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氧机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3144发布日期:2022-11-05 08:1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氧机背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氧机背包。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小型制氧机越来越受需氧用户的喜爱,它适用于用户多种场景的需求,用户无论是居家,车载,还是外出活动时,均可以便捷、快速地吸氧。
3.用户在外出时为了携带方便,通常都需要用背包携带小型制氧机,而随着用户对制氧机小型化需求的热衷,越来越多的人对制氧机背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制氧机背包的小型化,希望背包可以尽可能的小且轻便,在使用背包盛装制氧机时,可以尽量的轻薄、小巧,重量轻;在不使用时,可能方便收纳,不占用空间。而小型制氧机由于体积小,内部空间受限,对散热的需求很高,故而,对于携带制氧机的背包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满足背包本身体积小、方便收纳的特点,还需要兼顾制氧机散热的问题。
4.因此,急需一种体积小、收纳方便,且兼顾散热的制氧机背包。


技术实现要素:

5.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氧机背包,通过设置多个镂空便于制氧机的散热,且通过在背包上设置加强带、连接件,及未连接处,使得制氧机背包更加便携,方便使用及收纳,利于其小型化。
6.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氧机背包,包括底部,所述底部为至少部分为柔性或刚性底部,所述底部的周围向上延伸设置有竖向侧边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若干侧壁,所述侧壁至少部分采用柔性材质,至少一个所述侧壁与所述底部的连接处设置有沿所述底部的边缘延长的长条状第一镂空,所述侧壁中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跨置有连接件,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周边和所述第二侧壁的顶端周边均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带,所述第一加强带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未连接处,所述连接件间隙套置于所述未连接处,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未连接处均为扁平状且形状相互配合,所述连接件的两个末端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底端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连接件的中端于所述第一加强带的上方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置为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的顶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还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加强带。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带包括第一带和第二带,所述第一带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或第一加强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侧壁和/或第一加强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的第二端和第二带的第一端之间可拆卸连接。
11.进一步地,第一加强带采用尼龙布或者塑料材质。
12.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连接件长度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所在侧面。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镂空,所述第二镂空设置有柔性过滤件。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壁的顶部中央还设置有向下开设的缺口。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壁上还开设有孔洞。
16.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周边包裹设置有刚性环片。
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至少部分柔性材质制成的底部和侧壁,且,连接件间隙套置于未连接处,连接件与未连接处均为扁平结构,使得制氧机背包在不用时方便收纳,可以被压得很扁,易于折叠、卷曲放置等,占用空间小;通过在背包上多处设置第一镂空,便于制氧机的散热;通过设置第一加强带,可以起到加固背包开口处的作用,增加背包的承重能力,延长背包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氧机背包,体积小,方便收纳,便于用户的使用,符合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中一制氧机背包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中一第三侧壁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部2、第一镂空3、方扣4、连接件5、第一加强带51、未连接处6、第三侧壁61、缺口62、孔洞7、第二加强带8、第二镂空9、刚性环片。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2.实施例:
