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39223发布日期:2022-10-05 04:3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气鞋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排气鞋底。


背景技术:

2.由于鞋内的空气流通不畅,从而加剧了脚部出汗,使脚部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特别是对于“汗脚”的人更是如此,不但导致脚臭,而且容易引发脚部疾病。现有的透气鞋一般是在鞋底上开设透气孔,并在透气孔处安装具有阻水和透气功能的薄膜,从而达到散发热气的目的。但是此种透气鞋仅能散热,透气效果不明显,还因鞋底透气孔容易被污尘堵塞而失去透气功能,仅适宜室内或干净环境穿着,不利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平时工作和生活使用,因此又出现了一种呼吸透气鞋,其一般是在鞋底的脚跟处设有弹性气囊,弹性气囊前端设有单向进气阀以及进气管,进气管一端开口设在鞋底前脚掌处,进气管的另一端开口与弹性气囊的内腔相连通,弹性气囊的后端或侧端设有单向排气阀,鞋底对应单向排气阀的位置设有安装孔,单向排气阀安装在安装孔,单向排气阀一端连通鞋体外界,单向排气阀的另一端与弹性气囊的内腔相连通,通过弹性气囊以及进气管与排气管相配合作用实现鞋体内、外呼吸透气,由于这种呼吸透气鞋子的排气管设置于鞋子内部,外观与普通的鞋子并无差别,用户无法直观感受到,使得这种呼吸透气性的鞋子成为概念性产品,不利于推广销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鞋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气鞋底,包括复合为一体的大底和中底,所述中底与大底的复合面设置有一凹腔形成的气室以及所述气室连通且贯穿所述中底的导气孔,所述中底与人体脚部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气孔相连通的进气道,所述进气道上均匀设置多个贯穿所述中底的进气孔,所述鞋底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气室和外界空气的出气道,所述出气道包括沿所述凹腔一侧延伸至所述中底侧壁的前段出气道以及从所述中底一侧壁沿后脚跟沿延伸至中底另一侧壁的后段出气道,所述后段出气道为可视化出气道,并在所述中底边沿设置有与所述出气道相连通的出气孔。
5.进一步的,一透明条包覆所述中底的后脚跟沿形成可视化出气道。
6.进一步的,后段出气道为特斯拉型出气道。
7.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道沿所述凹腔向前延伸至对应前掌区域。
8.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道为特斯拉型进气道。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气室、导气孔、进气道、出气道、进气孔和出气孔,通过穿戴者的日常行走的过程,达到循环重复的吸放气过程,形成鞋内的气流流动循环,达到给鞋内换气的呼吸效果,改善鞋内空气流动,能够有效排出鞋内的热气及汗液,使鞋内保持干燥和清凉,增强透气性,提升使用舒适性,并且将后段出气道作为可视化出气道,用户可直观感受到鞋子的排气过程,提高用户体验,有利于产品推
广销售。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排气鞋底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排气鞋底装配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排气鞋底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排气鞋底装配结构示意图;
14.图5为本实用新排气鞋底结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15.图6为本实用新排气鞋底结构后视结构示意图;
1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排气鞋底结构示意图;
1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排气鞋底装配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00-中底、200-大底、1-气室、2-导气孔、3-进气道、4-进气孔、5-出气道、6-出气孔、7-透明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具体实施例一:
