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48130发布日期:2023-02-03 22:1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背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包。


背景技术:

2.一般的背包的两个背带的上端水平固定于背包主体背面的上部。但是,由于不同的人体型不同,背包的重心落在人的背部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对于身高较矮的使用者而言,背包的重心位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对于身高较高的使用者而言,背包的重心则位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导致舒适度较差,影响用户体验。
3.其次,对于部分高低肩人群而言,背包的重心作用于人体脊椎的一侧,容易致使肌肉酸胀,令用户快速产生疲累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包,能够很好地调节背包重心到人体舒适位置,使得背包背起来更加省力。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包,包括:包体;
6.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沿所述包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于所述包体背面的上部;背带,所述背带一端连接于所述包体背面的下部;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背带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任一所述第一连接件。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包,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背包的包体背面上部沿长度方向上设置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背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能够连接于任一第一连接件,以此改变背带与包体的连接点位置,改变背包重心在用户背上的高度,让背包重心落入用户的舒适区,使得背包背起来更加省力。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穿设于所述安装孔的钩扣组件。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钩扣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背带的钩体,所述钩体具有用于穿设所述安装孔的钩部,所述钩体设置有能够抵靠于所述钩部以阻止所述钩部脱离所述安装孔的防脱件。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钩部与所述钩体之间具有带开口的安装槽,所述防脱件转动连接于所述钩体并能够弹性抵靠于所述钩部以闭合所述安装槽的开口。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钩体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的一侧设有轴孔,所述防脱件为穿设于所述轴孔的金属环,所述钩体的内部设有穿设于所述金属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钩体和所述金属环。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包体的背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柔性带,所述柔性带与所述包体的背面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沿所述柔性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分隔段,所述柔性带于相邻两个所述分隔段之间的部分与所述包体的背面之间限定出所述安装孔。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带为编织带,所述分隔段为将所述柔性带和所述包体编织相连的缝线段。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包体的侧部设有拉链装置,所述拉链装置的外表面铺设有防水层。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链装置包括第一半拉链和与所述第一半拉链咬合的第二半拉链,所述防水层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半拉链的外表面的第一防水膜和设于所述第二半拉链的外表面的第二防水膜,当所述第一半拉链与所述第二半拉链相结合时,所述第一防水膜的侧边缘与所述第二防水膜的侧边缘相贴合或者相重合。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水膜、所述第二防水膜均为树脂薄膜。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背包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背包的左视图;
21.图3为图1中的钩扣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23.图5为图1中的拉链结构示意图(局部)。
24.附图标记:
25.包体100、
26.背带200、
27.安装孔300、柔性带310、分隔段320、
28.钩扣组件400、钩体410、钩部420、防脱件430、安装槽440、轴孔411、开口421、
29.拉链装置500、第一半拉链510、第二半拉链520、防水层530、第一防水膜531、第二防水膜532。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
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背包,包括包体100、背带200、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
35.包体100的背面上部沿包体10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包体100的背面下部连接有背带200的一端,背带20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可分离的连接于第一连接件。
36.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包体100背部上部沿着包体100长度方向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一连接件,背带200一端连接于包体100背面下部,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可以连接在任一第一连接件上以达到调整包体100上部和背带200的连接点位置,进而调整背包重心在用户背部的高度位置,使得背包重心落入到用户的舒适区,让背包背起来更加省力。
37.参照图1和图2,背包设置有两条背带200,每条背带200的一端都设置在包体100的背面下部,另一端都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接件,相应的,第一连接件在背包背面上部沿背包长度方向设置两列,每个第二连接件对应连接一列第一连接件中的一个。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者背着背包时,包体100的长度方向与人体的高度方向大致平行,即包体100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如此,背带200连接于包体100的位置可以在背包长度方向上变化,进而调整背包的重心落入用户的舒适区,让背包背起来更加省力。并且,两个背带200独立连接有第二连接件,而第一连接件也独立设置有两列,每个背带200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于对应一列第一连接件,可以实现单独调整每个背带200和包体100的上部连接点的高度,实现两个背带200连接点高度不同,以适应高低肩人群,使得高低肩人群的两个肩膀也能受力均匀。
