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绑定松紧度的幼儿用病号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0793发布日期:2022-06-25 04:5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绑定松紧度的幼儿用病号服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早产儿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绑定松紧度的幼儿用病号服。


背景技术:

2.部分新生儿娩出之后,如果需要早接触,通常都需要解开产妇的衣服,使其新生儿俯卧于产妇胸前,然而为了对早产儿起到良好的保暖防护措施,通常都会利用毛毯对早产儿进行包裹:
3.目前大多数的病号服不符合早产儿的穿着要求,同时早产儿通常都会有心电监护等各种护理操作,市场上没有专门为早产儿设计的衣服,不便于在对早产儿护理时对其起到良好的保暖防护措施,在早产儿护理的过程中不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衣服的大小以及绑定的松紧度,容易使其后续出现绑定过松或者过紧的现象,进而增加了后续对早产儿护理时的难度。
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调节绑定松紧度的幼儿用病号服,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绑定松紧度的幼儿用病号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大多数的病号服不符合早产儿的穿着要求,同时早产儿通常都会有心电监护等各种护理操作,市场上没有专门为早产儿设计的衣服,不便于在对早产儿护理时对其起到良好的保暖防护措施,在早产儿护理的过程中不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衣服的大小以及绑定的松紧度,容易使其后续出现绑定过松或者过紧的现象,进而增加了后续对早产儿护理时的难度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绑定松紧度的幼儿用病号服,包括前侧衣体、导向开口、后侧衣体、领口和袖口,所述前侧衣体的边侧开设有导向开口,便于露出脐带部进行后续护理,且前侧衣体的背面安装有后侧衣体,所述前侧衣体和后侧衣体的中部形成领口,且前侧衣体和后侧衣体的左右边侧设置有袖口;
7.还包括:
8.设置在所述后侧衣体上端的肩带,所述肩带上安装有公扣,且公扣扣合在母扣上,所述母扣固定安装在前侧衣体的上端边侧;
9.定位绑带,其左端安装在调节机构上,用于调节定位绑带的使用长度,所述调节机构安装在前侧衣体的边侧。
10.优选的,所述后侧衣体和前侧衣体上均设置有定位绑带,且后侧衣体上的定位绑带和前侧衣体上的定位绑带数量相等。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后侧衣体和前侧衣体上设置的定位绑带,从而能够方便将定位绑带系紧,使其病号服绑定在新生儿的身上。
12.优选的,所述母扣在前侧衣体的上端左右边侧均匀分布,且母扣能够和肩带上的公扣相互扣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前侧衣体上母扣与肩带上公扣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方便使其病号服呈敞开状态,便于将其穿套在新生儿的身上。
14.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由限位块、中心杆、推杆、内置弹簧、抵触杆、复位弹簧和防滑凸点组成,所述限位块安装在后侧衣体和前侧衣体的边侧,且限位块的内部安装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外侧套设有提供复位弹力的扭力弹簧,且中心杆上缠绕连接有定位绑带,所述限位块的中部安装有推杆,且推杆的中部外侧设置有内置弹簧,所述推杆的下端安装有抵触杆,且抵触杆的外端和限位块之间通过复位弹簧相互连接,并且抵触杆的内端表面安装有防滑凸点。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抵触杆内端设置的防滑凸点,从而能够增加抵触杆与中心杆之间的接触摩擦力,同时利用扭力弹簧的设置能够使其中心杆发生回转。
16.优选的,所述推杆通过内置弹簧和限位块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且推杆的下端和抵触杆之间相互贴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内置弹簧的设置能够使其在限位块上移动后的推杆进行回弹复位。
18.优选的,所述抵触杆和推杆下端之间的贴合面设置为斜边,且抵触杆和限位块之间通过内置弹簧构成弹性伸缩结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推杆的移动从而能够对抵触杆的斜边进行挤压,使其抵触杆能够在限位块上进行移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调节绑定松紧度的幼儿用病号服,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便于将其穿套在新生儿的身上,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病号服的大小,同时能够在穿着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体型调节绑定的松紧度;
