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首饰扣及具有该首饰扣的首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4014发布日期:2023-01-20 14:52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首饰扣及具有该首饰扣的首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饰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首饰扣及具有该首饰扣的首饰。


背景技术:

2.项链、手链等链条式首饰作为珠宝首饰中的绝对主打款式,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喜爱,而用于首饰连接的首饰扣通常是链条中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现有的首饰扣通常需借助各类辅助进行扣合(操作佩戴)和/或打开(解开链扣),包括双手、工具以及第三方协助,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首饰扣及具有该首饰扣的首饰,能够实现无障碍单手扣合和/或打开。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首饰扣,包括:底座部和上盖部;其中,所述底座部包括壳体部、开关部、滑轨部、锁栓部、弹跳部、第一弹性部及第二弹性部;所述上盖部用于与所述壳体部的第一侧扣合在一起;所述上盖部包括上盖和设置在所述上盖内侧的锁舌部;所述锁舌部包括第一端与所述上盖连接的柱体和与所述柱体的第二端连接并设置在所述柱体一侧的锁舌;所述开关部的顶部设置在所述壳体部的第二侧的外部,所述开关部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壳体部的所述第二侧的内部且与滑轨部的第一端接触,滑轨部的第二端与锁栓部的第一端接触,锁栓部的第二端与第一弹性部的第一端接触,第一弹性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部的所述第一侧的侧壁接触,所述滑轨部上靠近所述壳体部的底壁的一侧侧面与所述壳体部的所述底壁内侧滑动接触,所述锁栓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锁舌相配合的第一凹槽部,所述滑轨部、所述锁栓部和所述第一弹性部均设置在所述壳体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弹性部设置在所述壳体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弹性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部的所述底壁内侧接触,所述第二弹性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弹跳部的第一端接触,所述弹跳部的第二端用于穿过壳体部的第一侧的顶壁与所述上盖部接触;使用时,当将所述上盖部放置在所述壳体部的所述第一侧的上方,并向下按压所述上盖部时,所述锁舌穿过所述壳体部的第一侧的顶壁进入所述第一凹槽部内,使得所述锁舌部与所述锁栓部锁合连接在一起,进而使得所述上盖部与所述壳体部的所述第一侧扣合在一起;当按压所述开关部时,所述滑轨部驱动所述锁栓部移动并挤压所述第一弹性部,使得所述锁舌与所述第一凹槽部相分离,此时所述第二弹性部驱动所述弹跳部向上移动,所述弹跳部顶开所述上盖部,使得所述上盖部与所述壳体部的所述第一侧分离。
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壳体部的第一侧的顶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配合的第一通孔。
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底部设置有凹凸部,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凹凸部相配合的凸凹部。
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锁舌的外表面呈弧形状。
8.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部为倒钩凹槽。
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部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并固定所述第一弹性部的第二端的容纳部。
1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锁栓部上靠近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插设在所述第一弹性部的第一端的内部。
1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的内侧设置有平面部,所述壳体部的第一侧的顶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弹跳部相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弹跳部的所述第二端用于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平面部接触。
1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跳部的所述第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弹跳部的所述第二端的外径,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端的外径。
13.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跳部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弹跳部的所述第二端均设置成弧形状。
14.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锁栓部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槽,所述滑轨部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槽相对布置的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和所述第二开口槽均用于放置所述第二弹性部。