23.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氧机背包,用于放置小型制氧机,基于小型制氧机空间小,散热要求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氧机背包,其具有小型、方便收纳且便于制氧机的散热的特点。制氧机背包包括底部1,至少部分为柔性或刚性底部,即其底部可以是柔性材质,如,底部可以随意折叠;也可以是刚性材质,如,背包折叠收纳时,底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收纳;还可以是柔性和刚性材质的结合,如,底部的中部为柔性材质,方便对折收纳,还可以是其他方式的柔性材质与刚性材质的结合。底部1的周围向上延伸设置有竖向侧边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若干侧壁,其侧壁至少部分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即,侧壁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也可以由柔性材料和刚性材料结合制成,当底部1与侧壁均为至少部分柔性材料制成时,易于弯折,当背包不用时,方便折叠收纳,利于制氧机背包的小型化;当底部1为至少部分刚性材质,侧壁为至少柔性材质制成时,在包不用时,也可以将其按照底部的刚性范围将其折叠收纳。
24.制氧机的出气口设置于底部侧边处,为了与制氧机的出气口相配合,制氧机背包至少一个侧壁与底部1的连接处设置有沿底部1的边缘延长的长条状第一镂空2,方便制氧机出气口的散热,可以是一个侧壁与底部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镂空2,也可以是多个侧壁与底部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镂空2,第一镂空2的形状为长条状,空间大,制氧机内的气体通过制氧机的出气口经第一镂空2后排放到空气中,便于制氧机出气口的散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制氧机背包设置有4个侧壁和一个底部1,4个侧壁分别为第一、第二、第
三、第四侧壁,且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每个侧壁与底部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1个长条形第一镂空2,且,第一镂空2的面积不定,优选地,可以是第一镂空2的面积大于制氧机出气口处的面积,第一镂空2的面积越大,散热越好。通过设置第一镂空2可以方便制氧机进气或出气时的散热。
25.侧壁中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跨置有连接件4,连接件4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2个,其相当于为背包的肩带,通过设置连接件4可以方便携带背包,且连接件4设置较宽,当用户背负背包时,可以增加受力面积,有效保护用户的肩颈部位。当连接件4数量为1个时,可以实现单肩背负;连接件4数量为2个时,既可以单肩也可以双肩背负。
26.制氧机背包,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加强带5,在第一侧壁的顶端周边与第二侧壁的顶端周边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带5,其可以起到加固背包开口处的作用,背包要做的体积小,重量轻,就要尽可能的轻薄,且侧壁至少部分采用柔性材质制成,柔性材质伸缩性好,经过多次的放取制氧机,很可能就会拉大背包开口,使开口较为松垮,不便于制氧机的固定,因此设置第一加强带5,其强度稳定,通过第一加强带5的加固,可以增加背包的承重性能,延长背包的使用寿命。第一加强带5可以围绕背包的4个侧壁沿其顶端周边横向设置一周,也可以围绕背包包括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在内的3个侧壁的顶端横向设置,起到加固背包侧壁的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加强带5是一条完整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加强带,其连续不间断地依次通过第一、第四、第二侧壁的顶端并与这三个侧壁固定连接,环绕这三个侧壁设置,可以起到对第一、第二、第四侧壁顶端加固的作用,避免因为多次拉伸柔性侧壁而导致背包开口过大,从而无法对制氧机进行牢固地固定,影响制氧机的安全。
27.第一加强带5分别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未连接处51,且,连接件4间隙套置于未连接处51,连接件4和未连接处51均为扁平状且形状相互配合,即,连接件4的宽度小于等于未连接处51的开口宽度,且,连接件4和未连接处51均为扁平结构,连接件4能够穿过未连接处51内部自由地上下移动,当背包被压扁收起时,可以实现整个背包的扁平状态,占用空间小。连接件4的末端端部分别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底端固定连接,这里所说的“末端端部”既可以是就连接件4的总体长度而言的,连接件4的首、尾两端的端部,具有绝对意味;也可以是就连接件4的有效长度而言,连接件4分别连接在第一侧壁底端端部和第二侧壁底端端部时,连接件4的两个连接部位的位置,也就是说,此时所说的“末端端部”是相对的,是连接件4所展现的从第一侧壁底端端部连接到第二侧壁底端端部时的有效长度的两端的端部。
