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变形鞋底及其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1909发布日期:2023-03-04 05:0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变形鞋底及其鞋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制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变形鞋底及其鞋。


背景技术:

2.鞋子的变形不仅影响鞋子美观和脚感舒适度,而且容易加剧行走姿态上的错误,对骨骼发育还未定型,处于生长发育黄金期儿童产生不良影响。而鞋底的变形一般从作为主要承重部位的鞋脚掌和后跟开始,因为穿着时间渐长鞋脚掌和后跟逐渐被压扁变形,使鞋体变得肿大难看,鞋底内表面的平整度丧失。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高鞋底及鞋整体的抗形变能力,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变形鞋底及其鞋。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变形鞋底及其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抗变形鞋底,包括大底和覆盖于大底上侧的内底,大底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足弓片,足弓片两侧设有定位杆,凹槽两侧设有杆槽,定位杆设于杆槽内,定位杆端部设有杆帽,杆帽外露于大底侧面,沿着大底侧面设有线槽,线槽内设有若干条定型线,定型线端部与定位杆端部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型线固定在足弓片定位杆,因为足弓片和足弓部位的变形趋势相对于鞋的其他部位较小,定型线沿着大底侧面圈绕设置后,能对大底起到一定的绑束作用,抵抗大底受压时向外的变形趋势,提升鞋底的抗变形性能。
7.优选的,所述线槽包括主线槽和分线槽,两条定型线在线槽内呈主线槽内收束到分线槽内分开的设置结构;定位杆端部附近的大底侧面设有主线槽,大底侧面的后跟部设有分线槽。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型线能根据大底厚度进行合理分布,增大大底侧面的受力面积,使定型效果更佳。
9.优选的,所述杆槽内填充有防水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胶可以堵塞杆槽与定位杆间的间隙,起到防水效果。同时防水胶将定型线与定位杆的连接处进行再次强化固定,提高定型结构的强度。
11.优选的,所述大底侧面设有凹陷,凹陷内设有定型片,定型片设有子线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型片提高了大底侧面的受力定型面积,提高抗变形效果。子线槽用于穿设定型线,防止定型线跑偏。
13.优选的,所述大底外表面浸涂有酚酞抗氧化涂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酚酞抗氧化涂层可以提高鞋底的抗老化能力,延长鞋底的强度健康和提高鞋底的使用寿命,使鞋底更不容易变形。
15.优选的,所述大底内表面设有氟碳疏水涂层。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大底底面多留有孔槽,容易积水,氟碳疏水涂层可以
防止鞋底泡水氧化变形,提高鞋底的抗变形能力。
17.优选的,所述鞋底后跟部底面的内侧部或外侧部设有tpu耐磨层。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降低鞋底后跟部的磨损率,延缓因走路姿势不对,内外八字产生的磨损形变,提高鞋底的抗变形能力。
19.一种鞋子,包括鞋面和上述的鞋底,所述鞋面为柔性透气网面层和高分子量聚乙烯单丝层的复合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分子量聚乙烯单丝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低的伸长率,与柔性透气网面层复合后,不仅透气而且起到鞋面抗变形效果。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本技术利用足弓片与定型线的配合,对鞋底的侧面起到圈固定型作用,鞋底的抗变形能力高。
23.2.本技术结构简单,传统鞋底压塑工艺配合后道人工工序即可制造完成,对鞋模鞋楦的要求低,无需3d打印,成本可控,适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鞋底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鞋面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图4中a部放大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鞋面;11、柔性透气网面层;12、高分子量聚乙烯单丝层;2、鞋底;3、大底;31、凹槽;32、杆槽;33、线槽;331、主线槽;332、分线槽;34、凹陷;4、内底;5、足弓片;51、定位杆;52、杆帽;6、定型线;7、定型片;71、子线槽;8、酚酞抗氧化涂层;9、氟碳疏水涂层;10、tpu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抗变形鞋。
32.参照图1-3,一种抗变形鞋,包括鞋面1和鞋底2,鞋面1为复合层,由两个柔性透气网面层11和中间夹设的高分子量聚乙烯单丝层12组成。鞋面1下部连接有鞋底2,鞋底2包括大底3和覆盖于大底3上侧的内底4,大底3中部设有凹槽31,凹槽31内设有足弓片5,足弓片5两侧设有定位杆51,凹槽31两侧设有杆槽32,定位杆51设于杆槽32内,定位杆51端部设有杆帽52,杆帽52外露于大底3侧面,起到遮挡和防脱作用,同时提高鞋底2美观度。沿着大底3侧面设有线槽33,线槽33内设有若干条定型线6,定型线6采用高分子量聚乙烯单丝,定型线6端部与定位杆51端部连接并通过杆槽32内填充防水胶固定。线槽33包括主线槽331和分线槽332,两条定型线6在线槽33内呈主线槽331内收束到分线槽332内分开的设置结构;定位杆51端部附近的大底3侧面设有主线槽331,大底3侧面的后跟部设有分线槽332。在上述结构的大底3内表面还涂覆有氟碳疏水涂层9,大底3外表面浸涂有酚酞抗氧化涂层8。大底3后跟部底面的内侧部或外侧部设有tpu耐磨层10。
33.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抗变形鞋的实施步骤为:
34.1、根据鞋型号,选择长度适宜的定型线6,一条用于大底3脚掌部,两条用于大底3后跟部。将三条定型线6的两端分别与足弓片5定位杆51的两端粘接。
35.2、将足弓片5装入大底3上表面设有的凹槽31内,拉动三条定型线6,使其分别套设在大底3侧面的线槽33内,大底3脚掌部设置主线槽331,大底3后跟部设置主线槽331和分线槽332。
36.3、大底3侧面的定型线6装完后,对杆帽52附近的杆槽32内填充防水胶,加强定型线6与定位杆51的连接。
37.4、对大底3外表面浸涂酚酞抗氧化涂层8,抗氧化的同时对定型线6起到保护作用。
38.5、对大底3内表面喷涂氟碳疏水涂层9,然后将内底4与大底3贴合连接制备成鞋底2。
39.6、将第一个柔性透气网面层11、高分子量聚乙烯单丝层12、第二个柔性透气网面层11依序缝合为三层结构复合鞋面1,将鞋面1与鞋底2通过缝合或粘接连接,制成抗变形鞋。
40.实施例2
41.参照图3-4,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大底3侧面设有凹陷34,凹陷34内设有定型片7,定型片7设有子线槽71。通过定型片7提高了大底3侧面的受力定型面积,提高抗变形效果。子线槽71用于穿设定型线6,防止定型线6跑偏。其他相同之处参见图1-3。
42.本技术实施例2一种抗变形鞋的实施原理为:在实施例1步骤3中,大底3侧面的定型线6装完后,将定型片7挤压入大底3侧面设有的凹陷34内。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