1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部的所述底壁上设置有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插设在所述第二弹性部的所述第一端的内部。
1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跳部的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第四凸起部,所述第四凸起部插设在所述第二弹性部的所述第二端的内部。
1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部的第一侧的顶壁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锁舌穿过的第三通孔。
18.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壳体部的第二侧的顶壁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开关部的中部上下移动的第四通孔。
1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部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滑轨部的第一端的第二凹槽部。
2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部的所述底面上靠近所述第二凹槽部的位置设置有止挡部。
2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部的所述第二侧的内部设置有导轨部,所述开关部的所述底部的凸缘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部相配合的第三凹槽部。
2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轨部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多个导轨部呈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凹槽部的数目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三凹槽部沿所述开关部的所述底部的所述凸缘呈周向间隔设置。
23.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部的所述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部上靠近所述壳体部的所述底壁的所述一侧侧面相配合的斜坡滑道部。
24.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斜坡滑道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斜坡滑道。
2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滑轨部上靠近所述壳体部的所述底壁的所述一侧侧面为弧形面,且弧形面的弧度与每一个所述斜坡滑道的滑道弧度相同。
2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部的所述底壁上靠近所述斜坡滑道部的位置设置有平面滑道部。
2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首饰链条的第一端的第一挂钩部,所述壳体部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首饰链条的第二端的第二挂钩部。
28.一种首饰,包括所述的首饰扣。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30.本实用新型的首饰扣包括底座部和上盖部,能够实现无障碍单手操作佩戴及解开,即能够实现一端不需手辅助控制或第三方协助就可以将另一端扣合上和/或打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3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饰扣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3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饰扣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33.图3示出了图2中c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4示出了图2中d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饰扣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未扣合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饰扣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未扣合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饰扣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已扣合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饰扣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已扣合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饰扣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开关部、滑轨部、锁栓部、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以及弹跳部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饰扣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开关部、滑轨部、锁栓部、第一弹性部连接在一起以及第二弹性部和弹跳部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饰扣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上盖部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饰扣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开关部的第三凹槽部与底座部的导轨部相配合的分解示意图。
