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金属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72962发布日期:2022-10-12 07:3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金属拉链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金属拉链。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拉链应用较普遍,比如衣服、靴子、箱包等,可方便地实现开合。拉链常见为金属和塑料材质,其中,金属拉链整体较厚重,不适宜用于春装或夏装上,这使得塑钢拉链得到广泛应用。
3.塑钢拉链,以仿金属拉链为例,其链牙可通过合成树脂注塑成型在布带上,看上去更有金属质感,外观品质更高,既满足轻量化需求,还能给人时尚漂亮的印象。专利号为cn201480082155.2的发明提供一种仿金属新齿型,在齿牙的上下两侧面分别对称设置鼓出端面,以此达到仿金属齿牙的效果。然而,该齿牙的鼓出端面与中央基底部二者的两侧通过侧壁面相连,从齿牙的牙头端面看去,形成梯形结构,这种梯形结构不容易让拉头的马勾勾住,容易发生拉链失锁问题,可靠性得不到保障。进一步地,侧壁面的设置让鼓出端面的四周轮廓不清晰,尤其进行贴金属膜工艺时,边缘很容易渗出,且齿牙的牙头端面与鼓出端面连接不光滑也会造成贴膜不到位问题,导致仿金属齿牙的造型生产时极易存在缺失,其美观性也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金属拉链,顶面凸起部与齿牙主体部呈“凸”字形分布,形成明显的高度差,使拉头的马勾更容易勾住,避免失锁,可靠性更高,且造型更完整,外形更美观。
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仿金属拉链,包括齿牙主体部和固设于齿牙主体部顶面的顶面凸起部,顶面凸起部与齿牙主体部呈“凸”字形分布。
6.优选的,齿牙主体部包括牙头端面和牙尾端面,顶面凸起部的两端通过圆弧面分别与牙头端面和牙尾端面光滑相连。
7.优选的,顶面凸起部的两端宽度渐缩。
8.优选的,齿牙主体部包括啮合牙头,顶面凸起部包括固设于啮合牙头顶部的牙头凸起,牙头凸起的两侧分别通过牙头斜切部与啮合牙头的顶面光滑相连。
9.优选的,齿牙主体部包括齿牙颈部,顶面凸起部的宽度大于0.3mm且小于等于齿牙颈部的最小宽度。
10.优选的,顶面凸起部的宽度为齿牙主体部最大宽度的25%。
11.优选的,啮合牙头的两相对侧对称设有啮合凸起,啮合凸起与齿牙颈部相啮合。
12.优选的,齿牙颈部设有沿齿牙主体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肩部凸起,牙头端面设有牙头凹槽,肩部凸起与牙头凹槽相配合。
13.优选的,顶面凸起部两侧的倾斜侧面倾斜设置。
14.优选的,还包括两根布带,每根布带上固设有若干个沿线性依次等间距排列的齿
牙主体部。
15.相对于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仿金属拉链,包括齿牙主体部和顶面凸起部,顶面凸起部固设于齿牙主体部顶面,自齿牙主体部的一端看去,顶面凸起部与齿牙主体部呈“凸”字形分布,也即顶面凸起部与齿牙主体部之间存在明显的高度差,相较于现有的梯形结构而言,马勾的接触面倾斜度增大,使马勾的落脚位置更深,更容易勾住,可有效避免失锁状态的发生,使用时的可靠性更高。
16.进一步地,顶面凸起部与齿牙主体部呈“凸”字形分布,可使顶面凸起部在视觉上更加突出,齿牙的轮廓更分明,有效避免贴膜时金属膜溢出,保证齿牙造型更完整,有效避免缺失,使仿金属效果更好,更具品质感,外形更美观。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仿金属拉链的结构图;
19.图2为图1中链牙的轴侧图;
20.图3为图1中链牙的又一轴侧图;
21.图4为图1中链牙的俯视图;
22.图5为图1中链牙的侧视图;
23.图6为图1中链牙的后视图。
24.附图标记如下:
25.布带1、带筋2和齿牙主体部3;
26.顶面凸起部30、倾斜侧面31、啮合牙头32、啮合凸起33、牙头凹槽34、牙头斜切部35、牙头端面36、齿牙颈部37、肩部凸起38和牙尾端面39;
27.中间凸起301、牙头凸起302、牙尾凸起303和圆弧面304。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0.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仿金属拉链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链牙的轴侧图;图3为图1中链牙的又一轴侧图;图4为图1中链牙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链牙的侧视图;图6为图1中链牙的后视图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仿金属拉链,包括齿牙主体部3和顶面凸起部30,齿牙主体部3的受力结构不变,保持与常规塑钢链牙相同的宽度,确保齿牙主体部3与布带1之
