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收纳式登山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0194发布日期:2022-12-28 03:24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收纳式登山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登山助力装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收纳式登山杖。


背景技术:

[0002]“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郊游、登山活动逐渐增多,登山杖是帮助人们进行登山活动非常有效地辅助器械,能够适应多种山路条件,减少人们运动的负担,其已成为一些登山爱好者必备的用品之一。
[0003]
公开号为cn 217364888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登山杖,包括登山杖把手和多功能安装头,所述登山杖把手顶端设置有多功能安装头,所述多功能安装头左侧设置有羊角起钉块,且羊角起钉块左侧设置有高频口哨,所述多功能安装头顶部设置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通过转轴与多功能安装头转动连接,且防护盖下方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安装有时间表,且时间表内部设置有指南针,所述登山杖把手外壁粘接有防滑垫,所述多功能安装头右侧设置有敲击块,所述多功能安装头、羊角起钉块和敲击块均为一体化结构设计。该折叠式登山杖具有多种应急工具,有效地提高了使用者面对危险情况时的预警措施,增加了登山时的安全性,登山杖自身也可进行折叠收纳。然而,本装置中,使用单独的耐磨块作为支撑点进行登山杖的支撑,在进行上山与下山的过程中,单独的支撑点并不稳固,容易出现登山杖滑倒的情况。但是如果增加相应的支撑点,会使得装置整体尺寸增加,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纳式登山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收纳式登山杖,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头,所述杆体的外圈套装有支撑框,所述杆体与支撑框之间设置有轴承连接,位于所述支撑框内腔中的杆体外圈开设有螺纹槽,所述支撑框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杆体的外圈套装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滑槽的内腔中,所述移动块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远离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板,所述支撑框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第二旋转板,所述第一旋转板与第二旋转板之间设置有合页连接,所述合页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
[0006]
优选地,所述杆体的外圈套装有把手。
[0007]
优选地,所述移动块与螺纹槽之间螺纹连接。
[0008]
优选地,所述第一旋转板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销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板与支撑框之间设置有第二销轴连接。
[0009]
优选地,所述滑槽的内腔较为光滑,所述滑块可以在滑槽的内腔中上下移动。
[0010]
优选地,所述杆体顶部的外圈套装有旋钮。
[0011]
优选地,所述支撑头与支撑板均为不锈钢材质。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
1、该可收纳式登山杖,通过旋钮、杆体、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的配合,在携带登山杖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或是只需要使用支撑头进行支撑时,旋转旋钮,使得杆体进行转动,带动移动块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会使得第一旋转板与第二旋转板展开,从而收纳在支撑框的内腔中。装置整体的尺寸减小,此时登山杖只有支撑头与地面进行接触,使用者用手握住把手进行移动时,也会较为方便。
[0014]
2、该可收纳式登山杖,通过旋钮、杆体、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的配合,当使用者较为劳累时,或者在进行上山或者下山的过程中,此时再次将支撑框横放在地面使其固定,反向旋转旋钮,使得杆体反向转动,进而使得移动块向下移动。移动块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使得第一旋转板与第二旋转板折叠并向下移动,使得第一旋转板与第二旋转板相连的合页处底部的支撑板接触地面,进而增大登山杖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使得更加省力与安全。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0018]
图4为图3的b处放大图。
[0019]
