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寒上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3634发布日期:2023-02-14 13:51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寒上衣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寒上衣。


背景技术:

2.国内的大部分地区,防寒衣物都是必备的物品,防寒衣物通常包括防风和防寒两部分结构,防寒衣物通常在外层设有挡风结构,挡风结构的内侧结合防寒结构,防寒结构用导热系数低的保温材料制成,挡风结构减少外界空间与身体表面间的气体流动,避免气体流动将身体表面的热量快速带走,保温材料则可以防止身体表面的热量通过衣物传导失去。因此防寒衣物通过挡风和防寒结构使得衣物与身体间的气体与外界阻隔,身体通过加热衣物内的空气使其保持一定温度形成气垫而具有防寒功能。而当人们在生活工作中,身体产生的热量并非一成不变的,当出现较大的运动或劳动强度时,身体短时间产生大量的热量,身体出现排汗进行快速散热,此时,防寒服的密闭作用会导致身体表面产生的汗液难以及时被排出,防寒服内部衣物比如内衣被汗湿后会显得十分难受、寒冷,而采取将防寒服脱去又可能十分寒冷或容易生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选择性将身体表面的水汽排出的防寒上衣。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寒上衣,包括挡风外层、透气带和保温层,保温层连接在挡风外层的内侧,所述透气带至少部分设置在保温层的内表面,所述透气带与透气口连接,所述透气口可选择地与外界连通。
5.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带穿过保温层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挡风外层设有所述透气口,所述透气口上设有保温阻隔层,所述保温阻隔层通过与透气口配合使得透气口可选择地与外界连通。
6.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包括多个保温块,所述透气带设在相邻保温块之间。
7.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带包括横向带和纵向带,所横向带与纵向带连接,所述横向带的一端或两端与所述透气口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口可设在前胸、背部或侧面,透气口上设有与挡风外层连接的挡片,挡片上设有与透气口配合的保温阻隔层。
9.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口设在门襟一侧的外表面上,所述挡片连接在门襟上,所述透气口与挡片上设有双排扣。
10.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口与保温阻隔层呈互相配合的倒锥形,所述透气带延伸至透气口并低于挡风外层的外表面,所述保温阻隔层可嵌入透气口中并封闭透气口。
11.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带与透气口之间设有保温阻隔层。
12.所述透气口也可设在门襟的内侧表面,所述透气带包括横向环绕保温层的横向带,所述横向带与透气口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由羽绒或棉制成,所述透气带由多孔布料制成。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防寒上衣,通过在保温层内侧设置透气带,将透气带与透气口连接,当需要透气时,将透气口打开,使得身体表面的气体可与外界连通,在冬季或寒冷地区,外界空气温度低,而防寒服内部的气体具有与体温解决的温度,气体的温度越高则具有更低的气压,因此内外部具有压差,防寒服内外部的气体流动会使得身体表面的热气及水汽被带走,当身体的热量逐渐恢复后,通过关闭透气口使得防寒服再次具备高效的防寒能力。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寒上衣实施条例的示意图;
17.图2为透气口、保温层内表面和透气带的示意图;
18.图3为透气口的剖面示意图;
19.图4为门襟挡片的示意图;
20.图5为透气口和双排扣示意图;
21.图6为挡风外层、透气带和保温层的剖视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挡风外层;2、透气带;201、横向带;202、纵向带;3、保温层;4、透气口;5、保温阻隔层;6、保温块;7、门襟;8、挡片;9、双排扣;10、按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4.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寒上衣,包括挡风外层1、透气带2和保温层3,保温层3连接在挡风外层1的内侧,透气带2至少部分设置在保温层3的内表面,透气带2与透气口4连接,透气口4可选择地与外界连通。挡风外层1由防风面料制成,防风面料的表面设有涂层或膜层,防风面料通常还具有防雨功能,保温层3由保温材料制成,比如羽绒保温层3或棉保温层3,有些保温层3的表面还设有保护层,比如薄膜,透气带2由透气材料制成,通常为具有多孔的布料制成,或中间设有导气通道的其他布料制成。
25.参照图2、图6所示,实施例1中,透气带2穿过保温层3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挡风外层1设有透气口4,透气口4上设有保温阻隔层5,保温阻隔层5通过与透气口4配合使得透气口4可选择地与外界连通,在实施例1中,透气带2穿过保温层3,并与透气口4连接,形成连接保温层3内外的透气通道,保温阻隔层5包括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层和三面包围保温层的由防风材料制成的挡风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改变透气带2与保温层3的面积比,以及透气口4的面积来提高或减少透气带2的透气效果。
26.在上述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保温层3包括多个保温块6,透气带2设在相邻保温块6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任意保温块6与相邻保温块之间设有透气带2或者若干块保温块6与相邻若干块保温块之间设有一个透气带2,保温块6与透气带2之间可采用线缝进行固定。
27.在上述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透气带2包括横向带201和纵向带202,横向带201与纵向带202连接,横向带201的一端或两端与透气口4连接。
28.在上述实施例中,图1、图3、图4和图5示出了一种透气口4设在前胸门襟7位置的示
例,透气口4设在门襟7一侧的外表面上,挡片8连接在门襟7上,挡片8上设有与透气口4配合的保温阻隔层5,透气口4与挡片8上设有双排扣9。在本实施实例中,门襟挡片8可直接设有上述的保温阻隔层5,且透气口4可被门襟挡片8所遮蔽,外观上更为自然和美观,当然透气口4也可以设在背部或侧面,透气口4上设有与挡风外层1连接的挡片8,挡片8上设有保温阻隔层5。
29.在上述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透气口4与保温阻隔层5呈互相配合的倒锥形,透气带2延伸至透气口4并低于挡风外层1的外表面,保温阻隔层5可嵌入透气口4中并封闭透气口4。
30.在上述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透气带2与透气口4之间设有保温阻隔层5,保温阻隔层5与挡风外层1间可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比如按扣10连接。如天气十分寒冷且活动量小不需要进行透气时,通过进一步设置的保温阻隔层5提高防寒的效果。
3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实施例2中透气口4设在门襟7的内侧表面,透气带2包括横向环绕保温层3的横向带201,横向带201与透气口4连接。在实施例2中,透气通道并不穿过挡风外层1、保温层3与外界连接,仅在保温层3的内部表面上延伸至门襟7位置的透气口4上,门襟7拉链拉上的情况下,始终保持防寒上衣内外的空气隔绝,当进行大运动量时,可将防寒上衣的门襟7拉开,使得透气口4暴露在外,本实施例2解决了仅将衣服门襟7拉链拉开的情况下,胸部散热迅速而背部散热仍然困难的问题,实施例2可以在仅打开门襟7的情况下,使得背部等不易散热区域加快散热,避免将衣服脱去易受寒生病的问题。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