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合脚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6052发布日期:2022-09-14 10:1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合脚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合脚鞋。


背景技术:

2.运动鞋在完全包裹脚的情况下,对足部的保护是最明显的,对足部的保护也是鞋子最核心的目的。鞋面包裹性太差或者鞋面的弹性过大,以及鞋口的宽度过大都很容易引起踝关节的扭伤和小脚趾的挫伤甚至于骨折。
3.为此,在市面上出现了一些能够提升包裹度的鞋子。例如在授权公告号cn203446688u,名称为“一种新型跑鞋”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跑鞋,包括鞋帮和鞋底,所述鞋帮固位于所述鞋底上,所述鞋帮上设有数个鞋带眼孔,所述鞋帮上还设有数量与所述鞋带眼孔相同的数组调节绳,每组所述调节绳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鞋底,每组所述调节绳的中部均沿垂直于所述鞋帮的鞋带领口边缘部的方向拉伸布置。再如授权公告号cn210747571u,名称为“一种具有可定向牵伸抗拉绳的鞋面”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可定向牵伸抗拉绳的鞋面,所述鞋面内外腰外表面设置有弹性抗拉绳,抗拉绳一端固定于鞋面边沿,另一端形成套圈靠近或正对鞋眼位置,抗拉绳沿鞋面鞋尖到鞋跟的前后方向向前倾斜固定,抗拉绳外覆盖有电绣,电绣落针均在抗拉绳宽度方向两端的附近以形成包裹。
4.上述专利中介绍的鞋子中,通过在鞋面左右的两侧设置调节绳,通过鞋带拉动调节绳,从而使得鞋面的两侧能够更加贴合足部,提升包裹性。但是这种鞋,在从两侧拉动鞋子,会使鞋子前后方向的长度略微变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鞋子的包裹度。
5.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加贴合足部、提升运动表现的新型合脚鞋。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8.一种新型合脚鞋,包括鞋子本体,鞋子本体包括鞋底和连接在鞋底上的鞋面,鞋面与鞋底围成用于容纳足部的容置空间,在鞋面上设有供足部置入容置空间的鞋口,在鞋面上设有与鞋口连通的鞋舌口,鞋舌口中配设有鞋舌,在鞋舌口的周沿设有多个鞋眼孔,鞋眼孔中穿设有鞋带,以鞋子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一侧为内侧,对应脚背外侧的一侧为外侧,以鞋子本体对应脚后跟的位置为后跟部,鞋子本体对应脚掌前部的位置为前掌部,鞋子本体于前掌部与后跟部之间形成足弓部,还包括多根第一调节绳和多根第二调节绳,第一调节绳的两端为固定在鞋面与鞋底的连接处的第一连接端,第一调节绳的两端之间的位置穿过鞋带并形成与鞋带联动的第一联动部,多根第一调节绳沿鞋子本体的前后方向布设,第二调节绳的两端为固定在鞋面与鞋底的连接处的第二连接端,第二调节绳的两端之间的位置穿过鞋带并形成与鞋带联动的第二联动部,多根第二调节绳沿鞋子本体的前后方向布设,
还包括对应鞋子本体的前掌部设置的第三调节绳和第四调节绳,第三调节绳设置在前掌部的内侧,第四调节绳设置在前掌部的外侧,第三调节绳的两端为固定在鞋面与鞋底的连接处的第三连接端,第三调节绳的两端之间的位置穿设于鞋舌口前端的鞋带上并形成与鞋带联动的第三联动部,第四调节绳的两端为固定在鞋面与鞋底的连接处的第四连接端,第四调节绳的两端之间的位置穿设于鞋舌口前端的鞋带上并形成与鞋带联动的第四联动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三调节绳为两条,所述第四调节绳为两条,两条所述第三调节绳和两条所述第四调节绳环绕鞋面的前掌部设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三连接端比所述第三联动部更加靠近所述