间具备较强的结合力。顶面凸起部30一体式固设于齿牙主体部3顶面的中心,可加宽顶面凸起部30的宽度,有效防止顶面凸起部30被拉头的马勾勾住而损伤其表面造型。
32.顶面凸起部30一体式固设于齿牙主体部3顶面的中心,从齿牙主体部3的一端看去,如图6所示,顶面凸起部30与齿牙主体部3呈“凸”字形分布,也即在齿牙凸起部的高度方向上,顶面凸起部30与齿牙主体部3之间存在明显的高度差。相较于现有链牙的梯形结构而言,顶面凸起部30两侧的倾斜侧面31的倾斜度增大,也即马勾的接触面倾斜度增大,使马勾的落脚位置更深,更容易勾住,可有效避免失锁状态的发生,使用时的可靠性更高。
33.进一步地,顶面凸起部30与齿牙主体部3呈“凸”字形分布,还可使齿牙的轮廓更分明,有效避免贴膜时金属膜溢出,保证齿牙造型更完整,有效避免缺失,使仿金属效果更好,更具品质感,外形更美观。
3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仿金属拉链的链牙的可靠性更高、美观性更好。
35.顶面凸起部30两侧的倾斜侧面31倾斜设置,倾斜侧面31的倾斜角度大于现有链牙顶部所设的鼓出端面的侧壁面的倾斜角度,确保顶面凸起部30与齿牙主体部3可呈“凸”字形,倾斜侧面31的作用只是让顶面凸起部30的边缘更接近金属双点牙的外观造型,但倾斜侧面31的倾斜角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相邻链牙的结合力。
36.齿牙主体部3包括牙头端面36和牙尾端面39,牙头端面36位于齿牙主体部3的前端,呈圆弧状。牙尾端面39位于齿牙主体部3的后端,为平面。顶面凸起部30的前端通过圆弧面304与牙头端面36光滑相连,且顶面凸起部30的后端也通过圆弧面304与牙尾端面39光滑相连,加之上述“凸”字形分布,方便在贴膜时从视觉上突出顶面凸起部30,链牙的轮廓更明显,也可有效避免贴膜时金属膜溢出,使齿牙造型完整,外形更佳。
37.在齿牙主体部3的长度方向上,自牙头端面36和牙尾端面39,顶面凸起部30包括牙头凸起302、中间凸起301和牙尾凸起303,牙头凸起302连接于牙头端面36与中间凸起301之间,牙尾凸起303连接于中间凸起301与牙尾端面39之间,牙头凸起302由平面和圆弧面304光滑连接而成,其中牙头凸起302的平面与中间凸起301的平面在同一平面,这样也可使链牙的轮廓更明显。顶面凸起部30的两端宽度渐缩,也即自中间凸起301至牙头端面36的方向上,牙头凸起302的宽度渐缩;自中间凸起301至牙尾端面39的方向上,牙尾凸起303的宽度渐缩,可减少牙尾端面39与拉头底座内腔侧壁的接触面积,使拉链的顺滑度更好。
38.此外,顶面凸起部30的两端宽度渐缩,可使齿牙主体部3更接近金属双点牙的造型,可在确保链牙与布带1结合力的前提下使链牙整体更接近金属链牙的纤细的精致外观,可有效避免发生爆链,使拉链的锁力得到大大提升,也使具有金属质感的仿金属拉链更好地装饰服饰,增加服饰卖点。
39.齿牙主体部3包括啮合牙头32,顶面凸起部30的牙头凸起302固设于啮合牙头32的顶部,牙头凸起302的两侧分别通过牙头斜切部35与啮合牙头32的顶面光滑相连,如此可弱化顶面凸起部30出现尖锐角,利于弱化齿牙主体部3的边缘界限,也能使顶面凸起部30更突出,齿牙造型更佳,仍利于提升链牙的外形。
40.齿牙主体部3包括齿牙颈部37,顶面凸起部30的宽度a大于0.3mm,顶面凸起部30的宽度a不宜过小,否则顶面凸起部30容易被马勾刮伤。顶面凸起部30的宽度a小于等于齿牙颈部37的最小宽度b。顶面凸起部30的最优宽度为齿牙主体部3最大宽度的25%。
41.啮合牙头32的两相对侧对称设有啮合凸起33,其中一条布带1上链牙的啮合凸起
33,与另一条布带1上相邻链牙的齿牙颈部37在水平方向上相啮合,阻止链牙从左右两侧脱出,使两布带1实现相连。
42.齿牙颈部37设有肩部凸起38,肩部凸起38位于齿牙颈部37的中心,且沿齿牙主体部3的宽度方向延伸,具体为直角转角。相应地,牙头端面36设有牙头凹槽34,牙头凹槽34为圆弧凹槽,其中一条布带1上链牙的肩部凸起38,与另一条布带1上相邻链牙的牙头凹槽34在齿牙主体部3的高度方向上相啮合,确保链牙整体具有较强的平拉力。
4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仿金属拉链还包括两根布带1,两根布带1的相对侧设有带筋2,每根布带1的带筋2上嵌固有若干个沿线性依次等间距排列的齿牙主体部3。
4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