图中:1、杆体;2、支撑头;3、支撑框;4、轴承;5、螺纹槽;6、滑槽;7、移动块;8、滑块;9、连接座;10、第一旋转板;11、第二旋转板; 12、合页;13、支撑板;14、把手;15、第一销轴;16、第二销轴;17、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收纳式登山杖,包括杆体1,杆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头2,杆体1的外圈套装有支撑框3,杆体1与支撑框3之间设置有轴承4连接,位于支撑框3内腔中的杆体1外圈开设有螺纹槽5,支撑框3的内壁开设有滑槽6,杆体1的外圈套装有移动块 7,移动块7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8,滑块8设置在滑槽6的内腔中,移动块 7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连接座9,连接座9远离移动块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板10,支撑框3的正面与背面均设置有第二旋转板11,第一旋转板10 与第二旋转板11之间设置有合页12连接,合页1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为矩形形状,可与地面接触从而支撑杆体1。
[0022]
其中,杆体1的外圈套装有把手14,使用者可将手握住把手14的位置。
[0023]
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可用手握住把手14,将登山杖进行支撑并移动。
[0024]
其中,移动块7与螺纹槽5之间螺纹连接,杆体1带动螺纹槽5旋转时,会带动移动块
7进行移动。
[0025]
本实施例中,杆体1的转动带动螺纹槽5的转动,而螺纹槽5与移动块7 之间螺纹连接,因此会使得移动块7向上移动。
[0026]
其中,第一旋转板10与连接座9之间设置有第一销轴15连接,第一旋转板10可绕着第一销轴15进行转动;第二旋转板11与支撑框3之间设置有第二销轴16连接,第二旋转板11可绕着第二销轴16进行转动。
[0027]
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板10可绕着第一销轴15在连接座9处进行转动,第二旋转板11可绕着第二销轴16进行转动,且第一旋转板10与第二旋转板 11之间设置有合页12连接,会方便第一旋转板10与第二旋转板11进行转动。
[0028]
其中,滑槽6的内腔较为光滑,滑块8可以在滑槽6的内腔中上下移动。
[0029]
本实施例中,滑块8会在滑槽6的内腔中进行滑动,滑槽6的存在限制了滑块8与移动块7移动的方向,使得移动块7不会随着杆体1的转动而转动,且由于滑槽6的内腔较为光滑,会使得滑块8与移动块7移动更加稳定。
[0030]
其中,杆体1顶部的外圈套装有旋钮17,转动旋钮17可转动杆体1。
[0031]
本实施例中,旋转旋钮17,使得杆体1进行转动,根据旋钮17的旋转方向的不同,可完成收纳与支撑第一旋转板10与第二旋转板11的操作。
[0032]
其中,支撑头2与支撑板13均为不锈钢材质,在日常使用中支撑头2与支撑板13不会出现生锈的情况。
[0033]
本实施例中,支撑头2与支撑板13均为不锈钢材质,在支撑头2与支撑板13长时间与潮湿地面接触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生锈等情况,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34]
工作原理:在携带登山杖进行移动的过程中,或是只需要使用支撑头2 进行支撑时,此时首先将支撑框3横放在地面使其固定,避免支撑框3随着杆体1旋转而转动。旋转旋钮17,使得杆体1进行转动。杆体1的转动带动螺纹槽5的转动,而螺纹槽5与移动块7之间螺纹连接,因此会使得移动块7 向上移动。移动块7的两侧设置有滑块8,滑块8会在滑槽6的内腔中进行滑动,滑槽6的存在限制了滑块8与移动块7移动的方向,使得移动块7不会随着杆体1的转动而转动,且由于滑槽6的内腔较为光滑,会使得滑块8与移动块7移动更加稳定。移动块7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会使得第一旋转板10 与第二旋转板11展开,从而收纳在支撑框3的内腔中。第一旋转板10可绕着第一销轴15在连接座9处进行转动,第二旋转板11可绕着第二销轴16进行转动,且第一旋转板10与第二旋转板11之间设置有合页12连接,会方便第一旋转板10与第二旋转板11进行转动。当第一旋转板10与第二旋转板11 收纳在支撑框3的内腔中时,装置整体的尺寸减小,此时登山杖只有支撑头2 与地面进行接触,使用者用手握住把手14进行移动时,也会较为方便。当使用者较为劳累时,或者在进行上山或者下山的过程中,此时需要增大登山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实现省力与安全的目的。此时再次将支撑框3横放在地面使其固定,反向旋转旋钮17,使得杆体1反向转动,进而使得移动块7向下移动。移动块7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使得第一旋转板10与第二旋转板11 折叠并向下移动,使得第一旋转板10与第二旋转板11相连的合页12处底部的支撑板13接触地面,进而增大登山杖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使得更加省力与安全。支撑头2与支撑板13均为不锈钢材质,在支撑头2与支撑板13长时间与潮湿地面接触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生锈等情况,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35]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