前掌部的前端部,所述第四连接端比所述第四联动部更加靠近所述前掌部的前端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还包括第五调节绳和第六调节绳,第五调节绳设置在所述鞋子本体的内侧,第五调节绳的两端为固定在所述鞋面的后跟部的后端的上部的第五连接端,第五调节绳两端之间的部分穿设在鞋舌口后端的鞋带上并形成与鞋带联动的第五联动部,第六调节绳的两端为固定在所述鞋面的后跟部的后端的上部的第六连接端,第六调节绳两端之间的部分穿设在鞋舌口后端的鞋带上并形成与鞋带联动的第六联动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鞋面包括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所述第一调节绳、所述第二调节绳、所述第三调节绳、所述第四调节绳、第五调节绳以及第六调节绳均活动设置在第一夹层与第二夹层之间并从第一夹层中穿出。
1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拉动鞋带,鞋带拉动第一调节绳和第二调节绳,第一调节绳和第二调节绳可以将鞋底和鞋面的下端向上提拉,使得鞋子本体的内侧和外侧能够更加贴合脚背内侧和脚背外侧,鞋带拉动第三调节绳和第四调节绳,第三调节绳和第四调节绳可以将前掌部的内侧和外侧向足部拉近,同时可以将鞋子本体的前掌部向上向后拉提,使得前掌部上翘一定程度,提高鞋子过渡的流程性和推进性,提高运动表现,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更多维度上提升鞋子的包裹性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
16.鞋底 10
ꢀꢀꢀꢀꢀꢀꢀꢀꢀꢀꢀꢀꢀꢀꢀꢀꢀꢀꢀꢀꢀꢀꢀ
鞋面 20
17.鞋口 21
ꢀꢀꢀꢀꢀꢀꢀꢀꢀꢀꢀꢀꢀꢀꢀꢀꢀꢀꢀꢀꢀꢀꢀ
鞋舌口 22
18.鞋眼孔 23
ꢀꢀꢀꢀꢀꢀꢀꢀꢀꢀꢀꢀꢀꢀꢀꢀꢀꢀꢀꢀꢀ
鞋舌 24
19.第一调节绳 30
20.第二调节绳 40
ꢀꢀꢀꢀꢀꢀꢀꢀꢀꢀꢀꢀꢀꢀꢀꢀꢀꢀ
第二连接端 41
21.第二联动部 42
ꢀꢀꢀꢀꢀꢀꢀꢀꢀꢀꢀꢀꢀꢀꢀꢀꢀꢀ
第三调节绳 50
22.第三连接端 51
ꢀꢀꢀꢀꢀꢀꢀꢀꢀꢀꢀꢀꢀꢀꢀꢀꢀꢀ
第三联动部 52
23.第四调节绳 60
ꢀꢀꢀꢀꢀꢀꢀꢀꢀꢀꢀꢀꢀꢀꢀꢀꢀꢀ
第四连接端 61
24.第四联动部 62
ꢀꢀꢀꢀꢀꢀꢀꢀꢀꢀꢀꢀꢀꢀꢀꢀꢀꢀ
第六调节绳 70
25.第六连接端 71
ꢀꢀꢀꢀꢀꢀꢀꢀꢀꢀꢀꢀꢀꢀꢀꢀꢀꢀ
第六联动部 72
26.鞋带 80
ꢀꢀꢀꢀꢀꢀꢀꢀꢀꢀꢀꢀꢀꢀꢀꢀꢀꢀꢀꢀꢀꢀꢀꢀ
前掌部 101
27.足弓部 102
ꢀꢀꢀꢀꢀꢀꢀꢀꢀꢀꢀꢀꢀꢀꢀꢀꢀꢀꢀꢀꢀ
后跟部 103
28.内侧 104
ꢀꢀꢀꢀꢀꢀꢀꢀꢀꢀꢀꢀꢀꢀꢀꢀꢀꢀꢀꢀꢀꢀꢀ
外侧 105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30.参照图1,一种新型合脚鞋,包括鞋子本体,鞋子本体包括鞋底10和连接在鞋底10上的鞋面20,鞋底10一般包括大底和复合在大底上的中底,大底一般采用橡胶,中底可以采用eva材质。鞋面20与鞋底10围成用于容纳足部的容置空间,在鞋面20上设有供足部置入容置空间的鞋口21,在鞋面20上设有与鞋口21连通的鞋舌口22,鞋舌口22中配设有鞋舌24,在鞋舌口22的周沿设有多个鞋眼孔23,鞋眼孔23中穿设有鞋带80,以鞋子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一侧为内侧104,对应脚背外侧的一侧为外侧105,内侧外侧方向即为左右方向,以鞋子本体对应脚后跟的位置为后跟部103,鞋子本体对应脚掌前部的位置为前掌部101,鞋子本体于前掌部101与后跟部103之间形成足弓部102,鞋舌口22延伸至前掌部101的后端。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多根第一调节绳30和多根第二调节绳40,在实施例中,第一调节绳30和第二调节绳40均为4根,其中有两个第一调节绳30被遮挡,未示出。第一调节绳30的两端为固定在鞋面20与鞋底10的连接处的第一连接端,第一调节绳30的两端之间的位置穿过鞋带80并形成与鞋带80联动的第一联动部,多根第一调节绳30沿鞋子本体的前后方向布设。第二调节绳40的两端为固定在鞋面20与鞋底10的连接处的第二连接端41,第二调节绳40的两端之间的位置穿过鞋带80并形成与鞋带80联动的第二联动部42,多根第二调节绳40沿鞋子本体的前后方向布设。
