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嘴组件及电吹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69146发布日期:2024-03-01 12:13阅读:15来源:国知局
风嘴组件及电吹风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吹风,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嘴组件及电吹风。


背景技术:

1、电吹风凭借具有一定温度的高速流体对用户湿发进行烘干,电吹风属于手持式器具,在设计时一般尺寸设计比较小,因此电吹风的吹风口尺寸相应比较小,这样使得用户干发时,高温流体在用户头部局部集中,造成不好的体验。同时,出风口尺寸的局限性限制了流体的扩散范围,这样会出现风量集中,干发不均匀的现象。

2、目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且配合不同的使用环境,可以通过在电吹风的出风口上加设风嘴实现不同的出风模式。现有的吹风机通常包括一个机体和多个风嘴,用户通过在一个机体上更换不同的风嘴来调节出风截面的大小,由于风嘴的更换费时繁琐,并且更换下来的风嘴也难以收纳,很容易丢失,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吹风中需要替换不同的出风嘴以改变出风口面积而导致使用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风嘴组件及电吹风。

2、一种风嘴组件,包括:第一风嘴组件,所述第一风嘴组件设有风腔和连通所述风腔及外界的出风口,所述风腔用于与电吹风连通;第二风嘴组件,所述第二风嘴组件设有容纳腔和连通所述容纳腔及外界的开口,所述第一风嘴组件能够通过所述开口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旋动件,所述旋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风嘴组件上,所述旋动件与所述第一风嘴组件活动连接,所述旋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风嘴组件转动时,所述旋动件能驱动所述第一风嘴组件通过所述开口沿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开口或完全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方向运动。