21.1、设置有公扣和母扣,通过前侧衣体上的母扣与后侧衣体肩带上的公扣之间的相互扣合,从而能够将其公扣和母扣扯开,由此使其病号服呈敞开状态,便于将其病号服套设在新生儿的身上,同时利用前侧衣体和后侧衣体上定位绑带的设置,从而能够将其病号服系紧在新生儿身上;
22.2、设置有抵触杆,通过在限位块上向下推动推杆,推杆的移动能够对抵触杆的斜边进行挤压,此时抵触杆的内端和中心杆之间发生脱离,接着即可在中心杆上拉动定位绑带,进而来便于根据不同的需求调节定位绑带的使用长度,当定位绑带调节至合适的长度后,通过改变前侧衣体和后侧衣体上定位绑带之间系紧度,即可根据幼儿的体型调节绑定的松紧度。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侧衣体和肩带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侧衣体和母扣正面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块和中心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抵触杆和防滑凸点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心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前侧衣体;2、导向开口;3、后侧衣体;4、肩带;5、公扣;6、母扣;7、领口;8、袖口;9、定位绑带;10、调节机构;101、限位块;102、中心杆;103、推杆;104、内置弹簧;105、抵触杆;106、复位弹簧;107、防滑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绑定松紧度的幼儿用病号服,包括前侧衣体1、导向开口2、后侧衣体3、领口7和袖口8,前侧衣体1的边侧开设有导向开口2,便于露出脐带部进行后续护理,且前侧衣体1的背面安装有后侧衣体3,前侧衣体1和后侧衣体3的中部形成领口7,且前侧衣体1和后侧衣体3的左右边侧设置有袖口8;还包括:设置在后侧衣体3上端的肩带4,肩带4上安装有公扣5,且公扣5扣合在母扣6上,母扣6固定安装在前侧衣体1的上端边侧;后侧衣体3和前侧衣体1上均设置有定位绑带9,且后侧衣体3上的定位绑带9和前侧衣体1上的定位绑带9数量相等。后侧衣体3和前侧衣体1上均设置有定位绑带9,且后侧衣体3上的定位绑带9和前侧衣体1上的定位绑带9数量相等。母扣6在前侧衣体1的上端左右边侧均匀分布,且母扣6能够和肩带4上的公扣5相互扣合。
32.如图1-3所示,当需要将其套设在新生儿的身上时,扯开前侧衣体1上母扣6与后侧衣体3上端边侧肩带4上的公扣5,由此即可使其病号服处于敞开状态,进而即可便于将其病号服穿着在新生儿的身上,此后在穿着完成之后将其母扣6与公扣5重新扣合上,最后将其前侧衣体1上的定位绑带9和后侧衣体3上的定位绑带9系紧,即可完成病号服的穿着固定,当需要调节病号服绑定的松紧度时只需改变定位绑带9相互之间的系紧度即可。
33.定位绑带9,其左端安装在调节机构10上,用于调节定位绑带9的使用长度,调节机构10安装在前侧衣体1的边侧。调节机构10由限位块101、中心杆102、推杆103、内置弹簧104、抵触杆105、复位弹簧106和防滑凸点107组成,限位块101安装在后侧衣体3和前侧衣体1的边侧,且限位块101的内部安装有中心杆102,中心杆102的外侧套设有提供复位弹力的扭力弹簧,且中心杆102上缠绕连接有定位绑带9,限位块101的中部安装有推杆103,且推杆103的中部外侧设置有内置弹簧104,推杆103的下端安装有抵触杆105,且抵触杆105的外端和限位块101之间通过复位弹簧106相互连接,并且抵触杆105的内端表面安装有防滑凸点107。
34.推杆103通过内置弹簧104和限位块101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且推杆103的下端和抵触杆105之间相互贴合。抵触杆105和推杆103下端之间的贴合面设置为斜边,且抵触杆105和限位块101之间通过内置弹簧104构成弹性伸缩结构。
35.如图1和图4-6所示,在限位块101上向下推动推杆103,推杆103的移动能够利用其下端对抵触杆105进行挤压,由此抵触杆105受力后向限位块101的外侧进行移动,此时抵触杆105的内端和中心杆102之间发生脱离,由此解除对中心杆102的固定,接着拉动定位绑带9即可实现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对定位绑带9的使用长度进行调节,当定位绑带9调节到合
适的长度后,松开推杆103,抵触杆105失去推杆103的挤压后在复位弹簧106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复位后的抵触杆105重新与中心杆102之间紧密贴合,由此完成对中心杆102的固定。
36.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调节绑定松紧度的幼儿用病号服时,首先根据图1-6所示,当需要将其套设在新生儿的身上时,扯开前侧衣体1上的母扣6以及肩带4上的公扣5,由此即可使其病号服处于敞开状态,进而即可便于将其病号服穿着在新生儿的身上,通过将肩带4上的公扣5扣合在前侧衣体1不同位置处的母扣6上从而能够方便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病号服的大小,同时将前侧衣体1上的定位绑带9和后侧衣体3上的定位绑带9系紧,即可完成病号服的穿着固定,推杆103的移动能够利用其下端对抵触杆105进行挤压,由此抵触杆105受力后向限位块101的外侧进行移动从而解除对中心杆102的固定,接着拉动定位绑带9即可实现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对定位绑带9的使用长度进行调节。
37.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