3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对应鞋子本体的前掌部101设置的第三调节绳50和第四调节绳60,第三调节绳50设置在前掌部101的内侧104,第四调节绳60设置在前掌部101的外侧105,第三调节绳50的两端为固定在鞋面20与鞋底10的连接处的第三连接端51,第三调节绳50的两端之间的位置穿设于鞋舌口22前端的鞋带80上并形成与鞋带80联动的第三联动部52,第四调节绳60的两端为固定在鞋面20与鞋底10的连接处的第四连接端61,第四调节绳60的两端之间的位置穿设于鞋舌口22前端的鞋带80上并形成与鞋带80联动的第四联动部62。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三调节绳50为两条,所述第四调节绳60为两条,两条所述第三调节绳50和两条所述第四调节绳60环绕鞋面20的前掌部101设置,也即在四根调节绳从前掌部101的内侧104、前掌部101的最前端以及前掌部101的外侧105方向布设。
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三连接端51比所述第三联动部52更加靠近所述前掌部101的前端部,所述第四连接端61比所述第四联动部62更加靠近所述前掌部101的前端部。在实施例中,第三调节绳50与前后方向的夹角大体为45
°
。第四调节绳60与前后方向的夹角大体为45
°
,其作用力能够分解呈前后方向的拉力和左右方向的拉力,使得前掌部101能够更加均匀地收缩。
34.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端41、第二连接端、第三连接端51以及第四连接端61随同鞋面20的下端粘固在鞋底10上,而第一调节绳30、第二调节绳40、第三调节绳50以及第四调节绳60的其它位置则可活动。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还包括第五调节绳和第六调节绳70(图中被遮挡住,未示出),第五调节绳设置在所述鞋子本体的内侧104,第五调节绳的两端为固定在所述鞋
面20的后跟部103的后端的上部的第五连接端,第五调节绳两端之间的部分穿设在鞋舌口22后端的鞋带80上并形成与鞋带80联动的第五联动部,第六调节绳70的两端为固定在所述鞋面20的后跟部103的后端的上部的第六连接端71,第六调节绳70两端之间的部分穿设在鞋舌口22后端的鞋带80上并形成与鞋带80联动的第六联动部72。第五调节绳和第六调节绳70围绕鞋口21的上部周沿,通过拉动第五调节绳和第六调节绳70,可以将鞋口21口径适当地缩小,使得鞋口21更加合脚。第五连接端和第六连接端71可以通过缝线进行固定。
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所述鞋面20包括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所述第一调节绳30、所述第二调节绳40、所述第三调节绳50、所述第四调节绳60、第五调节绳以及第六调节绳70均活动设置在第一夹层与第二夹层之间并从第一夹层中穿出,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可以为双层面料的两层。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联动部、第二联动部42、第三联动部52、第四联动部62、第五联动部以及第六联动部72均呈“u”形,套穿在鞋带80上。采用这种结构,将第一调节绳30、所述第二调节绳40、所述第三调节绳50、所述第四调节绳60、第五调节绳以及第六调节绳70隐藏在鞋面中,一者更加美观,占用鞋面表面的空间很小,在鞋面可以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设计图案或贴设logo等。
37.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