3、本技术公开一种风嘴组件,通过在第一风嘴组件上设有风腔及出风口,风腔与电吹风连通后,气流会流经风腔及出风口然后流向外界,通过将旋动件转动设置在第二风嘴组件上,且旋动件与第一风嘴组件活动连接,从而实现同转动旋动件,使得旋动件能驱动与之活动连接的第一风嘴组件能随之相对于第二风嘴组件进行运动,当旋动件驱动第一风嘴组件沿着第二风嘴组件的开口延伸至容纳腔外,此时风嘴组件的出风口面积为第一风嘴组件的出风口面积,当旋动件驱动第一风嘴组件朝向容纳腔内伸缩从而使得第一风嘴组件的出风口位于容纳腔内,此时风嘴组件的出风口面积为第二风嘴组件开口的面积。上述的风嘴组件结构通过设有旋动件使第一风嘴组件相对于第二风嘴组件运动,从而改变了风嘴组件的出风口尺寸,该操作过程简单便利,无需要更换不同的风嘴从而减少由于对出风口尺寸的不同需求而增加设置其他附件的成本,用户使用过程中也更加方便。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动件包括旋动件本体和凸柱,所述旋动件本体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风嘴组件上,所述凸柱设置在所述旋动件本体上,所述第一风嘴组件形成滑动槽,沿所述第一风嘴组件的出风方向上,所述滑动槽至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至所述出风口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至所述出风口的最短距离,所述凸柱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滑动槽内并与所述滑动槽侧壁抵靠,所述旋动件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风嘴组件转动时,所述凸柱能沿所述滑动槽滑动,以驱动第一风嘴组件通过所述开口沿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开口或完全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内。通过在旋动件本体上设有凸柱,凸柱用于与第一风嘴组件上设有的滑动槽进行相适配,旋动件本体转动设置在第二风嘴组件上,由于凸柱与滑动槽抵靠,使得旋动件相对于第二风嘴组件运动时能给予第一风嘴组件推力,使用户能通过转动转动件本体从而带动凸柱沿着滑动槽运动,从而实现第一风嘴组件与第二风嘴组件的相对于运动。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槽呈长条状,所述滑动槽沿所述第一风嘴组件的外侧壁延伸,所述滑动槽在所述第一风嘴组件外侧壁上形成的投影为所述凸柱相对于所述第二风嘴组件转动的运动轨迹。由于旋动件转动设置在第二风嘴组件上,滑动槽的长条状在第一风嘴组件外侧壁上形成的投影为凸柱相对于第二风嘴组件转动时产生的运动轨迹,即转动旋动件能使得第一风嘴组件朝向开口伸出或朝向开口靠近容纳腔的一侧缩进。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嘴组件还包括定位筋,所述定位筋设置在所述第一风嘴组件的外侧壁上,所述定位筋间隔分布在所述滑动槽的底壁上。为了实现凸柱与滑动槽之间的转动定位,在滑动槽的底壁上间隔分布有定位筋,从而使得凸柱运动至定位筋之间形成的槽实现定位,还能调节第一风嘴组件相对于第二风嘴组件的不同相对位置而实现定位,更加方便使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嘴组件包括第二风嘴壳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风嘴壳件上,所述连接件用于与电吹风连接,所述第二风嘴壳件与所述连接件围合形成与所述容纳腔,所述旋动件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风嘴壳件和连接件之间,所述旋动件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一风嘴组件活动连接。通过在第二风嘴组件上设有用于与电吹风连接的连接件,使得风嘴组件的整体能设置在电吹风上,进一步地,第二风嘴组件固定设置在电吹风上,通过转动旋动件从而驱动第一风嘴组件沿着第二风嘴组件的开口延伸至容纳腔外。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和凸台,所述连接件本体设有与所述风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连接件本体上,所述凸台朝向所述风腔延伸,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二风嘴壳件之间围合形成与所述风腔连通的限位槽,所述第一风嘴组件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旋动件朝向所述限位槽延伸的部分与所述第一风嘴组件活动连接。通过在连接件本体上设有朝向风腔延伸凸台,使得凸台与第二风嘴壳件之间形成用于与第一风嘴相适配的限位槽,使得第一风嘴组件朝向第二风嘴组件容纳腔内运动至与限位槽壁抵靠的位置处,由此对第一风嘴组件的运动进行限位。连接件本体上设有与风腔连通的进风口,与电吹风连接后电吹风的气流经过进风口进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件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风嘴壳件卡接。通过在连接件本体上设有用于与第二风嘴壳件卡接的第一卡接部,从而使得连接件与第二风嘴壳件之间的安装更加方便,该结构简单,能提高连接件与第二风嘴壳件之间的安装效率。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二卡接部,所述括第二卡接部设置在所述连接件本体上且朝向远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卡接部用于与电吹风连接。通过在连接件本体上设有用于与电吹风连接的第二卡接部,从而使得风嘴组件的整体能通过卡接的方式设置在吹风组件上。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嘴壳件包括第二风嘴本体和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风嘴本体,所述第三卡接部设有卡接孔,所述连接件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延伸至所述卡接孔的部分与所述第二风嘴本体卡接。第二风嘴本体通过在第三卡接部上设有卡接孔,连接件上的第一卡接部穿过卡接孔与第二风嘴本体卡接,使得第二风嘴壳件与连接件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从而实现快速安装。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嘴组件包括第一风嘴本体和连接部,所述第一风嘴本体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嘴本体上,所述第一风嘴本体与所述连接部围合形成所述风腔,所述连接部设有滑动槽和适配槽,所述旋动件能沿着所述滑动槽转动,第二风嘴组件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适配槽内。通过在连接部上设有适配槽,第二风嘴组件通过与适配槽相适配从而与第一风嘴之间形成活动连接,当用户转动旋动件时,第一风嘴组件只能相对于第二风嘴组件上下移动,避免第一风嘴组件与第二风嘴组件之间发生相对转而造成出风口与开口的不适配。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嘴壳件设有第三卡接部,第三卡接部插设于所述适配槽内,所述旋动件驱动所述第一风嘴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风嘴组件时,所述连接部能沿着所述第三卡接部上下运动。通过在第二风嘴壳件上设有第三卡接件,第三卡接件延伸至适配槽内,当旋动件转动驱动第一风嘴组件相对于第二风嘴组件运动时,第一风嘴组件上设有适配槽对第三卡接部限位,从而限定第一风嘴组件沿着第三卡接部上下运动,从而实现第一出风嘴在第二出风嘴的容纳腔内伸缩,使得出风口面积改变。

14、本技术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吹风。

15、一种电吹风,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有过风通道;上述任意一种风嘴组件,所述风嘴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风腔与所述过风通道连通;风机组件,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且位于所述过风通道内。通过将上述一种风嘴组件设置在电吹风上,电吹风内部的风机组件使得过风通道形成气流,并通过风嘴组件输送至外部,用户可以转动旋动件,从而使得第一风嘴组件在第二风嘴组件内进行上升或者下降,由此使得出风口的面积发生变化,以适用更多的使用场景和用户需求,提高电吹风的使用便利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