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76495发布日期:2022-06-21 21:4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李箱。


背景技术:

2.行李箱早已成为人们短期外出或者旅行时的必备箱包用品。现有的行李箱一般都包括两个箱体,其中一个箱体上设置拉杆,两个箱体的一侧铰接,两个箱体能通过拉链或者锁扣等关闭。但是,这些行李箱在使用时需要先将箱子放倒,然后再打开箱体,才能拿取里面的物品,拿取完物品之后需要再将箱体合上,再扶起,这个过程较为繁琐,对于需要经常打开箱体拿取箱体内部物品的人来说非常不方便,增加了出行时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要达到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箱,用以解决当前行李箱需要放倒后取放物品降低用户体验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李箱,包括:
5.相对设置的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第一箱体1包括箱体框架和盖设于箱体框架上并与箱体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一箱盖101,第一箱盖101上设置有取放口1011,取放口1011所围成面积小于第一箱盖101的正投影面积;
6.前箱盖3,前箱盖3与取放口1011对应设置;
7.塑胶框4,塑胶框4与前箱盖3的边缘固定连接,且通过一合页总成5与取放口1011的第一侧壁转动连接;
8.合页总成5包括与第一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一页片501和与塑胶框4的固定连接的第二页片502,第一页片501和第二页片502之间通过转轴503和扭转弹性件504连接。
9.具体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前箱盖3包括:盖体301和环绕盖体301 的边缘沿一预设方向凸起的箱壳壁302;
10.箱壳壁30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接孔3021;
11.塑胶框4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孔3021对应的第一卡扣401,第一卡扣401 形成为倒钩状;
12.通过第一卡接孔3021和第一卡扣401的卡接,前箱盖3与塑胶框4固定连接。
13.优选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塑胶框4的横截面呈u形结构;
14.塑胶框4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扣401,第二侧壁为塑胶框4的两个侧壁中的任意一个。
15.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行李箱,塑胶框4还设置有翻折部402,翻折部402 与塑胶框4的两个侧壁中位于内侧的第三侧壁固定。
16.具体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第一页片501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凹槽5011;
17.第二页片502上设置有与第一凹槽5011对应的转动部5021;
18.通过转轴503穿设转动部5021和第一凹槽5011的第四侧壁,第一页片 501与第二
页片502转动连接。
19.具体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第四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扭转弹性件504 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5012;
20.转动部5021上设置有用于与扭转弹性件504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5022;
21.扭转弹性件5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结构5012和第二连接结构5022 连接。
22.优选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前箱盖3、取放口1011和塑胶框4上均设置有用于避让转动部5021的开口。
23.具体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塑胶框4上还固定安装有一接插件6,接插件6沿朝向第二箱体2的方向凸出;
24.第一箱体1的第五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接插件6对应的安全锁7。
25.具体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第一箱盖101和/或取放口1011处设置有一隔离罩8;
26.隔离罩8至少包括两个遮挡部,且遮挡部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
27.具体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之间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行李箱,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本技术通过在第一箱盖101上设置取放口1011,并设置前箱盖3和塑胶框4对取放口1011的开闭进行控制,可在不放倒行李箱的前提下,实现物品的取放,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具有扭转弹性件504的合页总成5 作为前箱盖3和第一箱体1(具体为塑胶框4与取放口1011的第一侧壁)的转动连接结构,可实现对前箱盖3的辅助开合和限位,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技术的行李箱的分解示意图;
31.图2为本技术的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技术的塑胶框、箱壳壁和合页总成的安装示意图;
33.图4为本技术的塑胶框和合页总成的安装示意图之一;
34.图5为本技术的合页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35.图6为本技术的塑胶框和合页总成的安装示意图之二;
36.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37.图8为本技术塑胶框和箱壳壁连接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图8中a处的放大图。
39.【附图标记说明】
40.1、第一箱体;101、第一箱盖;1011、取放口;2、第二箱体;3、前箱盖; 301、盖体;302、箱壳壁;3021、第一卡接孔;4、塑胶框;401、第一卡扣; 402、翻折部;5、合页总成;501、第一页片;5011、第一凹槽;5012、第一连接结构;502、第二页片;5021、转动部;5022、第二连接结构;503、转轴; 504、扭转弹性件;6、接插件;7、安全锁;8、隔离罩。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