38.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为安装孔300,第二连接件为穿设于安装孔300的钩扣组件400。具体的,在背包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安装孔300,钩扣组件400连接背带200,钩扣组件400可拆卸穿设在安装孔300当中。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钩扣组件400穿设不同的安装孔300当中,能够调整背带200与包体100上部连接点的位置,采用安装孔300和钩扣组件400的方式连接和拆开背带200和包体100,结构简单小巧,操作方便,实现无工具拆装。
3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不限于安装孔300,第二连接件不限于钩扣组件400,只要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方便连接和拆开,能够实现背带200与包体100连接点位置即可。例如,第一连接点为纽扣孔,第二连接件为纽扣,通过纽扣安装于不同的纽扣孔实现背带200和包体100的连接点位置的调整。
40.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钩扣组件400包括连接于背带200的钩体410,钩体410具有穿设于安装孔300的钩部,钩体410上设置有能够抵靠于钩部防止所述钩部脱离安装孔300的防脱件430。具体的,钩体410连接背带200,钩体410远离背带200安装位置的一端设置有钩部,用于穿设安装孔300以形成连接,钩体410上设置有能够抵靠于钩部防止所述钩部脱离安装孔300的防脱件430。如此,钩部穿设于安装孔300中,即可将背带200连接到包体100上,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钩部穿设不同安装孔300,可以实现背带200和包体
100的连接点位置的调整,调整背包重心在用户背上的高度,使得背包重心落入到用户舒适区,使得背包背起来更加省力;并且,防脱件430的设置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接触连接,使得连接更加可靠,提高安全性。
41.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钩部与钩体410之间具有带开口421的安装槽440,防脱件430转动连接于钩体410并能够弹性抵靠于钩部以闭合安装槽440的开口421。可以理解的是,钩部与钩体410之间具有带开口421的安装槽440,通过开口421能够将钩部穿设于安装孔300,方便安装;防脱件430的设置,防止在使用过程中钩部脱离安装孔300;防脱件430转动连接于钩体410并弹性抵靠于所述钩部以闭合所述安装槽440的开口421,用户施力于防脱件430使其转动,就能打开开口421,让钩部脱离安装孔300以实现拆卸,无需工具使用方便。
42.需要说明的是,防脱件430的也可以移动连接于钩体410,通过移动防脱件430实现安装槽440开口421的打开和关闭,实现钩部穿设和脱离安装孔300。
43.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钩体410于安装槽440的开口421的一侧设有轴孔411,防脱件430为穿设于轴孔411的金属环,钩体410的内部设有穿设于金属环的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钩体410和金属环。可以理解的是,金属环作为防脱件430,并穿设于轴孔411,结构小巧,组装简单,方便扭簧的安装,通过扭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钩体410和金属环,扭簧给钩体410和金属环之间施加转矩,让金属环紧紧压住钩部,封住安装槽440开口421,使得连接安全可靠,用户按压金属环,克服扭簧的转矩,即可打开开口421,让钩部脱离安装孔300,实现拆卸。
44.需要说明的是,防脱件430可以采用金属杆,并将其一端固定于钩体410上,通过预形变,使得金属杆产生转矩,弹性抵靠在钩部上。
45.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包体100的背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柔性带310,柔性带310与包体100的背面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沿柔性带3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分隔段320,所述柔性带310于相邻两个分隔段320之间的部分与包体100的背面之间限定出安装孔300。可以理解的是,采用柔性带310,可以更好的发生变形,在钩扣组件400穿设在上方的安装孔300时,下方的安装孔300会紧贴用户背部,柔性带310的柔软变形,防止硬物对用户背部产生伤害或者不适;采用分隔段320将柔性带310与包体100之间限定出多个安装孔300,工艺简单。
46.需要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将金属圆环固定在包体100背部以形成安装孔300,钩扣组件400可以穿设于金属圆环。
47.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带310为编织带,分隔段320为将柔性带310和包体100编织相连的缝线段。可以理解的是,编织带具有很高的韧性,能够承受很高的拉力,柔性带310采用编织带,可以提高背带200与背包连接的强度,提升背包的使用寿命;分隔段320为将柔性带310和包体100编织相连的缝线段,使得连接可靠,并且缝线段也是柔性的,在背包紧贴用户背部是能够适应性发生形变,不会伤害到用户,提高舒适度和安全性。
48.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带310还可以采用塑料带构成。
49.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包体100的侧部设置有拉链装置500,拉链装置500铺设有防水层。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拉链装置500,可以方便放取东西,在拉
链上铺设防水层530,可以防止拉链装置500渗水,保护内部的物品。
50.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拉链装置500包括第一半拉链510和与第一半拉链510咬合的第二半拉链520,防水层包括设于第一半拉链510的外表面的第一防水膜531和设于第二半拉链520的外表面的第二防水膜532,当第一半拉链510与第二半拉链520相结合时,第一防水膜531的侧边缘与第二防水膜532的侧边缘相贴合或者相重合。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防水膜531和第二防水膜532分别设置在第一半拉链510和第二半拉链520上,两个防水膜分别跟随两个半拉链分开以打开背包,方便存取物品,当第一半拉链510与第二半拉链520拉合时,第一防水膜531的侧边缘与第二防水膜532的侧边缘相贴合或者相重合,实现防水的功能,防止拉链装置500漏水,保护背包内的物品。
51.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水膜531、第二防水膜532均为树脂薄膜。具体的,第一防水膜通过热压复合的方式成型于第一半拉链510的表面,第二防水膜532通过热压复合的方式成型于第二半拉链520的表面。将树脂薄膜通过热压复合的方式成型于第一半拉链和第二半拉链,能够防止拉链装置500在拉合时,避免外部的水滴从两个半拉链之间的缝隙渗入,达到很好地防水效果。
5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