43.其中,1-底座部;11-壳体部;111-壳体部11的底壁;1111-第四凹槽部;112-壳体部的第一侧的顶壁;1121-第一通孔;1122-凸凹部;1123-第二通孔;1124-第三通孔;113-容纳部;114-第三凸起部;115-壳体部的第二侧的顶壁;1151-第四通孔; 116-导轨部;117-斜坡滑道部;1171-斜坡滑道;118-平面滑道部;119-第二挂钩部; 12-开关部;121-第二凹槽部;122-止挡部;123-凸缘;1231-第三凹槽部;13-滑轨部;131-滑轨部的第一端;132-滑轨部的第二端;133-壳体部11的底壁111的一侧侧面;134-第二开口槽;14-锁栓部;141-锁栓部的第一端;142-锁栓部的第二端;143
‑ꢀ
第一凹槽部;144-第二凸起部;145-第一开口槽;15-弹跳部;151-第四凸起部;16
‑ꢀ
第一弹性部;161-第一弹性部的第一端;162-第一弹性部的第二端;17-第二弹性部; 2-上盖部;21-上盖;211-第一挂钩部;22-锁舌部;221-柱体;222-锁舌;23-第一凸起部;231-凹凸部;24-平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45.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左”、“右”、“内”、“外”、“顶”、“底”、“中”、“上”、“下”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式。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
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46.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首饰扣,包括:底座部1和上盖部2。其中,底座部1包括壳体部11、开关部12、滑轨部13、锁栓部14、弹跳部15、第一弹性部16 及第二弹性部17。上盖部2用于与壳体部11的第一侧扣合在一起。上盖部2包括上盖21和设置在上盖21内侧的锁舌部22。锁舌部22包括第一端与上盖21连接的柱体221和与柱体221的第二端连接并设置在柱体221一侧的锁舌222。开关部12的顶部设置在壳体部11的第二侧的外部。开关部12的底部设置在壳体部11的第二侧的内部且与滑轨部的第一端131接触。滑轨部的第二端132与锁栓部的第一端141接触。锁栓部的第二端142与第一弹性部的第一端161接触。第一弹性部的第二端162与壳体部11的第一侧的侧壁接触。滑轨部13上靠近壳体部11的底壁111的一侧侧面133与壳体部11的底壁111内侧滑动接触。锁栓部14上设置有与锁舌222相配合的第一凹槽部143。滑轨部13、锁栓部14和第一弹性部16均设置在壳体部11的内部。第二弹性部17设置在壳体部11的内部。第二弹性部17的第一端与壳体部11的底壁111内侧接触。第二弹性部17的第二端与弹跳部15的第一端接触。弹跳部15的第二端用于穿过壳体部的第一侧的顶壁112与上盖部2接触。
47.使用时,当将上盖部2放置在壳体部11的第一侧的上方,并向下(沿a轴方向) 按压上盖部2时,锁舌222穿过壳体部的第一侧的顶壁112进入第一凹槽部143内,使得锁舌部22与锁栓部14锁合连接在一起,进而使得上盖部2与壳体部11的第一侧扣合在一起。当按压开关部12时,滑轨部13驱动锁栓部14向右(沿b轴方向)移动并挤压第一弹性部16,使得锁舌222与第一凹槽部143相分离,此时第二弹性部17 驱动弹跳部15向上移动,弹跳部15顶开上盖部2,使得上盖部2与壳体部11的第一侧分离。具体的,当扣合首饰扣时,锁舌222压迫第一凹槽部143使得锁栓部14往右偏移,同时锁栓部的第二端142对第一弹性部的第一端161进行压缩,并且上盖部2 的内侧压迫弹跳部15的第二端迫使弹跳部15下降,进而通过弹跳部15的第一端压迫第二弹性部17使得第二弹性部17压缩,而当锁舌222完全进入第一凹槽部143时,此时锁栓部14不再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即锁栓部14不再向右移动,而第一弹性部 16向左伸张(恢复力)使得锁栓部14往左移动,使得锁舌部22与锁栓部14锁合连接在一起,首饰扣进入锁合状态。当向下按压开关部12时,开关部12的底部驱动滑轨部13沿壳体部11的底壁111内侧向右滑动,同时滑轨部的第二端132推动锁栓部 14往右移动并对第一弹性部16进行压缩。当锁栓部14向右移动的距离足够大时,第一凹槽部143与锁舌222进行松口分离,第二弹性部17向上伸张(恢复力)驱动弹跳部15快速上顶,使得上盖部2的内侧与弹跳部15的第二端接触的位置受向上作用力,即上盖部2受向上力作用,且向上的作用力大于上盖部2与底座部1此时状态下产生的阻碍力,进而使得上盖部2的内侧和锁舌部22分别离开壳体部的第一侧的顶壁 112,即首饰扣的上盖部2瞬间自动弹跳分离,上盖部2与壳体部11的第一侧分离开来。该首饰扣采用上下结构,与传统左右式结构不同,能够实现无障碍单手操作佩戴及解开,即能够实现一端不需手辅助控制或第三方协助就可以将另一端扣合上和/或打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4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5、图7、图11所示,上盖2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凸起部23。壳体部的第一侧的顶壁112上设置有与第一凸起部23相配合的第一通孔1121。使用时,当首饰扣完全扣合时,第一凸起部23进入第一通孔1121内能够起固定作用,使得上盖部2和底座部1之间不能左右分离。并且,第一凸起部23能够起到旋转中心(杠杆支点)的作用,