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42.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43.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44.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 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5.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46.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李箱,包括:
47.相对设置的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第一箱体1包括箱体框架和盖设于箱体框架上并与箱体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一箱盖101,第一箱盖101上设置有取放口1011,取放口1011所围成面积小于第一箱盖101的正投影面积;
48.前箱盖3,前箱盖3与取放口1011对应设置;
49.塑胶框4,塑胶框4与前箱盖3的边缘固定连接,且通过一合页总成5与取放口1011的第一侧壁转动连接;
50.合页总成5包括与第一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一页片501和与塑胶框4的固定连接的第二页片502,第一页片501和第二页片502之间通过转轴503和扭转弹性件504连接。
51.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行李箱,其中该行李箱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箱体即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具体地,第一箱体1包括:箱体框架和盖设于箱体框架上并与箱体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一箱盖101,第一箱盖101 上设置有取放口1011,通过该取放口1011通过该取放口1011可实现从第一箱盖101处取放物品;具体地,行李箱还包括盖设于取放口1011上的前箱盖 3,以及与前箱盖3的边缘固定连接的塑胶框4,其中塑胶框4通过一合页总成5与取放口1011的第一侧壁转动连接,使得通过塑胶框4可实现前箱盖3 在覆盖取放口1011的第一状态和与取放口1011呈预设角度的第二状态间切换,当前箱盖3处于第一状态时,对取放口1011进行覆盖,进一步的可对行李箱内的物品进行保护;当前箱盖3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从取放口1011取放物品即在不放倒行李箱的前提下,实现物品的取放,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52.具体地,合页总成5包括:与第一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一页片501和与塑胶框4的固定连接的第二页片502,且第一页片501和第二页片502之间通过转轴503和扭转弹性件504连接;
53.其中,转轴503的设置用于实现第一页片501和第二页片502的转动连接,进而实现塑胶框4和前箱盖3与第一箱体1的转动连接;扭转弹性件504用于在转动过程中进行扭转弹力的积累或释放,从而可实现辅助开合和限位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54.优选地,当前箱盖3与第一箱盖101或取放口1011处于半开状态时,扭转弹性件504处于无弹力的正常状态;当前箱盖3与第一箱盖101或取放口 1011处于闭合状态时,扭转弹性件504处于具有阻止闭合的弹力的第一弹性状态,实现限位;当前箱盖3与第一箱盖101或取放口1011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扭转弹性件504处于具有阻止打开的弹力的第二弹性状态,实现辅助开合。
55.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第一箱盖101上设置取放口1011,并设置前箱盖3和塑胶框4对取放口1011的开闭进行控制,可在不放倒行李箱的前提下,实现物品的取放,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具有扭转弹性件504的合页总成5作为前箱盖3和第一箱体1(具体为塑胶框4与取放口1011的第一侧壁)的转动连接结构,可实现对前箱盖3的辅助开合和限位,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56.参见图1、图3、图8和图9,具体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前箱盖3包括:盖体301和环绕盖体301的边缘沿一预设方向凸起的箱壳壁302;
57.箱壳壁30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接孔3021;
58.塑胶框4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孔3021对应的第一卡扣401,第一卡扣401 形成为倒钩状;
59.通过第一卡接孔3021和第一卡扣401的卡接,前箱盖3与塑胶框4固定连接。
60.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前箱盖3包括:盖体301和环绕盖体301 的边缘沿一预设方向凸起的箱壳壁302;通过在箱壳壁302上设置第一卡接孔 3021,在塑胶矿上设置第一卡扣401,当前箱盖3盖设于塑胶框4上时,通过进一步的压紧前箱盖3和塑胶框4,可是第一卡扣401和第一卡接孔3021卡接,进而实现前箱盖3与塑胶框4固定连接,通过卡扣和开接口的卡接,在保证连接效果的前提下可简化连接步骤。
61.优选地,多个第一卡接孔3021之间等间隔设置,使得前箱盖3与塑胶框 4受力均匀。
62.参见图4,可选地,第一卡接孔3021和第一卡扣401的设置位置也可以互换,即箱壳壁302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卡扣401,塑胶框4上设置有第一卡扣401对应的第一卡接孔3021。
63.优选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塑胶框4的横截面呈u形结构;
64.塑胶框4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扣401,第二侧壁为塑胶框4的两个侧壁中的任意一个。
65.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塑胶框4的横截面呈u形结构,使得塑胶框4具有两个侧壁,且第一卡扣401设置在两个侧壁中的任意一个即第二侧壁,有利于保证塑胶框4的结构强度以及对前箱盖3的支撑强度,但多个卡扣需要设置在同一个侧壁上。
66.参见图4、图6或图8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行李箱,塑胶框4还设置有翻折部402,翻折部402与塑胶框4的两个侧壁中位于内侧的第三侧壁固定。