2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至少部分柔性或刚性的底部1和至少部分柔性的侧壁,以及连接件4和未连接处51均为扁平结构,使得背包在不用而收起时,可以被压得很扁,实现整个背包的扁平形状,方便收纳,占用空间小,利于背包的小型化;通过设置第一加强带5,其强度稳定,可以实现对背包开口处的加固,由于追求背包的体积小、重量轻,背包的侧壁较薄,且至少部分侧壁采用柔性材料制成,而柔性材料的伸缩性能较好,为了防止背包在多次放取制氧机之后,背包开口被拉大、松垮而无法固定制氧机,故设置第一加强带5对制氧机进行固定,增加背包的承重能力,延长背包的使用寿命;为了方便制氧机出气口的散热,在侧壁与底部1的连接处设置有沿底部的边缘延长的长条状第一镂空2。连接件4的数量可以是1个,此时,可以单肩背负制氧机;也可以是2个,既能实现单肩背负,又能实现双肩背负。
29.为了方便背包的双肩背负,连接件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两个连接件4的中端位
于第一加强带5的上方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两个连接件4的中端于第一加强带5的上方交叉设置,通过背负其交叉部位,可以实现背包的单肩背负;通过将两个连接件4拉至其中一个侧壁所在侧面,另一侧壁所在侧面的连接件4被拉紧,可将交叉部位固定于背包的顶部,避免双肩背负时,制氧机从背包顶部脱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两个连接件4的中端位于第一加强带5的上方平行设置(未示出),即两个连接件4平行设置,用户通过将两个连接件4的中端背负在同一侧,可实现单肩背负的效果;将两个连接件4从其中一侧壁的未连接处下部拉出,另一侧壁呈现出连接件4紧贴背包设置,两个连接件4可以双肩背负,此时背包的顶部由两个平行的连接件4进行固定,防止制氧机掉落,只要两连接件4之间的距离小于制氧机的长度即可。
30.制氧机背包的第三侧壁6,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为了方便制氧机的放置与固定,第三侧壁6的高度低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第三侧壁6的顶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还设置有可以拆卸连接的第二加强带7,通过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加强带7可以方便制氧机的放取与固定,当拆开第二加强带7时,背包开口处空间很大,方便放置或取出制氧机;当第二加强带7固定连接时,制氧机位于背包中,第二加强带7紧贴制氧机的上端设置,便于制氧机的固定,防止制氧机因晃动而从第三侧壁6处掉落。
31.为了实现第二加强带7的可拆卸功能,方便制氧机的放置与拿取,如图2所示,第二加强带7包括第一带和第二带,且第一带和第二带可拆卸连接,第一带与第二带的长短不做具体限制,只要当两者连接在一起时可以使得第二加强带7紧贴制氧机设置,可以起到固定制氧机的效果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一带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的第一加强带5固定连接,第二带的第二端与第二侧壁的第一加强带5固定连接,即第一加强带5与第二加强带7连接,第一加强带5和第二加强带7相对设置;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可以是第一带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带的第二端与第二侧壁固定连接,即第二加强带7与第一、二侧壁连接,第一加强带5与第二加强带7错落设置;还有可能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带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和第一加强带5固定连接,第二带的第二端与第二侧壁和第一加强带5固定连接,即,第二加强带7既与第一加强带5连接,又与第一、二侧壁连接。这三种方式均需明确的是第一带的第二端与第二带的第一端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且第一带的第二端和第二带的第一端之间包括但不限于通过魔术贴相互连接,或者通过暗扣固定连接,只要能够实现第一带的第二端与第二带的第一端连接时,能够将制氧机固定在背包中,防止晃动即可。
32.为了使放置于背包中的制氧机更加安全,防止机器掉落而损坏,第一加强带5采用尼龙布或者塑料材质,强度大,耐拉伸性能好,起到紧固制氧机的作用,使制氧机可以得到更加结实地固定,避免因为放置或者拿取制氧机过程中,由于拉伸背包而导致柔性侧壁开口变大,而通过第一加强带5和第二加强带7的加固则可以使制氧机牢固地固定,有效保护机器安全,且能够延长背包的使用寿命。
33.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背负习惯,每个连接件4上都设置有用于调节连接件4长度的调节件,调节件的种类很多,如方扣、日字扣、安全扣、插扣、钩扣等,可以通过单个调节件实现对连接件4有效长度的调节,也可以通过多个调节件的配合实现对连接件4有效长度的调节,方便不同用户的使用,调节件设置于第一侧壁所在的侧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侧壁所在的侧面上设置有两种调节件,分别为方扣3和日字扣
(图中未示出),通过方扣3和日字扣的配合可以实现调节连接件4有效长度的目的。方扣3设置于第一侧壁的底端,连接件4通过方扣3与第一侧壁底端连接,日字扣位于连接件4上,通过日字扣能够方便地调节连接件4的有效长度,使用更加方便。而且,为了使制氧机背包背负时更加简洁、大方,带扣只设置于第一侧壁所在的侧面,当单肩背负时,可以将第一侧壁所在的侧面贴近用户身侧,第二侧壁所在侧面向外展示;或者,当双肩背负背包时,可以使第一侧壁所在的侧面贴近用户的背部,外露第二侧壁所在的侧面,从而不影响背包的美观。亦或是,为了背负背包时不被日字扣硌到,用户可以选择将第一侧壁所在侧面展示在外,第二侧壁所在侧面向内朝向用户。