2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气鞋底,包括复合为一体的大底200和中底100,在本实施例中,中底100由tpu发泡颗粒制成,tpu发泡颗粒密度小,耐磨性好,硬度低,回弹性好,拉伸强度高,抗撕裂强度好,使得大底1整体质量轻,弹性好,缓冲性好,增加了鞋底的减震性能,大底200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22.所述中底100与大底200的复合面设置有一凹腔形成的气室1以及与所述气室1连通且贯穿所述中底的导气孔2,所述凹腔设置于对应脚后跟处,所述中底100与人体脚部的接触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气孔2相连通的进气道3,所述进气道3向前延伸至对应前掌区域,并在所述进气道3上均匀设置多个贯穿所述中底100的进气孔4,进气道3的末端设置多个进气孔4,进气孔4成环状发散排布,所述鞋底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气室1和外界空气的出气道5,所述出气道5包括沿所述凹腔一侧延伸至所述中底100侧壁的前段出气道51以及从所述中底100一侧壁沿后脚跟沿延伸至中底100另一侧壁的后段出气道52,所述后段出气道52为可视化出气道,并在所述中底100边沿设置有与所述出气道5相连通的出气孔6,在本实施例中,一透明条7包覆所述所述中底100的后脚跟沿形成可视化出气道,出气孔6设置于透明条7与中底100的接合处,穿戴者在行走过程中,踩下脚时由于大底200踩压受力,使得气室1压缩,气流通过导气孔进入进气道3,以及通过出气道5分别从进气孔4和出气孔6吹出,从进气孔4吹出的气流喷向前脚掌,从出气孔6吹出的气流排出鞋外,相应的,而当脚抬起时,气室1复原,将外界的空气通过出气孔6吸入气室,将鞋内的空气通过进气孔4吸入气室,当抬起的脚掌再次接触地面,再次挤压气室1,再次将吸入的空气挤压后从进气孔4和出气孔6吹出,依次循环,通过穿戴者的日常行走的过程,达到循环重复的吸放气过程,形成鞋内的气流流
动循环,由于后段出气道51作为可视化出气道,用户可直观感受到鞋子的排气过程,提高用户体验,有利于产品推广销售。
23.具体实施例二:
24.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一具有相同的中底100、大底200、气室1、导气孔2、进气道3、出气道5、进气孔4和出气孔6,与具体实施例一不同的,本实施例中后段出气道51出气道为特斯拉型出气道,穿戴者在行走过程中,踩下脚时由于大底200踩压受力,使得气室1压缩,气流通过导气孔进入进气道3,以及通过出气道5分别从进气孔4和出气孔6吹出,从进气孔4吹出的气流喷向前脚掌,从出气孔6吹出的气流排出鞋外,相应的,而当脚抬起时,气室1复原,由于特斯拉的单向性,外界空气难以从出气道5进入,气室1复原时将鞋内的空气通过进气孔4吸入气室1,当抬起的脚掌再次接触地面,再次挤压气室1,气流分别通过进气道3和出气道5从进气孔4和出气孔6吹出,从进气孔4吹出的气流喷向前脚掌,从出气孔6吹出的气流排出鞋外,依次循环,由于后段出气道51作为可视化出气道,用户可直观感受到鞋子的排气过程,提高用户体验,有利于产品推广销售。
25.具体实施例三:
26.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具体实施例二具有相同的中底100、大底200、气室1、导气孔2、进气道3、出气道5、进气孔4和出气孔6,与具体实施例二不同的,本实施例的进气道2也设置成特斯拉型。穿戴者在行走过程中,踩下脚时由于大底200踩压受力,使得气室1压缩,由于特斯拉的单向性,气流难以通过导气孔进入进气道3,气室1压缩时,通过出气道5从出气孔6吹出,从出气孔6吹出的气流排出鞋外,相应的,而当脚抬起时,气室1复原,由于特斯拉的单向性,外界空气难以从出气道5进入,气室1复原时将鞋内的空气通过进气孔4吸入气室1,当抬起的脚掌再次接触地面,再次挤压气室1,气流通过出气道5从出气孔6吹出,从出气孔6吹出的气流排出鞋外,实现单向排气,依次循环,由于后段出气道51作为可视化出气道,用户可直观感受到鞋子的排气过程,提高用户体验,有利于产品推广销售。
27.本实用新型设置气室、导气孔、进气道、出气道、进气孔和出气孔,通过穿戴者的日常行走的过程,达到循环重复的吸放气过程,形成鞋内的气流流动循环,达到给鞋内换气的呼吸效果,改善鞋内空气流动,能够有效排出鞋内的热气及汗液,使鞋内保持干燥和清凉,增强透气性,提升使用舒适性,并且将后段出气道作为可视化出气道,用户可直观感受到鞋子的排气过程,提高用户体验,有利于产品推广销售。
2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