67.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塑胶框4还设置有翻折部402,该翻折部402与塑胶框4的两个侧壁中位于内侧的第三侧壁固定,通过该翻折部402可增加塑胶框4与前箱盖3的
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对前箱盖3的支撑强度;同时,也为后期增加其他结构,例如隔离罩8、盖体301等提供安装基础。
68.参见图4和图5,具体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第一页片501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凹槽5011;
69.第二页片502上设置有与第一凹槽5011对应的转动部5021;
70.通过转轴503穿设转动部5021和第一凹槽5011的第四侧壁,第一页片 501与第二页片502转动连接。
71.具体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第一页片50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 5011,而第二页片502上设置有与第一凹槽5011对应的转动部5021,在所述合页总成5中,第二页片502上的转动部5021对应插设于第一凹槽5011中,进而通过转轴503穿设该转动部5021和第一凹槽5011的第四侧壁,即可实现第一页片501和第二页片502的转动连接。
72.优选地,第一凹槽5011和第一转动部5021的数量为偶数个,使得在扭转弹性件504与转轴503的数量对应的情况下,可保证两个页片之间受到均匀的弹性力。
73.参见图4和图5,具体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第四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扭转弹性件50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5012;
74.转动部5021上设置有用于与扭转弹性件504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5022;
75.扭转弹性件5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结构5012和第二连接结构5022 连接。
76.在一具体实施例,扭转弹性件504的两端分别具有用于连接和固定的结构,而第四侧壁上设置有与扭转弹性件50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 5012例如安装孔,转动部5021上设置有用于与扭转弹性件504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5022例如安装孔或开口等,在扭转弹性件5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结构5012和第二连接结构5022连接后,当转动部5021转动时,即可使扭转弹性件504产生扭转弹力。优选地,所述扭转弹性件504为扭转弹簧。
77.参见图3和图4,优选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前箱盖3、取放口1011和塑胶框4上均设置有用于避让转动部5021的开口。
78.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前箱盖3、取放口1011和塑胶框4上均设置有用于避让转动部5021的开口,使得当转动部5021转动时。可避免取放口1011的侧壁、前箱盖3和/或塑胶框4对转动部5021的转动造成影响,保证前箱盖3顺利开合。
79.参见图1、图3、图4和图6,具体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塑胶框4上还固定安装有一接插件6,接插件6沿朝向第二箱体2的方向凸出;
80.第一箱体1的第五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接插件6对应的安全锁7。
81.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塑胶框4上还固定安装有一接插件6,第一箱体1的第五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接插件6对应的安全锁7,当前箱盖3盖设于取放口1011上时,安全锁7具有锁止接插件6的第三状态和与接插件6分离的第四状态,通过手动改变安全锁7的状态,即可实现对前箱盖3的锁止和解锁。需要说明的是第五侧壁为与取放口1011的第一侧壁相对或相邻的侧壁。优选地,安全锁7可以为密码锁和/或按压锁。
82.参见图2,具体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第一箱盖101和/或取放口1011 处设置有一隔离罩8;
83.隔离罩8至少包括两个遮挡部,且遮挡部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
84.在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在第一箱体1处可设置一隔离罩8,通过该隔离罩8可实现对第一箱体1中的空间进行的隔离,和/或,在取放口1011 处也可设置有一隔离罩8,对前箱盖3处的空间进行隔离,满足用户对多空间的需求;当取放口1011处设置有隔离罩8时,隔离罩8优选为固定在上述塑胶框4的翻折部402上。
85.具体地,隔离罩8至少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的遮挡部,通过可拆卸连接可实现空间的灵活分割,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通过拉链实现可拆卸连接。
86.参见图2,具体地,如上所述的行李箱,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之间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
87.在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之间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其中通过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的连接可为行李箱提供一较大的空间;当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时。用户可灵活切换大空间模式即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连接成一个大箱体进行存储,和小空间模式即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分别进行存储。
88.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89.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
90.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