布层,所述自适应材料支撑片20设置在里层与表层之间,表层与里层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将自适应材料支撑片20容纳在该安装空间中,从而将自适应材料支撑片20隐藏。
40.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