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送餐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0897发布日期:2023-03-24 15:33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送餐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送餐箱。


背景技术:

2.在野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较多,施工范围较大,为保证施工进度,午饭基本采用配送原则在野外就餐。当施工区域为山区或交通不便的区域时,配送时间会长达2~3小时。
3.目前所用的野外配送多采用一次性餐盒、保温饭盒或保温桶进行配送,使用的就餐工具多为一次性筷子,当使用一次性餐盒和一次性筷子时,容易造成白色污染,达不到绿色勘探的目的,而且一次性餐盒不能起到保温作用,对于配送时间长的工区,不能保证施工人员的午饭质量;当使用保温饭盒或保温桶配送时,虽能起到保温作用,但受容器的体积和质量影响,携带不方便,一个人携带午餐数量有限,且鉴于野外作业的工作特点,容器容易损坏,午餐的供应受到影响,野外施工人员无法正常就餐。
4.因此,有必要研发一款适于野外使用具有保温、加热且绿色环保的送餐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送餐箱,其具有保温、加热和绿色环保的功能,可更好的为野外工作者提供有温度的午餐。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和与所述箱体对应的上盖,所述箱体内设有食物存储区和餐具存储区,所述食物存储区内设有三个以上相互独立的食物容纳腔,所述餐具存储区内设有饭盒放置腔和勺筷放置腔,所述饭盒放置腔和勺筷放置腔均为两个,所述食物容纳腔下方的箱体内设有加热单元。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托盘容纳腔内,所述托盘容纳腔设置在食物容纳腔下方的箱体内。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为自热包。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自热包设置在抽屉式的托盘上,所述托盘上设有拉手。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箱体与上盖之间设有内盖,所述内盖上设有与食物容纳腔对应的食物内盖、与饭盒放置腔对应的饭盒内盖和与勺筷放置腔对应的勺筷内盖,所述食物内盖、饭盒内盖和勺筷内盖通过连接框成一体设置。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框包括设置在食物内盖之间的第一连接框和设置在饭盒内盖与勺筷内盖之间的第二连接框,所述第一连接框上设有排气孔。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与所述连接框对应的箱体内设有起支撑食物容纳腔、饭盒放置腔和勺筷放置腔的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设置在箱体的内壁上。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盖上设有提手。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箱体为内层和外层连接的双层设置,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保温材料。
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其操作方便、实用性高,具有保温功能,当送餐时间过长,还能利用环保设计的自热包的自热原理,对饭菜进行加热,确保作业人员能吃到可口、有温度的饭菜,保证了就餐质量;同时舍弃了一次性餐盒和餐具的使用,饭后餐具一并回收、清洁和消毒,为就餐人员的健康负责,也利于达到绿色勘探的目的。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不带上盖和内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托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其中,1、箱体;2、托盘容纳腔;3、拉手;4、托盘;5、上盖;6、食物存储区;7、餐具存储区;8、食物容纳腔;9、饭盒放置腔;10、勺筷放置腔;11、食物内盖;12、第一连接框;13、排气孔;14、第二连接框;15、饭盒内盖;16、勺筷内盖;17、自热包;18、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4.一种多功能送餐箱,如图1-4所示,其包括箱体1和与所述箱体1对应的上盖5,上盖5的设置可保证在运输过程中送餐箱的密封性,起到保温、保护食物、饭盒及餐具的作用,所述上盖5上设有提手18,方便上盖1的取、放将箱体1打开、封闭。所述箱体1为304不锈钢制成的内层和外层连接的双层设置,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的设置可防止箱体1内的食物向外散热,利于保温。
25.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箱体1内设有食物存储区6和餐具存储区7,所述食物存储区6内设有三个以上相互独立的食物容纳腔8,所述食物容纳腔8用于盛放不同的蔬菜或主食,就餐人员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搭配,根据就餐人数的多少可选择的将食物容纳腔8设置成三个、四个或多个,分别盛放西红柿炒鸡蛋、芹菜炒肉、土豆炖牛肉、馒头或米饭等。尽量荤素搭配,营养齐全。
26.所述餐具存储区7内设有饭盒放置腔9和勺筷放置腔10,所述饭盒放置腔9为两个,分别用于存放使用前的饭盒和使用后的饭盒。所述勺筷放置腔10为两个分别用于存放使用前的勺筷和使用后的勺筷,方便就餐人员选择,也方便餐后餐具的回收、清洗、消毒和存放等一条龙服务,让就餐人员用的更加放心、舒心。也方便了使用前的餐具与使用后的餐具分开存放,避免了一次性餐具餐盒的使用,做到了绿色环保。
27.当施工区距离食堂比较远不能及时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施工现场的时候,需要在送餐过程中为食物加热。如图2示,所述食物容纳腔8下方的箱体1内设有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为自热包17,所述自热包17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镁等成分,所述生石灰和水接触后会产生熟石灰,释放大量热量,并产生高温水蒸气,高温水蒸气自下向上移动,为上方食物容纳腔8内的食物加热。所述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镁等用来吸收渗入
包装的微量水分,防止氧化钙逐渐失效,在化学反应中起辅助作用。同时自热包17的使用符合野外禁火、环保的要求。
28.根据需要选择自热包17的数量,当路途遥远,送餐时间较长的时候,可选用多个自热包17;当路途较近,送餐时间较短的时候,可选用一两个自热包17。当然,所述自热包17的数量也可以与上方食物容纳腔8的数量对应,或者每个食物容纳腔8的下方均设有2个以上的自热包17,以更好地为食物容纳腔8内的食物加热。自热包17可持续发热3小时左右,确保就餐人员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
29.如图4所示,所述自热包17设置在托盘容纳腔2内,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托盘容纳腔2设置在食物容纳腔8下方的箱体1内, 抽屉式的托盘4设置在托盘容纳腔2内,所述自热包17设置在托盘4内,所述托盘4上设有拉手3。当需要给食物容纳腔8内的食物加热的时候,拽动拉手3将托盘4从托盘容纳腔2内抽出,根据需要在托盘4内放入合适数量的自热包17后,将托盘4推入托盘容纳腔2内即可。
30.所述箱体1与上盖5之间设有内盖,所述内盖可以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如图3所示,所述内盖上设有与食物容纳腔8对应的食物内盖11、与饭盒放置腔9对应的饭盒内盖15和与勺筷放置腔10对应的勺筷内盖16,所述食物内盖11、饭盒内盖15和勺筷内盖16通过连接框成一体设置。食物内盖11的设置可避免食物在运输过程中受路况颠簸影响,导致食物外溢,相互交叉、影响食欲。饭盒内盖15和勺筷内盖16的设置可保证将使用前后的餐具区分开,方便餐具的管理和清洁。
31.所述连接框包括设置在食物内盖11之间的第一连接框12和设置在饭盒内盖15与勺筷内盖16之间的第二连接框14,所述第一连接框12上设有排气孔13。所述排气孔13的设置可起到排放水蒸气的作用,由于底部为自热包17,自热包17工作时产生大量的高温水蒸气为食物升温加热,高温水蒸气可通过排气孔13向外散发,防止箱体1内压力过大。
32.与所述连接框对应的箱体1内设有起支撑食物容纳腔8、饭盒放置腔9和勺筷放置腔10的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内壁上,支架的设置可防止送餐过程中食物容纳腔8过重而左右晃动。
33.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做的举例,绝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在此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进行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