具体的:当打开首饰扣时,第一凹槽部143与锁舌222进行松口分离,第二弹性部17向上伸张带动弹跳部15往上移动,弹跳部15往上顶开上盖部2,顶开顺序为弹跳部15的向上作用力作用在上盖部2的内侧,以第一凸起部23的底部作为旋转中心,上盖部2的内侧与弹跳部15的第二端接触的位置向上突起,并使得锁舌部22也随上盖部2向上分离,当上盖部2的一端抬起并以第一凸起部23的底部为旋转中心进行继续旋转,最终使得第一凸起部23脱离第一通孔 1121,上盖部2与壳体部11的第一侧完全分离开来。
4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第一凸起部23的底部设置有凹凸部 231。第一通孔112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凹凸部231相配合的凸凹部1122。使用时,当打开首饰扣时,上盖部2的一端抬起并以凹凸部231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导致第一凸起部23的凹凸部231与第一通孔1121内的凸凹部1122错位,即第一凸起部23受向上的作用力大于其受到的第一通孔1121向下的作用力时,第一凸起部23与第一通孔1121相互分离。
5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5、图7、图11所示,锁舌222的外表面为弧形面,能够便于锁舌222进入第一凹槽部143内,并便于锁舌222与第一凹槽部 143分离。
5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7所示,第一凹槽部143为倒钩凹槽,能够便于锁舌222进入第一凹槽部143内,并便于锁舌部22与锁栓部14锁合连接在一起。
5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5、图7所示,壳体部1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并固定第一弹性部的第二端162的容纳部113,能够便于放置并固定第一弹性部的第二端162,进而便于放置并固定第一弹性部16。
5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5、图7、图9、图10所示,锁栓部14上靠近第一弹性部16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部144,第二凸起部144插设在第一弹性部的第一端161的内部,设置第二凸起部144能够便于固定第一弹性部16及连接受力。
5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5、图7所示,上盖21的内侧设置有平面部 24。壳体部的第一侧的顶壁112上设置有与弹跳部15相配合的第二通孔1123,弹跳部15的第二端用于穿过第二通孔1123与平面部24接触,能够提高弹跳部15与上盖 21内侧接触和/或分离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扣合首饰扣时,上盖部2的平面部24 压迫弹跳部15的第二端迫使弹跳部15下降,稳定性好,且可靠性好。当打开首饰扣时,第一凹槽部143与锁舌222进行松口分离后,平面部24与弹跳部15的第二端率先进行分离,稳定性好,且可靠性好。
5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7、图9、图10所示,弹跳部15 的第一端的外径大于弹跳部15的第二端的外径,能够防止弹跳部15脱离第二通孔 1123,并提高弹跳部15放置在第二通孔1123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二通孔1123的第一端的外径大于第二通孔1123的第二端的外径,能够便于与弹跳部15相配合,并防止弹跳部15脱离第二通孔1123。
5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7、图9、图10所示,弹跳部15 的第一端和弹跳部15的第二端均设置成弧形状,能够便于弹跳部15在第二通孔1123 内上下移动,并便于弹跳部15向上弹跳顶开平面部24和向下压缩第二弹性部17。
5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5、图7、图9、图10所示,锁栓部的第一端 141设置有第一开口槽145,滑轨部的第二端132设置有与第一开口槽145相对布置的第二开口槽134,第一开口槽145和第二开口槽134均用于放置第二弹性部17,设置第一开口槽145和第二开口槽134能够便于放置第二弹性部17,并且能够提高首饰扣的美观性,同时能够减轻首饰扣的重量。具体的,当首饰扣完全扣合时,第二弹性部 17位于第一开口槽145内。当打开
首饰扣的过程中,开关部12驱动滑轨部的第二端 132向右移动,同时滑轨部的第二端132驱动锁栓部的第一端141向右移动,使得第二弹性部17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开口槽134内。而当首饰处于打开状态后,第一弹性部的第一端161向左伸张驱动锁栓部的第二端142向左移动,同时锁栓部的第一端141 驱动滑轨部的第二端132向左移动,使得滑轨部的第一端131驱动开关部12沿第四通孔1151向上移动恢复至原位,此时第二弹性部17又位于第一开口槽145内。
5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7所示,壳体部11的底壁111 上设置有第三凸起部114,第三凸起部114插设在第二弹性部17的第一端的内部,设置第三凸起部114能够便于固定第二弹性部17。
5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7、图9、图10所示,弹跳部15 的第一端设置有第四凸起部151,第四凸起部151插设在第二弹性部17的第二端的内部,设置第四凸起部151能够便于固定第二弹性部17及连接受力。
6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7所示,壳体部的第一侧的顶壁 112上设置有用于供锁舌222穿过的第三通孔1124,能够便于锁舌222进入和/或脱离第一凹槽部143,并且利用第三通孔1124和柱体221的配合能够提高首饰扣扣合和/ 或打开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7所示,壳体部的第二侧的顶壁 115上设置有用于供开关部12的中部上下移动的第四通孔1151,能够便于开关部12 的中部沿第四通孔1151上下移动,且稳定性好。
6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5、图7、图10所示,开关部12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滑轨部的第一端131的第二凹槽部121,能够便于滑轨部的第一端131 放置在开关部12的底面上,并在下压开关部12时,使得滑轨部13一起滑动。