3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三侧壁6上还设置有第二镂空8,第二镂空8与制氧机的进气口相匹配,使得外界大气可以从第二镂空8进入制氧机,方便气体进入制氧机内,在其内部运动,并产生用户所需的氧,且,气体从第二镂空8进入制氧机,便于制氧机进气口的散热。且,第二镂空8设置有柔性过滤件,在这里,过滤件可以是过滤网,带有柔性过滤件的第二镂空8在起到对进气口散热的同时,还能过滤部分杂质,使得进入制氧机的空气尽可能干净,且过滤件为柔性材质,便于弯曲,方便收纳,有利于背包的小型化。
35.为了使背包与制氧机更加匹配,方便用户的吸氧,第三侧壁6的顶部中央位置还设置有向下开设的缺口61,缺口61与制氧机的喷氧嘴的位置相匹配,当用户携带背包且需吸氧时,只需从缺口61处将吸氧管插入喷氧嘴即可,避免了将吸氧管伸入背包才能连接喷氧嘴的情况,可有效防止吸氧管发生弯折,甚至损坏。
36.为了使制氧机充电更加便捷,如图2所示,第三侧壁6上还开设有孔洞62,孔洞62对应制氧机的充电口,且面积大于制氧机充电口的面积,孔洞62的形状不做限制,只沿其能够容纳制氧机的充电口,当制氧机需要充电时,不用将制氧机从背包中取出,只需在将电源线通过孔洞62连接到制氧机的充电口即可,省时又高效。进一步地,为了防止背包多次折叠收纳而导致孔洞62发生变形,而无法对应制氧机的充电口,在孔洞62的周边包裹设置有刚性环片9,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通过刚性环片9将孔洞62的位置固定住,防止因为多次弯折或者拉伸而变形跑位,便于制氧机的充电。
37.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用户外出时需要吸氧,因此需要用制氧机背包盛装制氧机外出,为了使用方便,制氧机背包需要体积小、轻便,方便背负制氧机,而在不用时,则要方便地把背包收纳起来,占用空间小;而便携式制氧机体积小,内部空间少,对散热的要求很高,用制氧机背包背负制氧机,就相当于在便携式制氧机外部又加了一层罩体,散热难度增加,因此对于制氧机背包而言,不仅要解决其小型、便于收纳的问题,还有满足制氧机对散热的要求。
38.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氧机背包,包括至少部分柔性或刚性的底部1和若干至少部分是柔性材质的侧壁,在这里侧壁数量可以是4个,且每个侧壁与底部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沿底部1边缘延长的第一镂空2,用于制氧机出气口处的散热,本实施例中,第一镂空2的数量为4个,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连接有连接件4,便于背负制氧机,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周边横向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带5,且其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均设置有未连接处51,连接件4间隙套置于未连接处51上,连接件4和未连接处51均为扁平状且二者相互配合,方便连接件4的抽拉,且连接件4的两个末端端部分别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底端端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氧机背包,体积小,方便收纳,且利于
制氧机的散热,符合市场需求。
39.进一步地,连接件4可以有两个,且两个连接件4的中端于第一加强带5的上方设置,在这里可以是交叉设置,也可以是平行设置,优选为交叉设置。
40.背包的第三侧壁6设置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且第三侧壁6的高度低于第一、二侧壁的高度,且第三侧壁6的顶部、第一、二侧壁之间还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二加强带7,防止制氧机因晃动而从第三侧壁6处掉落。而第二加强带7包括第一带和第二带,二者可拆卸设置,第一带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带的第二端与第二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带的第二端与第二带的第一端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连接。
41.其中,第一加强带5采用尼龙布,这种材料的强度稳定,可以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为了方便不同类型的用户使用,每个连接件4上设置有用于调节连接件4长度的调节件,通过调节件可以调节连接件4的有效长度,调节件的种类很多,可以是通过一个调节件实现该功能,也可以通过多个调节件实现,调节件设置于第一侧壁所在的侧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将哪一侧壁所在的侧面展示在外。
42.进一步地,第三侧壁6上还设置有第二镂空8,方便制氧机进气口处的散热,第二镂空8上还设置有柔性过滤件,比如布质纱网,在散热的基础上还可以过滤灰尘和杂质。第三侧壁6的顶部中央还设置有向下开设的缺口61,通过缺口61方便将吸氧管插在喷氧嘴上,减少吸氧管的弯折,延长喷氧管的寿命。另外,第三侧壁6上还开设有孔洞62,孔洞62的面积大于充电口的面积,且充电口落入孔洞62所在的范围内。为了防止孔洞62因多次折叠收纳而发生位置偏移,在孔洞62的周边包裹设置刚性环片9,对孔洞62起到限位的作用。
43.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