6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5、图7、图10所示,开关部12的底面上靠近第二凹槽部121的位置设置有止挡部122,能够防止滑轨部的第一端131从第二凹槽部121内滑脱,提高滑轨部的第一端131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7、图12所示,壳体部11的第二侧的内部设置有导轨部116,开关部12的底部的凸缘123上设置有与导轨部116相配合的第三凹槽部1231,通过导轨部116和第三凹槽部1231的配合,能够使得开关部12在上下运动时平行固定,无法左右晃动,稳定性好,可靠性好,并且能够减少按压开关部12需要使用的力度(省力)。
6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7、图12所示,导轨部116的数目为多个,多个导轨部116呈周向间隔设置,第三凹槽部1231的数目为多个,多个第三凹槽部1231沿开关部12的底部的凸缘123呈周向间隔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开关部12上下移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5、图7、图12所示,导轨部116设置成长条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根据实际需要,导轨部116可以设置成三角状。
6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7所示,壳体部11的底壁111 上设置有与滑轨部13上靠近壳体部11的底壁111的一侧侧面133相配合的斜坡滑道部117,能够便于滑轨部13沿斜坡滑道部117滑行。
6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斜坡滑道部117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斜坡滑道1171,能够减少滑轨部13的一侧侧面133所受摩擦力,进一步便于滑轨部13沿斜坡滑道部117滑行,并提高斜坡滑道部117的美观性,同时减轻首饰扣的重量。
6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7、图9、图10所示,滑轨部13 上靠近壳体部11的底壁111的一侧侧面133为弧形面,且弧形面的弧度与每一个斜坡滑道1171的滑道弧度相同,能够使得滑轨部13的一侧侧面133与斜坡滑道1171的滑道相互紧贴,进一步便于滑轨部13沿斜坡滑道部117滑行,且稳定性好。
7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7所示,壳体部11的底壁111 上靠近斜坡滑道部117的位置设置有平面滑道部118,能够便于滑轨部13和锁栓部14 在壳体部11的底壁111上移动。
7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7壳体部11的底壁111上靠近第三凸起部114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放置第二弹性部17的第一端的第四凹槽部1111,能够便于放置并固定第二弹性部17。
7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7、图9、图10所示,第一弹性部16为第一弹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7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7、图9、图10所示,第二弹性部17为第二弹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7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6、图7、图8、图11、图12所示,上盖2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首饰链条的第一端的第一挂钩部211,能够便于连接首饰链条的第一端。壳体部1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首饰链条的第二端的第二挂钩部119,能够便于连接首饰链条的第二端。
75.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首饰扣处于扣合状态下,第一弹性部16和第二弹性部17 均处于压缩状态,且第二弹性部17受上盖部2的平面部24向下作用力压缩处于平衡状态,第一弹性部16受锁舌部22向右作用力压缩处于平衡状态。锁舌222受锁栓部 14向下作用力,以及第一凸起部23受第一通孔1121向下作用力,与平面部24受弹跳部15向上作用力相等,从而使得上盖部2受到的向上作用力与向下的作用力平衡。
76.当首饰扣处于刚好分离状态下,锁舌部22与锁栓部14分离,上盖部2的平面部 24受弹跳部15向上作用力大于第一凸起部23受第一通孔1121向下作用力,上盖部2 以第一凸起部23为旋转中心向上抬起;当第一凸起部23作为旋转中心受力旋转达到一定角度时,第一凸起部23向上的作用力大于第一凸起部23与第一通孔1121侧壁之间的摩擦力,第一凸起部23与第一通孔1121分离,首饰扣打开。
77.当首饰扣处于打开状态下,锁栓部14受第一弹性部16向左作用力,与其受滑轨部13向右作用力(滑轨部13已达定点位置无法向右进行移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得锁栓部14处于平衡状态,弹跳部15受第二弹性部17向上伸张作用力,与其受第二通孔1123向下作用力(弹跳部15已达定点位置无法向上进行移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得弹跳部15处于平衡状态。
78.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首饰,包括所述的首饰扣。
79.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
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则本实用新型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